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春心动 > 番外 主角前世·中

春心动 番外 主角前世·中

所属书籍: 春心动

    那场暴雨过后,使团在附近安营下来。

    郡主虽然没淋着雨,还是难免吹着了风,当日便感染了风寒。李军医来诊脉时说郡主近来思虑过重,所以身子骨虚弱,这才稍有风邪入体就抵抗不住。

    郡主问李军医,沈少将军怎么样,喝了驱寒的姜汤没,可有感染风寒?

    李军医似乎愣了愣,掀开帐门出去的时候向郡主指指外头。

    郡主顺着李军医所指望去,看见沈少将军好端端负手站在营地里,与士兵交代着什么,仍是一身单薄玄衣,不知冷暖的样子。

    等李军医走了,郡主拥着被衾,看着挂在一旁的那件玄氅,说这人披氅给了她,连大家都有的蓑衣也没穿,淋了这么一场雨怎么还跟没事人一样。

    她伺候郡主喝着汤药,说习武之人体魄自然比常人强健,打仗的时候不管日晒雨淋都要打,习惯了吧。

    “以前也是个金贵人呢……”郡主神色恍惚地遥想起来,与她感慨这一路走来,发现沈元策当真脱了胎换了骨。

    丧父,战争,都是残酷的事,一个人经历过这些,又在鬼门关前打过几趟来回,若还和从前一样,岂不成了怪物,变稳重才是应当——当时她们和长安城里的人一样都这么想。

    郡主说话虽如此,走了一路了,还是很难将如今的沈元策与从前那个无所事事,嬉皮笑脸的纨绔对上,偶尔看他露出和从前一样的姿态,回想起他过去那些丑恶的嘴脸,其实还是对他无甚好感,但有时候看看眼前的人,又觉得和记忆里的人好像割裂成了两个人似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郡主对沈少将军的情绪似乎都很复杂,复杂到可能连郡主自己也分不太清,千百种情绪里到底哪种情绪占据了高地,那些割裂的瞬间又是什么情绪在作祟。

    因着郡主那场风寒,使团在原地耽搁了几天。

    那段日子,沈少将军一步也不曾踏进郡主的帐子。

    她替郡主去归还洗净的披氅,他也是不咸不淡,对郡主连句顺道的关心也没有。

    她想沈少将军或许是在避嫌,暴雨石流里事急从权,大家都理解,但送嫁将军与和亲公主毕竟不该走得太近。

    此前几人博戏或对弈都是露天在外,大大方方给人看,可天气冷了,郡主又风寒在身,便不宜在外逗留了。

    果然之后再次启程,郡主嫌无趣的时候两次邀请沈少将军博戏,沈少将军都说没空。

    郡主便将那些玩物都收了起来。

    旅途变得乏味了许多,白日在马车里也好,夜里在帐中也好,郡主常常空落落地坐着发呆。

    郡主遗留的风寒之症也始终没有断根,时不时便咳上几声。李军医倒成了郡主这儿的常客,早晚都来诊一次脉。

    她担心地问李军医,这汤药喝下去怎么不见起效?

    李军医说沉痾难愈,根因在心绪,郡主还是思虑过重。

    郡主这些天并没有因为没乐子玩而生怨气,连发呆也是安安静静的,听到这句话突然像受了天大的委屈,红着眼睛说:“我已经在努力开心了,我已经很努力了……”

    她和李军医对视着,谁都没能说上一句劝慰的话。

    当天夜里安营之后,沈少将军来了郡主的帐子,对着闷声不吭的郡主招招手说:“拿出来。”

    郡主一楞,问拿什么?

    沈少将军叹了口气:“你的玩具。”

    从那天起,郡主的帐门时常敞开一半,沈少将军就坐在风口,从外边能看见的位置,继续陪郡主玩那些幼稚的博戏。

    说来也神奇,这博戏就像灵丹妙药,过了几日,郡主真就不咳嗽了,风寒也痊愈了。

    生龙活虎的郡主又有了兴致自娱自乐,入了冬的天下起雪来,初雪过后,郡主与周寺卿说想操办一场喜雪宴。

    长安贵人冬日常办喜雪宴,不过通常是一群文人墨客在宴上咏诗作乐,周寺卿问郡主想如何操办?

