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挂了电话,诸葛六就从手机上把稿子发到林林邮箱。林林没瞒师爽,第一时间把情况汇报了。
师爽立即,“那得做呀!”
是,从师爽的立场出发,做了诸葛六,就等于反证了宋雁编辑部工作的失败。
林林道:“崔老师会恨我们吧。”
师爽毫不含糊:“那没办法,作者都明说了,他们应该反省自己的工作。”又说:“先看稿子。”最后说:“也发我一份。”
林林虽然有点警觉,但还是把稿子发给师爽了。她担心师爽会不会跟宋雁一样,也要共同署名。不过从唐嫚儿的编辑生涯反推,师爽应该不是这样的人。
老邱去香港了。林林一个人把控大床。几乎是连夜,她把《烽火》看完了。实话讲,她不舒服,甚至早饭都没吃几口。在食堂碰到师爽。师爽第一句话就是:“看了么。”当然指《烽火》。林林说翻了翻。师爽说一会回办公室聊。
门关着。李林林坐在师爽办公桌四十五度角方向的沙发上。
师爽问:“感觉怎么样。”
林林明白。这约等于师主任对她的一次“小考”。考验她的专业判断力。这也是她调换部门之后第一次真正在业务上跟师爽“过招”。于是她只能“秉笔直书”。
“一般。”林林口气很轻。
“怎么讲。”
“一直都在外围打转。”林林语速加快,“根本就丧失了进入历史自身的逻辑的能力,这样写历史可不行。”说着,林林不禁叹一口气,“诸葛六都这样,那更年轻的作者呢,真是很危险,中国革命史现在就是没人写得了。再这样下去,我们这段辉煌又伤痛的历史,基本就没办法再现了!”
大声疾呼。
师爽和林林一样陷入沉默。
过了几秒钟,师爽才道:“《烽火》的言说毫无疑问是无力的。是用当下的逻辑,来讲述二十世纪的革命史。”停顿一下,“但我们要尊重作家的努力,至少,他还有意愿去追寻这段历史。”
林林突然大声:“他这是去政治化!是用所谓的人性闪光点的再发掘,抹除大是大非!不要再说日本鬼子是有人性的,也是个好儿子好爸爸,是,他们当然是有人性的是好儿子好爸爸,但这些并不妨碍也不能掩盖他就是个侵略者犯下了滔天罪行!这个是不可以改变的!不容置疑的!”
师爽看着林林,道:“你的建议是什么。”
林林直言:“退稿。”
师爽道:“诸老师的东西不是完全没有出版价值,起码还是有一定市场号召力的。”
林林说:“那或者问问别的编辑愿不愿意出版。”
师爽严肃地:“我们不能这么把好作者往外推。”
林林道:“主任,这是立场问题。”
师爽说:“你的立场会不会太极端?诸老师还是中间派。他也是爱国的。”
林林不说话。
师爽又说:“或者这样,稿子你先出面签下来。具体谁做,我们再说,实在不行我问问嫚儿。她现在也想做书。”
李林林对这个方案表示赞同。
鲍蓉给林林打电话,说《某年仲夏》加印的事。林林说:“不用征求我意见,你操作就行。”鲍蓉嬉皮笑脸,说那不行,你也是责编,我得跟你商量。林林心里有火,但嘴上依旧淡然,说实话,她真想把自己的名字从《某年仲夏》的后勒口抹除。她实在不想跟鲍蓉这种人并驾齐驱。
鲍蓉这一向在社内的口碑也臭得吓人。部门内掐,编辑对她也有意见,有一回,宋雁还直接跟她吵起来。这充分印证了鲍蓉的人品。也侧面说明了,像鲍蓉这种没有根基的外来户,在社内是掀不起什么风浪的。营销推广部主任张明贵可能会官升一级,调任其他单位。部门老大的位置,鲍蓉还是想争的。可因为截屏事件,她几乎已经上了社委会的黑名单,没了升职的可能。但与此同时,她对有可能升任的部门同事,又百般不配合。这工作就难办了。
午饭前,鲍蓉又来电话。她要请林林去吃湘菜。林林拒绝了。没几分钟,鲍蓉直接出现在林林办公室门口。沈幼知趣地出去了。小空间内只有鲍蓉和林林两个人。鲍蓉上前几步,林林不看她。
鲍蓉赔着笑脸,“走,出去吃。”
林林没直接回答,她朝窗外看了一会儿才说:“老鲍,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鲍蓉的情绪也一下平静下来,“对不起。”
林林不耐烦地,依旧不看她,“别再说这些了,没有意义。”
鲍蓉忽然带哭腔,“林子,我知道你不会再理我了。”
林林扭过头看着她。她厌恶这张胖脸。
鲍蓉又说:“我是来见你最后一面的。”
最后一面?什么意思?李林林愣在那儿。还没等她细琢磨,鲍蓉便道:“我辞职了。”又泪中带笑地,“你满意了吧?”
