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一纸千金 > 正文 第九十六章

一纸千金 正文 第九十六章

所属书籍: 一纸千金

    第九十六章

    文艺社。文学出版的重镇。多少文学出版人的梦想。但在内心深处,李林林从未把自己的名字和文艺社联系在一起。不敢想。一来,文艺社多半走校招,很少社会招聘;二来,林林恍惚认为,文艺社只是她职业生涯的一个遥远的目标,不至于这么快就是实现。可是当楚老师说出那话并配以微妙眼神的一刹。林林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来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她积累那么久的人脉,也该适当变现。她跟老邱商量,说了想去文艺社的想法。

    老邱道:“那儿离家可有点远。”

    林林道:“这个你别考虑,你就说我该不该去。”

    老邱说:“没有什么该不该,你要想去,我就出面请楚老师吃个饭,正儿八经把这事提出来,拜托他帮帮忙。”

    林林眉头微皱,“人能同意么。”

    老邱道:“同不同意是他的事,咱前期工作做到位,再说你礼盒套书都帮他出了,楚老师不是糊涂人。”

    林林沉默。

    老邱继续,“把你介绍进去,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社里有个自己人,将来他的书自然会被照顾得更好。”

    林林抢白,“已经有宋雁照顾了。”

    老邱戏谑,“那就一起照顾,两个保姆总比一个保姆强。”

    林林乜斜眼,提着口气:“那就有枣没枣打一竿子?”

    老邱笃定,“必须打!”

    是。必须打。这是李林林内心深处的声音。打了才不后悔。大学社很好。安稳,宁静,沾着校园,能妥善关照儿子。事实上,如果没有大学社的容留,她儿子也得不到这么好的教育资源。但林林清楚地知道,这儿一定不是她的终点。到退休前的十几二十年,她难道全都在这儿度过?那真闲适得过于奢侈了。当然,林林也做过调整,她想要一边在大学社做编辑,一边搞搞写作。可写了几十万字后发现,她虽然能写写散文、随笔,人物传记也很擅长,但却根本不是写小说的料。她能看小说、判断小说,却不会写小说,这个奇怪的悖论注定了她的定位终究还是:编辑。

    想清楚这些,林林便拨通了楚老师的电话。她想要趁楚老师离校之前,当面把这事说清楚。一对一。私密地。并不需要老邱请饭。

    咖啡馆在二楼。林林先到了。人不多。有几个学生拿着电脑在卡位上写东西。林林选了一个僻静的角落。要了一杯拿铁。这样求人她没经验,来之前就在仔细考虑措辞。老邱的意思,不藏着掖着,单刀直入,越简单清楚越好。避免对方装糊涂。

    林林反驳,“既老师愿意来,就不会装糊涂。”又批评老邱,“你别老把人想得那么坏。”

    时间快到了。李林林又给老师点了一杯咖啡。她知道楚老师喜欢美式。不过,等楚老师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林林突然发现点一杯咖啡不合适了。楚老师带了人来,是宋雁。林林一下就紧张起来了。

    到底是楚老师。都不用她开口,人家就安排好了。难道,今儿见面,是有点面试的意思?李林林还在心里排兵布阵,宋雁的手就伸过来了,笑着介绍,“文艺社,宋雁。”林林连忙握住她的手。柔若无骨。冰凉。

    “李林林。”林林声音里都是亲切。

    楚老师和宋雁坐在林林对面。林林又问宋雁要喝什么。宋要了一杯卡布基诺。楚老师侧着身子问宋雁,“你也是学现代文学的吧。”宋雁第一时间承认了。

    楚老师又对林林,“你也是。”

    林林下意思捋了捋耳边的碎发,“对,现代文学,硕士论文写的是茅盾。”

    宋雁道:“我也很喜欢茅盾。”

    谈到专业,林林似乎不那么紧张了。两个人谈了茅盾的作品,两个人都喜欢《子夜》《腐蚀》《林家铺子》,又叙了年庚——虽然女士的年龄是秘密,但宋雁却开诚布公。她跟林林是同年。宋雁还对林林说:“你给楚老师做得那个套装,很费心思,属于精品书。”楚老师不失时机地,“林林是个好编辑。”

    人家夸,林林反倒必须谦虚,“班门弄斧,只能说尽力而为了。”又说,“跟宋老师那边不能比,以前我做书,是我求着作者,但文艺社,应该是作者求着宋老师了。”

    宋雁笑着看楚老师,“那也得分是什么作者,大作者,还是很难的。我们虽然资历深一点,可现在民营的发行做得多好,真帮作者挣钱,所以这一块我们也在抓,量上争取做起来,影响力也做起来,更好地服务作者,像楚老师这么配合宣传的一线作家,我们应该好好感谢。”

