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钉海报林林也自己上,首先她干过这种活儿,拿气钉枪扎墙,其次她享受这种感觉,《危机中的女人》的海报,是她李林林亲手钉上去的。
这感觉好像在办一场婚礼,每一个小细节都必须亲力亲为,因为,所有的一切在多年以后都会是美好回忆。
“歪不歪?”林林扭头问常晶晶。
晶晶说再稍微往右一丢丢。
“行么。”林林微调。
“完美!”晶晶打了个ok的手势。
贴完海报,林林又跟常晶晶去拜访图书大厦策划部的负责人超哥,伴手礼是一份上好的明前茶,林林刚提顾青云的名字,超哥就说自己也是顾老师的粉丝。几个聊得尽兴,超哥说时间好说,都可以安排,你们先敲定作家那边再商量。出了大厦,林林挽着常晶晶的胳膊,跟亲姊妹似的。林林硬要拉她去商场,说有个口红颜色不错,死活要送晶晶一支。
晶晶道:“心意领了,都是工作,不用见外。”
林林道:“我不是因为你帮忙才送,是我实在觉得你这人靠谱,值得交,打心眼里想对你好,反正,你要不去,我就私下买,还是送你。”
常晶晶被劝得没办法,只好跟着去挑了一支。
当晚,林林给顾老师打电话敲时间,顾老师说周六中午十一点有空。
呵,一看就是老江湖。周六人多,十一点又是个峰值。跟一航不同,顾青云什么都没问,定了时间,便不再多言。林林立刻给常晶晶消息。
半个小时后,晶晶打电话来说搞定了。
接下来是敲媒体。电话太多,林林让大川帮着打。上次一航的活动,来了四家,这次起码翻几番。不能低于十五家。顾老师名气大,媒体积极,好几家要求专访,说起码能给半版,林林讨价还价,“机会难得,给个整版呗。”还有要求录视频的。林林尽量满足。跟媒体的关系要搞好,得长期合作。
活动当天,叶社没去,陈尔为首,耿双华、吴冠领着编辑室的编辑们,全部捧场。现场事无巨细,林林全部点一遍,她让王萌负责给媒体发车马费,蹲守入口处,大川跟着司机师傅去接顾老师。
时间快到了,购书的队伍都排到地下室去。林林叹,瞧瞧这人气!也就是顾老师!
能不畅销吗。必须狂卖几万本!
队伍有点躁动了。顾青云还没来。林林给大川打电话,通了,没接。她连忙往地面上走,常晶晶领着几个发行的小孩搬书。
晶晶问:“快到了吗。”
林林急得满头汗,“马上。”
给司机师傅打电话,才知道车堵在路上。
有读者失去耐心,嚷嚷,“顾老师还来吗?我这大老远来了。”林林身先士卒,“马上到!一定会到!”志闯拎着新闻稿袋子,站在那儿,面带微笑,一动不动。又过了十五分钟,大川拥着顾老师从后门进,林林问她要不要去休息室。
顾老师说了句不用,就直接上讲台,拿起话筒,先说了句抱歉。又简单解释了一下。葛文婷是林林特约的主持人,她很利落地串场,简单谈了两本书的出版情况,然后又请顾老师聊了一聊书的内容。
大约十分钟后,给了读者三个提问机会。
最后,进入签售环节。林林跟个侍卫似的,站在顾老师旁边,发行的同事拆塑封,递给林林,林林打开封面,翻到扉页,递给顾老师。读者上前,顾老师签字,然后下一个。完全流水线作业。一会工夫,一直签到准备的书快见底,读者还是不肯走,有的干脆拥簇在走道里,等着跟顾老师合照,现场甚是混乱,林林只好跳出来,一边双手下压一边说,“顾老师签售活动成功举办,圆满结束!”一边拥簇着领导和作家往外撤。媒体专访时间不长,顾老师驾轻就熟,很快答完了。出版社准备了午饭,顾老师说马上要赶飞机,还请谅解。
休息室内,领导们和孩子们跟顾老师合照过后,这次的活动就算收尾了。领导和中层没吃饭,都撤了。王萌、志闯都有孩子,交代清楚,也提前撤了。只有大川以及发行部的同事们跟林林一起善后,忙到下午快两点才算清场完毕。
林林抹不开面子,说什么也要请发行的同事吃饭。这一吃,又是狂欢,大家都敬林林酒,还有人喊出了个title,说这两本书一出,林林稳居出版社“一姐”。
林林连忙纠正,“快别这么说,‘一姐’永远是张主任。”众人哄笑。也是实话。张红娇雄霸出版社十几年屹立不倒,堪称“传奇”。
曲终人散,林林去结账,常晶晶跟着,提醒她要发票。林林道:“不用,我自己掏。”晶晶却执意要帮她算到活动经费里。林林感动得要哭,连声道谢。
顾老师的书一出,林林对编辑这份工作,有了更多体悟。经验丰富了自不必言。更多的,是体验。
做了名家的书,那才真叫做“编辑”呢。
要书的人蜂拥而来,别的部门的同事,包括葛文婷、刘念这些高冷美人,都特地上门要书。王茂山搓着肥厚的手掌,笑不嗤嗤地趴在工位挡板上,“李编辑,书……”还有牛姐,提着拖把推走廊,也不忘朝林林这儿打圈,含含糊糊地说,“李编辑,就那个‘危险女人’,给我一本。”林林也不纠正,要,她就给,乐得做人情,好东西谁都想要,可以理解。多做“慈善”,才能少遭人嫉妒。甚至跟她一起参加编辑培训的外社编辑,也在Q上敲她要书。林林一视同仁,多领点样书,普惠大众。
唯二没找林林要书的是志闯和姜艳玲。
能理解,一个屋坐着,她做出来了,他没有,难免气闷。可是,他凭借《秃山》出风头的时候,也没她什么事呀!姜主任呢,是自视甚高,她始终认为她比她强。过去,现在,未来。但现实是,恰相反。呵呵,江山代有才认出,各领风骚一两年……不服气,忍着!
