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一纸千金 > 正文 第九十五章

一纸千金 正文 第九十五章

所属书籍: 一纸千金

    第九十五章

    一个午饭时间。李林林要辞职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公司。吕薇急得找人找到瑜伽馆。林林正在做上犬式,一擡头见她来。吕薇几乎管理不住表情和声音,“我的小祖宗!……”林林的身体扳回来了,站起来。

    吕薇逼近了,“到底咋回事!咋没跟我说!”

    林林一派自然,“现在知道也不迟。”林林往外走,吕薇紧跟,“你这个给我弄的……到底发生什么了……”林林在瑜伽室门口站住,正面对吕薇,“家里的事,不是什么大事,但我实在顾不过来,只能先休息一段。”

    吕薇一脸为难,低头几秒,才终于擡头,“老林,那个助理真不是我要当……他们非让我当……”

    林林一怔,然后两手扶住吕薇双肩,“跟你没关系,而且当了也是好事,我都理解、都明白,虞总也跟说我说了。我这次走,不是一个匆忙的决定。”停顿一秒,“老薇,你好好干。”

    吕薇几乎要哭了。

    没办法,林林只好反过头安慰她,“干吗呀,大庭广众的,是我辞职又不是你下岗。”

    吕薇泫然,“关键你这太突然了……”

    “有啥突然,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早走迟走,不都还是个走,”林林也有点动感情,语速不由地加快了,“老褚跟你投缘是好事,现在你书不也做得风生水起?好好干,社里不会亏待你。”

    吕薇吃吃艾艾地,“不是……老褚和我……跟你和我……压根儿两码事……她怎么能跟你比呢……”林林拦住她的话,“老薇,我这次离职,跟谁都没不愉快,就是开开心心地走。”话赶话到这儿,吕薇眼泪终于止不住往下淌。林林伸手帮她揩了。吕薇喃喃:“你走了……我咋办……”林林乐观面对,“这有啥,离了男人你都能过,离了我你就不能过了?”吕薇反倒被她逗乐,但鼻涕眼泪依旧证明适才一瞬间的张皇,她拍了林林胳膊一下,“那不一样……”又问,“你走去哪儿?”

    林林说还没定呢,等落定了,第一时间告诉她。

    闺蜜俩下了电梯,出了大楼,吕薇的情绪渐渐稳定了。她挽着林林的胳臂,头恨不得靠到她肩上,“别走了就不联系了。”林林莞尔,“咱这朋友,是要做一辈子的。”

    话是说出来了。可林林知道自己这话里的言不由衷,她自己都没信心能跟吕薇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朋友可以。但“好”字却是变动的。她深刻地认识到,一旦走出北方分社的大门,联系自然就少了。可这不就是职场、甚至人生的常态么。聚散离合,恰如一呼一吸。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每个人都只能独自勇敢地往前走。

    意向明确了。离职就快了。林林交出了资源,手续办齐,便跟北方分社没关系了。虞国光要摆一桌给林林送行。李林林婉拒。

    送行。说啥?太尴尬。还不如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吕薇高低请了林林一顿饭。李林林入职手续已经办完,这才跟老薇透露了去向。吕薇举着酒杯——她很少喝酒,但今天特殊,来点红的纯属为自己抒发情绪——“为你高兴”,老薇举着杯子对林林,“鹏程万里,大展宏图!”

