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年终团拜,班子成员忙了一阵,吴冠随着跟头流星跑,等都忙完,他又带着林林去看准备出书的老干部。稿子做了半年多,有雏形了,老干部对林林评价很高,在吴冠面前用肯定句,“小李,人才,你要培养。”吴冠连忙说那是那是。
十点多去,说话间到了饭点,老干部有心留,吴冠和林林还是告辞,出了大院,快十二点,吴冠提议吃点东西。林林下意识往饭店走,吴冠却说:“找个面馆,随便整点儿。”
林林打趣,“主任,公费还是自费。”
吴冠豪气地,“我请你。”
嚯,这大口气,也就一碗面。
都点了臊子面。端上来,吴冠大口吃,林林问他要不要加辣椒,吴冠接过来放了一点,又吃两口,才突然说:“林子,要有变化,你得提前打招呼。”
林林脑子轰的一下,整个一个措手不及,他怎么知道的,他是她肚子里的蛔虫?不对,难道是志闯?编辑聚会的时候他也在,可是,她去北方分社参观志闯并不知情啊。真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转而,林林又深感冤枉,她并没有想过要离开星火,怎么吴冠反倒敲打在头里。
林林强做镇定,“主任,没有的事。”
吴冠自说自话,“林子,你们走过的路,我都走过,你们的想法,也都在我脑子里过过,实话告诉你,我,吴冠,”他放下筷子,“来社第一天就想走。”
这话叫人意外。林林只好做小学生,愿闻其详。吴冠道:“当年还没这个大楼,他妈的破破烂烂,也没出什么好书,我研究生毕业,那个年代研究生还很少,心高气傲呀!怎么能在这地儿混!不行,要走。”
吴冠停顿下来,看那样子像要喝酒。林林问要不要一瓶牛二。吴冠连忙说不用,继续说,“熊总把我摁这儿,说板凳一坐十年冷,做编辑,就得有这功夫。”
服务员把小铁壶拎过来,林林给吴冠倒茶。吴冠哼哼两声,“天下乌鸦一般黑,哪儿都差不多,在星火还有个好处,”吴冠头头是道,“你,我,包括志闯、桃根,一毕业就过来,社里给解决了户口,从头开始培养,是亲生的。那不一样。去别处,你就是半路出家的和尚,主持能待见你重用你?”
林林还是否认,“主任,真没这事。”
没喝酒,吴冠舌头却有点打结,他伸手双手,作天平状,上下比划,“这话我说过很多遍,你,跟志闯,在我心中,分量不相上下,分社成立了,总得有人替我管着呀,你不做,还有谁能做?大川、王萌?毛头小子、喂奶的妈妈,戴老师、胡老师?土埋半截儿的人,桃根又是外头来的,只有志闯能做。”停顿一秒,“你还是应该支持他。”
林林只好说支持。
吴冠深呼吸,“志闯拿的是多了一点,可这就是规则、趋势,司社来了,又一番天地,跟着社里干,社里不会亏待你,吃香喝辣;不愿意干,或是对着干,没有好果子吃!今年还有个综合奖,饼子摊开,好不好都能拿笔钱过年,明年变末位淘汰制,那就是能者上不能者下,咱们也可以裁员!”
李林林不晓得吴冠为什么突然跟她说这些,而且说得恳挚、透彻,她无以为报,只能尽量满足他期待,“主任,我肯定好好做。”
吴冠又道:“之前那事你听说了吧。”
林林没反应过来,吴冠又不晓得怎么比划。半天,她明白了,是那个“办公室的礼物”。
吴冠道:“我难呀!得稳!”副总编辑的屁股还没坐热,没坐稳当,对立面还在活动,没准正想尽一切办法要把他拉下马来。
“你如果要动,一定要提前说,”吴冠把话兜回来,“林子,过了这二年,日子好过了,你想做什么书我会不支持吗,明年把副高评了,该有的都会有。”
这就说得更深了。
林林不吭声儿。吴冠再下一城,“我既然在这个位子上,你们的未来,我都得考虑,每个人都需要成长,都有期待,你还好一点,像志闯那样,老婆孩子,不赚钱能行?寒淡!”
林林揣度着,要不要私下跟志闯谈谈,她要让他知道,他们之间,并非竞争关系,而是睦邻友好关系。也不对。按吴冠的说法,她跟志闯现在是上下级。林林后悔没趁机向吴冠提出来,她需要一定空间,需要有一片小净土,需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并且这个价值还得自己能认同。
年前,老邱从迪拜回来了。林林把吴冠的话学给他听。老邱第一反应,“坏了,吴老大开始怀疑你了。”
林林不屑,“无中生有。”
老邱道:“想要进步,你跟上级之间,就必须铁板一块,密不透风,这一点,陈志闯比你做得到位。”
林林立即道:“我跟他追求不同。”又补充,“你的意思是,让我跟葛文婷刘念那样。”
老邱不假思索,“那不行!”