    郡主说咏诗就算了,这里除了她也没人会咏,就操办一场竞射吧,她来出彩头,参赛之人都有赏,前三甲重赏。

    周寺卿安排下去,翌日晚间,雪后初霁的夜亮堂堂的,营地里众人围炉吃着暖锅,一群玄策军士兵们为着彩头跃跃欲试,热热闹闹簇拥在箭靶前。

    郡主一面吃暖锅一面观赛,见沈少将军在旁坐在席上岿然不动,问他怎么不去。

    沈少将军眉梢一扬:“我去了,还有他们什么事儿?”

    她在旁替郡主涮着肉,跟沈少将军说:“沈少将军放心,公主准备了两份一甲的彩头。”

    郡主悄悄搡了她一下,像在责怪她多嘴了。

    她才惊觉,郡主昨日跟周寺卿说准备两份一甲的彩头吧,免得沈少将军抢了大家的份,其实不是怕沈少将军跟人抢彩头,而正是猜到沈少将军不会跟自己手下的兵抢彩头,所以才准备两份。

    这一甲的彩头,本就是郡主给沈少将军的礼物。

    “亏得周寺卿想得周到,提醒了公主。”她连忙弥补自己的失言。

    沈少将军沉默片刻,撑膝起身,挑了把长弓去了。

    那群士兵果真怨声载道,说沈少将军来断他们财路。

    “赢了彩头分你们。”沈少将军挽弓搭箭,长指一松,箭矢正中靶心,一路走过十座箭靶,连射十箭,十箭十环。

    郡主笑吟吟托腮看着那头。

    等沈少将军毫无悬念地拔得头筹,撂下长弓往回走,郡主端起一盏热汤:“一甲的彩头就是本公主亲手涮的肉。”

    沈少将军站在席边,眼睫一垂,像是有些语塞,接过碗就要拿去分给士兵。

    “哎?”郡主喊住了人,“这么大的殊荣,这就分啦?”

    沈少将军站住脚步,冲郡主哼笑了声:“公主这么大的殊荣,臣一个人怎么受得起。”

    “知道我是公主你是臣,还敢把我赏的东西分给别人?”郡主不高兴地撇撇嘴。

    沈少将军眯起眼低头看着碗里的牛肉,看了一会儿,仰起头连汤带肉一股脑送进嘴里,没有半分细嚼慢咽的品味,看起来当真对这份殊荣很是不屑。

    郡主觑着他,拿出了真正的彩头,将一个木匣递给了沈少将军:“喏,这个才是彩头。”

    匣子打开,一枚玄色的玉扳指露了出来。

    沈少将军的目光似乎有一瞬的闪烁,静静盯着眼下的扳指,不知在想什么,迟迟没有开口。

    郡主先打破了沉默,轻飘飘地说:“之前打猎的时候听他们说射箭费手,戴扳指才不疼,不过军中弓手好像会有专门的扳指,中用的你们有了,我就挑了两枚好看的,另一枚就给除你以外的那位一甲,以示公正。”

    шшш●Tтk∧n●¢o

    许久之后,沈少将军才将目光从那枚扳指上移开,看向郡主。

    那是一个很复杂的眼神。至今回想,仍是不懂那个眼神里到底装了什么故事。

    很快有几个士兵围拢过来,问沈少将军讨要说好分给他们的彩头。

    沈少将军回过神,将扳指拿给他们看:“这怎么分,我砸成几块给你们?”

    士兵们一看这上好的玉,忙说不敢暴殄天物,识时务地退了下去。

    沈少将军阖上匣盖,看了眼郡主,也转身回帐去了。

    等沈少将军走了,她轻声问郡主:“这扳指可是有什么寓意?”

