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同谋 > 正文 第十九章 重要细节(上)

同谋 正文 第十九章 重要细节(上)

所属书籍: 同谋

    第十九章重要细节(上)

    “晚上过来吃饭吧,做了你爱吃的。”李千书给陶远发了个信息。没选择打电话,是因为担心他那边装作正在忙,顺口就给拒绝了。从看到信息到回复的时间可短可长,尽量容他想一个完美的借口。

    她在厨房里盯着砧板上那条鱼发呆,手里拿着刀,半晌,想着陶远应该不会过来了,就放下刀,准备把鱼扔进垃圾桶。刚拎起鱼尾巴,手机不偏不倚地响了一声,是陶远的信息。

    “好。”

    李千书清楚地记得陶远的喜好。他爱吃鱼虾,不爱吃香菜和榴莲,讨厌健身餐,不讨厌甜食。

    但她偏偏会好巧不巧地忘掉一些理应很重要的事情。比如他们在一起的纪念日,永远要靠电脑里日程提示或是陶远的提醒她才能想起,比如他们每一次吵架的原因,第二天早上醒来总是不知道昨天晚上到底是谁先冷的脸,谁先发的火,谁先指着对方的鼻子骂的第一句话。

    她很聪明,她也知道自己很聪明,所以她聪明地选择留下那些她想记住的,那些她不想记住的,或是不知道该不该记住的,就心存侥幸地丢掉,等着它们在角落里悄悄落灰,然后被遗忘。于是她就真的忘掉了,等到她想要找回来的时候,连丢在哪里都不记得了。

    陶远进门的时候,鱼刚刚上桌。

    “你喜欢的糖醋口味。”李千书摆着筷子,说。

    两个人一边吃饭一边神色如常地聊工作,甚至还调侃了最近有新恋情的同事,和微博上刚看来的八卦新闻。

    但李千书的心里一直在琢磨,要怎样问出口。

    但陶远却先提了话头,“对不起。”一如既往的开场白。

    李千书已经听腻了这三个字。

    “这又是为的哪件事对不起?”她忍不住问。

    “……之前有一次吵架,我口不择言,跟你说了分手。那一次对不起。”陶远说。

    “哦,那一次你已经道过歉了,我也接受了,我不接受也没用,因为你第二天就跑来跟我求婚了。”李千书直白地说。

    陶远低下头,沉默了一会,擡筷往李千书的碗里夹了一个虾仁。

    “我为我的冲动再次道歉。我想说,那次的求婚,我是真心的。”陶远说。

    “所以?现在的拒绝也是真心的了?”李千书盯着自己碗里的虾仁,问。

    “对。”陶远说。

    李千书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小时候,她虽然发育不良面黄肌瘦,但仗着胆子大,在大院里威风凛凛大杀四方,连比她大的小孩都躲着她,遇到不爽的事,撕破脸皮也要和对方死扛到底,非要刨根究底搞出个名堂来。那个时候她什么都没有,反而什么都不怕。现在她什么都有了,却连质问陶远的心气都没了。

    原本她以为,自己在结婚这件事上的松口会是两个人关系的一大促进,甚至她都计划好了,安排了时间,打算和陶远一起去度个短假散散心,让他从家里那些繁枝错节的琐事中挣脱出来,喘口气。毕竟即使陶远不说,她也深知和家里人的关系能影响个人情绪到什么程度。她手机上现在都还有她妈十几个未接电话和语音信息,她不想打开,不想再被所谓的“亲情攻势”烦到免疫。

    这几年两人因为各自家里的事情也没少吵过架,但归根究底,谁也说服不了谁。原本因为同样的艰难和责任在一起的他俩,对待家庭时,各执一词的态度却从来没变过。

    “我不打算供家里那位祖宗留学了。”李千书说。

    陶远一愣,他还以为李千书会多少在求婚那件事上强求他的解释,没想到她突然转向了别的话题。

    “啊。”他犹疑着说,“你自己决定。到底是你的家人。”

    “我妈今天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实习,非要让我给她二十多万买车。我跟她发火了,说要是再让我买车,留学的钱我也不会出了。”李千书说。

    “你跟你妈发火了?”陶远惊异,“你不是从来对她要钱都是有求必应的吗?”

    “你也一直觉得这样不对,我太懦弱了,不是吗?”李千书反问,“人总要成长的,花钱买了教训也总要用在自己身上的。以后如果不是意外或者养老送终,我不会再给他们钱了。”

    这番话倒是让陶远颇感意外,“你今天是怎么了?”

    “想通了。”李千书说。“对了,你看到我把日程调整过了吗?”

