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生活 | 韩 流 | 影 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 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努努书坊->《漕运码头》->正文
第四章

    夏雨轩与陈家的关系非同寻常。

    夏雨轩是山东泰安人,孔圣人的近邻。他出身书香门第,所谓书香门第,说来也有点儿可怜。准确地说,只有书香,门第却说不上了。夏家祖祖辈辈读书,却连一个举人都没有中过。读书做不上官,没有别的出路,只能当先生。商行铺面里当记账先生,庠序私塾里当教书先生,当然也有到衙门里去当书办先生的,可那得有人有路子才行。别看夏家柴篷荆门,还别有傲骨,看不起经商的,更不屑混迹于宦海泥沼。于是,差不多祖祖辈辈读书,祖祖辈辈是教书先生。叩开夏家的柴门,见到男人出来,恭恭敬敬地叫声先生,有什么事求上门来都好办。

    轮到夏雨轩这一辈,时运便有了转机。夏雨轩天资聪颖,禀赋非凡。夏雨轩是个遗腹子,父亲在他出世之前的三个月便暴疾而亡。他自幼受的是祖父的教育和培养,祖父见他读书能过目不忘,讲书能举一反三,便像得获稀世珍宝一样欣喜若狂,倾尽心血促其成才。夏雨轩果然不负祖父及其家族的厚望,十二岁便通过了院试,成了闻名遐迩的少年秀才。二十三岁的时候,又乡试夺冠,荣获解元。本来该顺理成章地进京参加会试,无奈祖父年事已高,又患了眼疾。全家人的生计,就靠的是祖父教书那点儿微薄的束脩,祖父一病,便断了生活来源。夏雨轩只好扛着孝廉的身份,替祖父当起了孩子王。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也很重要,他与苏家的小女儿定了亲。夏苏两家是世交,且交情匪浅。祖父一病,苏家知道夏家缺人用,便主动敦促夏雨轩结婚。夏雨轩为了这事也不能离去,毕竟是人生大事嘛。

    一直拖到了二十九岁的时候了,他急,祖父比他还急。来年正值己丑,三月春闱,必须在当年入冬之前赶到京城。一是大运河冬季冰封停航,赶旱路极为不便;二是进京之后还要求师拜门,熟悉会试规矩,要留出一些时间。刚过中秋节,祖父就逼着他收拾行装离家上路。

    说实在的,他一走,家里的全部重担都压在母亲和媳妇的身上了。上有瞎眼的老祖父需要赡养,下有四岁的幼女需要照顾。无田地产业,无铺面经营,更无积蓄,让这老少三代怎么活呀?

    祖父说:“你别管,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你走之后,我们能摘就摘,能借就借,摘不到借不到就出去拉棍儿讨饭。我就不信我教了一辈子书,那些子弟会眼瞧着我饿死。”

    祖父已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也只好听命。他知道,祖父以及故去的祖先都在看着他,盼着他能金榜题名,光耀夏家的门庭。

    他走了,家里留下的是四张等着吃饭的嘴。而他这张嘴也要吃饭,他身上也要穿御寒的衣服。身无分文,这一路上怎么办?到了京城又怎么办?这些祖父肯定都想到了,可是祖父嘴里却不说。他理解祖父为什么不说,瞎了眼的祖父毫无办法。祖父是个好脸面的人,他把这个难题留给了孙子,还不好意思把难题捅破,也只好装作糊涂,难得糊涂吧。

    可是,母亲知道他的难处,媳妇知道他的难处。母亲翻箱倒柜,把自己出嫁时压箱子底的衣服和父亲生前留下来的衣服都找出来,能拼的拼,能改的改,给他凑成了一身棉衣,两件单衣。媳妇将自己的首饰都拿出来送进了当铺,又到娘家东摘西借,凑了十两散碎的银子,权作他进京赶考的盘缠。

    他就这样跪别了祖父和母亲,抱别了媳妇和女儿,狼狈地上了路。知道的是进京赶考,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外出乞讨。

    祖父托了一个朋友的关系,找到台州卫的一条漕船。他上船给人家打杂,白干活,人家不收他船钱,可是不管饭,吃饭还要自己解决。漕运时期,大运河就是一条流淌着粮食的河。他自己能找到米,找米的路子很多。漕船靠岸的时候,他可以到码头上去扫洒在地上的米粒;有人倒卖漕粮的时候,破漏的麻包能把粮食洒得满船都是;还有掺糠兑假的时候,粮食更是唾手可得。守着粮仓无饿鼠,可是他也只能是填饱肚子。船行一路,他煮了一路的粥吃。有时候运气好,他或许能拣到几根青菜,洗干净撕扯撕扯放在粥锅里,算是改善了生活。当然,赶上船上的运丁喝酒的时候,他也常常被邀请。但是他很节制,酒喝得很少,菜也吃得不多,反而空闲了半副肠子。

