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一纸千金 > 正文 第一百十二章

一纸千金 正文 第一百十二章

所属书籍: 一纸千金

    第一百十二章

    冉兴修光荣退休。上头派来个新社长:闵健。他的履历表中的所有内容都跟出版有关。如今调任文艺社,自然要大干一场。不过李林林对这种领导的更叠却不太敏感,换句话说,她经历过了,且这种调动对她来说没有太大影响,所以她便没有社里中层领导们表现的那样闻鸡起舞、“大惊小怪”。她相信闵健再怎么新官上任三把火,也不会比当初的司空来烧得更旺。

    果然,闵社长来了之后,提出的第一条发展要求就是:增加营收。用他的话说就是,“这么一个老牌子,不应该只有这一点码洋”。其次,他还提出了一个动蛋糕的方案:文艺社,在社的层面上,不再返聘退休编辑。

    消息一出,社里立刻炸开了锅。年轻编辑一律叫好。唐嫚儿吃饭的时候小声叨咕:“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老编辑们则一边痛骂,一边暗自通气,绝不轻易交出资源。文艺社的蛋糕可没有星火社那么好动。老编辑们一联合,这条政策慢慢又没了动静。在林林看来,这些个政策,或许只是闵的试探。又或者是一种对生产的刺激手段。闵社长采取的是胡适的“治学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当然,闵社这么一“假设”,老编辑们的气焰好歹下来些。林林明显感觉,崔笛韵对她没有那么“横眉怒目”了。她同屋的宫彩,年底退休。且已明确表示就算社里返聘她,她也不来。宫老师是有骨气的知识分子。崔笛韵兔死狐悲,估计也开始考虑退路了。至于史念芹,则早早就跟社里谈好了条件。她返聘,是不要工资的。她拿的是做书回款的纯利润。也就是说,赚了钱,她再分。赔了钱,她还得兜着呢。

    宫彩一走,她手里的资源自然要下放。不用说,这块肥肉又落到宋雁手里。做了多少年同屋,崔笛韵自然也想要资源。可柳馥出面,让宋雁统筹安排。安排来安排去,就没有崔编辑的份儿了。宫彩手里的几大王牌作家,都流入了宋雁的口袋。无怪乎宋雁忙得全国乱飞,四处联络。可这样一来,师爽、徐金豆们又不乐意了。师爽部门没有退休员工。除了唐嫚儿,就是一个毕业刚进来的小孩,都属于没资源的。徐金豆呢,虽然近期没怎么做过小说,可人家那是不做不畅销的小说。畅销小说,金豆还是想抢一下的。一边是饱汉子,一边是饿汉子,连李林林都时不时能听到师爽对宋雁的批判。

    有意思的是,师爽不会挑具体的说。她是打根儿上质疑宋雁“执政”的合理性——“是文学专业出身么?专业水平够用么?跟作家交往,你得谈作品,不是光喝酒就行了!懂文学么,懂小说么?”有几次,还是在会上提出。顿时,宋雁的脸就红了。若在过去,林林可能会为宋雁抱不平,可现在,她虽然觉得宋主任可怜,但再一想,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不值得同情。一个人如果太贪婪,口碑总是好不到哪里去。

    对于中层的争斗,大川也看得清楚。午后跟林林遛弯的时候,两个人也仔细分析。大川说:“柳总要退了,谁上?社内肯定要产生一个。”林林说:“雁,爽,豆,跃,反正有人要上。”大川说:“跃不太可能。”林林问为什么。大川道:“你不觉得跃很边缘吗?他也没后台。没人支持,怎么上。”林林说:“或者可能是发行部的老大上,营销推广部的张明贵也有可能。”大川道:“发行的老大管的是发行业务,不可能让他来抓编辑这块,而且听说发行一把要调走,去别的社当总经理。”

    这小子消息真快。林林问那张明贵呢。大川说:“张明贵也没后台,纯靠干。”林林说:“或许受闵社长赏识呢。”大川哎呀一声,“我的林林姐,哪有无缘无故的赏识,都是有帮派的,无帮无派,你就只能无声无息。”

    林林反问:“那爽跟谁一个帮派。”

    大川想了想,说:“她不知道,可能没有派,孤家寡人一个。”

    林林笑说:“那人家怎么就能风生水起呢。”

    大川道:“总要有人干活呀,客观说,师爽做书还不是不错的,也认真,就是脾气差了点。”

    元旦之前,林林从聂风那得到消息。杨冰夏要在某重要杂志上发一部新长篇。林林问:“成色怎么样。”聂风说还行,算是转型之作。事实上,这么多年,杨冰夏一直都在转型,但始终转得不太成功。她急需要一部成功的长篇来证明自己,以稳固在文坛的位置。林林让聂风帮忙约杨冰夏,看能否吃个饭,当面聊聊。聂风说:“不是已经认识了么。”林林半撒娇,“刷一下你老人家的面子嘛。”聂风没拒绝。林林要求他在小说正式刊登之前,把饭局约起来。她预感到这将会是一条大鱼。

    为求万全,林林多问聂风一句,“你没跟宋雁说吧。”

    聂风笑,用自己人的口吻,“放心吧,这块肉是你的。”

