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一纸千金 > 正文 第十二章

一纸千金 正文 第十二章

所属书籍: 一纸千金

    没做编辑之前,林林是热爱书店和图书馆的,当了编辑之后,这种热爱却有了点微妙的变化。

    爱还是爱的,但里头夹杂了点敬与怕。

    走进图书馆,看到这汗牛充栋的图书——要知道,这每一本书背后,都藏着一个编辑呀!古往今来,多少编辑付出心血,才造就了人类知识与文化的积累。林林算过账,就算她一年出版十部书,工作三十年,不过推出三百本,按照吕薇的理论,其中有两百本是普通常销书,五十本是补贴书,三十本是特别有意义但不畅销的书,十本是畅销但空洞的书,那到最后,既畅销又有特别高的价值的书,且必须是文学书,再窄一点说,她希望是小说,是长篇小说,那恐怕只有三五本。

    天。

    这么一想,林林又实在悲观。

    有多少编辑,是做了一辈子,一本书也没“做出来”的呀!

    要找公版书就要往前推。林林一头扎进民国出版物的汪洋大海,还有民国时代的作家,她都挨个捋,首先要看看谁死了五十年以上。其次,林林还想起去看当年的报纸,比如《大公报》《申报》,看不到原版,就去图书馆看微缩胶卷。断断续续弄了一个礼拜,李林林头昏脑胀不得要领。是哇!公版书,那是公共资源,她能想到的,别的编辑也能想到,想要别开生面挖掘出新资源,难度太大。她参考了图书馆的那些公版书版本,又看了些网上的情况,当下的公版书,要么,擦边流行,切入话题,要么,就是包装上下工夫。

    林林碰了一鼻子灰,回家饭都没做,买了个板面就上楼了。到家才想起来时间差不多了,她及时给“版代”回了个邮件,说了社里打算出一千五百美金预付款买台版小说版权的事。

    老邱到家,看到桌子上的板面,问:“怎么,没找到。”这一个礼拜,林林去图书馆掘金,他也被折磨得不轻。

    “难。”

    老邱洗了把脸,才折回头对林林说,“你们这些搞出版的,就是不讲理,又要出人家的书,又不想给钱。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

    “公版书,本来就不用开稿费。这是国际惯例。”

    “你不开,别人也不开,便宜没好货,”老邱嘴巴不停,“其实可以这样,有的给钱,有的不给,说实话,那些民国作家的作品,你选着出,后代也不会问你们要多少钱。巴不得多出多宣传呢。”

    “有的联系不上。”

    “找你导师呀,还有师兄师姐,各种关系,学的就是现代文学,还能找不着?这不大水冲了龙王庙么。你到底找了没有。”

    老邱的话给林林提了个醒。导师、同门这些关系她还没用上。林林一骨碌跳起来,又跑到笔记本电脑前。老邱着急,“不吃啦!”林林嚷嚷着,“你先吃!”

    方案要做得快快地。选题会就要开了。在社里的选题会之前,编辑部会开个小会。方案必须在开小会之前拿出来。林林还是打算做文学。

    民国的文学作品,各个大家,几乎都有全集。各种作品集。但那些很多不够“市场化”。说白了就是噱头不够。林林打算把许多大家的作品并置起来,做成一套书。那这些作品就成了一个矩阵,有了矩阵的能量,算是“小丛书”。鲁迅去世够五十年了,他的作品可以入选。这是林林首先定下来的作家。

    有鲁迅压阵,整个丛书才立得住。

    徐志摩,去世得也早,能选。萧红,入选。郁达夫,入选。这些都是公版。林林认为至少还有选两种非公版的,才能凑够一套。思来想去,她决定纳老舍和沈从文的作品进来。至于版权,她第一时间跟导师和师兄师姐们联系,让他们帮忙寻找授权线索。