    一路上,他几乎一文钱都没有花,到了通州漕运码头的时候,媳妇给他的十两散碎银子一钱也不少。

    这时已经到了入冬时节了,大运河开始结起细碎的冰碴儿。西北风没日没夜地吹着,树叶子哗啦哗啦往下掉,中了火药的飞鸟一样。寒风刺骨,腹内空空,他开始为吃食和活命发愁了。离明年三月的春闱还有一个漫长的冬天,这个冬天他该怎样度过呢?

    通州城再大再繁华,可要是找到一顿不花钱的饭比找到显灵的菩萨还难,找到一间不花钱的房子更是痴心妄想。他只有动用这来之不易的盘缠,才能聊以度日。

    漕船抵通,要靠两坝,人货盘查非常严格。船上一切闲散人员,都得提前在张家湾上岸。夏雨轩背上那命根子一样的小包袱,茫然无措地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张家湾是古漕运码头,如今依然是喧闹繁华之地。张家湾古镇上,留有许多先贤遗迹。特别是一代忠良李三才的故居,一代宗师李卓吾与马经纶吟诗论道的柳亭,一代才子曹雪芹家的庄园、当铺和染房,夏雨轩都想前去瞻仰凭吊。可是天寒风劲腹内空空,他得先想办法生存下来才是。

    夏雨轩穿过张家湾熙熙攘攘的古镇,躲过飘着香气的食物和暖洋洋旅店的诱惑,步履匆匆地朝通州城走去。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匆忙地朝通州城赶,似乎那是一个目标,什么目标,他不清楚。他现在一切都是懵懵懂懂的,像行进在寒冷而陌生的另一个世界里。他知道他要去进京赶考,可是离春闱的时间还有好几个月。这期间他无疑要温习功课,无疑要拜师求教,无疑要做好应试的准备。可是,怎么温习功课,到哪儿拜师求教,做哪些应试的准备,他都浑浑噩噩。科考是一个很清晰又很朦胧的目标,奔向考场不是他的意愿,而是命运使然。

    他走着,西北风呼啦啦地朝他抽打着,他身上已经凉透了,他没想到北京的风竟然是这样地尖厉可怕。他浑身发抖,两腿发软,身子晃晃悠悠地总要往地上摔。他叮嘱自己千万不要摔倒,倒在地上他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路边的一个小店吸引了他,这个小店有一个令他心动的名字:牡丹亭。

    这是在从张家湾通往通州城的官道上,靠在路边的村子叫做九棵树。奇怪的是,这么一个偏僻的小店,怎么会有一个如此高雅的名字呢?走近一看让他大吃一惊,小店的门楣上竟然雕刻着一副对联: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再一细看,更让他目瞪口呆,原来竟然是大戏剧家汤显祖的亲笔。他顾不上许多,强烈的好奇心和对先贤油然而生发的敬意使他忘记了囊中羞涩,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推门进了小店。

    进去之后他才发现,这牡丹亭门面不大,里面却别有洞天。院子分成里外三层,外院是一般的小店,大通铺,还兼管存车喂牲口,所谓的大车店,是专门给赶车的、拉脚的、做小买卖的穷人预备的;中院是普通店铺,小间小炕,可以一人独住,也可以两三人住一间,据说是给一些稍微讲究一些的生意人、流浪艺人、小差役或者穷书生预备的;后院则是若干个独门独院,自成一家,清静整洁,是专门给上京下卫的官吏及其眷属、做大生意的商人、进京赶考的举人预备的。

    夏雨轩一进院便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计迎上来,小伙计显然是见过世面的,并不以衣帽取人。虽说他一身寒酸,一脸菜色,小伙计却一边将他朝后院领着,一边向他介绍着这三层院子的规格、条件和收费标准。

    他顾不上斯文,急忙拉住了小伙计,红着脸说:“我……我还是住在……中院吧。”

    他本来想说住在外院,但是看到小伙计那疑惑的目光,便咬牙说出了中院。

    小伙计笑了:“先生,您别客气,别看您穿着随便,又没带着书童下人,可我这眼里不揉沙子,包子有肉不在摺儿上。您别开口,听我的,我要是看错了您,您把我这眼珠子挖出来当泡踩。您不凡,您是读书人,文曲星。进京赶考不是?您肯定是个举人对不对?您别笑,我在这儿一天迎八方,什么人没见过?”