林林僵在那儿。
什么叫“你满意了吧”,你鲍蓉混不下去,根本是咎由自取。并不是我李林林逼你走的。只是,等鲍蓉在文艺社的职业生涯宣告落幕,李林林也突然没来由地感伤。沈幼回来了,进门前,还甩着手上的水。她问林林去不去吃饭。林林干脆地说了一个“走”字,就率先踏出办公室的门。
午饭时间,唐嫚儿凑过来,再次透露了鲍蓉要辞职的事。林林装不知道。沈幼很平静。唐嫚儿道:“她早都该走了,标准事儿妈。”
林林诧异,跟唐嫚儿并置,鲍蓉可能还是受害者。可现在呢,嫚儿却对鲍蓉大力鞭笞。她历数了鲍蓉的“丑事”,跟说段子似的,否定她的为人,跟着,又批评她的业务能力。最后,又谈了鲍蓉走后,营销推广部是多么普大喜奔风清气爽。
林林震惊。她这下才充分明白了,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唐嫚儿最后才顺带提一句:“林林姐,诸葛六的《烽火》你看了么。”
林林迅速反应:“没看。”
唐嫚儿说:“主任跟你说了么。”
林林问说了什么。
唐嫚儿笑着说:“主任让我做,我就说,为啥不给林林姐做呀,我不能抢你们部门的稿子。”林林面带笑容,“我手头书多,实在做不过来。”唐嫚儿小声:“做诸葛六,那不得罪崔老师了?”林林说不至于。沈幼插话说崔老师也准备退了。唐嫚儿立刻精神抖擞,“还返聘么,这算资源下放么。”沈幼说这个不太知道。唐嫚儿不做声,继续吃饺子。
林林明白,嫚儿这是怕得罪崔笛韵。虽然她快退休了,但却极大的返聘可能。但她唐嫚儿一不知道诸葛六已经跟崔闹翻;二,下放稿子是因为师爽认为《烽火》在历史表达上有点问题。当然,不钻研业务的嫚儿永远看不到这一点。
文学节,姚芳回国参加了。作为责编,林林少不得陪同。但她那本《简单生活》基本已经不走量了。姚芳还是没能如愿成为流行作家。她又跟林林谈了写作计划,一个新长篇,林林没接茬。倒不是因为她对姚芳有意见,而是在是她觉得姚芳的书,做一次就可以了。这些海外作家写的东西,不知道为什么,还是“隔”。他们隔绝于中国的现实,海外的现实又轮不到他们置喙。这就导致,他们一提笔就只能写过去,写自己青春时代的那点事。再往前推,就跟诸葛六一样“再现”困难了。
不过这次文学节也不是没收获。林林又遇到了娄文。当初是诸葛六引荐的。娄文这二年冒得比较快,作品丰富,也得了几个小奖。只不过,她的作品中短篇居多,而且多半是在民营公司出版的。
急需制造影响。
林林对娄文发出邀约,想做一下她最新的中篇小说集。娄文当即就答应了。毕竟林林做过杨冰夏,她那本《尘埃》,在年底接连拿了五个奖。不过提到冰夏,林林又有点伤心。跟聂风一样,杨冰夏流失了。
杨冰夏对宋雁不满,连带着,对林林也有些意见。旧作没有及时出版。杨冰夏觉得这是社里对她重视不够。一转脸就跟民营公司合作了。
暑假,公婆从老家来看孙子。老邱也从国外回来了。林林把老邱想要移民的消息告诉了公婆。老两口立刻就炸了。在他们眼中,移民约等于生离死别。是儿子不顾他们的表现。老邱责怪林林为什么要告诉爸妈。
林林反问:“不该告诉么?”
老邱道:“你这是给老人增加心理负担。”
林林道:“那你到底是移还是不移,如果一定是移,纸包得住火么。”
林林跟老邱的谈判依旧没有结果。他的态度依旧坚决。要出去,要移民,要追求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他甚至连林林换了部门都不知晓。周末带孩子上辅导班,林林约吕薇出来。闺蜜俩有日子没见。吕薇又年轻了。林林问:“干吗,又恋爱了?”吕薇道:“谈不上恋爱,就处个人。”林林又说:“不打算再结婚了?”吕薇笑道:“我忙成这样,哪有时间结婚。”林林叹息。
吕薇看出她的不对,问:“干吗,又找不到选题了?”林林苦笑,“那必须找不到。”吕薇立即,“我给你介绍一个。”林林没想到吕薇说这话,忙问是什么选题。吕薇说是公司做纪录片时请的文案,解说词写得好,还特别有社会关怀。她最近做了一些关于乡村女性生活的调查,值得出版。林林觉得有点意思,她让吕薇立刻把这人的联系方式推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