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人,在掌握了读写之后,总会试着读些课本之外的东西。有些读着读着就没兴趣了,只能放下换别的尝试;但如果碰上了契合自己心性的作品,那可真是一种幸运:作者写得好,自己也找得对。
温瑞安的《神州》系列,就是我十年前读过后就热血沸腾的作品,时至今日,依然余韵未减。
温瑞安曾说:“小说贵在含蓄,诗贵在真。”这不只是他的自述,也反映出中国文学传统的一个核心精神——我们这个民族,从不擅长直接宣泄情感,而擅于用克制营造意境。正因如此,中国古代诗词的成就,往往远胜于小说。哪怕是四大名著这样的巅峰之作,也各有其局限:《三国演义》在于战例堆叠,《西游记》反复降妖伏怪,《水浒传》角色轮番上阵却少有主线,《红楼梦》虽然已属出类拔萃,却仍逃不开一场诗会接一场宴饮的节奏。
这些作品各自精彩,但都不够“尽情”,总带着文化心理的自我压抑。而《神州奇侠》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在传统结构里,做出了情感的冲破。
我并不是为了比较谁高谁低才说这些,我只是实在忍不住,想把这部作品带给我的阅读快感记录下来,与同样热爱武侠的人分享。
整整八册《神州》,约有百万字,从一开始就由主角萧秋水引领故事(他对于温氏武侠的意义,几如郭靖之于金庸)。萧秋水最初只是为一首诗,奔走数百里出游,谁知这一趟却引发了一连串热血与悲情交织的江湖波澜。
温瑞安以传统笔法铺设故事骨架,再加以现代个性描写塑形。从萧秋水对抗“权力帮”开始,一条明线牵引着整个故事展开:有基于岳飞抗金与蒙冤的历史背景,也有诸如秋水修炼武功、智斗朱大天王的分支情节,江湖儿女的嬉笑怒骂更添色彩。
但若仅止于此,《神州》充其量也不过是一部结构完整、文笔不俗的武侠小说。真正让它脱颖而出的,是那份吞山河、泣鬼神的磅礴气势与悲壮情怀。
比如那句:“飞儿此时应在筠州,否则你真该见他一见。”对萧秋水而言,这是一声霹雳;对读者而言,则是雷鸣九天。这一刻,岳飞不再只是《说岳全传》或《岳飞传》里的英雄,不再是“怒发冲冠”的悲歌主角,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是一个能让你心头一震的“活人”。
“还我河山!”
萧秋水没有立刻奔赴沙场,而是在江湖中、武林间发挥着他力所能及的影响。浣花剑派不过一隅小门派,却以一家之兴衬托出一国之亡。面对权力帮步步紧逼,朱大天王暗伏图谋,萧秋水虽力敌群雄,仍难独力回天。不同的是,岳飞在朝,萧秋水在野。我们看不得岳飞被束手缚脚,便忍不住跟随秋水踏上“神州结义”的征途。
秋水聪敏过人、博学多才,既能诗善画,又广交朋友。他虽不及兄长萧易人那般沉稳,却更重情重义,更有领袖气度。而他的真正力量,来源于那群与他生死与共、毫无私利的兄弟们。
“那我也跟着去。”
大肚和尚一句话,站到了秋水身边。他并非得道高僧,甚至曾违反戒律离开少林。但即便面对剑王屈寒山、五大神魔、十大高手,他仍毫不退缩。哪怕双拳发颤,冷汗直流,仍毅然说出这句话。
为什么?
因为这是兄弟,是情义,是一句“谢谢”都显多余的默契。
虽有卧底如康劫生、反噬如左丘超然,但只要有大肚和尚一人,便值了。更别说还有铁星月、邱南顾、唐柔、邓玉函、两广八虎……连武功高强的“刀剑不分”林公子、“千手剑猿”蔺俊龙、“气吞丹霞”梁斗,也都愿与他结义、仗剑而行。
这份义气,这种兄弟情,让萧秋水此生虽战乱不断,却无悔无憾。若非他与唐方之间情感波折,或许《神州》的激荡还能更进一步。但正是这一份遗憾,才让那个时代的江湖风霜,更显真实动人。
从黄河小轩的一挑,到黄果瀑布的一拍;从洗象溪边的誓言,到伏虎寺的诀别,临安城外的重逢再别……一段段情节如刀,直教人热泪盈眶,欲念难休。愿将八册功业,换得一句“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也许作者也不忍,就让萧唐二人保有再聚的可能。而这再聚的最大障碍,便是萧秋水放不下的——岳飞。
“大哥,岳元帅被下牢了。”
这句台词来自少林弟子洪语,突如其来,却让我读了无数遍仍难释怀。岳飞,是萧秋水心中绝顶人物,是他所有信念的归宿。听闻此讯,他脑中乱哄哄、心里乱糟糟,真是如我们一般如临其境。
此后,他带着江湖群豪奔走相救,最终却止步风波亭外——天下有雪。
从始至终,岳飞都未真正出现在书中。他是神话,是信仰,是隐约存在却从未被描画的灵魂。这种“偏生看不到”的处理,正是温瑞安最高明的地方。
而在这位从未正面现身的岳飞之外,作者又塑造了另一个重量级人物:李沉舟。
李沉舟,几如萧秋水的镜像,一个中年,一个少年;一个深情,一个无奈;一个空负大志,一个志未得伸。他们在峨眉金顶的对坐,几乎成了武林佳话。
李沉舟最终归于风波亭之外,像一个人间英雄的谢幕。他没死在敌人手里,而是死在理想的幻灭与人心的背叛中——连挚爱赵师容、兄弟柳随风也未能留住。血吐长空,舟沉人亡,雪落江湖。
还有燕狂徒、太禅、裘无意、大和尚、三才剑客、萧家兄弟、唐家众将……多少热血人物,终归神州黄土。
写到这里,我几乎忍不住一口血喷出来。罢了,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