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回到民国闹离婚 > 正文 第46章

回到民国闹离婚 正文 第46章

所属书籍: 回到民国闹离婚

    杜加林不愿在外人面前提他的不是,只说是他对自己没有感情,感情并不是他能自主的。她不想将这桩没感情的婚姻进行下去。她说得都是真的,只不过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

    这一半实话给了杜二小姐充分想象的余地。

    直到她搬了出去,傅与乔这才意识到她这是真的要同他离婚了,并不是闹小孩子脾气。

    房子在弄堂里,算不上破,当然也谈不上多好。楼上两间小房,一个月二十块钱的租金。沪上居大不易,同样的价钱蛮可以在北京租一个三间两厢带葡萄架的独院了。她住楼上,楼下是对夫妻,据房东说男的在大学里教课。亭子间没被分租出去,用来堆放房东的杂物。房子是石灰地面,她之前添了几件榆木家具,经济实惠也不难看,一张床一个书桌一个柜子一个五斗橱还有几把椅子。搬了家,她又去商行里买了一个绿色灯罩的台灯,一个德国造的煤油炉,一只水壶,几只碗碟,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杂物,给了伙计小费,给送到了家里。

    她回来的时候弄堂里有一个小女孩儿卖花,花已经不新鲜了,可篮子里还有小半,她都要了,给了小女孩儿一块银洋。水仙花的根茎用玻璃纸缠着,她用剪子把玻璃纸剪了,插在一个淡绿色的玻璃瓶里,玻璃瓶是处理品,上面有许多斑斑点点还有不规则的划痕。她买它倒不是只图便宜,她现在喜欢有一点瑕疵的东西。

    杜加林的腰上贴了两贴药,依然疼。她疼,倒不着急好,明天还要去医院拍一个x线片。桌上放着一瓶烧酒,还有用牛皮纸包着的落花生,这幢房子只有一个灶披间,被楼下用着,加上她忙且懒,也没下厨,在街角的馄饨摊上要了碗馄饨带了回来,馄饨用薄瓷碗盛着,此刻半凉了,有油花浮在上头。她喝了两口酒,疼也减了半分。窗户正对着月亮,月光洒在桌上的玻璃上,上面散落着花生壳。往常这个时候,她同他坐在一桌上吃饭,有时不说话,有时扯两句不相干的闲话,心里总是绷着根弦,当然也减却了一些孤单。

    她获得了短暂的自由,终于不再需要每天角色扮演了。孤独当然是孤独的,不过她本来就是这个世界的孤魂野鬼。好在还可以记日记,她已经连着一个多月记日记了,最开始是为了原主回来好尽快地了解状况,到后来除了这种功能性的需要,还有了精神上的需要。于是她每天要写两份日记,一份是关键信息的记录,另一些是不能为外人言的。这晚的月色记在了后一本日记里。

    第二天她一早就去了一家诊所,拍了一张x线片。医生说她没大碍,不过建议她不要过多操劳。

    傅与乔一早便在她的店里等着她,tony认得这位是老板的先生,自然不会怠慢。店外挂着支持国货的招牌,所用布料一律采用国货。

    他坐在椅子上,等着她来。昨晚她不在,他一个人同杜二小姐吃饭,分外地不自在。她在的时候,他并没觉出她的重要性。可她不在了,他又觉得哪有点不对劲,就像一个人穿西装不打领带,总觉得缺了些什么,他又想起她的比喻来,扯了扯领带还不够,索性把早上刚打好的领带摘了下来。

    她威胁他要破坏他的名誉,可对着她妹妹又是另一番遮掩的说辞,想来她并不愿意和自己撕破脸皮。

    柜子和抽屉都上了锁,玻璃板上有一叠纸,他没窥探别人私隐的爱好,不过摆在外面自然算不得隐私,他等得不耐烦,便无聊地翻了起来,无非是些未填写的表格,有张表格背面用铅笔画了一个人的眉眼,左眼有颗痣,不仔细看并不看得太出来。他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第一次觉得难办。

    等到九点钟的时候,他实在不耐烦了,便出了门。中午的时候杜加林才从诊所回到店里,tony告诉她说先生来过了,她倒不意外。

    她喝了茶,tony虽然名字太过跳脱,但人还是很靠得住的,做招待未免屈了才。如今正是国货潮,店里的布料都是用的中国货,用货量太多,最好找一个稳定的合作商。她让tony找了上海十家纱厂的布料材质和价格进行比对,得出德清的性价比最高。她给了tony一个襄理的头衔,让他去印新名片,和德清谈一谈,看长期合作能不能要一个折扣。

    “你让白师傅给你做身新西装,白师傅没工夫的话就让其他师傅给你做。”tony的衣服像从成衣店里买来的,并不是他的尺码。

    “职员有折扣吗?”

