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最痛苦的事,就是没有一个真正的结尾,或者留个尾巴让你自己去猜。
这方面的鼻祖,非《红楼梦》莫属。好在它有脂批,几乎是明示,不需要读者自己绞尽脑汁。而最近最折磨我的,是尾鱼的《枭起青壤》。
我看完一遍,又看一遍,又看一遍,到最后大概看了四遍,才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像中邪一样想一直翻下去。
因为——它没有彻底结尾。
它不像《三线》那样直接说“后续有山鬼、水鬼”,而是像尾鱼一贯的风格那样,用草蛇灰线慢慢埋,暗暗告诉你“故事远没有结束”。
尾鱼的文从来不废笔。她不是那种为了制造氛围而堆砌文字的作者(比如郭小四那种,一大堆可写可不写的感慨,她却偏偏硬要下笔),她写的每一笔都像是未来的铺垫。
我反复咀嚼的几处细节,比如林喜柔那句:“我失败了,没关系,一定有人比我聪明。”听起来像是失败者的自嘲,可放在整个黑白涧、七条路、地枭系统里,分明有后手的意思。
再比如詹老头说起聂二妈被囚禁的那些看似胡言乱语,其实都是提示。
最让我着魔的,是小说最后一节。那个买下黑白涧雕塑的老头。我第一遍看时以为他是第七条路出来的枭,藏得很深。但今天跑步时脑子一闪——他是不是就是传说中“殉情而死”的聂九罗她爹,聂西弘?
想想年龄对得上,再回忆小说中聂二妈跟炎拓说“你信吗?聂西弘自杀了?”——这不就是明晃晃的提示?
我甚至猜:如果真的有第二部,那聂西弘很可能就是主角之一。他没有死,只是被“安排成了死亡”。甚至,他可能还养了个枭鬼当干儿子。
想通这一点,我一下就舒坦了。那种一遍又一遍“想看明白”的冲动,终于得到了一个自洽的出口。哪怕只是我给自己脑补的答案,但这个解释合理、有迹可循,就够了。
当然,我还是无比期待尾鱼出新!我好多年没这么上头过一个作者了。
她是真能写、真有料,让人越读越有味。 真是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