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生活 | 韩 流 | 影 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 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
努努书坊->《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正文 |
第三讲 谦谦君子 比德于玉——春秋、战国玉器 |
孔子论玉 所以在春秋战国以后,大量玉器上出现谷纹,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开始用谷纹跟上苍沟通了。老子在《道德经》中是这样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老子认为,谷是万物之本,把谷子上升为神的高度。我们要生存,要吃,简单说就是民以食为天。 《周礼》中解释谷璧说说:“谷,善也。其饰若粟文然,谷所以养人。”意思是谷纹璧,玉璧是个好东西,它的纹饰像谷子一样。你看,古人这会儿就比较世俗,想的是生存的情况。虽然是跟上苍沟通,讲的是玄之又玄的事,但具体到世俗的方面,就是吃。 谷纹璧,因为吉祥,历朝历代都在做,说明我们国家从古到今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中华民族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虽然也有很多游牧民族、渔猎民族,但占大多数的还是农耕民族。 童子佩觽 有件玉器离我们今天特别久远。一般人蒙都蒙不出来它的名字。这件玉器叫“觽”(音西)不查字典大部分人根本不认识这个字。 觽是干什么用的呢?它呈牙状,过去是一个解绳器,能把绳子的死扣解开。还有一个名字叫“冲牙”,过去解绳器有用虎牙,猪獠牙做过。绳子在历史上非常地重要,古人出门要带一根绳子,为什么呢?绳子可以解困。比如去砍柴,砍完柴怎么拿呢?拿绳一捆,背着就回来了。遇到危险的时候,可能把绳子拴在哪儿,就逃脱了。绳子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 今天大部分人出门,除了登山以外,没人带根绳子,只有想不开才带呢!很多少数民族同胞身上还会随身带着解绳器,因为经常要使用,我就见过使用过多次的猪獠牙,磨得锃亮,很漂亮。 “觽”在《诗经》上有记载,特别有意思。《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虽则佩觽,能不我知。”这首诗是以女孩的口吻写的,我得翻译一下:芄兰是一种植物,长得非常茂盛,可能借此代表女孩子的心情。茂盛的芄兰旁边站着个男孩子,身上佩带着觽。女孩子就说:“虽然你带着觽,是个解扣的工具,科室你白带着,不能解开我心中这个结。”佩觽,在古代是男子成年的标志。女孩子有爱慕之情,但无法去表达,希望男孩子能够明白她的心意,解开她心中的疙瘩。 觽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呢?古人认为,它能解开这个疙瘩,就是说能变乱为治。面对一团乱麻,怎么解开呢?后来人说快刀斩乱麻。古人不会,要拿觽一点点地解开。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一生中肯定要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盘根错节,不是仅凭简单的愿望或者冲动就能快刀斩乱麻了。如果我们拥有觽这样的工具,有用觽解扣这样的心态,很多疙瘩是可以解开的。所以佩觽,当时也作为一个治乱的象征。一个君王佩觽,表明有能力治乱,政治含义强大。 随侯之珠 我们说战国玉,不能不说曾侯乙墓。曾侯乙墓是战国非常有名的大墓。整个出土过程拍成纪录片,我看过无数遍,每次看都觉得惊心动魄。曾侯乙是什么意思呢?曾是国名;侯是爵位,乙是名字。除了战国七雄以外,当时南方还有很多小国,像曾国。曾国的国君就是曾侯乙。 曾侯乙墓的位置在文献记载的随国境内,就是今天湖北的随州境内。那么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考证曾国就是随国,曾侯就是随侯,因为没有发现随国相关文物。但这不是结论,只是一种说法。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的“随和之宝”,“随”就是随侯之珠,指随国的夜明珠。《淮南子?览冥训》说:“随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最后这两件宝贝都归了秦国。随侯之珠有个故事。有一次随侯外出,在野外遇到一条受伤的大蛇,他命令手下救助,把这个蛇救了以后放。很多年以后,随侯出去狞猎,满载而归,驾船到河中间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水一分为二,从里面出来一条大蛇,含着一个珠,非常亮。那时已经是傍晚了,所有人都看到这颗珠子闪闪发光。大蛇把珠子放在船头,然后致意而去。后来随侯就想起来了,这条蛇就是他几年前救过的那条。这颗珠子就是随侯之珠,传说中的夜明珠。那么,曾侯乙墓中出土夜明珠了吗?没有,但出土了很多琉璃珠。琉璃珠就是玻璃珠,做成许多眼状,你见到这个珠子,会觉得上面到处都是眼睛,俗称“蜻蜓眼”,蜻蜓是复眼嘛。夜明珠是什么呢?其实并不新鲜,就是一种萤石。我见过,萤石在光线下可以吸收光,在黑暗中可以把光释放出来。 