    “这个不用你自己花钱。”

    她打了个喷嚏,不知道谁在骂她。

    等tony关上门的时候,她忍不住说吗,“以后能不能不要抹那么多发油!”

    tony升了职位提了薪水还有免费的新衣服,连这个非常苛刻的要求都高兴地回了一个好字。

    晚上回去的时候她特地先换了一件蓝布袍子。她一个人住,自然是越不引人注目越好。她本来是要叫黄包车回家的,后来看电车前排队的人不多,便上了电车,她到家要坐六站地,给了卖票人六分钱,不过那人并未给她票,直到她坐了四站地,才给她一张两分的票。

    “我买的可是六分的票!”

    “小声一点。都是中国人,不仅要支持国货,时刻都不要让利权外溢啊!”

    这路电车是外国经营的,利权倒是没有外溢,钱进了他自己的腰包。这世道当然有许多爱国的,可也不乏发爱过财的,就连卖票人中饱私囊也打着国家的旗号。他这么熟练,想来是早就习以为常了。

    尽管坊间不乏民国粉,她自己却是从没向往过的,谁料世事无常。

    家中的煤油炉上放着热水壶,因为腰疼拿不了重物,她只在壶里装了小半壶水。她坐在桌前吃包子,包子是胡萝卜牛肉的,用蜡纸包着,她这人吃包子跟别人两样,喜欢皮儿跟馅儿分开吃,她一边用筷子将皮跟馅儿分家,一边看报纸。周先生的小说又有了新的进展,一位姓商的作家成了郑家的座上宾,文中这位作家英俊而极富有同情心,一眼看出了郑家夫妇和谐表面下的暗涌。杜加林本来是恼的,可看到文里对商作家英俊外貌的繁复描述,竟忍不住笑了出来,这世上从不缺乏自恋的人,但自恋到这种地步也是少见。

    正在这个时候,她听到了门外有人敲门。

    “您找谁?”她隔着门问。

    “我。”

    这声音她太熟悉了,她搬出来是为了表明决心,也没想着躲他,她是想明天去找他的,把开店花的钱先还给他。只是她搬到这儿来谁也没告诉,他怎么就找到了。

    他衬衫外套了件灰色开衫,没打领带,两人对着愣了会,杜加林先开了口,请他进去。

    傅与乔因为上午白等了,下午便卡着点来等她,他刚到路口的时候,正遇到她从店里出来上了电车。离得远面目看得不真切,不过他到底认出了她,在他认识的女性生物中,她是两条腿倒腾最快的。他开车一路跟着电车来到了这里,跟到巷口的时候,他怀疑他跟错了人,毕竟她开店挣了些钱,不至于住在这里。

    她请他坐,下意识地问他要喝点儿什么,醒悟过来才发现家里既没茶也没咖啡,只有一罐刚买的藕粉,他说随便什么都行。

    一共两间房,客厅和卧室,因为只她一个人,客厅里饭桌都没有,本来不大的房子显得非常空荡。她扯了张椅子让他坐了,他四下打量了一番,这间房很明显是刚入住的,看样子只有一个人。

    壶开了,她拿湿毛巾隔着手去提水壶,又从罐子里崴了两勺各放在玻璃杯里,倒水,搅拌,冲了两杯藕粉,“得等一会儿再喝,烫。”

    她做这些的时候一气呵成,好像干惯了似的,丝毫不显生疏。杜家虽然没多富裕,毕竟是有老妈子的,她嫁到傅家,更是不缺人伺候。

    由奢入俭难,她转变得如此之快不得不让他吃惊。最关键的是她对现下的生活适应的很好,他就不能用经济来给她施加压力了,加之他又不愿拿感情说事,一时间,竟无话可说。

    杜加林去了内屋,从抽斗里翻出一个支票簿,开了一张条子,写了两千五百块钱。

    她把支票递给他,“我弄这店花了您这些钱,这是还您的。”

    他并不接,“你我之间何必算得这样清。”说完他看向她,“就算你想着要同我分开,也不必一口一个‘您’,同我划清界限。”

    这时,有人敲门,两人都很惊诧,傅与乔制止了她,亲自去开门,没想到门外是一个打扮素净的女人。

    那女人是楼下的邻居,刚才看见杜加林上楼,认定这是新搬来的,简短和她寒暄了几句。这位太太是讲究老礼的人,新邻居搬来,自然要拜访一下。正巧快中秋了,她拿了个月饼匣子,里面装了四块素月饼。

    见开门的是个男人,想来必定是这家的丈夫了,瞧衣着打扮,倒不像是住在弄堂里的人。

    杜加林见是楼下的太太,便客套地请她进来坐一坐。

    “不打扰了,你们休息吧。以后有时间来楼下坐,我一个人在家呆着也闷。要知道你先生也在,我便让老方跟我一起上来了。”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