    话赶话到这儿,林林趁势举起咖啡杯,“敬楚老师!”宋雁也随即举起杯子。楚老师笑得无邪,“多关照。”说完这话,三个人又聊了聊文坛,国内国外的出版情况,最后说了点八卦。时间差不多,楚老师去个洗手间,提出撤。宋雁去开车,她还得送楚老师去酒店。第二天一早的飞机,也是她专门送。

    趁着等车的空儿,楚老师对林林说:“差不多了,具体细节你们再聊。”席间,林林和宋雁已经交换了联系方式。林林满心感谢说不出来,激动得脸不免有点变形,“楚老师……”

    楚老师没让她把话说出来,“你是一个好编辑,我不帮,你也能走出来,在大学社,确实有点浪费材料,你就应该做文学出版,我相信你。”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林林差点泪眼婆娑。

    好了。该疏通的都疏通了。剩下就是等了。等宋雁给她准信儿,她就跟社里提辞职。第三度辞职,林林已经没了那种愧疚感。找吴冠辞职的时候,惊天动地。跟虞国光辞职,暗流涌动。现在呢,林林平静得好像只是去商场里退一件衣服。她相信领导也能理解。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挡也挡不住。

    实际上几乎到这几年林林才逐渐明白,为人处世,让自己舒服第一要义。因为只有你自己舒服了,才谈得上让别人舒服。而且她自认在社里这段日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也算贡献了青春。没有对不起任何人。

    她做好准备了。准备跳。跳到一个更高、更专业,也更适合自己的平台去。有了盼头,林林整个人状态大勇,如沐春风,做梦都能笑醒。老邱点评,“你赶紧去吧,我们也能少受点苦。”林林不乐意,“你受什么苦了。”老邱道:“你的心情关乎家庭氛围,你心情好了,我和儿子的日子才能好过。”

    结果呢,等了一周,两周,三周,一个月……宋雁静悄悄地,全无动静。林林着急,她跟老邱商量,“要不我问问呢。”老邱说:“就干巴巴问?提点东西去看看人家。”林林说:“那不成送礼了?”老邱纠正,“送礼可不是贬义词,这叫礼貌。”林林低头思忖。老邱又说:“要不你这样,让楚老师帮忙问问。”

    林林单手举起,示意也不合适。楚老师已经帮了大忙,后面的流程问题,还是应该她自己沟通。老邱继续建议,“要不你问问她,需不需要给份简历。”林林认为这纯属拙见,该了解的都当面了解了,也不是走校招,或者集体招聘,给简历显得自己太低了。她决定见见宋雁,以“自然而然”的方式。

    队伍排到门口来了。林林从人缝儿钻进去。展台出现在眼前了。宋雁跟几个工作人员来来回回跑。神色略微紧张。林林迎上去,招呼了一声。宋雁愣了一下。林林问:“请了几家媒体?”宋雁道:“三家,都还没到。”林林说:“我去迎一下。”宋雁说营销推广部人一会带过来。林林把照相机从宋雁脖子上取下来,“我来拍,你忙你的。”宋雁让林林看着点现场,别乱,不能乱,她要去地下车库接作家。林林说没问题。

    好么。她的出现恰如其分恰逢其时。当然,这也是林林掐准了的。宋雁的书。宋雁要办活动。林林在同城信息里看到,立刻做好“参加”的准备。这次活动做的是青年作家的新作。小有名气。还在上升期。书走得不错。在民营公司出过两本畅销书。现在到文艺社出新作,在林林看来,是“镀金”来了——想借文艺社的品牌,提高自己的咖位和档次。

    畅销是一回事,咖位是另一回事,畅销加咖位则又是一回事了。现在宋雁的努力方向就是:既要有品,又要畅销。在这一点上,林林和宋雁可谓“志同道合”。

    活动顺利展开了。宋雁坐在台上,林林在台下站着,四目相接,林林能感觉到宋雁眼神里的嘉许。干得如何且不论,她能到场,就说明她李林林知好歹,有眼力见儿。不是那大睁着两眼只能出气儿的人。更何况,活动很成功。林林也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她是熟手,跟一般的新晋员工不同。她经验丰富,气场沉稳,手段老练。她是个深谙各个出版流程的成熟编辑。如果能够收入麾下,那注定是宋雁的得力干将,左膀右臂。

    当然,林林这次来,也是给宋雁一个台阶下。人家大主任,总不能让人主动吧。老邱说得对,对于领导,首先就是要给足面子。甭管这个领导年纪大小,资历深浅,人活着,首先活一个脸面。林林认为这回是给足宋雁面子了。结果,果然。活动结束没几日,李林林就接到宋雁电话,让她去抽空去社里一趟,当面聊聊。

回目录:《一纸千金》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