    夏雨轩不得不佩服小伙计的眼力和见识,更佩服小伙计的这一口生意经。可是,他还是犹豫着不肯往后院走。

    小伙计说:“您知道这儿为什么叫牡丹亭吗?”

    这正是夏雨轩最感兴趣的,忙说:“不知道,愿领教。”

    小伙计说:“汤显祖汤大人您知道吧?您肯定知道,我在您面前谝什么呀?这不是圣人面前念《百家姓》嘛。可是您知道汤显祖,未必知道《牡丹亭》;您知道《牡丹亭》,未必知道《牡丹亭》的来龙去脉。想当初,我一说想当初就是二百多年以前的事情了。万历十九年,汤显祖汤大人和李三才李大人一起奏了首相申时行一本,结果把万历皇帝惹恼了,一下子被贬到雷州,离海南岛只隔着一条海峡。汤大人在雷州的徐闻县当一名小小的典史,后来又被调到浙江遂昌当了个知县,那官也小多了。您猜怎么着?到了万历二十六年,汤大人又来到了北京,给皇帝上折继续要求惩治贪官污吏。万历皇帝不听他那一套,可也没怎么他。他自个儿一怒摔了乌纱帽,老子不干了。汤大人辞官以后,从北京出朝阳门,到通州,就在这小店里落了脚。当时他就住在后面的小独院里,在那里写完了他的《牡丹亭》。据说,起初那个戏不叫《牡丹亭》,叫《还魂记》。只因为那小院里有一个小亭子,亭子里种着牡丹,汤大人天天对着亭子出神,闻着牡丹花的香气写戏,戏写好之后就改叫《牡丹亭》了。您别看事隔二百多年了,当年汤大人写戏的小院还在,种着牡丹的亭子还在,您要是住在那小院里,肯定会沾上汤大人的许多仙气文气,还发愁荣登榜首?汤大人是三十四岁中的进士,恐怕您比他老人家还年轻吧?”

    夏雨轩算是对这个小伙计心服口服了。原来只听说京城人大气,京城人见多识广,京城人喜欢谈论官场并且对官场如数家珍,却没有想到京城人还如此博学多才。就这个十几岁的小伙计,对汤显祖的熟悉了解,真让他们这些读书人汗颜。这个十几岁的小伙计说话的风采流畅,侃侃而谈,真让许多身居要职的外官自愧弗如。

    小伙计不知是为了成全他的科考美梦还是极力想把后面那独门小院推销出去,紧盯着他不放:“怎么样?您要不要住在汤大人的小院?”

    夏雨轩不敢住,但是还忍不住问了一句:“那个小院一天收多少钱?”

    小伙计说:“要是别人住,一天一两银子,您住嘛,减半,收您五钱。谁让您是个读书人呢?我们东家二百多年的老规矩,跟读书人有缘,绝不能难为读书人。”

    夏雨轩心里吃惊不小,表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天爷,住一夜要花五钱银子,我包袱里这点儿盘缠半个月不到就花光了,往后怎么办?京城人是大气,可也真敢扛价。这种小院要是在我们泰安,住上半年也花不了十两银子。夏雨轩没计较这些,反正他是下决心不会当这个冤大头的,尽管汤显祖的仙灵在召唤着他。没有钱,就算是汤大人来了,也不会让你白住房的。另一个问题引起了夏雨轩的兴趣,他问:“请问贵东家高姓大名?”

    小伙计受了辱般地叫起来:“怎么?您连我们东家也不知道吗?看来您是头一遭进京吧?”

    夏雨轩谦恭地点了点头,也算是向小伙计致了歉。

    小伙计自豪地问:“通州有个马千户您知道吧?”

    见夏雨轩一脸茫然,小伙计接着说:“马家先祖跟随燕王征战有功,被封通州卫千户。您要是不知道马千户,总该知道马千户家出过一位马御史吧?”

    夏雨轩说:“你说的是马经纶马大人?”

