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秋水这一招,林林当然明白其中深意。她跟老邱说,老邱也即刻领会。老邱问林林,“稿子怎么样。”
林林答:“一般。”
老邱说:“意图很明显,这种稿子,要在过去,她磨破脚也找不到人出版,现在不一样了,第一本书起来了,她借势想把稿子塞给你们。出,自然皆大欢喜,不出,保不齐她转投别家,这样一来,损失最大的是公司,好不容易种了棵树,结桃子了,却被别人摘了。”
林林不耐烦,“谁都不傻。”
“公司同不同意。”
“同意。”
“那就出,出了这本书,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林林问什么意思。老邱继续说:“人都是这样,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照我看,林秋水根本不适合写小说。你这样,小说签下来,做着,做慢一点,第二本散文也按照你的思路同时进行,让她写,等小说出版了,散文估计也有了,小说正常宣发,一旦销量惨败,她自己便会意识到,她只能耕散文随笔这一亩三分地。到那时候,她就会死心塌地写散文了。不过三本书后,最好锁定。”
“怎么锁定。”
“围城效应,无论是工作还是婚姻或者合作,静极思动,合久必分,”老邱单手指天,像个战略家,“如果三本书都能打响,就算她自己不想动,也会有竞争对手来挖角,这个时候你就必须跟她谈合同了。三年内,所有稿子全包。这样一来,你三年的饭票就有了。”
不得不说,老邱想得比她长远。有道理,有智慧。可一提到合久必分,林林突然想起吕薇的事。她没跟老邱说,男人总归帮男人。搞不好还会打草惊蛇。她暗中观察了老邱一阵,没发现什么情况,但她仍旧不放心,反复思量,如果老邱也犯同样的错误,她跟吕薇面临同样的处境。她会怎么办。想都不想就离婚么?不见得。原谅他?也不成。想到最后林林不愿意折磨自己,干脆不想。但面对此情此景,她也不得不承认,婚姻不可能永久,情感是人生中最虚无也最可遇不可求的部分。相比之下,事业要切实得多。
隔了一阵,她在网上问吕薇到位了没有。吕薇说调过来了,已经开始编年鉴。停了一会儿,又没头没尾地,“在协商,争取和平解决,实在不行,最后一步,打官司。”
男方不愿意放弃孩子的抚养权。
《百媚千娇》交稿之后,林林正式开始跟秋水谈论第三部稿子的问题。经协商,决定写陆小曼,也是民国才女,作品结构,和行文方式,都已经摸出了路子,按照第一部的样子操作就行。
林林还向社里为秋水多争取了一个点的版税。秋水觉得李编辑真为她着想。林林道:“亲爱的,放心,你是我看着成长起来的,所有作者里,你是我的宝贝疙瘩。”
熟悉了之后,两个人经常相互喂一些肉麻话。
当编辑久了,林林慢慢也分不清楚自己嘴里说出来的话,哪些出自真心,哪些是假意,言不由衷的话说多了,究竟也有几分真情实感。她对秋水就是这样。有时候,她觉得秋水很虚幻,没见过面,一直在网上交流;有时候,她又感觉秋水很真实,她们总是能谈最深切的话题,谈到骨子里。林秋水表态,“亲爱的,你到哪儿,我跟你到哪儿。”林林连忙,“我哪儿都不去,咱们还要继续合作呢,等多出几本,我再跟社里谈,给你出个套装,做个大套函,礼品书的感觉,方便送人。”
三审完毕,《百媚千娇》发排了。
word字数四十大几万,上了版面,撑到六十大万,最少得上下册。书还没出,虞国光便等不及,让出版部做了假书,整天放在小包里,到处兜售。过去,虞国光对影视版权,是无为而治,瞎猫碰到死耗子,有就做;现在,他要主动出击。他要求林林提供故事梗概,让小蒯写了人物小传,再让总助褚秀做ppt。林林从未见过如此华丽炫目的ppt,那一番吹捧,简直把《百媚千娇》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林林对褚秀说:“你真应该去做电视购物,感觉没有你卖不出去的东西。”褚秀莞尔,“都是虞总指导得好。”不愧是秘书出身,这个褚秀,说话从来滴水不漏,谁也不得罪,功劳永远是领导的。
褚秀对虞国光死忠。
徐可欣提过,“你们那个助理,绝对跟虞总有故事。”林林不言语。别人的私人生活,她没兴趣,何况还是领导的。徐可欣又说:“有一回我去找老虞,看到秘书正给人清理西装呢,可认真。”
林林道:“虞总也在场?”
