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书评

民企江湖:艰难的制造

来源:豆瓣 作者:苏七七



当我拿到《民企江湖》这本书时,最初竟一时没反应过来它其实就是《艰难的制造》。书名经过重新包装,看起来像是一本企业管理类的作品,目录中赫然出现“1999:新产品被模仿,陷入恶性竞争”、“2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很多企业的心病”这样的标题,好似小学生归纳阅读理解时总结的段落大意。或许,正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新书名和编辑方式显得更吸引眼球——毕竟,很多读者更愿意读《怎样快速制造成功》而非《艰难的制造》,也更急着找到“药方”,即便只是暂时换个环境,让眼下风平浪静一些。

我倒不反感这种包装和编辑方式,反而觉得颇有“诱敌深入”的意味:先以轻松的外壳吸引读者,待其读完后,才发现这绝非可乐或爆米花,而是一本真正有营养的好书。此书承接《大江东去》时代的余韵,从底层到高层,《大江东去》刻画了改革后第一代成功者的样本,而《民企江湖》则聚焦于90年代受过高等教育、在2000年前创业的一代人。

小说的主人公柳钧,是个不算富裕的富二代,家里有一家机械厂。他回国后推动家业改制,走上自主研发、技术兴厂的道路;而他的发小钱宏明则从外贸起家,后来涉足金融领域。两者的经营模式和收益差距明显:柳钧脚踏实地地做产品赚钱,收入虽不丰厚,但稳健可靠;而钱宏明则依靠金融杠杆赚取巨额利润,却也是在风险与不确定中挣扎。即便柳钧热爱制造业,他也深知这一领域并非理想主义者的乐园,而更像是毫无法制与道德约束的丛林——同业抄袭、政策短视、灰色成本投入及残酷风险层出不穷。因此,一个想在这个行业中“正常”生存的人,必须在速度、竞争防御乃至心态上都保持顶级状态。

阿耐在这部作品中展示了在极其困难的境遇下坚持理想的可能性。柳钧作为“资方”的代表,他追求的理想不是天下大同,而是资本与技术结合所带来的实际利润、美好生活以及成就感。他既不能在面对员工伤亡时显得过于理想化,也不能在官员索贿时展示出铮铮铁骨——他的理想是现实主义的,靠的是硬性法则而非抽象的正义理想。现实中的政策短视、种种揩油与朝令夕改,迫使柳钧们学会在灰色空间中生存,而《民企江湖》正是对这些生存法则的透视与解读。

阿耐笔下的柳钧,聪明、勤奋、负责任且不失人生情趣。他喜欢开快车、享受夜店里的热闹;同时,他也拥有一个特别能干的妻子——阿耐在描述爱情与婚姻时,从不拘泥于传统的温柔娇弱,而更赞赏男女双方独立、互补、互相欣赏的共生关系。柳钧与妻子之间并非一见钟情的浪漫,而是在婚前协议引发的冷战之后,通过共同跨越生活中的各种坎坷,慢慢凝结出一段同心协力的感情。这种跌宕起伏的爱情,更加凸显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取舍与妥协。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钱宏明,他为自己建立了一个极为复杂的金融装置,但在一段时间差的不确定中,装置最终崩溃,令他走向破产甚至自毁的边缘。而柳钧比他幸运,不仅因为他扎根于制造业,更在于他有得力的战友和上层认可者的支持。然而,即使如此,柳钧依然难以将自己的企业做到行业领先,因为整个制造业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小说末尾,阿耐将“艰难的制造”这一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之后,也没有为柳钧预设一个美好的结局,而是让他转向了房地产领域——这真实地映射了当下广告铺天盖地、地产营销遍地的现状,以及当时社会资本运作的风云变幻。

阿耐的写作不追求过分的艺术化,但她却能写出一种触及时代底层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既不只是普遍的写实,而是聚焦于成功者在生存法则、道德与商业之间的挣扎与选择。柳钧和其他人物的形象既展示了他们智商情商俱佳的一面,也反映了在现实规则与潜规则交织下,他们不得不学会在灰色地带里平衡内心与现实。正因为如此,《民企江湖》与其他描写底层生活的作品,如《打工女孩》、《走出梁庄》等,可谓互为补充,构成对当时中国社会状态较为完整的解读:在失落与希望、残酷与善意中,总有着一种创业和生活的可能性。

总体来看,阿耐在小说中以平衡的笔调,既洞察了现实的残酷和中层创业者的困顿,又传递出对于未来更美好生活的期许与可能。柳钧这一形象给读者呈现的是一种既务实又充满追求的创业者精神,同时也带来了对于感情、生活、事业良好平衡的思考。正是这种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和内心的坚持,让《民企江湖》在繁杂的商业环境中依然透出一缕明亮的光。

这部小说既反映了中国当代企业在艰难竞争中追求生存与发展的真实写照,也为读者呈现了在时代洪流中人们对事业、感情和生活平衡的思考。阿耐用她平实而锐利的文字,为我们揭示了现实中潜藏的灰色生存法则,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纵使环境险恶,理想与希望依然存在。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