    选本思路,林林认为,还是从新。就是选取大作家相对不那么著名的作品为头篇、做书名,让读者有新鲜感。很快,篇目选出来了。鲁迅的选《伤逝》,沈从文的选《丈夫》,萧红的选《小城三月》,郁达夫的选《春风沉醉的晚上》,老舍的选《不是问题的问题》,徐志摩的选《巴黎的鳞爪》。

    都准备好,部门开小会的时候,林林把想法正式提了出来。

    吴冠微微皱眉,没表态。

    志闯不客气,用怀疑的口气问:“这套书的目标读者是?……”

    “文学爱好者。”

    吴冠接过话说:“这种集子市面上不少,读者为什么要买这个版本。”

    林林也考虑过,星火的牌子跟专业的文学类出版社比,的确不够响亮。

    “选目独特。”林林解释。

    “看似独特,其实早已经不够特别了,比如《伤逝》不能说小众,其余的作家,也谈不上多有号召力。”吴冠合上本子。林林心想完了,白策划了。志闯道:“民国作家的作品集,除非有特别的新闻点。”

    吴冠打断他,“民国作家的作品,不一定要出小说集子,有些作家的非虚构作品,散文作品,也很出色,再深入研究研究。”

    这就算定调了。

    林林抿了抿嘴唇,不吭声儿。

    “当然,你如果一定要做,也不是不可以,那就必须在装帧上下功夫,”说着,吴冠从办公桌上拿来一本书,是精装本的《生命河》,“比如走精装,走异型本,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读者或许会买账。”

    林林的信心猛然下坠。精装本,那可是个大工程复杂工程,她平装还算不上熟悉。现在上手精装,经验不足,又是一套书,一旦砸了,后果太惨烈。

    吴冠见林林有些走神,随即说:“再考虑考虑,细化细化,编辑工作,不光要拿稿子,还要考虑装帧、市场,各种各样的风险。我们得盈利啊。”

    林林点点头。吴冠建议她这次选题会缓一缓,下一次,策划成熟了再考虑往上报。林林不得不表示赞同。

    林林说完,吴冠让志闯说他的计划。陈志闯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明朝那些事儿》火了,它后面其实还有很多空间,读者有期待的,明朝有事儿,秦朝呢,汉朝呢,唐朝呢,宋朝呢,南北朝呢,清朝呢,都是可以说的。所以我就跟桃根一起,找了当下最有创作力的写手,”志闯用比点着了点手中打印出来的策划书,“有的稿子已经基本成型,稍微编辑编辑,断断结构就能成书,还有的比如‘崂山居士’这种,都是天涯论坛水煮历史的大牛,都很能写。可以做个丛书,就叫‘星火史话’。到时候往书店里一摆,很有气势的。我跟朱主任也沟通了,发行的意见是,建议出,而且要快。这种书,就是要跟个热乎劲儿。主任,咱们要放卫星呀!没准畅销书真能从这里头冒出来。”

    吴冠转头问林林什么意见。

    林林言简意赅,“我觉得可以做。”为了团结,她必须顾全大局。吴冠对志闯,“把关要严,不能戏说历史,史实要核准,不能有硬伤,行文态度必须严肃,尺度参照《万历十五年》。”

    志闯连声说好的。林林明白,瞧这意思,志闯这项策划,内部评估是通过了。虽然林林对什么“那些事儿”不以为意,在她看来,做书,应该引领,不应该跟风,潮流这个东西,只要你跟,你就已经输了。可是,林林也不得不承认,人家攒吧的是原创啊,总比她还在死人堆里打转强。显然,志闯和桃根已经走在她前面。他们有资源,虽然资源不算高端,但折腾出点水花不成问题。林林掩盖不住失落。会开完,吴冠留了一下林林,他问她肖老师那边的情况。林林简单汇报了,说合同发过去了,打电话没人接,她再发短信关心关心。吴冠让她盯紧一点。还叮嘱她,要学会跟作家做朋友。

    “‘中级’准备得怎么样?”吴冠问。

    “在复习。”

