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一纸千金 > 正文 第六十九章

一纸千金 正文 第六十九章

所属书籍: 一纸千金

    第六十九章

    离开星火社后,林林和吴冠没再见过。

    当然,重逢的情形她想过,可能是在街上,或者是她去出版社办事,不小心撞见了,打个招呼也就是了。眼下这个相遇地点,是她怎么也料不到的。

    吴冠也看到了李林林,他愣了一下,即刻恢复正常,大踏步走进病房,跟熊总、陈总打了个招呼,然后,转了个九十度的弯儿,直接避开林林,面对耿双华道:“没事儿!”

    好家伙,一句话就把适才三位访客营造的轻松氛围打破了,哪怕是没事儿,焦点也照样回到了病情上。吴冠似乎并没有意识到的不妥,继续说:“你白血球本来就低,不一定就是那病。”

    说得更明确了。

    熊慧敏只好跳出来,半嗔半恼地,“吴冠,《影》那套,库存早没了吧。”

    吴冠没反应过来。《影》不是他的情怀。

    陈尔提醒他,“摄影集。”

    吴冠哦了一声,说库存想必还有,但估计不多了。

    熊慧敏依旧是领导口气,“该加印还得加印,常销书要维护,别狗熊掰棒子,掰了这个,丢了那个。”

    吴冠唯唯。熊总是他永远的大姐。又站了一会儿,胡明月和几个出版部的老同事来了,一进门就叽叽喳喳,场子热络得很,护士进门提醒肃静,熊慧敏认为不宜久留,跟陈尔和老耿招呼了一下,撤了。吴冠忙不叠往外送。林林心里轻松一大截儿,吴冠躲着她,她也躲着吴冠——刘磊的选题带给吴冠的伤痛还没过去。不久的将来,老干部介绍的稿子一出版,必然又是一番怨愤。林林心中没有愧疚,连老干部都说,这是谁有本事谁使的事,可惜吴冠不懂得自省,工作做得不到位,不是极致投入,总会在竞争中落败。更何况,“吴冠那儿没人了”。

    等了十分钟,约莫熊吴二人走远,林林才跟老耿和陈总道别。谁料一出门,走廊里迎面撞见吴冠。林林想躲,已然来不及。狭路相逢,两个人顺了撇,林林往左,吴冠也往左。林林往右,吴冠同样。

    终于彼此都站定了。

    吴冠盯着林林,开玩笑似的口吻,“你有本事。”

    “都是您培养的。”林林也报以玩笑。

    “你现在,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林林语塞。这人不是一般的记仇。

    “还不是从我们这儿抢选题,没见弄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来。”吴冠再下一城。

    林林只好直面冲击,四两拨千斤地,“交情是交情,工作是工作。”

    吴冠冷笑道:“你以为我真的小气到因为一本稿子跟你计较?刘老师的稿子出还是不出,对大局有影响么。”声音突然变厉,“林子,我一直都觉得你很聪明,可现在看,你不但不聪明,你还傻,傻得透透的!被人当枪使还帮人数钱!跟虞国光那种人能学到什么东西?!除了学得更没底线,其他一律学不到!”

    “吴总,您对虞总有意见,是你们私人的事情。”

    吴冠突然压低声音,语速却很快,“一个人不论走多远都别忘了自己是从哪里出发!叛徒,永远没有好结果!”

    可笑,他想用“叛徒”二字,把她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她不过是跳了个槽。哪怕是跳到虞国光那儿,也不至于上纲上线到这种地步。

    面子。

    中年男人的面子,是世界上最可笑的东西。

    林林笑着说:“吴总,要是跳槽就是叛徒的话,那全世界每天不知道多少人当叛徒。说句评书里的话,没有三把神沙,不敢倒翻西岐,我倒是建议吴总好好培养培养下属,当领导,手下没有几个得力的干将,工作不好展开,容易被动。”停顿一秒,“另外,我从来没有忘了自己从哪里出发,如果忘了,耿主任怎么会把稿子介绍给我?陈总熊总怎么会跟我一路到这儿?说句不该说的话,吴总,走得再远,从哪出发忘了都不要紧,千万不能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

    吴冠鼻子气歪了。

    撕破脸了。

    林林自认不是说狠话的人,可面对咄咄逼人的吴冠,她实在控制不住心中愤懑,想说不想说的能说的不能说的,一股脑儿地倾泄,又或者在潜意识里,她根本早都意识到这场遭遇、碰撞在所难免,这才刚开始呢,就算这次糊弄好了,等到老干部朋友的稿子出来,吴冠不照样恨她?就因为他的恨,她的工作就不用展开了?不是的。

    李林林对虞国光的那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软弱退缩,只会被动挨打,只有和竞争对手对峙,乃至于胜利,才能赢得尊重。你的事业才不至于倾覆。

