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一清摸出手机,照了照自己的脸。晚上九点十分。她自言自语:“要等多久才通电?”
“你问我?”程季泽说,“除了台风天,我很少经历停电。”
“我不一样,小时候经常停电。然后楼下就会传来我爸的叫骂声。直到现在,我一遇到停电,还是会想起我爸在骂人的样子。”
窗外有灯光,但程季泽站在阴影处,程一清隐隐见到他似乎笑了一下。但又也许是错觉,因为他很快又将话题回归到工作上,而程一清告诉他,自己有个叫何澄的好友,她有很多学长学姐在内地做媒体,没少替她牵线。
程季泽关掉手电筒,“有你负责,我很放心。你比我还懂得省钱。”
“You’rebooksmart.I’mstreetsmart.(你有学院智慧,我有街头智慧。”)
窗外有风吹进来,拂动程季泽头发。他看她一眼:“他们说你读书成绩相当好。”
“你是想问,我为什么没上大学?”
“我并不八卦。”
“你这样慎重,连我每一桩失败的创业经历都查得出来,怎么会不清楚我为什么没上大学。”
“我查到的消息说,你高考前成绩直线下降,后来考了大专,读了一年就退学了。”
程一清安静。程季泽下意识想说点场面话,但他觉得累。程一清对他来说,并不值得耗费太多精力。
日光灯将他的白日工作时间延长,突然降临的黑暗又将额外赐予的时间跟精力,收了回去。他靠在墙上,看看她。外面灯光映着她的侧影。她扎着头发,只着一件单衫,说话语速快,有无尽生命力。这不是健身房里能养出来的花。
她开口:“我哥出了事。当时我家很乱,我的心也很乱。”
“我明白。”程一清对他来说并不重要,所以他有话直说,“我认识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你比他们大部分都聪明,我只是不明白,你为什么会相信千年虫药……”
话说到这里,就突然截住了。程季泽用手捂着半边脸,身体抖动,似乎在笑。
“你在笑什么?”
程季泽说:“你知道千年虫是什么。”
程一清不语,算是默认。
程季泽又道:“你也并不相信千年虫药。你只是想赚快钱,想找人接盘。”
程一清揉了揉脸,拨了拨头发,就是不说话。
程季泽说:“我们俩,算是同一种人。”
“你太擡举我了。”程一清自嘲地笑:“你含着金钥匙出生,我则住临街小店楼上。你到国外念大学,我连国内的大学都考不上。你可以随随便便拿钱开公司,甚至办厂,而我家连维系一家小店都很困难。我跟你,怎么算是一种人?”
“做人跟打牌一样,我出生时拿的牌比你好一些,但现在我们俩都在同一张牌桌上。就凭这一点,我很欣赏你。”
“程生,多谢你安慰我。我脾气差,个性直,做人做事都意气用事,所以搞什么都搞不成。这样的我,哪里值得你欣赏了?”
“安慰人需要耗费精力,我不会对没有价值的人浪费精力。但你不一样。”
此时两人站在办公楼高处,室内没风,闷闷的。程季泽站在程一清身后,擡手去推那扇窗。他的头发跟衣物擦过她的。程一清的心跳了一下。
风吹了进来,但室内还是很热。对面大楼某扇窗户里,亮着一盏红色的灯,一直映在他们身上。她擡头,从窗玻璃上看到自己是红的,他也是红的。只有周遭一片黑。
黑夜与风里,他靠她近了。
她突然转过身:“很晚了。”
他抓住她手腕,“你很赶时间?”
“也……不算。”
红色的暖光里,他的人也是暖的,将他骨子里的冷漠消融掉一些。他问:“你喜欢现在的自己吗?”
她顿一下:“不知道。”又补充,“但我对双程记是认真的。从放弃高考开始,我在每件事情上都碰壁,希望有这件事可以成功。”
“我们会的。”
自高考失利后,她一直在失败泥沼里跋涉,此刻突然得到鼓舞——即使来自一个虚与委蛇的人,她也觉热血上涌。他们靠得很近,她能听到他的呼吸声,也听到自己的。他像凝视情人般凝视她眼眸,离她只有一个婴儿拳头之距。她觉得自己的心脏也像婴儿的小手掌,紧紧攒着拳头,不敢张开。
四处俱黑。脚下仿佛有一个黑色的洞,敞开着口,等待他们往下掉。
他更近了,脸颊贴着她的脸颊。
脚下的洞口张得更大,她感官失重。
突然间,灯亮了。
周围的黑消失,那个洞口也消失,他们身上的红也消失。
程一清脑袋白茫茫一片。在她视野里,清晰地看到他往后退,退到跟白墙背景似的白色里。
外面传来脚步声,接着保安进来了,操着湖南口音说,“哟,还有人哪。刚才大厦停电了不好意思,现在已经没事了。”程季泽对保安点头,微笑,“辛苦你了。”
保安走后,程一清抓起手机,塞到上衣口袋里。“我回家了。”
“路上小心。”
“你还不走?”
