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一纸千金 > 正文 第一百四章

一纸千金 正文 第一百四章

所属书籍: 一纸千金

    第一百四章

    沈幼连续两天没来,林林有点担心。发消息过去,沈幼回复了,说家里有点事情。第三天,她老人家总算姗姗来迟。林林问她跟主任请假了没有。沈幼说请了,但脸上却有点不自然。

    沈幼回来了,午饭三人组又再次弥合。但林林发现,沈幼吃东西注意多了。她怀疑这小孩怀孕了,可话又不好直接问。结果午休时间,沈幼自己招认了。说也是才发现,本来想等情况稳定再告诉林林。

    李林林道:“早生早好,好事。”

    但别过脸,林林又忍不住一番感慨。星火社也好,文艺社也罢,女编辑们的“魔咒”都差不多。像沈幼,研究生读出来,刚参加工作没多久,一本叫得上来的书没做,就开始准备当家庭妇女了。沈幼虽然话不多,但在志向上,跟大学社的米老师相仿。“居家”也是她生活的主题。就比如她们都喜欢在办公室养花,窗台上摆满了多肉。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照看花。米老师中午喜欢打牌。沈幼呢,经常下了班还跟唐嫚儿他们一起玩狼人杀。

    林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真心觉得她们这简直就在浪费时间,不提高不进步,再过几年,咋办。还是条件太好了。人也受麻痹。沈幼他们这批,是一毕业就进了社里,各方面都被保护得很好。不像林林,是苦过来累过来的。沈幼们不太懂得珍惜。不知不觉,就蹉跎了。

    林秋水的稿子不难审。初审林林操刀,复审给了宫彩,终审柳馥。三审一过,就去发排。林林抱着稿子往排校部去。到楼梯口,又见史老师紧紧扶着栏杆,一步一个脚印往下走。那种艰难程度,林林看着都觉得累。关键史老师怀里还抱着一摞稿子。

    林林上前叫了声史老师,真心想帮忙。

    史老师站定了,“不用不用,你忙你的,我自己能行。”李林林只好退避三舍。排版部姑娘小王路过,给林林使了个眼色。林林连忙跟上。撤了。

    在办公室签好字,林林把稿子拿给小王。

    小王笑着接过稿子,又多嘴说一句,“下次,千万别扶。”林林也笑,说知道了。又问:“史老师腿是不是不太好。”小王看看左右,确定没人,才小声说:“腿是自然衰老,她还得过癌症。”

    林林心突地一沉。

    小王又道:“已经治好了,但老太太是真拼,看我这排的,全是她的书。”

    史念芹的“奇闻”令林林头晕,直到走出排版室,走动适才“事发”的楼梯栏杆前,林林还没回过神来。她一方面是震惊,一方面是敬佩。惊的是,史老师居然得过大病。敬佩的是,她居然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是因为钱么。做书,赚钱。未必。到了这个年纪,钱不钱的恐怕没那么重要。为名?当编辑能有什么名。那只能是因为热爱。做书有瘾。实际上,不单是史念芹,在文艺社的老编辑包括宫彩、崔笛韵她们身上,林林都能感觉到一种执著。那是对做书的虔诚。又或者说,做书,就是他们的一种存在方式。生命不息,做书不止。想到这儿,林林既觉得感动,又品咂到一丝悲哀。

    恍恍惚惚往办公室走。路过徐金豆办公室,里面一阵喧腾。伸头看,一位老者坐在单人沙发上。说是老者。则纯粹是从头发和脸上的皱纹判断。实际上,如果去了头,光看身形,光听声音,有些人怕还觉得这是个年轻人。他唾沫横飞,谈笑风生,纵横捭阖,活像个政治家。但从他嘴里蹦出来的词儿听,他谈的是文学。

    最奇特的,是他身边还围了社内的几位风云人物。比如三编室主任徐金豆。比如二编室主任师爽。再比如,还有一贯擅长社交的宋雁。林林诧异。宋雁和师爽的关系,虽然不像牛彤和师爽那样紧张,但也很少能见到两个人出现在同一场合。但今天不一样。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林林打门口路过,宋雁招呼一声,林林走进去。那老者没站起来,只是盯着林林看,面带笑容。

    宋雁介绍,“我们部门新人,李林林。”还没等宋雁反向介绍。徐金豆就对林林,“认识吧,我们老主任,永远的顾问,胡老师。”林林问了一声胡老师好。胡老师道:“林林不是刚毕业吧。”林林忙说:“以前做过出版。”显然,老人家已经嫌她不年轻了。不大会儿,殷翠梅也来了。手里拎着个蛋糕。林林这才女人们的七嘴八舌里弄清楚了,今儿是胡老师生日。蜡烛点上了。就一根。胡老师的年龄必须永远是个谜。

    寿星刚准备吹,牛彤竟然也来了。她手里捧着一束红玫瑰,进门就埋怨,“来了也不跟我说一声,我都记着你。”胡老师说就等着你来吹蜡烛呢。众人一笑。在胡老师生日的凝聚下,过去有冤仇的,暂时也和解了。大家快快活活吃了生日蛋糕。

    牛彤钉着不走。宋雁和师爽都先走了。主任一走,林林自然不宜久留。等到第二天午饭,她从唐嫚儿嘴里彻底弄清人物关系。胡老师叫胡力行。原三编室主任,现在跟史老师一样,属于返聘的编辑。只不过,胡力行不像史念芹那样天天坐班。

    林林感叹,“够德高望重的。”

    唐嫚儿哂笑,“是不是奇观?”