徐可欣急,“不在场,没人,光一个西装,明白不。”
听着有点像恋物癖。林林摸不着头脑。徐可欣道:“亏你还是个编辑,气息,懂不懂,迷恋得是气息!”林林恍恍惚惚明白一点,的确,虞总用香水,的确有独特气息,走到哪儿都带一阵香风。
虞总是黄金单身。
这日瑜伽课后,徐可欣又对林林说,“你们那个虞总,出手了啊。”林林明白了,应该是《百媚千娇》的事,她希望可欣嘴下留情,便故意先说:“是那小说么,讲赵飞燕的?我是责编。”
徐可欣讪讪地,“小说是不错。”
“你看了?”
“看了一点。”
“什么感觉。”
“跟散文差不多。”可欣笑容僵硬。她的判断没错儿,这就是症结所在,别以为普通读者是傻子,就连徐可欣这样看上去胸大无脑轻浮浅薄的女人,也能瞧出林秋水的短板。她林秋水根本不适合写小说!或者说,她还没掌握写小说的窍门。小说的难度可比散文大多了。非一朝一夕之功。林林的担忧是,这部小说滑铁卢不要紧,顶多算公司给秋水的福利,是诚意的表现,但影响到读者对秋水的判断,就糟糕了。这一点是老邱也没想到的。毕竟,前一个艺术人格还没稳固,后一个直接来个崩塌,对作者的发展和公司的盈利,都很不利。
推了一阵没效果,虞国光又把林林叫过去。“还是得挖。”虞总摸着下巴。林林道:“我抓紧找。”虞国光叮嘱,“古装暂时别碰了,找找悬疑、都市,或者现实向。”林林说明白。她一低头,看到虞总桌面最上方摆着本书。是刘磊老师的新作。星火社出的。虞国光看到林林的视线落点,直接把书拿起来,递给她,笑呵呵地,“拿去看看。”
林林接过来,回到办公室,默默翻着那本书,责编,刘桃根。可这书,无论是内容还是装帧,都比上一本书低了一个档次。刘磊的“出版生涯”,搞不好到此为止。前台来电话,说有李副总监一个快递。林林连忙去拿,发现寄来的也是书。故人的。
袁一航的新作。
再见面,李林林和袁一航似乎都忘记了过去的那些不愉快,剩下的只有美好的往事点滴。他们识于微时,尽管现在两个人的发展都不算突飞猛进,但终究和过去不一样了。一航得了某海外小奖过后,热闹了一阵,但这二年,热度不断削减,他的出版方级别逐渐下调,过去还能在一线大社出书,最新的这部,只能跟小出版公司合作。不对比不知道,袁一航这才真正认识到林林当年的用心。因此,林林来电话,提见面,他立刻就同意了。
如今的一航已经搬来大都市,辞了工作,一门心思想在文学圈打拼出一片天。只不过,他也认识到,想靠纯文学吃饭,他目前没资格,既然写小说,影视版权这一块一定要借助。别说他了,大到呼风唤雨的大作家,小到不知名的网络作家,无论他们承不承认,影视这股东风,是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加分的。一航也想好风凭借力。一碰面,林林一提这事儿,一航立刻就接茬儿了。
“都在我自己手里。”他说他的情况。
“出版方没要求代理?”
“有的想代,我没同意,他们根本没资源。”
“我们要求独家。”
“你我信得过。”
林林笑呵呵地,“我是想都签,但这个东西,七分努力,三分运气,没法保证,万一推不出去,怕耽误你。”她喝口水,继续说,“要不这样,先选一部,试试水,看反馈怎么样。”
“随你挑。”一航豪气。
意向明确了,跟着是敲合同、挑作品。林林找虞国光商量,虞总的意思是,公司和作者五五分,各自担税。林林反馈过去,一航同意了。林林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把一航过去出版的作品全部扫了一遍,她认为《浮生梦》这部现实题材作品有操作空间。她向虞总和王总汇报,两个人都没异议。合同一寄一收,代理权签下来。
大家是一条船上的了。
林林回家跟老邱说虞国光笑眯眯地。
老邱道:“他当然笑眯眯,无本的买卖,空手套白狼。”
林林反驳,“话不能这么说,人工不要钱?智力不要钱?代理的劳动是无形,而且开发人脉也要支出。”
老邱问:“谈合作条件了么。”
林林说五五分。
老邱怒其不争,“是说你的合作条件。”
林林不解。
老邱道:“万一实现销售,公司拿钱,作者拿钱,你呢,被晾一边了?学雷锋呢?丑话说在前头,你得跟虞国光谈。”
林林不好意思。她耻于谈钱。老邱却是老江湖,他着急,“跟资本家客气什么,我帮你去谈。”
林林拦阻,第二天上班,她果然找到虞国光。虞似乎早有预感,一个磕巴都没打,提出一套办法:如果是她李林林独立推出去的,从公司的分成里,提一成;如果是公司推出去的,她作为经手人,提零点三成。虞总还叮嘱,“不要往外说,条件只针对你。”林林爽快答应。一有钱刺激,干劲儿就更大了。林林依葫芦画瓢做了ppt,她打算找徐可欣帮忙,拓拓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