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章
到了文艺社,找选题,李林林从未将林秋水纳入候选之列。原因很简单,打心眼里,她觉得林秋水的稿子跟文艺社的调性不符。说白了,档次太低。虽然有可读性,虽然畅销,但文学性不强,无法“登堂入室”。
林林认为自己在文艺社编的第一部稿子,还是应该是尤碧琳、顾青云那种档次,实在不行也起码得是诸葛六。可如今秋水主动找上门。林林又过了一下脑子。她没立刻拒绝。如果意气用事,她完全可以当场回绝林秋水,快意恩仇。她跟秋水算有过节。当初他突然来那一套,简直可以算“骚扰”。可冷静下来想,时过境迁,此一时,彼一时。眼下最大的现实就是:她李林林缺稿子,秋水缺主流文学界的认同。各有所求,各有资源,那自然就有了合作的基础。
晚上到家,她跟老邱说了这事,问他的看法。
老邱不知道过去那些不愉快的过往,“不是完全不可以做。”
林林说:“可林秋水的书,档次不高。”
老邱呵呵道:“什么叫档次?严肃文学是文学,通俗文学就是不是文学了?何况林秋水那也不算完全通俗。你搞清楚,他现在不是没人要。人家属于发了大财的作者,畅销书作家,热门着呢!你们文艺社不是喜欢掐尖么?掐呀!干吗,你们社的编辑都是喝西北风过日子的?你们不需要码洋?不需要利润。而且,我看你们社也未必有你说得那么清高,烂书也没少出。”
这话说到关键点上了。码洋。利润。这就是目前文艺社最大的危机。严肃文学赚不到钱。可他们不少编辑,又从内心深处看不上所谓的“畅销书”。这种分裂,让不少编辑水深火热。听说还有年终倒赔社里钱的。
老邱说:“这事简单,你别做主,去问宋雁,她要说可以,你就做。”
次日,林林找宋雁说了。出人意料地,宋雁的态度竟很积极。是啊!身为主任,宋雁要通盘考虑,整个编辑室全年的造货码洋,是有任务量的。“你去谈谈,版税和印数压一压。”宋雁这样指示。林林表示没问题。
她有信心。秋水既然主动找来,就一定有他的目的。有舍才有得。靠这几本畅销书,他已经在外面赚得盆满钵满,来文艺社,不是赚钱来的,是“镀金”来的。能在文艺社出书,提升的是他作为一个作家的品牌档次。那么,首印和版税上,自然可以让点步了。林林跟秋水通了个电话。林秋水态度良好,说,“林子,咱们谁跟谁,我都听你的。”看他那亲切的样子,好像过去的不愉快完全不存在。林林说句题外话,“你跟绿橘合作得怎么样。”秋水道:“她已经跳槽了,去了东南出版集团,让我也过去,我没同意。”林林揶揄,“那你应该同意。”秋水哎呀一声,“还是小孩,办事没有你周全。”
林林陡然正色,“一万册百分之八,我尽量帮你争取,但如果有宣传需要,你必须配合宣传。”
秋水道:“我的要求你知道。”
林林说:“我知道,但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秋水说先不聊这个。林林道:“你要做不到,那咱们就没法合作了。”秋水忙说:“没说不做,到时候再说,签售宣讲,实在不行我请我表姐出来,”深吸一口气,“林子我跟你说,我这几本根本不需要宣传,自然就能卖,搞宣讲属于多此一举,搞不好还被反噬。”
谈好条件。李林林开始报选题了。她入职有一阵了,系统上才刚有她的名字。文艺社的线上系统跟星火社差不多,都是一套办公软件。林林没有经验,沈幼教她报上了。中午吃饭,唐嫚儿大惊小怪地,“林林老师,你资源大大的!”林林一笑而过。再想,不对,她怎么知道的。林林看沈幼。沈幼连忙,“我没说。”唐嫚儿道:“平级看不到系统内容,但主任级的能看到,徐金豆告诉了朱跃,朱跃知道了,就等于全社都知道了,”呵呵一声,“朱主任还说,林秋水是他喜欢的作家,怎么被新来的抢先了。”林林不予反驳,闷头吃饭。师爽端着饭盘子过来了。林林和沈幼吃得差不多,连忙起身撤退。再一次把唐嫚儿留给了师爽。
部门选题碰头会。史念芹报了个网络小说作家的书,一套六本。崔笛韵和宫彩还是走传统的路子。宫彩的是一位老牌女作家的转型之作。崔笛韵还是报顾青云。当然,史念芹阐述的时候,崔宫两位的神情是不屑的。但也没说什么。史老师资历比她们还老。虽然一百个不赞同,但大面场还是顾。
但对林林就没那么客气。待林林一说出要做林秋水的书。崔笛韵上来就是一句,“做她呀?”又愣又硬。宫彩虎着脸不说话。林林解释也不好,不解释也不好。
宋雁说:“林秋水的东西,有些还是挺细致的,也是经过市场验证,但她的东西就是要挑。”
崔笛韵不客气,道:“要都这么弄,以后工作可难做了,咱们社现在还剩什么呀?”跟着自问自答,“就剩一块牌子了,牌子要再砸了,就完蛋了。”
林林心里一团火,她虽然不认为林秋水的东西能为文艺社增分,但也实在不认同它能让文艺社的牌子完蛋。崔某人声势凌厉,八成是在为她拒绝改符元魁的剧本不爽。崔笛韵连着呛,宋雁也不说话了。再没人发声,恐怕这个选题就此完蛋。
沈幼道:“林秋水的东西,我还是很爱读的。”
崔笛韵斜着眼看她,“你读这个?”