    说白了,对对手的妥协,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打架不出力,过后报仇难。吴冠眼下站在所谓的道德高地上对她进行谴责,只不过彰显了他自己的无能。他吴冠不也是丛林法则的信奉者么。他不止一次表达过,宁愿做一个举足轻重的坏人,也不要做默默无闻无关紧要毫无存在感的所谓好人。商业市场,只要不触犯法律,从来都是胜者为王,更何况她的手段从来都是那么光明正大,能走车路,她绝不会走马路。她信奉实力,作者的维护工作本来就应该做得细致。

    是吴冠那儿后继无人。

    李林林在电话里把这一幕向吕薇描述了。薇子在电话那头恨不得蹦跳,“你咋没叫我呢,千载难逢一出大戏,居然不能现场观摩。”

    林林道:“我气得手都抖。”

    吕薇问:“他什么微表情。”

    林林说脸垮了,跟泥石流似的,哗啦一下。吕薇还要细致描述,林林却说该陪儿子做手工劳动了。

    晚上八点,林林收到一条短信,是秋水发来的,总过七个字:写完了,已发邮箱。立刻回拨回去,没人接,过了一会儿,又来条消息。还是七个字:希望不让您失望。“马上看!”林林回复。

    头一天晚上看到两点,第二天早晨从五点看到七点,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一部具有商业价值的佳作。比安某如还细腻,比白某梅还清雅,散文艺术的唯美特性,在林秋水的笔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全篇是金句,每一段话都仿佛一颗青橄榄,耐人咀嚼。“我太为你骄傲了。”林林在QQ上给秋水留言。秋水回复了个笑脸。

    接下来的工作紧锣密鼓,初审林林自己看,三天完成,复审提交给王栋,总部那边终审。午饭过后,林林找王栋聊天,问他感觉怎么样,抛却复审报告里的那些话,王栋给了两个字评语:很美。

    美就对了!美就够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秋水的《张爱玲传》,不具有侵略性,但却把才女一生写得婉转低回,过目难忘。

    做封面,找了三家设计师,有人建议放张爱玲照片作主图,林林考虑再三,否决了。她觉得那样会失去想象的空间。说到底,张爱玲只是林秋水发挥才情的一方土壤,她赋予传主一种诗性,满足了当代读者的想象。《张爱玲传》看似写的是张爱玲,但它却不是史料勾陈,而是一部属于秋水的散文作品。

    “找物件。”林林向设计师提议,“用某种静物作为主图,安静,坚守,经得住岁月的侵蚀,像一切美,像一切有审美价值的文字和人生。”

    瑜伽时间,林林把秋水的文章给徐可欣读了一小段。

    可欣立刻说:“我喜欢。”

    “真的?”

    “当然,合适睡前看一段,有镇静作用。”

    林林搞不清可欣是夸赞还是揶揄,她笑而不语。

    “虞总怎么说。”徐可欣问。

    “没意见,给予编辑充分的自由的空间。”

    “虞总上午到我们公司来了。”

    “有事?”林林问。

    “谈合作。”

    “哪方面的。”

    “战略性合作,框架式。”

    “具体点。”

    “IP。”

    “哦?”

    “你们负责IP孵化,我们牵头消化。”

    “那得做小说。”

    “你的专长。”可欣笑嘻嘻地。

    “作者真不好找,”林林掏实话,“小说比散文难写,成名作者是块肥肉,影视版权不可能放出来,而且被传统大社吃得死死的,常规出版都困难。纯粹的网文不合适我们做,介于网文和严肃文学之间的作者又少。码字的人虽多,但真正见功力的,几年都不出一个。”

    徐可欣眨巴眼,一笑,“碰运气喽。”

    IP先不管。继续推进秋水的项目。

    稿子已发排。林林去找营销总监冯娜娜商量营销方案。冯娜娜的意思是,可以先办一场新书分享会,请几个有名望的嘉宾站台,约十来家媒体,早早声势。

    “不行,”林林为难,“作者出不来。”

    “why?”冯娜娜说英文,留学回来的,“公司资源愿意倾斜,她应该感恩。”

    “不是这原因。”林林总不能说林秋水丑得没法见人。秋水是她的作者。她必须维护她的体面。

    “再跟作者商量商量,”冯娜娜道,“新作者,刚开始肯定怯,要鼓励她,想要走红这是常态,内地刚刚开始,在西方出一本书,作者跑宣传往往长达半年甚至一两年,得全国各地跑场子……要打开,当作者不打开自己哪行。”

    “她……身体不太好。”林林撒了个谎。

    “这是工作,”冯娜娜犀利,“工作本来就包括不情愿不愿意不想做的事情,作者不能太任性。”

    话讲到这地步,林林只好返回头做秋水的工作。文字沟通之前,林林想好了多条理由。她叫她“亲爱的秋水”。

回目录:《一纸千金》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