    小伙计脸一扬:“正是。”

    夏雨轩无限敬佩地说:“马大人侠肝义胆,为了救李卓吾李大人,倾家荡产在所不惜……”

    小伙计立刻叫起来:“对对对,先生您真有学问,说得对极了。我们牡丹亭的东家,不是现在的东家,是老东家,老老东家,就是当年接待汤大人的老东家,您知道吧?跟马御史是一爷之孙,没出五服的堂弟呀。”

    夏雨轩说:“这么说你这个小师傅也是马家的后代了?”

    小伙计脸一红:“真不好意思,您别叫我小师傅,我姓耿。刚才您提到的那位李卓吾李老先生,在湖北麻城就住在耿家。耿氏三兄弟,耿定理、耿定向、耿定力,都是了不起的大文学家,当然最后有的帮了李先生,有的害了李先生,要不李先生怎么会流落到通州来了呢……对了,小的姓耿,但是跟麻城的耿家没有什么关系……”

    夏雨轩沉默了,想不到进京第一课,竟是一个店铺的小伙计给他上的。他心中无限感慨着,京城的水太深了,深不见底啊!

    当夏雨轩大难不死,遇到救命恩人陈日修的时候,已经是两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全粮上坝之后,漕运码头上开始冷清下来,军粮经纪也是到了一年最难得的闲散季节。

    冬闲无事,陈日修喜欢串学馆儿。所谓串学馆儿,就是到四乡八镇的学堂私塾里去卖文具,无非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当然,也稍带着卖一些儿童的零食和玩具。有一种人是以此为职业的,俗称串学馆的。京畿人把学读成xiáo,二声,说不好或听不清容易混为“窑”,串窑馆儿的。妓院被称为窑子,这有辱斯文。陈日修串学馆儿不是为了赚钱,他在码头上赚的钱足够他一年花的了。他毕竟是个读书人,虽说混迹于三教九流之中,却不失风雅,不忘圣人之言。人以群分,他把教书的先生和读书的学生引为朋类。更何况他还是通过了院试的秀才,全县能考上秀才的也不过二三十人,大多数教书先生都没能获此殊荣。他文章的功底深,字也写得漂亮。到了学馆儿,他能与先生切磋道德文章,又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所以他到哪个学馆儿,都会受到贵宾一样的欢迎。久而久之,他在大大小小的学堂私塾便结交了许多朋友。

    陈日修把结交读书人当成人生一大幸事乐事,他骑着一头毛驴走村串店,常常被朋友们留酒留宿。留酒则对酒当歌,和诗填词;留宿则拥炉品茗,彻夜长谈。如此走走停停,何其乐哉。京南马驹桥镇有一个叫做驸马庄的村子,村里有一位老秀才姓王。虽说也是读书人,却也没走仕途,考上秀才以后便进了班门拜师学艺,当起了木匠。读书人照样能干好卖力气的行当,就像他能当好军粮经纪一样。王木匠的手艺名传遐迩,尤以打造大车闻名,还建起了一家名为义顺堂的大车作坊。陈日修与王木匠命途相近,知趣相投,惺惺相惜,情谊尤为相契。每年无论多忙他们都要相聚两次,或在县城王木匠来访,或到驸马庄陈日修登门。每聚必喝得酣畅淋漓,谈得披肝沥胆。两个人交谊深厚还有一点儿相同的情趣,都是《红楼梦》的痴迷者。

    最近,王木匠从张家湾的曹氏后裔手里获得几篇曹雪芹的残稿,而且还是后四十回的内容。陈日修来到以后,王木匠连酒都没顾上摆,便急不可待地取出残稿,共同磋研其真伪虚实。陈日修在王家一连住了三天,实在是因为王木匠应下的活儿必须要给人家去干,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驸马庄。

    他骑着毛驴朝着城里的方向赶路,晃晃悠悠。身子晃晃悠悠,是因为毛驴在坎坷不平的土路上溜溜达达;脑袋晃晃悠悠,是因为他还沉浸在与王木匠争论切磋的氛围里。就这样走着,似醒非醒。冬季的荒郊野外光秃秃的,灰蒙蒙的,加上不久前的残雪白花花的,更显出了单调乏味,实在也没有什么好的景致引起他的兴趣。不知不觉到了九棵树附近,小毛驴停止不前了。陈日修睁开眼睛,小毛驴打着响鼻儿,突突地喷着白气,前蹄刨着硬邦邦的地皮,长长的脑袋朝路边摇晃着。

    驴通人性,特别是他这条小毛驴,更是个小精灵。陈日修知道小毛驴一定是看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呢?路边除了几片残雪,几堆败叶,什么也没有。