    “我还想问你来着,你下周要干嘛去?怎么把时间都推后了?”陶远问。

    “想放松几天,出去度个假。要一起吗?”李千书问。

    陶远愣了愣,没说话。

    “我知道,你最近家里事情多,爷爷走了,你心情不好,我理解。我们去散散心,好不好?”李千书放软了语气说。

    以前家徒四壁的时候,他们总是做梦想着等赚了钱要买什么用什么玩什么,但真的赚了钱,工作却也忙到两个人连同时休假的时间都很少了。逢年过节,陶远又要依例回老家去“救灾扶贫”,李千书又从来不回家,两人的步调几乎从来都没在同一个节奏上。

    “我最近……家里确实出了点事。”陶远咬了咬牙,说。李千书看得出他说得艰难,却也没办法开口多问。

    “你去休假吧,公司的事情都交给我。咱们俩总得留一个人在不是。”陶远说。

    “下周没有什么事,有事他们会给我打电话的。”李千书看他拒绝,不死心地说。

    陶远仍旧摇头,“对不起,我现在真的没有心思。”

    “你最近到底怎么了?”李千书忍不住问。“有什么心事不能跟我说一说吗?”

    话一出口,她自己便觉得讽刺。这句话以前陶远总跟她说,是因为他嫌她什么事都不跟他说,认识这么久了,男女朋友却还像陌生人一样。

    算了。她想。我有什么资格让他跟我说?

    两个人都好久没动筷子。菜凉了,李千书突然笑了,问陶远,“你总说我健忘,永远记不住每一个纪念日,但是你知道吗,你比我还健忘。”

    “啊?”陶远愕然地擡起头。

    李千书用筷子轻轻夹起碗里的虾仁,盯着看了几秒钟,又放下。

    “你知道我对广州的第一个印象是什么吗?”她悠悠地说。

    那年她十四岁,第一次离开寒冷的东北老家,跟着陌生的妈妈,去往温暖如春的广州。但她心里没有期盼,没有好奇,没有兴奋,只剩下一无所有的绝望和恐惧。

    她对广州的第一印象,不是眼花缭乱的早茶,不是听不懂的方言,不是潮湿闷热的天气,而是医院。虽然东西南北的城市各有各的样子,但不同地方的医院却是相似度高到让人恍惚。

    跟着妈妈回到广州的家,她第一次坐在饭桌边,和妈妈爸爸弟弟一起吃饭。妈妈为了维持表面的和善,给她夹了不少菜。

    结果当天晚上,她手脚发痒,满脸肿胀,浑身上下都起满了发红的疹子。妈妈吓了一跳,连夜带她去了医院。

    过去的十四年里,姥姥从未给她做过新鲜的海鲜,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她海鲜过敏,她妈更不可能知道。

    到广州的第一个夜晚,她独自一个人打着吊瓶在医院里度过,妈妈因为要陪弟弟写作业,赶着回家去了。她趴在医院大厅的窗口沉默地看着广州的夜,一轮硕大的月亮挂在当空,左看右看,都没有觉得比家乡的月亮更圆。

    “其实,很多事我只是不想记得。”李千书说,“我想记得的,怎么都不会忘。倒是你,给你做了这么久好吃的,你永远都不会记得我海鲜过敏。”她笑了笑,“我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健忘的人。如果有一天我老了,得了阿尔兹海默症,那或许是我幸福生活的开始。”

    她没有再试图邀请陶远同行,第二天就一个人飞到国外去休假了。公司的事情全都交给了陶远,他虽然固执,但至少靠谱,让她放心。

    她在机场读完了韩俊骁发来的最后一篇稿子。陆续有不同的人来问过她韩俊骁写的这个专栏,有人邀她出书,有人邀她去做活动。她想了想,把手头的邀约汇了总,发给了韩俊骁。

    直到她登了机,又落了地,也没有等来韩俊骁的回复。那天她在停车场说韩俊骁的话,她事后想起当时韩俊骁被激怒的表情,有过一瞬间的懊悔。韩俊骁是没断奶的巨婴,她是没饭吃的野孩子,两个人谁也不比谁高贵,年少时的那些嫉妒与同情,不过是横亘在她们之间的一道墙,彼此都想拼命翻过去,却又同时嘲笑着对方是翻不过去的懦夫。

    离开老家的那些日子里,她仿佛是一个顺行性失忆症患者,对昨天发生的事茫然无所知,却对越久远的记忆越了如指掌。

    人生中所有重要的细节,只要她想记住,她就都可以牢牢记住。这个独有的能力,陶远从来不知道,周围也没有人知道。那些永远用“我忘了”来搪塞的日常琐碎,是她应对这个健忘世界的保护伞。

    只有当年的韩俊骁知道。

回目录:《同谋》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