辉煌的曾侯乙 1978年,发掘曾侯乙墓,文物的出土量令世人震惊,一共出土了15000件文物。其中,黄金8430克。出土的青铜最多,总重量10500公斤,十吨半重。一个墓葬里出土了十吨半青铜器啊!今天到湖北省博物馆里看曾侯乙墓的文物,会觉得非常震撼,只有走到这样的青铜器面前,才知道什么叫叹为观止。你不可想象,几千年前的中国人能制造出如此精美的青铜器。相对来说,曾侯乙墓的玉器数量不算太多,只有大约600件玉,但都非常地精美。 曾侯乙墓创造了中国考古的多个之最。第一是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编钟,今天还可以奏出出动听的乐曲;第二是工艺最精的青铜尊盘;第三是容积最大的青铜酒器,可以容纳很多升酒;第四是先秦时代最大的金制器皿。秦朝以前,中国最大的金制器皿,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第五,就是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天文图像。 曾侯乙墓还有一个之最非常有意思,被人忽略了,就是在曾侯乙的头骨中找到了21件玉器。放在死者嘴里的玉,叫“晗”。这21件晗包括玉牛6个、玉羊4个、玉猪3个、玉狗2个、玉鸭3个、玉鱼3个。 死者嘴中含晗是希望死者不朽,后来长时期作为中国的丧葬制度延续。曾侯乙的晗一共21件。这么多的,仅此一例。到了汉代以后,一般就是放一个玉蝉,没有这么复杂。这些晗都是微雕的玉,最小的1公分多,大的有2公分,但21件也很大的一把,全部塞到他的嘴里,当时往里塞的人都很麻烦。曾侯乙为什么嘴里放这么多玉晗呢?至今仍是一个谜。也许最能说明的就是曾侯乙生前一定非常奢侈。古人奢侈的第一标准就是吃,而今天奢侈的第一标准一定不是吃。说一个人天天吃好的,那肯定是要得脑血栓了!吃得太好,不是件好事。今天的生活太好,社会各阶层在吃上面的差异性不是很大。但古时候不是这样。曾侯乙吃的一定比别人好,所以他嘴里塞满了能吃的东西。 曾侯乙还出土了一件重要的玉器,十六节龙凤挂饰。在这件玉器出土之前,我们不能想象战国时期的玉器工艺水平能达到如此高峰。这件挂饰可以活动折叠,我们原来以为这种工艺是明清以后才有,没想到战国就有了。 它突破了商代以前一胚一器做法,即一块玉料就做一件东西。它这里是分雕连接法,用五块玉料分割,再形成一个整体。可以拆装、也可以组合。龙凤挂饰上面刻了37条龙、7只凤、10条蛇,总共刻了50多个动物。先秦时代,这件可以算是玉器中的顶级精品。那么,它是做什么用的呢?有学者推断它是挂在帽子上的,因为出土的位置,就在曾侯乙的头颅附近。这个没有结论,只是一个推论。 组佩的新功能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政治斗争的激烈,宫廷内部最容易发生的事情就是刺杀,刺客大量出现。于是,约束人们行为规范的组佩被移作他用,所有的大臣上朝都要带组佩。为什么呢?限制行为。一旦有其他想法,动作过激,组佩就会发生声响,提醒君王。如果我想去刺秦王,那当然我成荆轲了,首先要解决身上佩玉的问题。电影《刺秦》中,图穷匕见后,荆轲抓着短刀,越过多少人冲向秦王。这些都是电影表演,实际当中不大可能。佩玉了,当你作出激烈动作而不被别人发现,或者不提前预警,是不可能的。 组佩此时就变成一套国家安全的预警系统,出现这个现象,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一开始佩戴组佩,是为了追求形象美、声音美,但没想到这个声音还起了其他作用。当社会的政治发生变化的时候,很多艺术品就开始为政治服务。组佩就是很好的例子。 玉剑饰 刚才讲了刺客,刺客要佩剑,其他古人也要佩剑。作为随身物品,人都是要追求虚荣,于是玉剑饰就出现了。今天很多人戴名牌手表,不是简简单单为了时间,还为了虚荣,为了表现一种身份地位。从西周开始就出现了剑饰,东周时期全套剑饰形成。作为一种体现身份的饰物,用玉作为材料当之无愧。全套的玉剑饰分为剑首,装饰在剑的首端位置;剑格,在护手位置;剑璏,镶嵌在剑鞘上,中间有一个通槽可以挂在腰带上;剑珌,是剑鞘末端的装饰。这四块玉,是春秋战国一直到汉时期剑饰必配的四件。当剑装饰了大量玉的时候玉器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显示出来,就是它的美学功能。玉除了带给你精神上的享受,还有美学功能。玉剑饰凑成一套是非常不容易,西周大量出土剑饰中,没有找到一套完整的。但生活中老有人拿来成套的,为什么呢?做的比找容易。 我碰到过一个朋友,给我拿来一套剑饰看,问我这套怎么样。我说:“你这套东西都是老的,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它不是一个时期的,这里有西周的,有战国的,有汉的。”七拼八凑,凑成了一套剑饰,也很难得了。但是作为收藏,就应该闹清前因后果。本来不是一组的剑饰,收藏起来就不如原本就是一组的珍贵。有时候玉器风格演变非常微妙,战国跟汉的非常相近,不注意就会忽略。所以要把握各个时代的特征,这在收藏中就尤为重要。尤其是早期玉器,每个时代的特征应该准确地去把握。 春秋战国的玉器中,装饰品占了70%以上。主要原因是统治阶级对玉高度的崇拜。这个时期的人们开始崇拜玉,感受玉温润的感觉,用佩玉来炫耀自己的权势、地位、仪表、品行。由于孔子的出现,把玉提高到德的高度。这种新观念“以玉比德”强调的是德玉文化。原始社会是神玉文化,奴隶社会是礼玉文化,到了春秋战国时候,强调的是德玉文化。中国后来的玉文化全部限定在德玉文化之下。我们下一讲讲汉玉。 |
|
书坊首页 | 努努书坊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