“还有些事要忙。”
两人说话公事公办,像关系一般的同事,道着再见。程一清下了楼,跨上摩托车时,忍不住擡头往楼上看。十二层窗户推开,她仿佛看到有人站在窗边,应该是他正在往楼下看。她觉得,他未必是在看自己,也许是在看她身后那片孕育着金钱的土地。
她忽又想起那晚他夸赞老妈煲汤好喝。这人多么聪明。刚才那一出,未尝不是他的另一种攻心。而她哪里敢相信他。
——————
后面几天,程一清继续投入学制饼,很少出现在公司。她跟程季泽想法不同:后者认为饮食业的本质也是服务业,他们要做的,无非是发动广告攻势,迅速占领市场。“七十年代,香港西饼东渐,传统唐饼市场日渐萎缩。现在内地除上海外,其他地方依然是唐饼为主,我们要趁这个机会站稳阵脚。”
德叔当然不同意,他总说饮食业的本质,当然是饮食本身,“东西要好吃,当然,也要迎合现在人的口味。”
现代人不喜欢高糖高盐,程一清待在制饼间里,跟着德叔,一遍又一遍做试验,尝试用植物油替代猪油。只是味道不尽如人意。程一清沮丧。
但也有欢喜的事。她跟陈夕裴想到了开业策划好点子。新店外有一片空地,她们决意以薄木板搭建一个临时的“双程记博物馆”,左边小门进去,是广州老程记。右边小门推开,是香港程记。两边老照片、旧历史,在中间“双程记”那儿相遇。
大日光下,程一清穿着工装衣裤,挽着袖子,正跟陈夕裴一起往木板上刷漆。身后突然传来怯怯的声音:“请问这里是程记吗?”
程一清回头,见一个穿牛仔布裙的女孩子站在跟前,小心翼翼发问。
这是程一清第一次见到旧程记制饼师傅的后人。牛仔布女孩带来了她爷爷的故事。“爷爷去年年底去世。我们收拾他遗物时,找到了很多这些东西。”她说的是糕模。糕模是古代制饼时用的模具,女孩爷爷留下的糕模里,大多是单眼糕模跟双眼糕模,形状有方形、长方形、圆形跟椭圆形,有些有手柄,有的没手柄。
“大伯叔叔打听过了,说这些东西不值钱,所以都归了我。”女孩笑笑。她非常细心,将这些糕模都逐一拍照,做成小册子。她只听说过,爷爷在民国时是制饼师傅,但并不知道是哪家饼店的师傅。后来她有天拿这些糕模出来把玩时,才留意到背面的小小图案,原来是程记二字。
“爷爷跟我说过,他以前到香港去帮过工,几年后才回广州。他对那几年似乎有很深的感情,但是发生了什么,他从来不说。后来我整理他的相册,又发现了这张照片。”她拿给程一清看。照片上,爷爷跟其他年轻男女站在香港程记店面前合影。他穿着衬衫,身姿挺拔,身旁站一个扎粗厚辫子的女孩儿,两人贴得近,女孩笑得很甜。
那两柄刻画着合欢如意跟百年好合的糕模,乌光发亮,可见被爷爷摩挲了很久。牛仔布女孩说:“总觉得他跟照片上的女孩,有过一段什么故事。他一定是在思念她的时候,经常摸这糕模。”
陈夕裴听得感动,收下册子,说要好好做这个故事。等牛仔布女孩走了,程一清道,“她怎么会沉浸于自己爷爷跟其他女人的爱情故事里呢?”
“他们那个年代,爷爷奶奶应该是包办婚姻吧。”
“就凭一张照片,怎会想象出一整个爱情故事呢?”
陈夕裴一哂:“你这人,真不浪漫呀。”
不浪漫归不浪漫,程一清还是联系香港程记那边的万仁,给他发邮件说明来意。万仁很快发来回复,说员工名录里,的确有过这两人。而且听公司老人说,这两人的确是恋人。只是后来女孩被家人卖去东南亚了,这段感情也无疾而终。
万仁回复完邮件,门上有人敲门,他擡头一看,《得周刊》记者何澄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