    “多做题,”吴冠传授经验,“争取一次通过。”

    林林明白“中级”的重要性。拿到出版职业资格证,成为国家在册的编辑,就能独立署名了。

    趁机,林林说版代那边已经报价过去了。

    吴冠说:“港台书,不是不可以出,但绝对不是我们编辑室的重点。我们的定位是,国内的原创文学。”林林当然认同主任的定位。这也是她想做的,可当务之急,是拿稿子。“你把这几个选题报一下,走系统,下班之前填好。”吴冠从桌子上拿给她一叠资料。林林瞄了一眼,是国内名家的原创长篇小说代表作插图本,里面囊括她喜爱四位作家的四部佳作。林林两眼放光。主任到底是主任啊!长篇!代表作!插图本!这厚度!这份量!这才是文学编辑!

    “这套书,咱们一起做。”吴冠轻描淡写地。

    林林鸡皮疙瘩起来了。这是她第一次离文学、离长篇小说那么近。她忍不住要问一句,真的吗?但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主任一言九鼎,怎会儿戏?她也理解吴冠,他就是要举重若轻,方显气象。主任不是白当的!十多年编辑生涯,手里资源大大的。林林哦了一声,抱着材料,脚步轻快多了。有活儿干了,有书出了,这第一炮,没准就能打响。主任是把我当自己人的,刚走出吴冠办公室,林林这样想。她下决定心好好干,回馈吴冠。路过二编室,瞥见桃根、文婷忙忙碌碌的身影,李林又觉得很幸运。跟着吴冠,几乎是社内最好的选择了。她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不奋发,她甚至认为,全社上下,也只有吴冠和一编室的孙雪梅在做事业且只有他俩配这三个字。孙雪梅在专业出版领域得过几个大奖,政府关系走得也不错,总能拿到有补贴的项目书。但孙雪梅的路子还是相对窄,不像吴冠,那是直接到市场上去搏杀。一霎间,李林林心中竟忽然有种“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崇高感、悲壮感。

    干吧!大干快上!要出成绩。

    各有各的选题要忙,志闯和林林的关系修复了些。编辑室例会上,林林的赞成票,足以让志闯送林林一杯奶茶。林林进屋,刚刚坐回工位,电脑还没打开,志闯便把门轻轻关上。反锁。一转脸,表情促狭,林林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有喜事。”林林问。

    “上次相亲你去了没。”志闯突然问这个。

    “我去那干吗。”

    志闯笑咯咯地,“说有九个人给刘念递条子。”

    哦,小八卦一条。听听就好。她不像志闯这样乐于传播。不过,出版社没有秘密,任何事,半个小时之内全社就全部知晓。

    “文婷五个条子。”志闯补充。

    “没了?”林林问。

    “没了。”志闯说着,随即打开门。王茂山拿着个文件夹进门,嗓门特大,“质检报告!”

    两页A4纸被搁在沙发扶手上。陈志闯抢先拿在手里,朗读,“一,印前质检,本月共检图书正文部分15种37本,封面部分28种32本。错误情况如下……二,印装质检,一版一次图书印装质量检查功29种65本,有印装质量问题的图书如下……”咽了口唾沫,继续,“总结,本次质检标红的编辑,刘桃根。”

    标红。意味着点了名,敲了警钟。是丑是一桩。等于游街示众。

    林林低声惊呼,“恐怖。”

    志闯嘻嘻:“桃根离不了我,就看不出错字儿。”志闯处女座,细节控,看错字儿有一手。

    午饭后,林林靠在沙发上休息,刚盖好毯子,手机响了。对方刚说了一句话,林林的脊柱就直起来了。是肖老师的助理打来的,问她有没有时间见个面,说要谈谈肖老师新作的问题。

回目录:《一纸千金》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与凤行》作者:九鹭非香 2《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3《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4《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5《人生若如初见》作者:匪我思存 6《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