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友谊来得非常快,下午放学的时候,唐国兴,传芳,小春三个人就一起走了。
传芳家住在山里,三个人只能同一段路,那就是从学校走到老街。
老街旁边,那里有一条道是往山上走,通向了大水潭方向。
传芳就要从那里回家,她把背篓藏在石山的大石头上面,每天要在上面割牛草,说完牛草以后把自己的书往里面一放,就可以回家了。
以前,从学校到老街这一段路一定会跑,现在却不会了,她跟唐国兴一起慢慢走。
“明天见。”唐国兴说道:“你回去要是挨打你就跑,不要站在那里让人打。”
雨兰镇的小孩子谁没有挨过打,父母,爷爷奶奶,老师,有些时候可能还要包括舅舅,姑姑,姨妈,那是真谁都能来打一下!
于是,每个孩子都有一套应对挨打的策略。
唐国兴觉得她的策略是最好的,哭出来,叫出来,让大人觉得自己打得有用。
你被打了,还不哭不喊,大人肯定会觉得,打得还是不够重!
传芳点头,表示自己记下来了。
“那我们明天见。”
“明天见。”
传芳有些舍不得地和她们分开,往山上走,她一个人走在坡上,走了一段距离后,她回过头看下面。
人群中,唐国兴和小春走在街上,依旧手牵手。
唉,如果她也能和唐国兴她们挨着住就好了。
其实唐国兴也有这种希望,唐国兴家里和别人家一样。
她们家就爷爷奶奶和她,爷爷奶奶又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于是每次在家都会觉得冷冷清清,不像别人家那么热闹。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唐国兴非常喜欢大家一起玩儿。
她甚至希望她所有的好朋友都能住在一起,大家一起去学校,一起去割牛草,一起去捡柴,一起赶鸭子,在田埂上跑来跑去挖野葱,捉黄鳝。
那多好啊。
可是,大人们不干,大人们讨厌她们这些小孩子每天三个五个一起混。
爷爷经常说她:“三个五个一起混,不知道天高地厚。”
还举例子,说她以前一个人的时候,就知道乖乖地出去放牛。
后来自从她跟小春她们关系好了,都敢半夜上石山上面捉黄鳝了。
当然,爷爷没好意思说小春带坏了唐国兴,毕竟两个小孩子,心眼儿更多是唐国兴。
隔壁骂小春,也是说小春自从跟唐国兴一起以后,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弟弟也不认真带了,还会摆脸子,耍脾气了。
唐国兴当听耳边风,爷爷奶奶现在这样,她才不想要,唐国兴就喜欢热热闹闹的。
爷爷奶奶自己没有朋友,就想要她也没朋友。
原本日子就这样往下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直到这一天晚上,爷爷奶奶出去开了大会回来。
唐国兴本来在睡觉,迷迷糊糊听到奶奶在跟隔壁小春妈妈说话。
唐国兴以为是早上了,心里想着早上要去学校上学。
她爬了起来,迷迷糊糊地开始梳头。
外面奶奶还在跟对方说话。
小春妈妈说道:“你们家两个人都去的话,到时候就只剩下唐国兴一个人在家了,她那么小,肯定会害怕。”
奶奶毫不客气地说道:“那你就是不了解她了,她哪里会害怕,说不定因为没有人管,她高兴起来能把我们家房顶给揭了。”
唐国兴凑了过去,好嘛,奶奶又在外面说她坏话,她什么时候把房顶给掀了?奶奶说话就是夸张。
唐国兴心目中,她是一等一的好孩子,大家都喜欢的那种,也就是爷爷奶奶要谦虚,所以到处说她坏话。
她们说话没头没尾的,唐国兴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过了一会儿,爷爷奶奶进来了。
“你出来做什么?不睡觉了吗?”奶奶看到她起来了,问道。
“现在不是早上吗?”
