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亲爱的秋水,向你汇报:张稿进展顺利,已发排,封面调整中,定稿后,将第一时间发你审阅。大作即将付梓,我与营销部同事沟通多次,目的是,努力帮你争取到更多的推广资源,以期这本处女作能有个好的表现。如销售情况良好,将会是双赢结果,对你下一部书的推出,也会是一种强有力的背书。达成这一切,需要你全力配合,营销总监的建议是:至少做一场读者分享会。意下如何?”
消息发过去。等回复。
林林接了个通知,总部出版协调部通知她,那部《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稿子报批程序已完成,请她火速制作假书两本,送有关部门进一步审核。所谓“假书”,就是把稿子装订成书的模样,以方便阅读。林林让绿橘去弄。很快做出来了。她直接开车送到指定地点,交给指定的工作人员,剩下就是等。
下午回办公室,林秋水给回复了:
“尊敬的李大编辑:您好,来信收悉。理解您对我职业生涯的担忧,深深感谢您所做的一切努力,只是,不曝光这个条件,是我们在合作之初就商定的。也是我展开合作的首要条件之一。自合作以来,几乎所有的要求悉遵大人要求,全力配合,惟这一条,能否给我一定的空间?我生性羞赧,所以寄情文字,地面活动直面读者,势必会让我手足无措,糟糕的表现反倒会起反作用。留给读者一些想象的空间不好吗。不瞒您说,我对自己的容貌并没有太大自信。望海涵。顺颂夏祺。秋水。”
一来一回,林林觉得没有劝下去的必要了。这不曝光这一点上,秋水并不打算让步。的确,他们有过约定,林秋水必须隐没在幕后。只是,就连林林这个一手打造秋水的策划编辑,也不禁有几分好奇。林秋水不愿意曝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难道真的是因为性格内向,或者对容貌不太自信?从谈吐看,她并不觉得秋水内向到了那种程度。至于容貌,比她丑的作家多了去,人家不照样大摇大摆。
美丑尚在其次,自信就是美。
当然不排除还有一种可能,秋水给的身份证,并不是她本人,也许,她本人根本就是个四五十,甚至五六十岁的大妈。因此,才不能大白于天下。
无论如何,作者主意已定,林林只能配合。她跟冯娜娜如实反应了情况。冯的意思是,实在不行,只能约人多写书评,营销仅限于这些传统模式。
出于无奈,李林林同意了。
毕业季,公司招了几个大学生,李林林手下分派了一位。小男生,姓蒯,干活比较麻利。哆啦跳槽去了某知名民营公司,据说去了就是个小头目,也开始带团队了。那个能拿到民国大师选题的朱成碧,把整套书做出来之后,拿了十五万提成走了。对于同事的去留,李林林已经不像在星火社时那么敏感。这里就像个码头,各取所需罢了。《尘埃里的花:张爱玲传》下厂了。林林又开始寻找新选题。
月度选题会,李林林又报了两本楚老师的老书,等于是一次“深耕”。这一回,刁爱玲没反对。虞国光也支持,强调要做就做序列,争取以后拿楚老师的新书。
其实刘磊之前给了林林一本新书。但这一次林林把稿子给退了。小红过后,刘老师太过心急,旧稿子攒攒就想成书。问题是,“社评”这东西时效性太强。出版这本书,对林林的职业生涯是不加分的。
林林的退稿理由很委婉,只说上次出版过后,多方面对她施加了压力。这就等于把刘磊往外推了。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耿双华的病,谈谈人生无常,打住。
全身而退。林林怀疑刘八成会去找吴冠。
会后虞国光把林林留了下来。
“坐。”虞总很客气。
林林端端正正坐下,入职以来,虞国光很少这样找她聊天。
有事。
虞总还是那一张笑脸,“你知道,我最看重你的是哪一种能力。”
林林懵,这话没头没尾。但又浑然有力。
虞国光继续道:“做顾青云的稿子,你一战成名。”
林林连忙说顾老师她……
虞国光摆摆手,“我的意思是,你有一双慧眼。”
林林轻声说谢谢。夸人可不是他的目的。
虞国光又说:“现在,你的慧眼,需要发现。”
“请指示。”林林立即。
虞国光站起来,下意识理了理他雾霭色系西装外套的平驳领,“知道‘时代的造影’影视授权费几位数么,制动‘凤天下’卖了多少个版本么。”