    一月一号稿子发出来。杨冰夏的粉丝狂欢。评论家暂时还没动静。一月三号上班,林林就奔赴了聂风组的饭局。杨冰夏,人物其名。她是一名冰与火熔铸的女子。一方面,她冷若冰霜,但认识了,谈开了,你又会觉得她内心热情似火。杨冰夏很严格,林林见了她,甚至有点紧张。她谈了对其新作《尘埃》的看法。杨冰夏深以为是。事实上,杨冰夏非常在意外界对她的评价。几乎每一条重要评论,她都翻看。好的,保留。坏的,不理睬。

    饭桌上,聂风也帮着林林做了杨冰夏的工作。杨冰夏也爽快,愿意合作,但具体条件,不好当着聂风的面谈。林林也是这么想。她查过杨冰夏的数据。多本旧作销量上十万册。而聂风的《正题》不过走了三万册。如果当面开了价,就怕老聂面子下不来。但林林还是“故伎重演”,对杨冰夏的旧作同样表示了极大兴趣。

    “先做《尘埃》,”林林手指敲桌面,头头是道地,“然后趁着这股势头,把老作品也重新出一遍,齐齐整整。”

    杨冰夏沉吟。但从微表情看,她是满意的。新作旧作都在文艺社出版,对她来说是加分的。过去,她有市场号召力,但口碑上一直争议较大。现在这么操作,不能完全说是“洗白”,但至少也是对其艺术形象的提升。林林趁热打铁,还说:“冰夏,该转型了,我们都不是孩子了。”杨冰夏的眉毛动了动。好了,这话应该说到她心里去了。

    杨冰夏说:“宣传,就按老聂上本书那么走。”

    林林一怔。这要求始料未及。她看着老聂,怀疑是老聂的提点。可这一提点,必然给她李林林带来巨大麻烦。她跟唯利是图的虹姐真是合作够了。可人家堂而皇之提出来,林林也不好当场反驳,她只好笑着说:“我们社的宣传现在也能跟上了,我再去跟社里商量商量,拿出个方案。”谁知杨冰夏很坚决,说如果不能合作,那她也就不打算合作了。看姑奶奶那严肃的表情,林林觉得并冰夏不是诈她。

    她只好嬉笑着哄,“哎呀,不是大事,合作,怎么不合作,《尘埃》必须大卖。”

    一回社里,林林跳过宋雁,直接找柳总谈。

    柳馥还是一贯的腔调,“稿子怎么样。”

    林林说:“杂志已经发了,肯定是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柳馥不屑,教训道:“我们得有自己的标准,不能以人家的标准为标准,杂志也不是圣旨。”

    林林见她这火发得邪乎,只好顺着道:“对,独立判断,《尘埃》确实是转型之作。”说着,她便从包里拿出一本杂志,递到柳总桌子上。

    柳馥继续教训道:“杂志作家和商业作家之间还是有区别,我们总不能老别人擡轿子。”

    林林吓得连对外合作的事也不敢说了。

    柳馥跟着又是一通高谈阔论,最后才往回拉拔,“也不是说不能做,得好好研究研究。”林林说是。柳问:“宋雁什么意见。”林林道:“主任觉得可以尝试。”总编室来电话,柳馥忙着接,打发林林去了。

    走出办公室,林林又是气又是恼。这事儿这么办不行,几搅几不搅,别弄黄了。人得罪光,那这条线就算彻底断了。她眼见着崔笛韵从社长办公室出来。脑中一道灵光闪过。要不直接找社长呢?跟他说说选题,争取他的支持。从有念头到开始实施间隔不过三秒,林林敲响了闵社长的门。

    闵健底气十足的男中音从屋内传出来:“进。”

    林林大大方方推门进去。

    闵社正在抽烟。林林来了,他连忙把烟头碾灭,问林林什么事。林林心急,也没多寒暄,单刀直入道:“社长,我想跟你说个选题。”

    “说吧。”闵健两手搭在椅背上,很有气势。

    跟着,办公室里就充满了林林滔滔不绝的阐述声。她对杨冰夏当前在文坛的位置,《尘埃》这本书对其个人创作的意义,杨冰夏当前的市场号召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证,不知道的,怕是以为这是一场论文开题报告。林林生怕社长不被感染,言辞尤为深切、诚恳。

    等她说完。闵健竟也没打磕巴,直接给结论:“可以做。”林林喜出望外,激动得手舞足蹈。

    闵健又说:“你直接报,其他不用管。”

    瞧瞧!这叫什么气魄。这才叫社长!

    有了闵健这句话垫底,林林走路都感觉轻快了。文艺社多亏了有闵健呀!有了这么一位好社长,何愁不腾飞!回到办公室,沈幼不在。她预产期快到了,已回家待产。喻晓兰和殷翠梅也都没来。整个办公室就林林一个人。她蹑手蹑脚打开电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系统上填报了选题。那感觉是,生怕动静一大,选题就被人抢走似的。

    座机响。

    林林随手接了。

    是宋雁。她让林林去她办公室一下。

    不妙!十之八九是柳总已经向宋雁传递情报。

    算了。索性说开吧。林林站起来,迅速做好心理建设,用一种奔赴刑场的态度,站在了宋雁办公室门前。

回目录:《一纸千金》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