    当然是客气话。林林明白,进了大学社,大展宏图恐怕没戏。但好歹能暂时图个“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不过进了社她才明白。师兄招她进来,也实在是因为没有得力的人可用。刚入职的小年轻不是熟手。那些上了年纪的大姐或是小妹,不是这个教授的夫人,那就是那个领导的亲眷,人家就是来出版社待待。哪是干活的人。

    林林有心报恩,把儿子的入学的事安顿好,就开始大量看稿子。工作量是不小,但省心。社里只要求每周坐满四十个小时的班。其余时间,不来也可以。而且在这家大学社,暂时谈不上组稿压力。教材线已经成熟,每年跟编者对接修订即可。有时候,林林还抢不上教材。毕竟这是赚钱的活儿。学术类产品线,又多半带着补贴,学者们也都很客气。工作起来没什么压力。

    于是乎,李林林每日的时间表是既定的。早上送孩子,下午接孩子。中间这段时间,要么在办公室看稿,要么在家里看稿。她发现大学社同事们交流的也很少。她来了半年,竟还有人不知道有她这人。林林跟隐居了似的。她很少跟前同事联系。就连和吕薇,也仅仅吃过一次饭。星火社“同级”的那群人聚餐,林林也推了。弄得志闯说风凉话,“人家现在是攀上高枝儿了。”

    老邱建议,“趁着在学校,要不要考个博士。”

    林林问考博士干吗。

    “现在跟博导打着交道呢,趁机看能不能弄一个。”

    林林苦笑,“读了,然后呢?”

    “进高校,或者继续待着,都行,”老邱深谋远虑地,“有个博士学历护体,总归安稳点。”

    “我现在还不够安稳么,”林林觉得自己是安稳得过分了,“读了博,进了高校,然后天天为发论文评职称发愁,何苦来。”林林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她对当学者实在是提不起兴致。尤其文科学者。

    过去接触得少,算略知一二,现在交道多了,知道得也就更多了。当然也有好学者,对社会对学科有贡献的。但更多的是,是为了职称为了职业为了考核发的“无效论文”。没话找话型。硬着头皮研究。林林不禁为学术界感到悲哀。因此,她就更没必要跳进那汪浑水。她也想明白了,趁着这二年,师兄当政。一来她能喘口气。二来赶紧把副高评了。然后就是把孩子照顾好。其余的,她都不太放在心上。不过话说回来,尽管她自己天天操持着孩子。但对社里“夫人们”的那些说辞,她又不大满意。这些夫人,要么就是太自私,只顾自己;要么就是太忘我,宣扬着,“只要老公孩子好,我怎么着都行”。

    跟她同办公室的米芝华。硕士毕业。却总是散发着大妈气场。她永远在给林林洗脑,好让林林认识到平凡家庭生活的幸福。刚入职没几天,米芝华便不经意地告诉林林,她儿子没上附属小学,上的是中关村一小。海淀区四小强,她霸占其一。不过当林林看到她老公时,又实在觉得米姐的幸福未免美中不足。她嘴里那最亲爱最能干最体贴的老高,不过是个秃头挺肚,个儿不高的中年男人。这都什么基因?

    当然,林林不打算说服米姐。她也发现了,对于米姐,采取的策略只能是“阳奉阴违”。你如果敢正面辩论,人家的话立刻跟倒豆子一般出来了。一直说到你认同。最后得意地笑着做总结:“哈哈,这就对了,我一直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即使不好我也认,我不是一个理智的人。”林林在心里发叹,你还不理智?米姐又继续说:“我现在就觉得,归属感很重要,过日子才重要,功成名就都是身外之物。我感觉我完全居家。”

    李林林不得不点头。

    米姐还嫌不够,忍不住自陈,“反正,我对待工作就是顺其自然。”说实话,某种层面上,林林是佩服米芝华的。不为别的,就为米姐能够完全说服自己。放弃自己的独立追求,把人生价值和小家庭捆绑在一起。这也不失为一种伟大。她李林林就做不到。她还是有些“自私”的。她觉得哪怕她现在“岁月静好”着,她也要有一方精神上的独立空间。她还关注着文坛的变化。逢年过节,她还是给过去的那些作者发祝福消息。她每天睡前要看书,偶尔也写点东西。她觉得必须不断给养、壮大。