林林道:“那不就得了。”
过年老一套。娘婆二家绕了一圈,年初四,带着儿子回来了。林林并不喜欢过年,每次回去,都很挣扎,可真到了老家,又返回头,她每每会在车站掉几滴泪。那种乡愁,会持续到火车发动,然后,慢慢散去。回到自己家,老邱还有关系要打点,初五六七,得去给上级和客户拜年。老家土特产拎过去,笑呵呵地,重要人物,尤其是老邱的顶头上司钟总,林林和儿子也得去跟着表演。
钟总是搞机械工程出身,却格外喜欢跟文化人接触,林林一出现,他就拽着聊文化话题,从作家到出版,再到诺贝尔文学奖,都聊了个遍,最后才说:“李编辑,我写了一篇小说,回头你帮我看看。”
林林一百个不情愿,可她瞅瞅老邱,又必须微笑着说:“没问题。”谁知钟总变本加厉。“我老父亲,写了本自传,李编辑也给看看,能出就出,不能出,也不勉强,我父亲这一辈子啊,可歌可泣,伟大。”说着,真从屋里端出一大厚沓纸稿,交到林林手上。李林林保持优雅,接了过去。
一到家,林林就把老邱批了一顿,不是第一次了,每每介绍这种垃圾稿子,林林觉得,这根本是对她职业,哦不,事业的不尊重。
老邱申辩,“冤枉,我根本不知道他要投稿,但凡知道一丁点儿,我都不会让你去。”跟着,又嬉皮笑脸地,“本版做不了,不是还可以走自费么,你不也正好赚点编辑费。”
林林大声:“用不着!”
自费书、补贴书是好,有些编辑巴不得,可她李林林不能总被自费东西占住手脚。营养太低。她现在自费书做得够多的了。王萌老叫她“自费书女王”。林林把稿子堆在沙发边,“你当兼职编辑,你审。”
老邱立刻,“没问题!”
年初八,准时上班,按照惯例,出版社复工要放鞭炮。一万响的震天雷在大楼门口散开,跟条巨龙似的。王茂山拿着打火机,点着了,欢跳着跑开,员工们躲在玻璃门里头看,噼里啪啦一阵响,最后司社一声高喊:干起来!员工们鼓掌。新的一年来真就来了。不过,按照往日经验,员工们的状态没那么容易恢复,叫假期综合症。不过今年社里不给大家太久缓冲,上班第二天,吴冠就召开分社会议,敦促大家思考选题,他还是那姿势,右手摸着下巴(下巴上有几根胡子),若有所思状,“做点啥呢。”
新年打响第一炮的是戴琪。台湾某出版社通过版代,辗转联系到她,想引进她责编的《孙逸仙大传》,预付金不高,印数不多,两千册,主要面向中小学生。戴琪上报,吴冠立刻批了。能版权输出是好事。这么年来,星火没有专人专岗,版权输出基本靠天收。戴琪卖出去几个繁体字版。其余就是张红娇帮作者走过几个影视版权。于是志闯又在小会上强调,“未来出版的争夺,就是版权的争夺,电子书,影视版权,我们都要做起来,电子书不能两千一本这么卖了,签合同的时候也要注意,影视版权我们得代理。”
林林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顾老师郑老师,估计不会把影视代理权放下来。”
志闯拖着腔调,“李编辑,很多事情都是要谈的,不能先入为主,也许他们也愁卖呢,再者,这恰恰说明,名家作品的操作空间不大,我们宁愿做三流作家的一流作品,也不要做一流作家的三流作品。”
这话林林赞同,可不知为什么,反正什么话只要从志闯嘴里说出来,她就觉得讨厌。
新年,岗位上也有调整。胡明月不在三分社去了,去出版部。于雷辞职了,出版部缺个领导。社委会经讨论,决定让胡明月去主持大局。一时间,出版部如临大敌。胡明月新官上任三把火,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出版部几个人儿被她折腾得苦不堪言。林林不明白社里的决定,尤其不明白吴冠对胡明月的纵容。
午饭后散步,谈及此事。吕薇道:“这就是社里有人情味的地方了,你再糟糕,社里也不放弃你,胡明月是老人了,就算她再不着调,也是吴冠的老大姐,历史的见证人。都赶光杀光,谁见证他吴冠的辉煌。”
明白了,等于留个活口。
吕薇又说姜艳玲要回来了。
“病好了?”林林问。吕薇说状态好一点了,不愿意在家待。林林说这又是何苦。吕薇道:“进班子是不可能了,回来估计也要调岗。”林林问去哪儿。吕薇无奈地,“说是来总编室,跟我一个屋。”又说,“疗养院,养老院,月子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加起来,等于总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