林林道:“导向还是正确的,属于散文随笔。”
崔笛韵对宫彩,“宫老师怎么看。”
宫彩不客气,“可能我落伍了,我不读这种东西。”
史念芹接话道:“报还是报,听听社里看法,有时候还是得与时俱进,不能故步自封。”
好了,这算一锤定音,部门这块算暂时通过。等社里看法。散了会,林林没急着走。她还是想听听宋雁的看法。
“主任,怎么弄。”林林单刀直入提出来。宋雁走过去关门,又让林林坐。宋雁身上,自有一种从容不迫,她面目严肃,声音却很柔缓,“有不同意见很正常,大家受的教育不同,面对的环境不同,但追求是一致的,都希望当下的文学出版能做得更好。她们是做传统文学起家的,观念保守一点,可以理解,但现在网络文学已经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崔老师自己也做网络文学嘛。只不过她自认为那是‘经典’。史老师更是。我们现在也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冉社长也支持我们做一些有卖相的书。这是要分层次的。你该报还是报。”
有宋雁这番话垫底。林林感觉稳多了。
文艺社的选题评审,跟其他出版社类似,都是由社委会以及中层干部组成评审委员会,现场对每个月所报选题进行评审,最后匿名投票。投票过半,选题就算通过。但跟其他社不同。这里,基层编辑是不参会的。他们只能在系统上申报选题,用文字阐述。现场的阐述工作,是由每个部门的主任来完成。也就是说,林林报的选题,最后是由宋雁去解说、阐释的。
不日,选题论证会召开。林林报的林秋水作品系列一套三本顺利通过。
这是结果。
至于过程,则是唐嫚儿通过别人的讲述得知,然后趁着午饭时间向林林和沈幼转述。
“你是不知道你们主任给你说了多少好话,有人当场就提出来,说做这种选题就是堕落!”唐嫚儿口若悬河,“我就不明白,他们做那些鸡汤书,难道就不是堕落?还有那些个诗集,反正你们主任够仗义的,跟人都吵起来了恨不得。”
沈幼插话,“我们主任那性格,不至于跟人吵吧。”
唐嫚儿改口,“我用词不当,应该是,争辩,说服。”吃一口土豆片,“太感人了,有这样的主任夫复何求呀,我们主任是恨不得在部门这关就给你毙了。”
是,感动。感人。不为别的。就为宋雁对她的力挺。姐们够仗义!借着激动的心情,林林午饭后就找到宋雁。说要这套书一定要跟她一起做。
宋雁道:“你策划的稿子,你自己做就行。”
李林林说:“主任,要没你支持,这选题也过不了,咱们一起做,集思广益,把这套书的量走起来。”
李林林这么说,宋雁便不再坚持。她就装帧、以及编辑思路上提了一些看法。又让林林尽快拿到稿子,尽快进入生产流程。不过,社委会在选题结论上还给一条特别说明:社里同意出版这一套三本书。但不做宣传。
林林的理解是:社里打算偷偷出,偷偷卖,不过分渲染。免得引发争议。这是出于维护品牌形象的考量。也好。一旦宣传上来了,她也容易被推向风口浪尖。而且这样一来,也恰好如了林秋水的愿。他巴不得不露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