    郡主耸肩:“能有什么寓意,他当了我这么多日子的‘帮闲’,给他点酬劳。”

    那天晚上,郡主在外披着斗篷捧着袖炉,一直待到夜深,等大家都散去了还不肯回去睡觉。

    其实郡主从前不喜欢雪,下雪的日子天寒地冻,郡主总是懒洋洋窝在暖阁,要么捧着闲书随手翻翻,要么逗狸奴。

    郡主从前也不喜欢宴席,不管是操办还是出席,毕竟在长安除了宝嘉公主以外,郡主也没有什么值得往来的好友,不爱那些假模假式,所以总宣称自己喜静。

    可那一晚,郡主却像是很珍惜那场雪给了她一个办宴席的机会,雪也好,宴席也好,或许都只是郡主想要热闹的藉口罢了。

    只要不回去睡觉,热闹就不会散场。郡主拖延着时间,说还想堆个雪狮子。

    她便陪郡主一起堆,许是她们实在磨蹭了太久,沈少将军看不下去,已经回帐的人又走了出来。

    有了沈少将军帮忙堆,她便专心在旁照顾郡主,时不时给郡主暖暖手。

    很快,郡主帐门前垒起了一个半人高的,栩栩如生的雪狮子,像一座虎虎生威的门神。

    沈少将军问郡主这下可以去睡觉了吗?

    郡主捂着冻得通红的手,心满意足地回了帐子。

    翌日一早,她得了周寺卿的嘱咐,说昨晚公主歇下晚了,今日可迟一步启程,不必太早叫醒公主。

    等郡主自然醒转,洗漱穿戴好出门,日头已经升高,前一夜在帐门口堆的雪狮子早就融化得不成模样。

    郡主站在帐门边上,定定看着那滩雪,忽然问她:“惊蛰,你说这像不像在饮鸩止渴?”

    雪总会化,热闹总会散场。

    旅途里欢喜填得再满,也不过镜花水月,黄粱梦一场。

    就像饮鸩止渴一样。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使团距离边关也越来越近。终于还是接近了终点。

    不知是这一路太长,长到足够让人接受终点的样子,还是这一路太短,短到让人压根回不过神,出关前夜,郡主格外的平静。

    平静地沐浴洗漱,平静地入眠,翌日一早平静地穿上嫁衣,平静到甚至有些麻木,像一具提线木偶。

    直到那日清晨临要坐上马车,她们发现使团队伍里少了一道熟悉的身影,郡主一潭死水般的脸色才有了波动,问沈少将军呢?

    周寺卿说,沈少将军旧伤复发,最后一程便不亲自护送公主了。

    郡主惊得瞪大了眼,问一路上不是好好的吗,怎么会旧伤复发,伤势如何?

    周寺卿说具体的他也不清楚,只知道李军医判断沈少将军现下不宜行动牵拉筋骨,加上他们临时得到消息,西逻那个好战的二王子本不在迎亲使团里,后来可能是听说此行是沈少将军送亲,便找了个藉口来了边境,说不定就是想会会沈少将军,就算沈少将军身体无恙也该止步于此,若带伤到了西逻人跟前,容易被钻空子。

    郡主听着周寺卿的话,看着已然整装待发的使团,一脸心神不宁地上了马车。

    她也和郡主一样,像失了主心骨一般,莫名有些心慌。

    想起前一夜晚膳过后,沈少将军跟郡主说明日出关,早点睡觉,当时看上去没有任何异常。

    郡主本还想再玩一次叶子戏决一胜负,被沈少将军一扫兴,也便早早回了帐子,连一句道别的话也没有与他讲。

    毕竟道点的话总是最后才讲的。

    可偏偏不是所有的最后都会如约而至。错过以后,才知道毫无征兆的某一刻,根本不曾留心的某一眼,就已经是最后了。

    郡主人是坐上了马车,魂却丢在了身后,等马车辘辘行驶起来,像是后知后觉这一走再无归期,忽然探头出窗外:“周寺卿,你让我与沈少将军话别几句,毕竟他也护送了我三个月……”