按照规定,编辑只有十本样书,但这次吴冠力挺林林,一口气批了一百本放在编辑室。上次签售,媒体朋友偷偷摸走不下五十本,吴冠只嘀咕了一句,也没计较。林林领主任的情,到底是一个战壕的,不一样,而且,她觉得吴冠也为她骄傲。她李林林出了好书,不光是她个人的荣光,也代表着三编室的实力。
强将手下无弱兵。吴冠喜欢这种感觉。男人的虚荣心。林林满足他。
林林还体会了胡明月常说的,“编辑只要做出一本书来,那就容易飘。”瓢她倒没有,但感觉很良好,再苦再累,结果是好的,那就值得。
活动过后,报道接连出来,这些林林就没往社群里发,高调过后,就该迅速转入低调。否则太招人恨。只是,正面的报道过后,很快,负面的报道就来了,批《危机中的女人》“扭曲了女性的价值观”,说顾青云“字里行间都是既得利益者的自视甚高”,还说她“心甘情愿做影视的奴仆”。
林林气得肺炸,急赤白脸找“肇事者”理论,最后只获赠一句,“编辑得有点操守!别什么书都出!”
魂淡!林林想骂人。
反倒是顾老师,一派平静,林林坚信,顾青云看到了,但她装看不到,不提。顾老师不提,她李林林不能先提,免得尴尬。
她佩服顾老师的大心脏。想要出名,就必须能够承受毁誉。顾老师才不管那些,人家已经开始写下一部作品了。Letitgo!
好事成双。
顾老师的书爆了之后,林林自己的书,也悄然出版了。她笔名“柳芳菲”,写的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的义妓。书上市之后,虽然没有宣传,居然还是被某省级电视台的制片人看中,力邀林林去录了一集纪录片。
很快,片子播了,时间段是夜里十二点。林林不想让同事们看到,连吕薇都没告诉,谁知播出第二天,一大早,她刚进办公室,志闯还没到,大川从对面办公室徐步走进来,笑呵呵地,“姐,露脸了啊。”
林林没反应过来。
“子夜面对面。”大川是个文学青年,且擅长熬夜。
林林窘,“没有。”
“送我一本呗。”大川嬉皮笑脸。
“不是。”林林矢口否认。她秉持着一个原则,只要不承认,就不存在。社里人多口杂,她可不想惹麻烦。夸起来,能说你才华横溢,为社争光,骂起来,能说你私下干小活儿,不认真工作。人嘴两张皮,想怎么翻就怎么翻。
还是当“地下党”好。安全。
瞅着林林耷拉下来的脸,方大川识相走开。他也爱创作,比林林还爱,没毕业之前,他就开始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豆腐块文章,赚点小钱。实际上,大川进出版社,是打算曲线救国,出版社当编辑,好歹跟文字有关,可以当作他进军创作界的跳板。可来了才明白,想一边当作者一边当编辑实在太难。写作是一份工作,编辑也是一份工作,你总不能干着一份工作,心里想着另一份工作,不切实际。而且,他为作家服务起来——除非是顾老师那种大作家,否则总有点心不甘情不愿。哼,写那么差,也配我方大川为你服务!
但很遗憾,大川目前的写作水平还不足以支撑他全职。大川羡慕林林,编辑出成绩了,写作也风生水起。
大川正在卖呆。
志闯直接冲大川那屋,吴冠不在,“稿子看完了么,赶紧地,看完送复审。”
大川心里不痛快,顶了一句,“哪那么快。”
志闯愣,“得抓紧,得出活儿。”
大川道:“主任派的活儿还没弄完呢。”志闯气闷,这小子,有反骨呀!志闯缩回办公室,刚坐下,王萌对他说,刘桃根找过他,让他回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