    他拍了拍小毛驴的屁股,想继续赶路。可是小毛驴依然摇头晃脑,不肯前行。他无奈,只好下了驴,朝堆放在野地里的花秸垛走过去。每年麦收过后,农民们都要把一些花秸和麦余堆放起来,里面是麦余,外面是花秸,上面抹好泥巴储存起来,留做来年脱坯、搭炕、抹房之用。花秸垛一般在野外,因此也就成了黄鼠狼、刺猬、蛇、狐狸的栖身之所。乡村人一直将这些动物看作大仙,能出邪祟附人体通鬼神。村外的花秸垛也像坟茔一样,令人恐惧,特别是在小孩子眼里,更是一个可怕的所在。

    驴不仅通人性,还有一只灵目,能看见人眼所不能看见的妖邪之物。陈日修朝花秸垛走去,这里果然有了异样。花秸垛的后面坍塌了,露出了一个洞口。洞口中的花秸在蠕动着,像是里面藏着什么东西。陈日修马上想到的是狐狸黄鼠狼一类的仙物,他不想理睬它们,轻易地干扰它们会招来许多是非和灾难。陈日修是读书人,子不语怪、力、乱、神,他本不该信这些歪门邪道,可是事到临头他还是有几分胆怯。

    花秸洞口又蠕动了一下,露出了一只穿着鞋的脚。天呀,是个人!什么人躲在这里面?在这滴水成冰的三九天,怎么往里躲也会冻成冰棍儿的。他朝前凑了凑,朝里面喊着:“什么人?你躲在里面干什么?”

    没有人答话,只是那穿着鞋的脚又动了动。这一回陈日修看清楚了,那只脚上穿着的是一只千层底的布鞋,虽说鞋底已经快磨破了,鞋面却还干干净净。从这只鞋上可以看出里面不是一个卖苦力的人,也不像一个流浪汉,倒像是一个读书人。

    陈日修蹲下身子,继续朝里面喊着:“喂,你是什么人?能不能出来说话?”

    那只脚又在动,显然是向外动。动了一会儿,又露出了另一只脚。陈日修知道,这个人虽说还活着,可是行动已经非常困难,命在垂危了。

    救人要紧,他顾不得许多了,他弯下身子,抓住了那个人的两只脚,使劲往外拽着……

    陈日修从花秸垛里救出来的正是夏雨轩。

    夏雨轩是交不起食宿费被赶出来的。那个汤显祖写过《牡丹亭》的旅馆,可不像汤显祖那样“所言者情”;那个自称是马经纶后代的旅馆东家,更不像马经纶那样为朋友两肋插刀倾家荡产。夏雨轩也是胆大包天,带着十两银子就敢进京。十两银子在一个山沟乡野里,也许一家人一年都花不了,可是在这大名鼎鼎的牡丹亭客栈,连一个月也住不下来。夏雨轩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原本想住一两夜,瞻仰一下汤显祖的遗迹便继续赶路的。没想到一路饥寒劳碌,内热攻心,一歇下来便病倒了。病了不能赶路不说,还得求医买药,这又花去了他大部积蓄。病好了,身体却虚弱得像一摊掺了花秸的烂泥。此时他已身无分文,只好拖着残躯走出了那冷冰冰的牡丹亭客栈。他无路可走,真可谓呼天不应,呼地不语。北风呼号,腹内空空,又冻又饿使他浑身发抖,寸步难行。他是被一阵旋风吹到这花秸垛上来的,他跌倒以后,为了抵御风寒,一把一把地撕扯着花秸往身上盖。撕一把盖一把被风吹走一把,撕着撕着,花秸垛上便形成了一个洞。一种求生的本能使他像伤病的野兽一样朝洞里钻去,越钻越深,直到整个身子全都钻了进去,外面只剩下了一只脚。就是这只脚,使他遇见了陈日修。

    夏雨轩被陈日修从花秸垛里拖出来时,已经奄奄一息神志不清了。陈日修立刻从路上拦截了一辆大车,求人帮助把夏雨轩拉到自己的家里。又马上为他求医煎药,灌汤喂水,使夏雨轩很快苏醒过来。

    夏雨轩进了陈家便没有走。陈日修救人救到底,不但供他食宿,还为他添置衣裳,带着他求师拜门,准备来年三月的会试。也是命中缘分,两个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遂结为金兰之好。夏雨轩果然不负家人和友人的众望,一举会试登科,考中贡士。不久又殿试二甲,皇帝钦赐进士出身。