    “公主,沈少将军一早就走了。”周寺卿也是一脸的惋惜。

    “怎么也没同我打声招呼,他伤得很重吗……”郡主喃喃着问。

    周寺卿似乎有些不忍心,却还是与郡主实话实说道:“那倒不是,就是不便骑马,但还能自己上马车。”

    长长的车队朝着既定的轨迹而去,郡主穿着那身繁复的嫁衣呆坐在马车里,走出好长一路,忽然在某一刻眨了眨眼,眨下泪来。

    那时的她们都以为那就是最后了。

    后来她总在想,如果那真是郡主和沈少将军的最后,或许也不算最差。

    如果一切到此为止,那看起来可能就是一个被折腾了一路的送嫁将军终于完成圣命,摆脱了骄纵麻烦、动不动哭哭啼啼的和亲公主,连道别的话也懒得讲的结局。

    多年以后郡主再想起沈少将军,或许会跟人说,这个人啊,少时对我极其恶劣,让我恨之入骨,不过后来也曾救我性命,为我受过伤,陪我度过了一段非常难熬的时光,还是谢谢他。

    如果有人问,只是谢谢他吗?

    郡主可能会说,是啊,人家救我是大局着想,陪我是圣命难违,最后都烦我烦到不告而别了,我还要对他如何?

    可是一切并没有到此为止。

    那一天,意外发生了。

    她们与前来迎亲的西逻使团会和,当夜宿在西逻边境,在帐子里睡到半夜,忽然听见外头起了争执声。

    郡主吓得不轻。她慌忙问外头发生了什么事。

    外头说,有个醉酒的西逻人意欲夜闯公主大帐。

    混乱之中兵戈之声响起,两边动起手来。

    她护着郡主在帐子里一步不敢出,一面匆忙给郡主穿戴,一面听着那些惊心动魄的打杀声,一时都没想到这意味着什么,只一心想着郡主千万别出事。

    不知什么时候,一名玄策军士兵血染满身地进了帐子,让郡主跟着他们撤退。

    她们稀里糊涂地穿越尸山血海出了营地,半途才知,可能是沈少将军旧伤复发的消息走漏了风声,西逻二王子按捺不住,想把握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趁虚而入,所以安排人醉酒闹事,逼迫大烨先动手,下一步应当就是借讨伐之名追击和亲使团,趁势杀入河西。

    只要除掉沈少将军,就算西逻王庭对此有异议,这样的功绩也足够这位王子将来荣登王位了。真相反正总是由胜者说了算的。

    可西逻二王子带了足够的兵马,或者说是自以为足够的兵马,却被护送郡主的玄策军反杀。

    那个时候她们只当玄策军战力超群,却没去想——西逻二王子既然有备而来,这世上有谁能在敌众我寡的情形下,在敌邦境内反杀一个王子?

    那人伪装得实在太好,骗过了所有人。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她们一路亡命天涯般撤退到了关口,前有关门紧闭,后有追兵来势汹汹,俨然行至绝路。

    绝望之时,忽听铁骑踏踏携地崩山摧之势逼近,玄策大军浩浩荡荡压境而来。

    追兵已失主心,两军对峙之下,西逻人不敢盲目开战。

    眼前紧闭的关门沉沉开启。关门外,玄甲骑兵列阵在前,燎原之火熊熊燃起,照亮了郡主回家的路。www.ttkan.C

    周寺卿连夜启程赶去长安,满朝震动之下,群臣上奏,请天子终止和亲。

    天子无奈下达诏令,宣布和亲终止。

    历经多月,在郡主已然接受命运的关头,命运的笔锋陡转,似流星划破苍穹,留下一道浓墨重彩的飞白。

    在边关休整等待消息的日子里,郡主仍似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恍若置身梦中。

    尘埃落定的时候,郡主恍惚地说,怎么又是托了沈元策的福。

    她也感慨,若不是沈少将军旧伤复发,西逻二王子还不至于禁不住诱惑开战,可能冥冥之中沈少将军当真在为当年给您赔罪吧。

    “不过不知道他伤养得怎么样了。”郡主还是有些忧心,虽然那阵子每每问起,看身边那些玄策军士兵风轻云淡的样子,似乎都没把他们少将军的旧伤复发当回事。

    和亲既已终止,年关也将近,她们就该回京了。

    那两日,她在准备行囊,郡主常坐在帐中书案前,几次提笔蘸墨写信,写了几个字,又将信笺揉成团。

    她起先以为郡主是在给侯爷写家书,一问才知,郡主给侯爷报去平安的信早就写好,后面这封是在犹豫要不要给沈少将军去信。

    她们滞留边关的那些日子,沈少将军再也没出现过,听说早就回到了姑臧,郡主想问问他伤养好了没,打算何时进京,可要与使团同行?