林林笑说:“林总,那是大畅销书。”
虞国光道:“是,当然,我的意思是,抛砖引玉,出版可以是咱们的引子,我最近跟多家影视公司都在聊合作,我发现他们在原创小说的遴选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很多责编和IP捕手缺少判断力,大海捞针,难。”他站起来,往办公室那盆发财树挪了几步,“所以这里头就有我们运作的空间了,以你原创文学编辑这么多年的功力,完全是由机会在上游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
实际上,徐可欣提及虞国光去他们公司的时候,林林心里就有数了。版权。未来的出版行业,必然进入版权行业,拥有最多版权的集团,前景最光明,像他们这种规模不算大的小企业,更应该多抓一点版权在手里。
“IP。”林林说。虞国光立刻得其所哉,“对,就是IP,不一定是新书,不一定是名家,只要具有影视改编的价值,我们就拿来过,出版、推影视版权。本质上,这是一种文学代理人制度,或者叫作家经纪。”
“明白。”林林答应得很爽脆。
虞国光的这一战略转向,对林林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她的出版版图得以扩大,卖不卖得出去两说,她又能做非名家的原创小说了。至于作家经纪,林林觉得她跟林秋水的关系类似于于此。因为秋水不能露面,她几乎要帮她打理全部事宜。文学代理人制度在西方由来已久,但在中国却方兴未艾。究其根由,还是因为版权保护不到位,中国作者的收入有限,自己都养不活,哪有钱请代理人。
林林认为,所谓的文学代理人,从某种意义上,对作者来说确实是一种保护,且不说资源上的帮助,代理人还可以帮作者挡掉许多负面的信息,保护作者的创作热情。要知道,多数作者是敏感而脆弱的,尤其是一部作品完成之初。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怎么样了。”虞国光问。
“送审了。”
“争取年底前出来,上订货会。”
“明白。”林林利落地。
任务收到。跟上次一样,需要征稿。林林让新来的编辑小蒯拟一个。小蒯利索,一上午就弄出来了。
关于我们:
我们是老牌出版集团的分社。出版、影视资源丰富,只做精品,不求数量。
合作模式:
①约稿。未出版的小说,欢迎投稿(故事大纲+人物小传+样张三万字),审核通过即可签约出版和影视版权开发。
②定制选题。根据公司的需要创作小说,有机会参与后续开发(编剧等)。
稿件类型:
①都市爱情
②都市职场(三观正,有一定是的专业性)
③体育竞技
④悬疑推理(政治正确,能自圆其说)
⑤软科幻
⑥社会现实向小说
投稿要求:
①作者拥有全版权
②体裁仅限小说
③作品不得少于十八万字
审核周期:
初审七个工作日。
稿酬:
图书版税:6-8%,首印不低于六千册
衍伸授权:五五分成
投稿方式留的是林林的邮箱。
一周之内,李林林收到九十八份稿子,经审核,全部不具备合作的可能性。小说这个东西,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句真心的,编辑都只能删,想大改其实很困难,做小说编辑很被动。写小说像生孩子,一落地,美就是美,丑就是丑,大局已定,再整容,也只能是小修小补。
小蒯负责写退稿信。
绿橘感叹,“写小说的看似多,是个人都在写,写得好的真少,写得好又能刚好上门投稿的,凤毛麟角。”
林林感叹可遇不可求。
绿橘又说:“像林秋水哪种主动送上门的,千载难逢。”灵机一动,又道,“秋水老师能写么。”这倒提醒了林林,第一部稿子下厂了,接下来的选题还没确定,林林原打算让秋水继续写人物传记(当然也要看市场反馈),但眼下既然虞总等着开张,如果她能驾驭,先写一部小说未尝不可。
林林把这个想法跟秋水初步沟通了。林秋水的意思是,有兴趣,没经验,可以尝试。林林让秋水先想选题,最好定古装题材,延续她的古典气质。但她又叮嘱秋水不用太着急——下话不说,公司也得看《尘埃里的花》的市场反应,才能做进一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