    林林轻笑,“各路人马都去了。”

    沈幼道:“胡老师别名,老帮主。”

    林林笑问:“什么帮什么派呀。”

    唐嫚儿插嘴,“丐帮,逍遥派,”又说,“胡老师可是大编辑,做过不少好书,经他手挖掘和培养的大作家就好些个。”林林问有哪些。唐嫚儿真报了几个名,个个大名鼎鼎。嫚儿又说:“真羡慕那时候的编辑。”林林鼓励她,“真想做,你现在也能挖掘。”嫚儿高谈阔论地,“文学边缘化了。”

    林林本想说,越是边缘化越要坚守。再一想又闭嘴了。人家的未来,轮不到她操心。不过经嫚儿这么一点,林林也大概明白了胡力行受欢迎的原因。他手里有资源。姐妹们那么捧场,多半是冲着资源去的。再一侦查,差不多对上号了。宋雁还是小编辑的时候就跟着胡力行混了,做了大作家路兴的书。路兴至今还在宋雁手上。师爽从胡力行那儿拿了陈枣的书,目前也牢牢掌控。反倒是徐金豆,虽然当了主任,却并没有从胡老师那得多少实惠。

    不是胡老师不给,而是金豆的出版兴趣不在文学小说这一块,她要做的是励志文学。至于牛彤,也是胡力行资源的获益者,据说她人生第一个文学奖项,就是在胡老师的力推下拿到的。

    林林对沈幼感叹,“这块肉我们是吃不到的。”

    沈幼道:“你还想?我早都不想了。”

    社庆要请作家,楚老师这边,自然由宋雁安排。

    宋雁给楚老师打了个热情洋溢的电话,发出了邀请,具体事宜就交给林林办了。林林问了楚老师的飞抵时间,楚老师说他可能会提前来,还要去高校转一圈。于是林林订好酒店,又订好来回的航班。

    楚老师抵达这日,宋雁开中高层会,林林一个人开车去接。先去酒店,休息片刻,再去饭店。宋雁代表编辑室定了个大圆桌。

    有意思的是,她所谓的编辑室,也就三个人,她,林林,沈幼。连牛彤都没带上。更没通知三位元老。宋雁偶尔也庆幸。幸亏楚老师年纪比元老们轻,她们当大编辑的时候,还看不上这个毛头小子。楚老师成了漏网之鱼。被宋雁捡着了。

    林林也调查过这段历史。不用特地问,看过去各个版本的书谁署名责编就知道了。奇怪的是,楚老师的成名作,编辑署名是史念芹。但后面就是宋雁了。其中的争夺,林林不知道,宋雁也没提过。不过惨烈程度,是可以想见的。不过宋雁现在对史念芹还算客气,毕竟是返聘的老同志了。不在编,只是发挥余热。而且,社里不用给她发工资,史念芹的收入,一部分是退休工资,另一部分是做书的纯利润。但她做的书,却算作一编室的码洋,对编辑室的工作大有裨益。而且,说白了,人总是一天一天老的,再过几年,史老师不做了,资源还不是落在宋雁手里。

    她是不愁。

    可林林愁。光靠林秋水的三本薄册子是站不住脚的。即使能赢了销量,也终究输了口碑。必须有的新的发力点。

    上了车,楚老师才恢复了幽默。他夸林林年轻了。林林笑说:“还年轻啥,愁都愁胖了。”楚老师问她愁啥。林林憋了几秒钟,才说:“选题,没有。”

    掷地有声。两个人对看一眼,都笑了。

    楚老师说:“以前愁,现在到了文艺社,还愁呀,多少人找着你们出书。”林林半真半假打趣,“要个个都像老师这样,我还真不愁了,可问题是没有呀,现在作家真是越来越少。”

    楚老师没接话。

    林林又说:“写作的人不少,但有出版价值的不多,有出版价值又有号召力的更是凤毛麟角呀。”

    “你们得培养作家呀,”楚老师说,“不能光等着摘桃子。”

    林林忙说:“也培养,社里有青年原创丛书,但问题是不能靠这些书吃饭呀,出版社现在是企业,要盈利的。”楚老师说那可麻烦了。点位为止,跟着是一阵沉默。楚老师的情况林林比谁都清楚。能出的,过去的长篇、中短篇,基本上都被宋雁洗过一遍。有的还有多个版本。如果没有新作,楚老师这个矿基本算是枯竭了。她不可能再强人所难。

    过了一会儿,楚老师又问林林在社里待的怎么样。林林说各方面都还行。主要是业绩的压力。这又绕回来了。反反复复点题,林林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快成祥林嫂了。等快到酒店,楚老师接茬了,他说自己刚跟一个评论家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对谈。稿子还没整理,只有录音。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出一本。

    林林激动地,“好呀,我跟主任说。”晚上的饭局,林林特地在饭桌上把楚老师谈话录的事当面提出来了。宋雁立即响应,她举着酒杯敬楚老师,“也该出一本这样的了,大作家,怎么能没有阐述文学理念创作的思路的访谈录,这本来的正是时候。”

    林林明白宋雁话里的吹捧。这书,注定不会畅销。印个八千卖着,到顶了。但只要是楚老师的书,那就得出,而且得出好。毕竟在当下,楚老师是宋雁和林林手中唯一的王牌。

回目录:《一纸千金》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