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到老耿家,林林的伴手礼是书。自己编的书。老耿拿在手里,不予置评。这就等于是评价了。林林晓得老耿看不上林秋水那些散文小说,也不太瞧得上老干部等人的稿子。
吕薇临时有事,没来。
老耿还不知道她跳槽去了虞国光那儿。
林林揭秘。
老耿道:“真该把老虞也叫来。”
老耿老婆道:“叫他干吗,领导来,员工能自在吗。”
老邱没来。是林林安排的,说他要带孩子。实际上,她是为照顾吕薇情绪。她失婚了,形单影只,她李林林若成双入对地,对老薇是个刺激。她不想这样做。而且,他们聊专业,老邱插不上嘴,来了也是傻坐着。结果没想到吕薇没到。
老耿儿子从法国来了。老爸病得重,他回来当孝子。贺小娟最后一个到。林林没想到,她跟老耿的关系不错。不过她来了,就去厨房跟老耿老婆说话,并不加入清谈。贺小娟的特长是挑错别字,她对文艺,并不真正感兴趣。
中午吃饭,口味清淡,大家照顾老耿情绪,一个劲儿说味道正宗,淮扬菜。席间,耿双华提起吴冠,声音洪亮,看上去一点不像病人,他对林林,“你这一下,给老吴打的。”
贺小娟附和,“吴总快成祥林嫂了。”
越是这样,林林越要谦虚,她笑笑说:“吴总的心思哪在编书上,他要但凡用点精神,哪有我的份儿,吴总一个小指头也把我打败了。”
耿双华道:“吴总的日子不好过。”
林林问怎么了。
耿老婆接话,“千年老二,想当老大,难!”
耿双华道:“还是一个小农思维。”
这是他对吴冠“永恒的评价”。林林没接话,她不想问,对吴冠的现状,很多东西可想而知。事实上,司空来走了之后,吴冠就立刻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没有了带头大哥,他位置不稳。新来的邹社林林也有所耳闻,是个“笑面虎”,排位又在吴冠之上,明争暗斗再所难免。想到这儿,李林林忽然替吴冠难过。如果当初他选择走业务这条路,而不是一门心思当官,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痛苦挣扎?就像老编辑马一鸣那样,做好书做到退休,每个礼拜还出去喝咖啡,不是也挺好么?呵呵,林林深知不可能。因为马一鸣是大院子弟,有资格冲淡潇洒,吴冠是一步一步爬上来的,他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当官是他的一个梦!他来北京就是为出人头地的。他跟志闯之所以谈得来,不是因为他们的审美趣味接近,而是归根到底他们就是同类。
来路相似,去路相通。但她李林林不能。
吃完午饭,贺小娟和老耿老婆他们打扑克去了。林林参观老耿的书房。在二楼。一整面墙都是书。耿双华在那张美国进口的摇椅沙发坐下。林林面对他,坐在椅子上。她翻了一会儿他的摄影作品集。一一点评。最令双华骄傲的,是他给一位大领导拍的肖像照。说当时拍了之后,领导秘书立刻打电话来要照片,他是连夜洗了,裱好了送过去的。
双华站起来,走到书架旁,从底下的小柜子旁拿出一叠稿子。交到林林手中。
林林擡眼看了双华一下,没说话。
双华坐回摇椅,微笑。
“谁的?”林林觉得还是有必要问一下。
“你感觉感觉,看看怎么样。”双华没正面回答。林林仔仔细细翻了两页。大概猜到是老耿自己的手笔。是小说。讲的是革命历史的故事。估计以他父辈为原型。老耿退下来之后,还没行使他出版一本著作的“福利”。只是,她现在已经不在星火社,不能当他的编辑。放到北方社也不合适。虞国光不出人情书。
“打算在哪儿出。”林林这么问。
“这个不用担心,”耿双华右手摸下巴,“你就帮我看看稿子,还没有提升的空间,你的水平我信得过。”