    夏雨轩进了翰林院以后,依然将陈家视为己家,长住短留,随心所欲。后来夏雨轩将老婆孩子从泰安老家接来,陈日修便把西边的一所院子给了他们,那是一所祖上留下来的老宅。

    夏雨轩升任通州知州以后,忙得不可开交,连家都没顾上回来,更不用说来拜望陈日修了。大清国对地方官员的回避制度是很严格的,知县或知州绝对不允许任用本地人,开国之初,官员到地方就任携带妻子是有严格限制的。还是乾隆皇帝开明,讲究人伦天道,曾于乾隆四十一年颁布谕旨:“文武官员知县以上年过四十其无子者,方准挈眷前往。此例未知始自何来?殊可不必。王道本乎人情,旧例未为允洽,嗣后准其携带。”

    家眷可以带了,可是严格限制人数。“外任官员,除携带兄弟、妻子外,汉督、抚准带家人五十名,藩、臬准带家人四十名,道、府准带三十名,同知准带二十名,通判、州、县准带二十名”。

    夏雨轩只有一妻一女,除了新聘的刑名师爷和钱谷师爷,他一个人也没有带,以后也不想带。让他犹豫不定的是,过去他做的是京官,家眷住在通州城里是无可非议的。现在他来通州做官,虽然在天子脚下,但毕竟是地方官了。地方官的家眷再住在地方,恐怕有点儿不大合适。

    夏雨轩已经叫人把衙门的后宅收拾好了,只是此事还没有跟妻子讲,更没有征询陈日修的意见,所以迟迟没顾上往里搬。也是上任以后事情太多,又加上为铁麟寻找兰儿的事,一切都没有来得及。

    使夏雨轩万万想不到的是,他没去拜望陈日修,他的衙役倒把陈日修的儿子陈天伦抓来了。他把陈天伦带到花厅,和铁麟一起听陈天伦讲述了兰儿得而复失的过程之后,就身起到陈家来了。

    夏雨轩到来的时候,守候在这里的刑名师爷金汝林刚刚离去。陈日修腿伤未愈,依然卧在炕上。夏雨轩进来,陈日修要起身行礼,夏雨轩急忙过去扶住了他。

    夏雨轩愧疚地说:“陈兄,你还给我行礼,失礼的是我,我这些天真忙得六亲不认了。”

    陈日修说:“快别这么说,官身不由己。我知道你忙,本来该为你做点儿什么,没想到黄鼠狼专咬病鸭子,你瞧我这腿……”

    夏雨轩关切地问:“陈兄的腿伤怎么样了?好些吗?”

    陈日修说:“伤倒没什么,魏大先生的药也很见效。伤筋动骨一百天,又赶上快开漕了,我只好把天伦叫回来了……哦,说到天伦,刚才你衙门上来了几个人,说是要找那个孩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那个孩子到底是谁的?”

    夏雨轩叹起气来:“唉……这事麻烦大了。”

    陈日修的心又提了起来。

    夏雨轩遂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向陈日修说了一遍。

    陈日修急着问:“那天伦呢?仓场总督大人没有怪罪天伦?”

    夏雨轩说:“他怎么能怪罪天伦呢?你们和天伦都已经尽心尽力了。铁麟可不是糊涂人,我跟他交情甚厚,请陈兄放心。天伦是跟我一起出来的,他到坐粮厅去了,收粮上的事情还有许多手续要办,他让我跟您说一声,完了事就回家。”

    陈日修沉吟起来。

    夏雨轩说:“陈兄,我觉得此事非同小可,恐怕不是一般的拐骗案。”

    陈日修说:“我也觉得这里面深浅难测,听天伦讲,那个拍花子是个女人。”

    夏雨轩说:“我也问过衙门里的一些老差役,他们说,拍花子拐骗小孩儿,主要是为了钱。拍到男孩儿大多卖给没有儿子的绝户人家,拍到女孩儿一般给妓院。那个拍花子既然拍到的是女孩儿,怎么又往乡下带呢?乡下又没有妓院?”

    陈日修思索着说:“看来那个拍花子不是要把孩子卖掉,而是要把孩子转移。”

    夏雨轩眼睛一亮:“这么说,他们不是为了钱?”