    但想来想去,他走得这么干脆,应当巴不得没有她同行,郡主说算了,她就是为着礼数问上一问,等会儿又换来一句“郡主自作多情的本事渐长”,自讨什么没趣。

    反正过阵子在长安就能见面,山水有相逢,那时候的郡主也没再遗憾不告而别。

    那信最终便没有写,郡主就这样欢欢喜喜踏上了回京的路,奔向了与侯爷的久别团圆。

    山遥路远,郡主没能在除夕之前回到长安,在半途过了年。

    虽然人在异乡,但想想原本这时候应当在异邦,郡主已经很是心满意足。

    除夕那天,她陪郡主放灯,郡主写了三只孔明灯,一只给侯爷,愿侯爷身体康健,一只给宝嘉公主,愿宝嘉公主得觅良缘,也写了一只给沈少将军——

    “沈元策逢战必胜,毫发不损,逢赌必输,甘为我臣。”

    那时候兴冲冲放出三盏灯的郡主哪里知道,这三盏灯的愿望,一盏也不会实现。

    她们正月抵达长安,才知侯爷在郡主离京之后日思夜忧,咳疾越来越重,李军医的药方也已经不管用。

    侯爷不愿郡主知晓自己的病情,想让郡主安心去放手一搏,就算和亲最终无法改变,也希望郡主能知道她舅父在长安好好的。

    所以侯爷提前写了好多封信,叮嘱许氏若之后他一病不起,便按时一封封送出去。

    郡主好不容易与侯爷团圆,却只能眼睁睁看侯爷病入膏肓,连她都已经认不出,只能一遍又一遍看着侯爷提前写下的那些信。

    那个正月,听闻沈少将军向天子上书告假,称因旧伤复发,今年年关无法进京朝见。

    其实事后想想,这个消息是带了一些征兆的,但那个时候的郡主已经没有心力去管外面的世界了。

    和亲终止了,和亲带来的苦果却还要继续尝。

    此后数月,郡主日日侍奉在侯爷榻前,想尽一切办法医治侯爷,想留住生命里最后一个至亲,可侯爷还是在夏天病逝了。

    侯爷临走之前有过短暂的清醒,大约便是世人常说的回光返照。

    回光返照的时刻,侯爷终于认出了郡主。

    听郡主碎碎细说着过去一整年的事,知道郡主不用再去和亲了,侯爷轻轻拍抚着郡主的手背说太好了,他可以放心去了,只可惜还是没能给郡主找一门好亲事,将她托付给良人。

    “沈家那小子倒是我们衣衣的福星,可惜舅父等不到他进京了,往后这终身大事便要你自己做主了。”

    郡主哭着对侯爷说:“我又不喜欢他,他也可烦我了,舅父不要把我托付给别人。”

    或许是将死之人目光格外清明,侯爷说:“傻孩子,别被从前那点恩怨绊住了脚,舅父看得出来,你提到他的时候心里是欢喜的。”