“现在还是晚上,快去睡。”
小孩子本来就瞌睡大,她都没有问爷爷奶奶发生了什么事情,转身就回了自己房间,一头扎进了被子里,继续睡。
第二天一到学校,唐国兴就知道什么事情了。
她爷爷奶奶没跟她说,可是其他人家里都说了。
“我爸妈要去修路!”
“我爸妈也要去!他们昨天晚上去抓了阄!”
小春也说道:“我爸妈也要去,你爷爷奶奶呢?”
“啊?”
正好是农闲时刻,雨兰镇要开始修通向同林镇的大路了。
“你爷爷奶奶去不去?她们说修路要住在那边,每家每户都要出人,要是你爷爷奶奶都去,那你们家岂不是就只有你一个人了?”
小春说这句话不是想说,太惨了。
而是想说,太好了!
没有一个小孩子能够抵挡家长不在家的快乐!
“我爷爷奶奶还没说。”唐国兴郁闷地说道。
“我奶奶可能要留下来。爷爷要去。”小春说道。
“我们家也是奶奶留下来的,我爸,后妈她们都要去修路。”传芳说道。
“等大路通了,就会有大车进来。”哪怕是小孩子,听到这些事情也会很激动。
更激动的是家里的铁匠要出去修路了!
雨兰镇的小孩子把家里打人的大人叫做铁匠。
“要是你爷爷奶奶都去了,你们家就只剩下你一个人了。”小春羡慕地重复了一遍。
唐国兴这个时候才想起昨天晚上奶奶说的那些话。
她的爷爷奶奶的意思是,她们都要去修路了!
那!岂不是接下来就没有人管了!
唐国兴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实际上是真的,爷爷奶奶板着脸跟她交代——
“不要以为我们不在家了,你就可以随便玩了。”
“镇上还有其他大人都看着你,你要是闯了祸,我回来一起打,不仅在家里打,还要去学校打,要让你们全班同学都看着你挨打,看你脸面往哪搁!”
“不会!”唐国兴保证道:“我会非常听话。”
奶奶表示不相信。
唐国兴赶紧说道:“我每天哪有空出去玩儿,我每天要去学校上课,学校有老师看着我,下午要割牛草,要割猪草,还要去把鸭子赶回来,赶回来以后给自己做晚饭,给猪煮猪食……”
唐国兴这样子说,是为了说明自己真的没有时间出去玩。
奶奶一听,是啊,还要干这么多事情,平时除了特别忙的时候,其他时候都不需要唐国兴负责猪。
她又觉得苦了孩子,以前只需要割牛草和赶鸭子,现在还要去割猪草,猪草割回来还要砍碎,再煮熟喂猪。
这哪里是现在的八岁孩子能做完的事情?
她们八岁的时候要做的事情比这还多,爷爷奶奶看来,现在的孩子都已经娇生惯养了,做不了这么多事情。
奶奶叹了一口气:“老头子,要不然我留下来。”
唐国兴一听,赶紧摆手:“奶奶,那可不行,我听他们说每家是修一段路,要是爷爷一个人去修太辛苦了。我可以割猪草喂猪!你不要小看我。”
“等你们回来,猪绝对白白胖胖的!”唐国兴从来没有这么听话懂事过,非常认真的给爷爷奶奶保证:“我绝对不会闯祸,以后也不骄傲自满了。”
本来还放心的,现在听她这么说,奶奶是真的不放心了,总觉得她此刻这么乖巧懂事,是为了憋个大的。
爷爷毫不在意地说道:“我八岁的时候不止要做这些事情,还要带弟弟,当时山上还有土匪,她爸爸8岁的时候也已经会喂猪了,当时还有日本鬼子,现在山上又没有土匪,外面又没有日本鬼子,你莫惯她。”
“时代不一样了。”奶奶叹了一口气,再说了,现在家里就只有这么一个了。
唐国兴怕啊,怕奶奶在家,到时候该怎么跟其他人一起玩,她赶紧说道:“是一样的!奶奶,人不磨练不成器!我明天就割猪草喂猪!你们看着吧,我做得特别好!”
