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阿耐的《大江东去》后,我接着追看了《欢乐颂》电视剧,随后又翻起小说。可惜因为电视剧的干扰,读到一半便失了兴趣,转而选择《四世同堂》,读完后再回头继续这本书。直到深夜,红着眼终于读完,实属不易。
若说《大江东去》轻描淡写中勾勒出改革二十年的宏大叙事,那《民企江湖》讲的则是制造业复苏到崩塌、金融狂飙突进的十年。这本书可以看作《大江东去》的延续——杨巡、梁思申、宋运辉依然在,只不过主角换成了柳钧。
柳钧,一个留德博士,回国接手父亲的小厂,从几十人的作坊发展到千人规模的企业,十年创业路被阿耐如画眉描目般细致描写。他的好友钱宏明,从最初的误解到冰释前嫌,最终走上金融之路,大起大落、三妻四妾,最后一跃而亡。
这两条主线如果只看故事梗概,与很多俗套影视剧差别不大。但阿耐的不同之处在于,她填充了大量真实、具体的细节。每一个进阶都艰难、曲折,背后是心力交瘁的努力。别的小说总结一句“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阿耐像在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把所有“充分必要条件”摆在眼前,最终得出结论。
印象最深的是她写到钱宏明自杀前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每个人都种下许多因,不一定立即结果,但终将收获果。”这本书描绘的世界真实又残酷,命运难测、人性吊诡,但又处处藏着“柳暗花明”的可能。
书中的人物,如杨巡的精明、柳钧的执着、钱宏明的远见,都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换来财富、地位与荣耀,同时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他们的成功背后,是政治经济、裙带关系与资本游戏交织的现实。
钱如血液,流到哪儿,哪儿就生机勃勃。经济高速发展之下,人性扭曲、贪婪浮现;而在危机中,则是疯狂与绝望齐飞。我想起08年郎咸平在宝钢的讲话,如今再看,似乎也不过如此。
阿耐通过主角的剖析,把一些“理论家”的空洞言论轻描淡写地揭穿。她相信,真正历经沉浮的商人,其洞察力远胜纸上谈兵的专家。他们之所以借用“理论”的包装,不过是为了涂金自己,方便求名逐利。
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中关于金融危机和高利贷崩盘的描写。整个经济环境哀鸿遍野,无数人苦熬寒冬。放贷的、借钱的都陷入疯狂:有人跑路、有人自杀、有人还在自我鼓劲,百态俱现。现实中的老板们,又有多大不同呢?
读这本书时,我一直在思考:我该不该再创业?做点有话语权、能自己掌控成败的事。打工和创业的本质差别在于:打工者执行命令,成功失败都受制于老板;而创业者,要为每一个结果自己负责,错了是死路,成了就是高飞。
有人说,有能力的人创业其实比打工风险更小,因为创业是在加杠杆卖能力,而打工是低价出售。这种认知,很多不甘现状的打工者也逐渐明白,所以才有越来越多公司通过股权分配留人,就像柳钧最终把股份和二把手的位置给了罗庆。
但我不认为自己有那个胆识。面对创业的残酷,我宁愿选择“温水煮青蛙”。正如刘亚力评价我:“有识无胆。”确实,我明白自己的局限,只能龟缩在他人身后,窥探别人的宏图伟业。
说回阅读。回顾曾读过的女性作家,琼瑶、岑凯伦、席慕容、安妮宝贝、木子美、流氓燕、六六……相比之下,阿耐的作品最有深度、广度与思考价值。她的故事就像一面面镜子,真实地映照我们每个人。让人自知、自省,却不自卑。
她写的世界虽然黑暗,但每个角色心中都藏着一轮太阳,那是他们温暖自己的方式。阿耐描写的,不是幻梦,而是我们身边每一个“众生”正在真实经历的生活。
《民企江湖》值得推荐,五星好评。如果你是70后,可以加一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