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一纸千金 > 正文 第九十八章

一纸千金 正文 第九十八章

所属书籍: 一纸千金

    第九十八章

    车缓缓驶进工业园大院,门岗的大爷手里握着个棒儿指挥倒车。这对林林可是个重大考验。她的车技实在不怎么样,院里车稠地满,上班第一天要是就刮到同事的车,可不是什么好兆头。李林林不得不打起精神,仔细应对。

    好不容易,车停稳了。

    她下了车,拎着包,脸上的墨镜还没取下来。趁着停车的当儿,她发现这个院里竟停了不少豪车。编辑们叫穷是常态,宋雁也说了,来这儿工作,就别想着要求待遇。因此,此时此刻,李林林依旧不清楚文艺社的编辑,究竟一个月能发多少钱。但可以肯定的是,用这点微薄的薪水是买不起豪车的。那么,车从哪儿来的呢?这就有意思了。

    呵呵,说白了,能来这儿上班的,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是有家底,就是有背景,换句话说就是,你不是来挣钱的,而是,有了钱,才能来上班。上班是身份的确认,精神的享受。搞文艺,一文不名你也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然,文艺社编辑也有发财的。有几个名声在外的编辑,纯靠书发了财。不过这种发财,多少有点中彩票的意味。撞到个大畅销书,一卖十多年,再瘦的猪,也被养肥了。

    林林款款往大楼方向去。稍稍擡头,却发现上方窗口竟有不少双眼睛盯着她。李林林浑身发毛,打了个冷颤,步子加快。她才不要当斗兽场里被人围观的兽。

    站到房间门口了。

    两张古旧的办公桌头对头摆着。林林发现了自己的桌子。已经打扫过,摆着一部台式机。跟个大电视机似的,起码是十年前的老旧款。

    对桌的女孩瘦瘦的,戴着个眼镜。林林上回在宋雁房间门口跟她有过一面之缘。

    见林林走进来,那女孩连忙站起来,“林林姐吧。”林林轻声承认了。女孩又帮忙林林收拾工位。她叫沈幼。跟林林一个部门,硕士毕业,但年纪比宋雁和林林就小多了。

    林林道:“听主任提到你了,说你特能干。”

    沈幼怕是不习惯被夸,讪讪笑着。

    说话间,屋里头走出个人。是位中年大姐,长头发,穿着波西米亚风的印花长裙。林林不知道叫她什么,只好站起来支支吾吾表示敬意。那女的端着茶杯,脚步都没停留,但眼神在林林身上停了一秒。一句话没说。走了。林林心里打鼓,还以为自己说话声音大吵到了人家。愁闷之间,里头又走出个女人。满面热情,跟适才那位的冷若冰霜形成鲜明对比。她个子不高,短头发。“你是李林林吧。”

    林林连忙说是。

    女人又道:“刚才那位是喻老师,比喻的喻,喻晓兰。”

    沈幼连忙对林林,“这是殷老师。”

    女人自我介绍:“殷翠梅,殷切的殷,翠绿的翠,梅花的梅。”林林赶忙招呼。

    三个人又站着说了几句客套。无非是问问林林从哪里来,做了多少年编辑等等。林林据实相告。因为处于过渡时期,社里办公室紧张,所以不同编辑室的人混坐。林林这儿,就是一间大屋隔成两段,她跟沈幼靠门,坐外头。喻晓兰和殷翠梅坐里头。

    简单拾掇好。去找宋雁报到。宋雁正忙着接打电话,凑空,她问林林稿子看得怎么样。

    “看完了。”林林交差。

    宋雁说:“拿给宫老师复审。”一头雾水。林林对不上号。宋雁明白过来,又说:“你给沈幼,让她递过去。”林林得了指示,暂时先退出来。不打扰主任工作。她把稿子给了沈幼。沈幼拿着出门,一会就回来了。

    林林问:“我们编辑室有几个人。”

    “连主任,连你,七个,”沈幼道,“最大的编室。”

    林林没再细问。人员的配备,等宋雁得空介绍就清楚了。中午吃饭,林林自然跟沈幼一起。社内有个小食堂,外包的。中午这顿免费。平日里跟沈幼搭伙的还有二编室的唐嫚儿。林林来了,三个人自然而然成为一个小组。进食堂,找了个靠边的座位。林林能感觉到,已经有目光在她周身扫描了。

    唐嫚儿比沈幼健谈。一顿饭的工夫,林林就从她这儿了解到了不少人物关系。

    比如,唐嫚儿是二编室的。主任师爽。林林见过,她办公室就在宋雁旁侧。二编室还有个男生,叫穆博。他们室目前总共就这三人。

    三编室,主任徐金豆,年纪和宋雁、师爽相仿。旗下两名编辑喻晓兰、殷翠梅都是大姐。跟林林、沈幼同屋。

    四编室主任朱跃,全社唯一的男主任。手下有两个编辑:康采文和刘凤棋,也是老人员。

    当然,最兵强马壮的,当属宋雁统领的一编室。

    老编辑有三名:史念芹、宫彩、崔笛韵。史老师属于退休返聘人员。宫彩即将退休。崔笛韵年纪稍轻,离退休还有几年。再往下走,少壮派,有李林林和牛彤两人。年轻人就是沈幼,刚硕士毕业一年。