    陈日修摇着头说:“不像是为了钱。”

    夏雨轩问:“不是为了钱,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陈日修说:“恐怕是对着仓场总督来的。”

    夏雨轩不言语了,他越发觉得事情严重了。

    陈日修继续分析说:“我一直在想这一个题目,漕运码头是什么?这不是一个地盘,这是一个王国。可是这个王国又不是有君有臣权力集中的朝廷,而是一个国中有国,王下有王的大大小小的部落。上有坐粮厅、中西两仓、土石两坝、五闸河道,中有监督书办、巡查经承、经纪斛头、车户花户,下有扛大个的、起驳拉纤的、缝穷的、扫街的。这是里面,属于直接吃漕粮的。还有外面,商贾会馆、茶楼饭店、花船妓院、卖艺的、赌钱的、耍胳膊根的、玩三只手的,可以说是五行八作、三教九流,这些人都在吃漕运,都在靠漕运活着。可是各有各的吃法,各有各的活路。不管怎么吃怎么活,先得在这漕运上站住脚,抢一个地盘。经过金、元、明到了今天的大清,漕运上的地盘已经被占得严严实实、满满当当。每一个山头上都有王,每一个地盘上都称霸,每一个犄角旮旯里都藏龙卧虎,盘根错节,利害相关,这真正是一个针插难进、水泼难湿的森严壁垒。无论是谁,哪怕是一个敲小锣变戏法的,你要想在漕运码头上占屁股大的一块地方,都得经过一番刀刀见血的厮杀。仓场总督是什么?仓场总督是这漕运码头上的王上之王,霸上之霸,可是王上之王未必有权,霸上之霸未必有威,有点儿像凌驾于七国之上的周天子。如果你这个仓场总督只是当个被诸侯挟持的傀儡也就罢了,如果你想立权立威,如果你想打乱原来的秩序,这不是从虎口里往外掏肉吗?不给你闹得地动山摇才怪……”

    陈日修的一番话,说得夏雨轩胆战心惊。他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仓场总督铁麟。

    从坐粮厅出来,陈天伦便向运河两坝上走去。每年漕粮收兑之前,军粮经纪都要到坐粮厅掣签,决定由谁来收兑哪帮漕粮。第一批漕船是河南和山东的,掣签的结果,由陈天伦来负责收兑临清卫山东前帮六州县的漕粮。临清卫前帮已经从坐粮厅领到虎头牌,正在靠坝拢岸。

    大运河里已经挤满了运粮的漕船,漕船的桅杆上点着摇摇晃晃的风雨灯。灯光映照在河面上,星星斑斑,筛金簸银。船头上,堤岸上,人影晃动,忽隐忽现。炊烟从船头上飘过来,一阵阵饭菜的香味混杂在一起,浓烈呛人,反而倒了人的胃口。岸上的小商贩也活跃起来,叫卖声此起彼伏,如唤如泣。

    陈天伦顺着石坝朝南走,寻找着临清卫前帮的漕船。天黑了,虽然虎头牌已经悬挂在船头了,但是要辨认出哪帮船队还是很困难的。陈天伦只能是一段一段地打听着,只要听到是山东口音便仔细问一问。他走着问着,常常要跑下大堤凑近船帮去问。河滩上栽种着一行一行的垂柳,七九八九,抬头看柳。柳树已经吐出了嫩黄,伸出了鸟舌一样小巧的叶片。突然,他觉得头上的树梢动了一下,刚要躲避,便被人用手捂住了嘴巴,紧接着一把冰凉的钢剑搁在了他的脖子上。

    一个声音威胁着他:“不许叫,叫就宰了你,老老实实地跟我走。”

    陈天伦还算沉着,毕竟是喝大运河水长大的,大场面没经历过,也听说过。此时此刻,慌是没有用的,没有人来救你,只有凭自己的智慧和冷静了。

    劫持他的是一个蒙面人,分辨不出年龄,只觉得个头并不高,而且是单身一人。陈天伦被挟持着往前走,劫持他的人没有捆绑他,也没有拉着他,而是用剑尖紧紧地抵着他的后背,像赶羊一样地朝前赶着他。他们一直走在运河大堤的下面,上面就是石坝,坝上总有人来人往。但是陈天伦不敢喊叫,他怕他真的一张口,那把冰冷的钢剑就会给他穿个透心凉。地上坎坷不平,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后面押着他的人也不说话。那把钢剑却一直没有离开过他,陈天伦的后背上一直在嘶嘶地冒凉气,他生怕后面的人失了手把剑尖儿捅进他的心脏。走了很长时间,河滩上始终没有行人经过,也难怪,黑天黑地的,人们到河滩上来干什么?陈天伦只好心中暗暗叫苦。