    这就是侯爷留给郡主的最后一句话。

    郡主在除夕夜放出的第一盏灯熄灭了。送葬过后,郡主整个人浑浑噩噩,像又回到了小时候失去母亲的那一年。

    宝嘉公主将郡主接去了公主府,让郡主以后住在她那里,说交给时间吧,来日方长,会慢慢好起来的。

    她想是啊,来日方长,郡主才十八岁,还没有觅得如意郎君,将来郡主还会有新的亲人。如果郡主真的喜欢沈少将军,就算沈少将军不喜欢郡主,绑也把他绑来做郡马。

    得侯爷那句话之后,她经常反覆回想和亲一路上的事,越想越觉得或许侯爷说得对。

    她想郡主可能真是被从前的恩怨绊住了脚,那一场旅途又实在太过绝望,饮鸩止渴之时,连打到一只猎物都心生欢喜,自然分不清打到猎物的欢喜和对待沈少将军的欢喜有何不同,分不清到底是喜欢玩博戏,还是喜欢同沈少将军玩博戏,分不清那一枚扳指到底是酬劳,是谢礼,还是真心。

    也许等郡主想开一些,下次再见沈少将军,便没有那么多束缚和杂念了。

    可是命运偏爱弄人,这个下次的到来,打了郡主一个措手不及。

    三个月后,朝堂上有人“查到”河西去岁入贡的常赋数目有异,状告沈少将军及河西节度副使联合贪污之罪。圣上向河西问罪,沈少将军拒无回应。

    后来她们才知道,北羯、河东的威胁接连去除,圣上本就有意等西面和平之后削弱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河东的河西。

    加上和亲终止这件事催动了圣上对沈少将军的疑心——哪里有这么巧的事,戍边的将军刚好旧伤复发,消息刚好泄露,引得西逻王子蠢蠢欲动?

    若真让对面得逞了,倒能称之为巧合,可偏偏对面的王子毫无还手之力地被玄策军斩杀,令玄策军再添一笔战功。

    圣上怀疑沈少将军为挣军功,蓄意破坏和亲,但因为拿不住明面上的把柄,年关之时曾以商议对西策略为由催促沈少将军进京。

    沈少将军告假不来,在圣上心中便已经是在挑战天威,圣上也对沈少将军彻底起了杀心。

    过去半年,圣上一面以四皇子提议的商贸举措,与西逻达成和盟,一面在长安与河西之间拉起警戒线,筑起堡垒。

    待一切部署妥当,便随意安排了一个罪证,向河西问罪,看似是给机会陈情,但不论沈少将军回应什么,这个罪名迟早会坐实。

    沈少将军拒不回应,圣上也不再兜圈子,以忤逆之罪召沈少将军入京。

    但她们知道这些弯弯绕绕的事已经是后来了。

    事发之时,她们只知诏令下达,回应天子的便是玄策军东征的铁骑。

    沈少将军无视在京为质的母亲,冒天下之大不韪起兵而反。

    沈夫人似乎也早就为这一日做好了准备,于长安沈府悬梁自尽。

    天子蓄力半年迎接玄策军的铁骑,拿捏着主动权召沈少将军入京,同样打的是有准备之仗,可河西的兵力远超了天子的预估。

    先经历三年对北战事,又经历平叛河东,玄策军依然强大如斯。

    那支举兵东进的玄策军几乎人人都拥有死士的战力,一路锐不可当。

    也许圣上曾想过,沈少将军在戴罪、有母为质的情形下起兵,又不像河东在京有皇子策应,如此名不正言不顺,根本得不到朝野支援,改不了大烨的姓氏。

    可沈少将军似乎并没有想要改大烨的姓氏,并没有打算坐上那个位子,比起谋权篡位,这更像是一场不计后果的,无惧人心的,与天子的玉石俱焚。

    炎炎夏日,消息像纷飞的雪花飘进公主府,郡主在公主府里震动、不安。宝嘉公主也和郡主一样失魂落魄。

    她不敢问郡主在想什么,或许郡主自己也不知道当时在想什么。

    就在她们等待消息的时候,圣上身边的内侍来了公主府,笑眯眯地说圣上召请郡主入宫。

    命运铺垫了这么久,似乎就是为了那一天。

    当时她们便察觉到了不对劲,可是公主府区区几百侍卫,本就是出自皇家,如何与天子匹敌,与满京城的禁军匹敌?

    宝嘉公主对内侍笑脸相迎,说郡主痛失至亲不久,近来精神萎靡,身子骨撑不住,可否容禀圣上?

