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书评

《簪中录》: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来源:豆瓣 作者:秦三阙

好久没有读过如此酣畅淋漓、令人拍案叫绝的小说了。《簪中录》最初是在喜马拉雅听书频道偶然发现的,书封上湖绿色的底色映衬着一位女子的雅致发髻,青丝缕缕间,一条朱砂般鲜红的小鱼悠然游弋。当时我并未细究,只想着养肥了再细听;没想到翌日百无聊赖中翻看书单时,眼前再次出现这个名字,便毫不犹豫地开始阅读。

作者的文字清冽深邃,功底非凡,全篇一气呵成,读来既流畅自然,又不失古言小说应有的清新气质。李舒白与黄梓瑕之间的情意,如深谷幽兰般隐而不露,既不张扬也无刻意铺陈;而小说的主线,则是那一桩桩难解难断的奇案,作者耐心剥茧抽丝,将真相一点一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当那些零碎线索初现时,宛如天衣无缝的谜局难以理解;待所有线索交织铺陈、缓缓揭开真相,方觉原来一切竟都合情合理。

所有故事都始于黄使君一家惨遭横祸,锦衣玉食的黄家小女儿,一夜之间从誉满天下的断案奇才,变成了通缉毒杀全家的重罪犯。出逃途中,她机缘巧合混入夔王的仪仗队,与命中注定的那个人相遇。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定数,她早已认定眼前的他,是她为枉死亲人讨回公道的唯一倚仗;一场定盟,真正将两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故事自京城“四方案案”起,接着是“王妃之迷”、“黄氏满门惨死案”,直至揭露皇室秘辛,这些大案表面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暗藏千丝万缕、环环相扣的伏笔。而那条一直游弋在李舒白身边、鲜红如血的小红鱼阿伽什图,也成了迷惑人心、牵动全局的关键线索。

书中最触动人心的场景之一,是夔王李舒白北上回京时所留的绝笔信。当时他已预感自己将难逃厄运,亲自交代下人:“若一年之后我回不来,再为你送上一封信。”那封信字里行间透出他多年来在朝堂风雨中呕心沥血、如履薄冰的艰辛与决绝。每次读到此处,心头总不觉湿润,感受那份高岸深谷般沉重而温暖的情谊。

另一令人难忘的瞬间,是在全书尘埃落定、两人并驾齐驱之时。李舒白将那支曾送给黄梓瑕的簪子翻过来,对着阳光,指着上面那行小字低声道:“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此刻,黄梓瑕才恍然明白,他早已将深沉的情意悄然镌刻在那平凡无奇的发簪之中,那份情根深种、铭刻心底的爱,正如长河细流般静默而永恒。

读《簪中录》不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古代推理之旅,更像是一幅流淌着诗意与哲思的画卷。在这部古言推理佳作中,作者以极高的艺术造诣,将盛唐宫廷的繁华与背后腐朽、悬疑迭起的局势一一展现。李舒白与黄梓瑕的情感在层层谜案中渐渐升华,既不炽热喧哗,也不锋芒毕露,而是那种隐忍、淡泊、细水长流的古典之爱,深深打动了每个受儒家情怀熏陶的心灵。

或许,随着年岁渐长,我对古言的喜爱已从追逐轰烈的情感转向欣赏那份纯净、温润、历经岁月沉淀的真挚情怀。在尘嚣散尽后,只愿有一人相伴,慰藉流年,照亮心底那段永不凋零的情感。正如李舒白所言:“从今以后,只要你在我身边,就不必再忧虑惊惧。”这便是那深情如海、静待花开的真爱。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