林林笑着收下,说回去仔细看了之后再给意见。正事儿说完,老耿又把话头往虞国光身上引。林林没太接茬,毕竟是她当下的领导。不过耿双华一张大嘴还是给林林喂了不少“内幕”。包括老虞的几次情感经历。还有他跟吴冠的争斗,以及他的才华。最后总结,“这些年估计挣不少。”林林道:“拿什么挣,他也是拿工资的。”北方分社也是国企。耿双华说:“现在拿工资,做大了以后就未必了。”林林不予置评。双华再问吕薇的近况。老薇曾经是老耿名义上的“干女儿”。虽然是开玩笑这么叫,但也可见关系近。虽然老薇没来,但林林猜想,他们私下一定没少联系。她不解的是,吕薇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换工作这事儿,耿双华竟然没帮上忙。再一想,也是。耿还病着,自己都是个泥菩萨。哪还能顾得上别人。更何况行内日新月异,更新换代得很快,也早已不是耿双华这批人的天下了。
说完老薇,两个人又讲了讲熊慧敏和陈尔的现状。最后把五个编辑室的“老人”都简单提了一下。耿双华只说葛文婷这个丫头不得了。
开班发生两件事。一个是小蒯辞职。没跟林林讲,直接提辞职信到虞国光那儿。褚秀大着肚子来问林林情况。李林林觉得很没面子。她自认对下属向来宽待,不知小蒯为何如此唐突。绿橘点评:“人早都想走了,去挣大钱。”林林问:“他跟你说过?”绿橘连忙说没有。猜的。
其次是月度选题会。吕薇没有选题。林林认为没什么。老薇刚来,还在熟悉环境阶段,她给了她两个稿子先看着,再慢慢谋发展。但吕薇却觉得过意不去,“我自己倒没什么,就是怕薄了你的面子,回头人家该说,怎么李总监招来的人都是饭桶。”林林劝她说那倒不至于。当然,老薇这话可能是说给她听的。左耳进右耳出就好。她感觉老薇还是有自己的打法。
初来乍到,首先是融入环境。
林林减肥,中午这顿吃得很少。稍微垫巴几口就去练瑜伽了。吕薇呢,要么跟刁爱玲一起出去找吃的,要么就跟褚秀搭伴儿。老薇火眼金睛,自然能辨别清楚这二人在公司举足轻重。林林虽不喜欢褚秀。但老薇愿意接触,她绝不拦着。都是为了生存。她觉得过去褚秀可能把她当情敌,实际上,她李林林不带走一片云彩,跟虞国光啥关系都没有。如果硬要说,顶多就是,一个是伯乐。一个是千里马。现在褚秀有孕在身,地位稳定,对她的态度也缓和了许多。
这日午后,林林刚从健身房回来。吕薇拿着本青年文摘来找她。“你看看这个怎么样。”吕薇递过杂志。
林林一时不晓得目光朝哪儿落。
“这里。”吕薇用手指了一下。
是个“金句”摘录:所有的离别,都是一个感伤的句子,只是人们都希望离别不是句号,而是破折号,指向一个带着笑容的温暖明天。
又是鸡汤。
“然后呢。”林林问。
“是本小说。”
“好像有印象。”林林说。
“要不我去问问,签过来,这本是讲北漂生活的,特别适合改编成影视剧。”吕薇十分激动。明白了。清楚了。老薇是想在这个层面发力。做影视版权的代理。这当然比出版轻松。是个“空手套白狼”的买卖。
“有渠道么。”林林问。吕薇道:“先问问,看看版权归属情况,怎么样。”林林当然赞同。下午上班,李林林基本把这部小说《北京梦一场》及其作者桑平抠了一遍。老薇的感觉很敏锐。的确有影视改编价值。但小说出版已经六年,版权的归属尚待确定。下班之前,林林就跟老虞通了个气。虞支持。这就算有底了。第二天,吕薇就来跟林林汇报,说《北京梦一场》小说版权还在作者手中,可以签代理。
“有什么要求么。”林林问。
吕薇说:“他希望再版一下。”
要求还算合理。拿了人家的影视代理权。图书翻新,也有利于买卖延伸。
“还有呢。”林林问。
“稿子他要修改,”吕薇说,“而且改得力度比较大。”能改是好事。林林也觉得那稿子有改进的空间。李林林随即道:“时间把控一下,不要拖太久,这类型的选题也就这一阵,以后好不好走,难说,”顿一下,又补充,“下次选题会,报一下。”
吕薇意气奋发,“好的李总!”
林林微嗔,“别叫我李总,干吗呀。”
吕薇较真:“那不行,该什么就什么。”
林林又问吕薇秋水写林徽因的稿子看得怎么样了吕薇说已经送到王栋那儿审。过了就走校对,然后就是向总社申请书号了。吕薇问林林要不要见桑平一面,他好像就在本地。林林的意思是先把合同签下来,等稿子改好,都定下来之后,再约个饭。
下班之前,刁爱玲来电话,让林林尽快在系统上提报加印单。说秋水的几部书都走光了,必须赶在大促活动前让大货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