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书评

心中藏之,何日忘之

来源:豆瓣 作者:林默

今晨做早餐时听蒋勋谈论李清照与赵明诚,忽生感慨:他们是古代难得的恩爱夫妻,志趣相投、互相成全,才有“赌书泼茶香”的千古美谈,使得才女李清照不至于埋没在男权迭起、程朱理学盛行的年代中。然而,美好的情缘终究难得善终,赵明诚辞世后,战乱让李清照颠沛流离,历经再婚离婚,晚年更显凄凉。

我曾百度过“中国古代传为佳话的爱情”,那故事虽美,却多有瑜不掩瑕之感: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凤求凰,或苏东坡与王弗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作为一名“资深”古言迷,我想也只能在书中寻找到理想的古典爱情。心中有两部作品地位尤高,且不分伯仲:一是广为人知的《瑯琊榜》,另一则是我曾反复推荐的《簪中录》。这两部作品通篇虽都不将爱情作为主轴,甚至对爱情的笔墨寥寥,但在家国大义和士大夫清流中,男女情爱本就显得微不足道。而当你细细咀嚼“余志已酬,唯念卿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这般绝句,你会发现,不狗血不滚床单,不必爱得生死相许,也能将虐心至极的情感刻画得刻骨铭心;隐忍克制的情深,正是儒家文化熏陶下中华儿女最易共鸣的情怀。正如中国画的留白,温和隐忍中又留给人无限想象。

《瑯琊榜》作为纸书和收视率的双料冠军,火得发紫;但我更愿意重点谈谈相对冷门的《簪中录》。据说作者自十四岁起便构思此书,四卷共百万余字,其用心可见一斑。有书友认为《簪中录》展现了非常正能量而完整的爱情与世界观,我深表认同。待我女儿情窦初开之时,定当与她共享此类佳作,让她领会何谓古典美学下的爱情智慧。

实际上,《簪中录》是一部古言推理小说。它以破案为主线,将架空下的大唐宫廷和世态炎凉娓娓道来,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从“四方城案”的初试锋芒,到“王妃之迷”、“先皇预言”、“黄家血案”,直至“难挽天河”,四个案件分别揭示了欲望、偏执、仇恨与猜忌,每个故事的起因都离不开亲情的纠葛。男女主及各配角的爱情故事虽为辅助,但寥寥数笔间依旧掩不住那爱情的光辉。黄梓瑕在家族灭门、冤屈沉冤中苦苦挣扎、孤身追求真相;而李舒白则在寻查诅咒谜团中,为了让美好与正义重回天日,与她并肩作战。两人一起走过磨难、同守诺言、同历富贵与共患难,直至相濡以沫、心结消融。记得谜底揭晓前夜,黄梓瑕奔向李舒白,见他刚刚醒来,披散的长发间,他目光深邃久久凝视,轻触她后才缓缓吐出一口气,说道:“我还以为自己身处梦中。”那一刻,仿佛天地间只有这份情感与相遇,令人在心底久久回响。

这部作品向我们展示出,真正美好的爱情,必须经历岁月锤炼,经受生活考验。它不只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热烈追爱,而是沉淀在平淡岁月中的那份隐忍、克制与细水长流的情深。正如李清照与赵明诚虽历尽悲欢,终究未能长伴左右,但那份志趣相投、互成扶持的爱,依然令人感动。至于《簪中录》,它在悬疑推理之中,更透露出淡淡的诗意和哲思:“簪中藏情”,如李舒白与黄梓瑕、林殊与穆霓凰、赵明诚与李清照——心中藏爱便是永恒。

在这样美妙的文字中,品味那“余志已酬,唯念卿尔”的缱绻,体会“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的深情,你会发现,即便不必爱得死去活来,也能体味那被岁月磨砺后的温柔深沉。愿那份中国式的感情处理——温和隐忍、留白有致,正如一幅写意画,给予后人无尽的遐想与感动。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