“行,先试试。”
第二天到学校,她们三个人讨论了这个事情。
小春家还有一个奶奶在家,传芳家比较特别。
她上面有两个不是亲生的哥哥,后妈改嫁的时候带过来的,下面有两个弟弟。
“那你岂不是还要带弟弟?都不好玩了。”
传芳立马说道:“他们从来不让我带孩子。”
“为什么?”
“你猜。”
这哪里需要猜,谁会把孩子给一个“脾气不好”“心眼不好”的人带呢。
“我也是在家喂猪。”
“那到时候咱们可以一起玩了!”小春说道:“咱们可以一起出去割猪草。”
唐国兴说道:“你白天喂了猪以后,可以下来跟我一起住,反正我家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咱们就可以一直玩。”
传芳愣了一下,她和唐国兴关系的确变好了,可她毕竟骗过唐国兴,那肯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她没有想到唐国兴会邀请她去她家里住。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友情的最高级别就是:“你来我家玩。”
她以前就从来没有去过别人家玩。
唐国兴最喜欢的就是跟朋友们腻在一起,她已经想好了:“等大人们去修路了,你们家也没有人管你了,到时候咱们就一起去割猪草牛草,割完了以后你就赶紧回家喂猪,喂完猪你就下来,这样第二天上学就方便了。”
“我们就可以一起去上学了。”小春说道。
传芳猛地点头,立马说道:“好。”
于是大人们还没走,小孩子们已经想好了要怎么玩了。
也正是因为这些事情,下课以后,唐国兴铆足了劲,割牛草,油菜叶子当猪草,一弄就是一背篓,累得不得了,但她还能背起来就跑。
为了自由!冲啊!只要今天做好了!她就没有爷爷奶奶管了!
猪草用砍刀砍了,一股脑倒进灶上的大锅里,等水开了以后,再把玉米面倒进去,和一和,最后盖上盖子焖熟。
爷爷奶奶回来的时候,唐国兴已经提着两个小桶在喂猪了。
她自己做的小木桶又用上了,勤劳,懂事,独当一面!
这就是她!一个可以一个人在家里的唐国兴!
爷爷奶奶一看,可以!于是乎,爷爷奶奶和镇上的大人们一起出发去修路了。
一个孩子,家里没有家长,那百分之九十要放飞天性,上房揭瓦是基础操作。
而现在,雨兰镇所有的孩子一起放飞天性了,真是处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乐笑语。
不少人家里确实有一个老人守着,可是留守的老人除了要照看山里地里,还得照看家里的猪,牛,鸭子。
于是乎,这群半大的孩子短暂地得到了“自由”。
过去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况,于是很多大人还是处于一种盲目乐观的状态。
毕竟他们要去修路之前都考察过自家孩子,那一个懂事啊!孩子们都长大了!知道体谅大人们的不容易了!
也有一些大人不太放心,比如说唐国兴的奶奶。
“不知道家里现在是什么情况?唐国兴这个点应该已经割牛草回家了。”
爷爷乐观一些:“你就是想得多,唐国兴又不是傻子,大冬天的,她还能去水里捉鱼不成?能有什么事情?”
如果是夏天确实会有些不放心,孩子们容易下河,下水就容易有危险,但现在是冬天,河里那个水冷得连傻子都不想去。
“说得也是。”奶奶这样说着,心里依旧不放心。
另外一家的家长姓黄,她安慰道:“现在没有土匪,没有鬼子,山里的蛇都已经冬眠了,怕什么,再说了,镇上还有很多大孩子会帮忙看着。”
她自己家的孩子有十五六岁了,走的时候,她也说了的,让她们帮忙看着镇上的弟弟妹妹。
奶奶一想,也是这个道理,镇上还有一些老人,一些大的孩子,她们也会帮忙看着点。
此时镇上——
一群十五六岁的大孩子喊唐国兴她们:“唐国兴,你们快来池塘!”