    平静的日子里偶尔也会冒出一点小插曲。比如,王茂山给她打过一通电话。奇怪。当初走得不明不白,现在来得悄无声息。林林觉得王茂山一定是有秘密的。只是,这回联系,人家的诉求很明确:借钱。电话里,王茂山单刀直入:“实在凑不开手,房贷等着还,下个月头就还你。”林林问借多少。茂山说四千。

    李林林说:“茂山,借可以,但你得跟我说真话。”

    王茂山着急:“这就是真话,再不还,就得弃房断供。”

    “你现在在哪儿呢。”

    “单位呢。”

    “哪个单位。”

    王茂山报了个单位名。是个大集团。在东面,离林林上班的地方不远。李林林道:“要不这样,我现在就银行取,你过来拿一下。”茂山道:“网上转账不行么,或者ATM机。”林林坚持让他过来。打车费她付。她并不是故意要让王茂山难堪。她担心他。怕他走邪路。她得当面判断。半个小时后,银行大堂,林林和茂山接头了。外面下了点小雨。茂山湿了头发。真有点风雨故人的意思。

    第一眼感觉。小王瘦多了。发际线也往后退了不少。林林把信封递过去。王茂山没点,直接揣衣服内口袋。又要去写借条。林林说不用,只问:“你没什么事吧。”

    茂山着急,“真没事,就是钱不凑手。”

    林林没再多问,放他走了。

    第二个小插曲是耿双华的遗作,正式出版了。戴琪拿了几本样书给林林。两个人在书店里喝了杯咖啡。老耿这本书正式发行,书店里也有。只不过,在她们碰面的这家店,老耿的书被放置在书架最下方的角落。临走前,戴琪故意抽出它,挪到最显眼的位置去。林林又心酸又感动,笑道:“老耿在天之灵,估计乐呵了。”

    戴琪脖子拧着,很认真地,“必须乐呵,这书做得多好啊,对得起他了。”

    第三件事跟吴冠有关。装修顺利结束,可社员们觉得甲醛超标,都不愿意坐进去。吴冠搬了张椅子,嚷嚷着坐到办公室正当中,“真没事儿,这不是甲醛,是书香,木头香。”这一幕被好事者录下来。林林也有幸观瞻。看了不到三秒,林林就笑出声来。她不明白,好端端的一个主编,怎么活着活着,成小品演员了。

    最后就是吕薇传来的消息。虞国光终究还是跳槽了。总部没再派人。褚秀成为北方分社的实际领导人。只可惜,褚秀的能耐实在有限。虞国光走后,刁爱玲跳槽去了另一家集团,没多久,冯娜娜也走了。吕薇形容,“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林林问:“谁是猴子。”吕薇说绿橘。林林说她怎么称霸王。吕薇道:“码洋都得靠她呀,养生书不好卖了,全指着林秋水。”抱怨归抱怨。但林林没再接吕薇的茬儿。她现在自身难保,不可能再介绍老薇到大学社。而且林林觉得,没准老薇根本就是痛并快乐着,并不打算离开。

    进入大学社后,林林的生活有了显著改善。老邱买卖做得不错。还给林林换了著名品牌新能源汽车。红的。开出去老拉风。老邱提议生二胎。林林不赞成。她觉得自己刚积蓄点能量,要再生个娃儿,劲儿一下就全泄了。

    九月,楚老师来学校做讲座。林林得知,少不得前前后后跟着。楚老师头年又得了个大奖。名声日隆。完全可以说是很有分量的作家了。讲座结束,文学院请吃饭,楚老师让林林作陪。席间,李林林发现楚老师身边有个熟悉面孔。后来经楚老师介绍,她才想起来是宋雁。文艺社编辑。一直跟楚老师合作。

    林林跟宋雁点头打招呼。宋雁优雅地回以微笑。饭局散场,楚老师冷不防笑呵呵对林林,“你这样的好编辑,做教材,可惜了。”说完又看看宋雁,“是不是宋主任。”

    宋雁稍稍点头,却并没有说话。

回目录:《一纸千金》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