    至于社里的其他构成。跟星火社差不多。这无非包括总编室、出版部、设计部、发行部,人事部。不同的是,文艺社依旧保留大发行。

    最上层是社长冉兴修,党委书记郭茂才。两个分管领导柳馥、仲玲玲。一人主抓两个编辑室。社长助理由发行部主任兼任。摸清了社内基本构成,林林大致知道了宋雁的处境。老邱真神机妙算。如此算来,宋雁竟一个能用的人没有。三个老编辑自然不听她的,也支使不动。沈幼羽翼未丰,经验不足。牛彤只顾自己出名。宋雁招她李林林来,招的就是“左膀右臂”。而且,因为都做文艺类图书,编辑室之间竞争激烈。宋雁跟其他主任,也存在竞争关系。她执掌着最大的部门,压力可想而知。

    玩得转,未来都是你的,玩不转,一着不慎,保不齐被打回原形。

    林林擡头扫视食堂里的众人。跟星火和北方分社比,这里的员工似乎内敛朴素些。或者说,这里的员工,因为多年与外界相对隔绝,而很有些老文人的姿态。这一点是林林喜欢的。文化需要时间沉淀。

    吃完饭,林林跟沈幼、唐嫚儿出去溜达消食,顺带熟悉周边环境。唐嫚儿冷不丁一句朝林林,“你刚来半天,就出名了。”

    林林诧然。沈幼也一脸懵。

    唐嫚儿这才道:“你那车,最新款的吧,还是个大红的。”咯咯笑,继续道:“都说社里又来了个奶奶。”

    林林柔软反驳,“才多大,就成奶奶了。”

    唐嫚儿解释:“此奶奶非彼奶奶,你不觉得我们这儿像大观园么,各房的奶奶领着各自的丫鬟。”

    哦。原来是这种奶奶。

    林林笑道:“我是来当丫鬟的,奶奶可没戏。”

    唐嫚儿揶揄:“那也是通房大丫鬟。”

    此言一出。沈幼噗嗤笑了。

    说真的。奶奶也好丫鬟也罢。林林可不想因为车出名,她要做的,是靠书,靠业绩站稳脚跟,打出名气。在这一切未能发生之前,她必须低调低调再低调。这种老单位,水深不可测,她必须经谨言慎行,不多行一步路,不多说一句话。

    周一例会。李林林正式亮相。这天,她既没开车,服装也相对朴素。不过跟星火和北方分社都不同,文艺社第一编辑室的例会定在周一下午两点召开。因为有些老编辑中午才来。像史念芹,是直接来吃饭。吃完午饭,才展开办公。宫彩可能饭后还要去健身房做瑜伽。崔笛韵不是天天来。她的大量时间,要花在社交上。拉稿子、陪作者。她看稿子一般在晚上。遇到重要的稿子不排除通宵。因此,早上需要睡个懒觉。

    光一个开会时间,林林就体会到宋雁的难处了。她是领导,也是晚辈。不得不尊重社里的“传统”。太严了,老人员怨声载道,不配合,大家脸上都没光。她只好尊重诸位的工作习惯。下午两点,会议倒是在社小办公室准时召开了。部门总计七人,实到五人。史老师、宫老师缺席。宋雁先介绍了一下林林,“我们的新同事。”

    牛彤微微一笑,透着点诡异,嘴角和颧骨挤在一块。沈幼轻轻鼓掌表示欢迎,但见没人跟上,掌声只好淡出了。

    崔笛韵道:“知道,见过。”

    林林微微笑着。算作回应。

    宋雁又说:“这段儿有什么困难、问题,可以提出来。选题月底之前得上系统。”

    沈幼没有选题。她还在做某学者的补贴书。林林出来乍到,还在观望,熟悉系统、流程,因此也没提选题。牛彤报了个台湾作家的散文。宋雁道:“先报上去,看看社里的意见。”这就等于编辑室给通过了。

    大家的目光落在崔笛韵身上。崔也不客气,直接把她要报的选题给亮出来了。嚯!那叫一个壮观!霍明达的新作。顾青云的旧作。还有一位成名已久的官场小说作者的中短篇集。以及一位网络上人气很高的女作家的两本旧作。这一团重器,随便拎出一个,都是重量级作品。

    牛彤啧啧。

    沈幼嘴巴微微张开。

    林林瞳孔地震。

    就连宋雁似乎脸上都有点挂不住。她作为主任,选题稀疏,可崔老师却跟哆啦A梦似的,口袋里随便一掏都是法宝。牢牢掌控各种资源。这才叫“大”社的“大”编辑。还没等宋雁宣布会议结束。崔笛韵屁股已经悬空了,“可以了吧。”宋雁讪讪地说差不多了。话音未落,崔笛韵就已经先行离开了小会议室。

回目录:《一纸千金》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