唐国兴她们一般都没怎么跟这群大姐姐一起玩,因为大姐姐们跟她们每天要做的事情不一样。
但大姐姐们叫她们一起玩,唐国兴也很开心。
等她们上去,就看到大孩子们已经把一个小池塘放水了,他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还在旁边换了一个小机器。
那是镇上米铺家的儿子从家里拿出来的。
然后一个很大的水管往外面放水。
这帮小孩子没见过世面,一下子看呆了,紧接着就有些兴奋的手在旁边。
她们也都想过,如果能把池塘的水都放干,能捉到多少鱼啊?现在梦中的场景就在面前!
还是大姐姐们厉害!居然真的来放池塘的水了!
传芳和唐国兴挨着站着,她是一个敏感的孩子,她有偷偷注意其他人看她的目光。
“传芳对吧?给你一个袋子,一会儿用来装蚌壳。”一个大姐姐给了她们袋子。
传芳发现,并没有人说什么。可能是大人不在家,于是那些大人对她的看法,也通通离开了。
大家只是一群放飞天性的人。
小池塘已经逐渐见底,因为这是野生的,是自然形成的一个小水塘,里面的鱼并不多,比手还大的蚌壳却有好几个!
大姐姐们特别好,可能都还记得家里大人说了要多照看一下镇上的弟弟妹妹们,她们叫了好多小孩子一起捡蚌壳和螺蛳。
“只能在边上,不要去里面!”有一个姓黄的大姐姐说道。
唐国兴,传芳,小春,三个人把鞋子脱了,大冬天的也不怕冷,把裤脚扎了起来,踩在池塘边上的淤泥里,都不敢用力踩,要慢慢踩,因为里面会有蚌壳和螺蛳。
大孩子们就无所畏惧了,她们长得高,就往中心走,去捉那里面的鱼。
“你们年纪小的不要去!”
边上也会有小鱼。
传芳:“这里有一条鱼!”
她弯下腰,一下子就把泥巴里的一条鱼捧了起来。
“咱们多捉两条,今天晚上喝鱼汤。”唐国兴说道。
小春把一个大蚌壳放进袋子,起身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中间有一条大鱼,那鱼眼看就要跑了,小春什么都不顾了,她拔腿就往里面奔。
头几步还好,她跑得快脚没怎么陷下去。
但一到池塘的中心位置,脚就拔不出来了,整个身体都往下陷:“唐……唐国兴……”
唐国兴刚才伸手都没抓住她,一溜烟人已经到池塘中间了,唐国兴手里的袋子一扔赶紧去拉她。
传芳也吓到了,也赶紧往里面跑。
那边确实全部都是淤泥,后面两个小孩不仅没有把前面那一个拉出来,自己也陷进去了。
三个小学生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都吓懵了。
那边的大孩子们哭笑不得,赶紧过来救他们。
好的是,淤泥到了她们的肚子的位置,已经不再往下面陷了。
意识到不再往下陷了,传芳松了一口气,干脆把这里的鱼都往自己身边刨了刨,然后用衣服包起来。
大姐姐们也赶紧过来了,一来就看到三个小泥人还在努力抓鱼,一点都不害怕了。
大家笑出了声:“要不要让你们在里面还摘一会儿?”
“姐姐快救救我们!”唐国兴立马说道。
传芳也学着唐国兴那样,说道:“姐姐救我们!”
几个大姐姐不逗她们了,几个人用力,终于拔出了三个小泥人。
最后,三个小泥人把自己抓到的鱼还分了一些出来,感谢大姐姐们带她们一起玩。
大家都做了保证,不可以跟大人说今天的事情。
回去以后,三个小泥人跟小偷似的,偷偷地从后门进唐国兴家里,生怕被小春的奶奶发现。
她们烧了热水,洗干净了泥巴,又美美地喝了两碗鱼汤。
今天真好玩!
此时,大人们对这一切一无所知。
作者有话说:
大姐姐们:今天也有照看弟弟妹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