    前面是一片开阔的河滩地,河下是芦苇丛,河滩上是瓜田。眼下河水刚刚解冻,河湾里既没有芦苇,河滩上也没有瓜秧。倒是有一个茅草搭成的瓜棚依然孤零零地矗立在河滩上,还是去年瓜农留下的。陈天伦被驱赶着进了瓜棚,瓜棚已经残破不堪了。后面的剑尖儿一拨,陈天伦转过身来,跟劫持他的人面对面地站在了一起,中间只隔着一把钢剑。

    既然劫持他的人不说话,陈天伦也不便说话。在路上,他一边踉踉跄跄地走着,一边推测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有一条他是肯定的,劫持者绝不仅仅是为了要他的命。要是那样,还把他驱赶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干什么?

    劫持者将蒙着面的黑巾扯下来,露出了一头瀑布似的乌发和两只晨星般的眼睛,陈天伦一下惊愣住了。

    “你就叫陈天伦?”姑娘说话了,声音也很好听,一点儿也不像个劫匪。

    陈天伦本来想向她施个礼,可是对着紧抵在他胸口上的剑尖儿,他一动也不敢动。

    “兰儿哪儿去了?”姑娘威逼着他,好听的声音里夹带着威严与愤怒。

    陈天伦一时没有明白:“你说谁?谁是兰儿?”

    姑娘说:“就是那个小姑娘,她现在在哪儿?”

    陈天伦说:“被人劫持走了,我已经跟知州和总督大人都说清楚了。”

    姑娘说:“我不信,你骗得了知州和总督,可骗不了我。你说,是谁把兰儿劫持走了?劫持到哪儿去了?”

    陈天伦说:“这么说,你怀疑我跟劫持兰儿的人是一伙儿的?”

    姑娘说:“如果不是一伙儿的,他们怎么知道你拣到一个孩子?他们怎么知道你去给孩子看病?他们怎么知道你走哪一条路?”

    姑娘一连气问了三个为什么,把陈天伦问急了:“姑娘说的好没道理!我跟他们要是一伙儿的,当初我为什么要救那个孩子?我要是不想救人救到底,为什么还去给那孩子看病?”

    姑娘自有她的道理和推理:“你把兰儿卖了是不是?你卖了兰儿又不想承担罪名,就设计了这劫持的圈套儿是不是?告诉我,你把兰儿卖给谁了?你今日要是不交出兰儿,就别想活着回去,我这把宝剑可是不吃素的。”

    陈天伦被这句话激火了,他也顾不上红颜怒目不吃素的宝剑了,冲着姑娘叫嚷起来:“要杀要砍随你便,我陈天伦好歹也是个国子监的生员,我能办这伤天害理的事情吗?你到漕运码头上打听打听,我们陈家算不上名门望族,可也是诗书礼仪之家,祖祖辈辈修善积德,你怎么随便侮辱人?你说我把兰儿卖了,有什么凭据?”

    见陈天伦急了,姑娘的语调缓和下来:“这么说你跟劫持兰儿的人不是一伙儿的?”

    陈天伦气怒地看了她一眼,不屑回答这令他屈辱的问题。

    姑娘把宝剑放下来。

    陈天伦站着没动,他不想趁机逃跑。

    姑娘说:“虽说你跟劫匪不是一伙儿的,可是兰儿毕竟是从你手里被劫走的,你难逃其咎。”

    陈天伦余怒未消:“那你说怎么办吧?”

    姑娘说:“你得帮我找。”

    陈天伦大胆地看了看姑娘:“我凭什么要帮你找?你是谁?你为什么要找兰儿?”

    姑娘说:“没别的,是我把兰儿弄丢的。”

    有关兰儿和兰儿丢失的情况,他在州府衙门时就听夏雨轩说了。现在他知道站在他面前的姑娘是谁了,心里不由得又紧张起来:“这么说,你是仓场总督铁大人的女公子了?”

    姑娘说:“我叫甘戎。”

    陈天伦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一阵发热,诚恳地说:“姑娘请放心,我一定帮助你找回兰儿。”

    甘戎将剑朝外一指:“那就走吧。”

    陈天伦问:“到哪儿去?”

    甘戎说:“去找兰儿呀。”

    陈天伦问:“到哪儿去找?”

    甘戎说:“我哪儿知道呀。”

    陈天伦心里想,怎么大户人家的女儿这么霸道啊?

上一页 《漕运码头》 下一页
line
  书坊首页 | 业务QQ: 974955917 努努书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