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从中山路骑到宋扬父母家所在的蓝岗小区,需穿过大半个城市,40分钟。与孙丽娜离婚后,宋扬一直住在父母家。
宋扬一边骑,一边想着儿子宋可逸校外补习的事。
前妻的脸在他面前晃动,这让他心烦。
12年前,儿子3岁的时候,他们离婚了。之后,彼此的联络省得不能再省。12年短暂得就像一瞬间,近得好似昨天还在屋檐下争吵,吵到万念俱灭。可能正因为经历心碎,12年这点时间对于在心底里消退一个人的影子也已足够了。生活就是这样子,一旦散伙,走开去,彼此就真的如轻尘一般了,当然这也说明彼此确实没有缘分,或者骨子里都是利落的人。虽然当时她伤得他够呛。
如果没有这个儿子宋可逸,这一生就不会有任何牵绊了。
是的,前妻孙丽娜是一个利落的人。1990年,宋扬大学毕业分配进大型国企化工厂宣传部的时候,她是厂里的厂花,中专生,聪明机灵,一眼看中了大学生宋扬,结果倒追成功。两人1993年结婚,1997年有了儿子宋可逸。如果时代不疾不缓,他们的生活一定波澜不惊,就像儿子的名字,安逸从容。宋扬自小就是安静的人,好说话,性格被动,安于别人的安排。宋扬在大学里学的是新闻,但毕业那年,刚好受前一年的影响,没有一家新闻单位进应届生。但宋扬好歹进了一家国企,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大型国企,待遇较佳,工作安稳,他在厂宣传部办办内刊,出出板报,给领导写写发言稿,也就安然于处境了。他与孙丽娜结婚后,小日子幸福平顺。
但这个时代没这么好说。变数以各种“转型”的面目突然而至,落到小人物的屋檐下,就是改革的成本。到1995年的时候,宋扬他们厂子突然不太行了,再接下来,有人下海,有人下岗,到1998年的时候有工人需买断工龄了……所有的变数,在回首中好像是分分钟的,而在情境中,只有那些直觉超强的人才会有警觉。
孙丽娜就是有直觉的人。也可能女人对于时代的变化常常比男人更敏感。只是她们的表现方式首先是对男人的抱怨。
也就是在那一阵,孙丽娜对宋扬的抱怨如突然决堤的河水。她说,哪一位同学办公司了,哪一位同事南下了,哪一位做房地产了,哪一位跳槽了……她让他去找领导承包文化公司,她让他活动活动,调到机关去,电视台去,你不是说有老同学在那里吗,关系是要去跑出来的,约他们一起吃个饭吧……在她的抱怨声中,他像一只鸵鸟,这是他的个性。那一阵他钻在自己的写作爱好中。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你写不出什么,因为你的文字里没人气,因为你根本没看见外面变成啥了。
这伤了他。
收入也在减少。于是她控制他的开销。
与她的抱怨一起到来的,是他们的争吵。其实他不是个计较的人,但那一阵被她的情绪驱使,也每寸必争,因为他愤然于她对自己的刺伤。最初争吵时,都是从家务琐事开始,从说不出理由的龃龉开始,但后来,甚至牵动到了双方的家庭和家庭的价值观。孙丽娜的母亲在小两口刚结婚的时候,对宋扬十分谦卑,因为女儿找了个名校的大学生,而到后来的这个时期,老太太也在抱怨这个女婿不太有用。
争端埋藏着不同的价值观。彼此不同的家庭背景在纠纷来临时,就显出了对于生活定义的致命分歧。宋扬说,你们小市民,好胜心强,焦虑,小心眼,常有理,嘴尖,假。
小市民又怎么样了,起码比你这书呆子强。孙丽娜说,你可以不给我提供好的生活条件,但不可以不给我梦想。
她留下了这句“名言”,转身就跟着别人去做传销了。
在麻烦面前,性格被动的宋扬其笨手笨脚的一面毕现无疑。
那一阵,他在厂里按部就班地上那个越来越闲散的班。而她在与人做传销过程中,有了外遇。
宋扬与她分手。分手后,她嫁给了那个带她做传销的小学同学何家宝,此人原先是厂里的工人,南下广东打工,脑子活络,贩服装,做传销,早早地开了一辆皇冠,办了个小饭店,后来与人搭伙做了一家外贸公司。
以宋扬后来的处境衡量,如果除去她的出轨,她对于宋扬的所有埋怨都出于好意。因为她说的这句话被这个时代证实:如果发现什么不对劲了,早走比晚走好,早动比晚动好,你服务的机构没有谁来主动提醒你,相反他们要你顶住的时候,你得相反,他们要你向左走的时候,你得向右拐,否则轮着你自己吃亏。
后来,等到厂子彻底不行了,宋扬的自谋出路就有些晚了。接下来的近十年,他在文化、电商、旅游等等行业里周转,他不是能混的人,后来终于由一位师弟介绍进了一家出版社做了编辑,这时候的出版业也不是早些年火红的时候了,深受新媒体冲击,做得比较累。对于宋扬本人,这么一通周折,待遇、职称什么的都晚了。
宋扬沿着路边骑行,前面再过两个路口就到蓝岗小区了。前妻孙丽娜的脸在面前晃动,他想着她刚才说何家宝如何如何的样子,鼻翼里呛着一股冷空气。
他知道他们也未必混得怎么样,这十几年做生意的人,起起伏伏的多着呢。如果你孙丽娜真的富贵,也不至于总是对我提需求,也不至于还要到旅游公司去上班,人家做全职太太的人多的是。
他是这样猜测的。而她肯定不这样认为。因为她在他面前总是摆着好上几等的姿态。
那么,你们就好去吧。宋扬想。
如果两人之间没有儿子宋可逸,他与这女人绝对不会有联系了。但问题就是有这么个儿子,这个纽带就永远存在了。
如今宋可逸已经15岁了,1米73的身高,青涩内向的中学生模样,与宋扬小时候几乎一模一样。这12年来,儿子一直随母亲生活。开始的时候,宋扬每周见儿子一次,后来儿子上初中了,功课忙了,就改成每两周父子俩吃一次饭。而眼下,可逸初二下学期了,要冲刺中考了,双休日有时学校补课,于是宋扬每个月只能与他见一次,见面的地方是必胜客,因为儿子喜欢吃披萨。
宋扬感觉儿子在长大,并且与自己越来越远。每当想着儿子远远的样子,宋扬就会心痛。是的,只要想到这世上有一个男孩想着自己是爸爸,却无法每天相见,他就心痛。他想,我小时候也没有这样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