    内侍的坚持让宝嘉公主确信这道召请绝没有缓转的可能。

    宝嘉公主改口说要陪郡主一起入宫,却被内侍带来的禁军拦下。

    内侍说圣上只请了郡主一人,连婢女也不让带一名。

    当日郡主未归,宝嘉公主火急火燎去了四皇子的府邸,打听究竟是怎么回事。

    四皇子那时候已经掌控一半政局,却也没有获悉圣上召请郡主的原因。这像是一个讳莫如深,又事关重大的秘密。

    所有人都一头雾水,直到那天,玄策军杀至长安,兵临城下,圣上亲手带着郡主上了长安城的城楼……

    一声痛苦的梦呓打断了惊蛰的回想。

    惊蛰慌忙揩了揩被泪水模糊的眼睛,去看榻上的郡主。

    炭火烧尽,整座废宫冷得像冰窖,姜稚衣整个人蜷缩成一团,额头布满冷汗,在梦里不停呢喃着哀求:“不要,不要……”

    惊蛰轻轻去拍抚姜稚衣的背脊,着急地喊:“郡主,郡主——”

    姜稚衣蓦然惊醒,睁开眼来,满头乌发汗湿,惊恐地盯住了榻边的惊蛰。

    “郡主,没事了,没事了……”惊蛰一面去给姜稚衣擦汗,一面反覆说着。

    姜稚衣的瞳仁在最初惊悸的一瞬光亮之后,慢慢黯淡下去,好像记起了自己身在哪里,窒息地紧紧攥住了衣襟,大口大口喘起气来。

    “惊蛰,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知道……”

    是啊,当时所有人都不知道,圣上召请郡主入宫,是因派人查抄沈府之时,在东院书房博古架上的一个瓷瓶里发现了一枚刻有“衣”字的女式玉佩。

    圣上原本绝不认为一个手握重兵、狼子野心的将军会上演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戏码,这种笑话,话本里写写便够了,入不了天子的眼。

    就算圣上怀疑沈少将军蓄意破坏和亲,也只认为是他好战喜功,根本没觉得郡主对政局有什么份量,有什么举足轻重的影响。

    可是那枚存放于隐秘之处的玉佩让圣上联想到了郡主的名字。

    当时的圣上正因玄策军,也失去了沈夫人这个人质,本就怒火中烧,所以当即开始去查玉佩的主人。

    沈府上下无人知道这枚玉佩的来处,但圣上怀疑的目标既然对准了郡主,从答案去查证也不难。

    圣上询问了周寺卿,与郡主和沈少将军朝夕相处三月有余,可知这两人是何关系?

    周寺卿当时已经明白圣上用心,其实并没有将对郡主和沈少将军关系的猜测说出来,知道那个猜测会要了郡主的性命。

    但圣上如此拷问,那些摆明了的实情却不得不说,如果他不说,圣上换个人问,周寺卿便会背上欺君之罪。

    天子盘问了周寺卿和亲一路上的经过,似乎对答案非常满意,便将郡主召请进了宫里。

    姜稚衣在一声声急喘里感觉到五脏六腑都在抽痛,像快死过去,可涌入喉咙底的腥冷空气却提醒她,她还活着。

    被天子召请入宫,看到那枚玉佩的时候,其实她心里在笑天子抓错了人。

    原来沈元策早就有意中人,将这么一枚玉佩藏在那样的地方,应当是他很珍重的人吧。

    和亲一路上,那些让她感觉到异样的瞬间,果然都是她自作多情的错觉。

    她不知道这枚衣字佩属于谁,反正不是她的。

    舅父过世以后,如果说她麻木的心脏还有哪个角落是鲜活的,那可能就是藏着对天子恨意的地方。

    如今落到天子手里,知道天子抓错了人,她居然在想,不如将错就错好了。

    她非要伸冤,岂不可能抓到这枚玉佩真正的主人?

    沈元策既然起兵,连对从前一向感情极好、视若生母的沈夫人都不在意,或许谁都不会成为掣肘他的人质。但至少他在意玉佩的主人会比在意她多吧,她便当个“替罪羊”,还他当初救命之恩。

    这世间反正也没什么她留恋的东西了,从被钟氏所害,到被送去和亲,再到舅父病逝,再到被俘虏,她已经很累很累了。

    她什么都不想管了,如果有生之年的最后一眼可以看到沈元策兵临城下,将天子诛杀,那也是个不错的结局。

    她以为,那是个不错的结局。

    可当她抱着必死之志走上那座城楼,看见的却是沈元策为她缴械弃马,万箭穿心。

    或者说,她不该再叫他沈元策,而是——

    元策。

    天子在城楼之上与玄策军谈判,承诺降者不杀,除了元策必死的结局以外,玄策大军活了下来。

    李答风也活了下来,得以将真相送到她手中。

    二十一年前,见微天师夜观星象,预言当年将有双生妖星临世,来日恐动摇国统,危及皇权,那一年,从京畿到边地,所有出生的双生子都被先帝秘密处死。

    沈家原夫人在那年诞下的不是独子,而是一对长相一模一样的双生子。

    为了躲避祸患,这对孪生兄弟当中的弟弟被秘密送去边关,自小在河西长大,在暗无天日的地方接受残酷的训练,活得就像哥哥的影子一样。

    真正的沈元策已经死在兴武十一年的热夏,兴武十一年冬从河西凯旋的人,不是沈元策,是元策。

    与她在和亲路上朝夕相处,相伴三月的人,也是元策。

    那些所有让她觉得割裂的瞬间,不是因为沈元策变了,而是因为他们本就不是同一个人。

    为了扮演兄长,那个少年将身上所有陈旧的伤疤全都新剜了一遍,去掉了胎记。

    他淋一场暴雨也安然无恙,是因为他十岁便入玄策军,是玄策军中最精锐的斥候,荆天棘地,无所不达,日晒风吹雨打,对他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他在她面前吃牛肉像受刑,不是因为他不屑她给的殊荣,而是因为军中有种救治濒死伤患的特殊医术,要剖开活生生的牛腹,将濒死之人塞入,令其在热乎的牛血里浸泡一场,便有机会起死回生。当年有次重伤,他也曾进过牛腹,所以对牛肉的味道厌恶至深。

    他对着那枚她随手送出的扳指出神许久,是因为小的时候,他父亲说怕疼怎么射得好箭,从来不许他戴扳指。有天他戴着面具走在集市,看到玉器摊上琳琅满目,羡慕地停下来,想买一个玉扳指,对父亲承诺不在练箭的时候戴,这才好不容易得到了一样礼物。

    那些让她产生错觉的瞬间,或许也不是错觉。

    沈元策也许不在意她,可是元策在意。

    那枚玉佩属于沈元策,元策根本不知道那枚玉佩的存在,没想过这场起兵会牵连到她。

    她问李答风,他在知道那枚玉佩的存在的时候,误会了我曾与他兄长私定终身吗?

    李答风说,这个答案,他也不知道。

    “其实和亲路上,周寺卿经常在他面前用奇怪的眼神看他,他心里有疑惑便打探了一二,从周寺卿那里套出了话,得知原来你有一个私定终身之人,周寺卿怀疑是他。他问周寺卿这怀疑从何而来,周寺卿便说了那些从惊蛰那儿听来的话,将他一条条地对号入座。”

    “但那个时候,他觉得周寺卿的猜测是无稽之谈,就算他不知道他兄长和你私下究竟是什么样的,也不认为你们有旧,他觉得,要么你有一个真正私定终身的对象,要么只是你想博取周寺卿的同情,撒了个谎。”

    “所以至少,在他破坏那场和亲的时候,他并没有误会你和他兄长有旧。”

    并没有误会,却还是为她破坏了那场和亲。

    至于后来得知玉佩的存在,兵临城下选择那一刹,元策到底是误会了她与沈元策有旧,还是只是因为她是她,才拿自己的命换她的命——

    这个答案,姜稚衣永远也不会再知道了。

    这世上,再也不会有一个人告诉她了。

回目录:《春心动》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