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 | 韩流 | 影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 更新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位置:努努书坊->阿菩->《边戎》->正文

卷十四 北国之变 第二一八章 悼忠臣

  华元一六七七年九月,被金兵围困了两百五十天之久的太原,终于在外援失败、内无粮草的情况下被金军攻陷,城中守将或战死,或自杀,城中居民死难者十之八九。

  太原失陷之后宗翰再无后顾之忧,分兵占领汾州、晋州、寿阳。而宗望也在井陉击败种师闵、种彦崧的联军,然后回师攻陷真定。

  十月上旬,金国东西两路统帅在平定碰头,商议进一步南侵的战略。会议上完颜部的老将兀室提出先平两河、再取汴梁的策略。这个策略比较稳妥,但宗翰却觉得太过保守,他认为若不能攻下汴梁,两河的州县虽得不能守,若是攻下了汴梁,两河失去了可以拥立的中央,便可以不取自下。宗望对宗翰的策略也欣然称善。

  几乎在同时,欧阳适东渡津门、辽口,先后与杨应麒、杨开远议事,杨应麒认为宗翰、宗望用兵好急险,这番南侵,必然先破汴梁,然后再缓出手来经营两河,如果是这样的话,汉部的势力应该可以找到趁机进入的空隙。

  杨应麒的策略是反其道而行之:不再管大宋政权的存亡,先布下暗子经营两河。“金人治国之才本来就不足,尤其文官泰半出自燕云,这些人归附未久,又都是汉人,我们尽量放开手收买。至于大宋在两河的士绅,塘沽也尽可大开中门,有多少收多少!只要宗翰、宗望得不到两河的治权,他们在这里就站不稳脚跟。如果大宋的正规军挡得住金军的攻势,就由大宋去吸引金军的主力。如果大宋的正规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我们就组织附属军力在正面对金军进行一次大阻击。”

  在具体执行上,则由杨开远、阿鲁蛮应付北面吴乞买的压力,欧阳适分管河北,曹广弼负责河南、河东,杨应麒在统筹全局之余分管山东。

  而大宋这边,种师道听说太原、真定被攻陷,马上传檄令西、南两道兵马赴汴梁勤王。这时大宋兵力四散,而且先前朝廷为了省钱没有采用种师道派重兵屯守京师外围的建议,使得河北、河东军势一旦崩溃,京师外围就再没有强有力的防备。种师道认为当前形势比金军上次南侵还要危急,揣摩双方的兵力以及时局,觉得这一次汴梁恐怕难以固守,奏请朝廷西迁,驾幸长安以避金人锋芒,京师守御的事情就交给将士们全权处理。但宰相觉得金军还远在平定皇帝就逃跑实在太没面子,认为种师道这么建议是怯敌的表现,因此不但没有采纳,还以他病重为由再次将他罢免,用另外一个文官范讷代领两河宣抚使,将种师道召回汴梁。

  种师道罢免之后,宗望为麻痹大宋,佯许议和,而且条件十分优厚:大宋不用割三镇,只要献上五辂、冠冕,并为大金皇帝上尊号,且须康王亲到,和议便可成。

  欧阳适听说这和议的内容后笑道:“宗望这招麻痹战术用得太过低劣!三镇都有两个被宗望宗翰攻下了,难道他们还会把吃下去的猪肉吐出来不成?这条件未免宽松得太假,猪才会信!”

  但赵桓和他的宰相们听到后却喜不自胜,果然允诺了金人,诏太常礼官集议金主尊号,又命康王赵构立即前往宗望军中为使为质。由于先前种师道已传檄令西、南两道兵马赴汴梁勤王,所以宋廷又补了一道诏令,命诸路兵马不必进京,免得多添喧扰云云。此时大宋南道兵马总管张叔夜已经召集了十五万大军准备入京,但接到这道命令后也只好将东南各州的兵马遣散。

  结果康王赵构还没去到金营,金军西路军便已渡河。防洛口的大宋军马望风而溃。

  宋廷听说后急召四方兵马急赴京师入援,又许两河、山东各地守臣便宜行事,命王师中代枢密行权与汉部商议援军将领事宜,请汉部急速发兵入援——但这时哪里还来得及?张叔夜连发调兵令,各州被这“狼来了、狼走了、狼又来了”的命令扰得烦了,大多委蛇了事,再则时间也太过紧迫,张叔夜仓促之间也只调得一万多缺乏训练的兵卒便匆匆入京赴援。

  在塘沽,陈显对欧阳适道:“大宋危矣,这次恐怕就是宗社也难保全了。”

  欧阳适问:“那我们当如何着手?”

  陈显道:“我看七将军的意思,仍然不敢正面和金人冲突,而是要扶植附属军力来牵制金人,以免大宋完败大金一家独大。现在中原有两股大力量,一是抗金,二是扶宋。抗金的事情七将军既然用心,我们便不用和他争去,我们做另外一件事情。”

  欧阳适问:“扶宋?”

  “不错。”陈显道:“汴梁若失,中原的局势将会是大金与抗金势力的斗争,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会形成汉部扶助的附属势力与大宋残余势力共同抗金的局面。附属势力我们让给七将军去组织,而大宋的残余则由我们来介入。”

  欧阳适大感兴趣问:“怎么介入?”

  陈显道:“我们公开出面是没有号召力的,现在对赵氏向心的人还不少,我们可以在这上面想想办法。”

  几乎在同时林翼也来寻曹广弼道:“二将军,如今汴梁战备空虚,四方勤王之师怕是赶不及来了!上次有种少保领了西兵来救,这次我们还能盼谁来?我们不如快走吧。要不然等战乱一起来怕就来不及了。”

  曹广弼道:“再等等。”

  林翼道:“还等什么?”

  两人正议事,忽而宋廷传下命令,准曹广弼组织民兵助防。

  传令的官员走后,林翼从屏风后走出来道:“若早两个月下这道命令,我们也许还能组织起一支像样的军队来。现在才让我们干,哪里还来得及!”

  曹广弼道:“来晚了也总比不来好。”便传下命令去。曹广弼私下里早有一份兵源名单,孔壁书社的组织又极有效率,只半日功夫便召集了三千人,共分为三个千人队,曹广弼自领第一队,由上党入京赴难的一个壮士王彦领第二队,邓肃的同学、在上次守城中文武表现均为上佳的太学生郦琼领第三队。曹广弼召集这三千人训话,要求他们从这一刻起便依军令行事,驻扎在孔壁书社周围待命。又召邓肃、王彦、郦琼商议,郦琼问:“曹先生,如今众言炎炎,都道京师难守,你看这次汴梁可守得住?”

  曹广弼道:“尽力而为!”

  王彦道:“不错!若是汴梁不守,把这条性命搁在城头上便是!”

  “不!”曹广弼道:“临危一死,又有何益处?再说金人未灭,我等如何能轻易就死?汴梁若是失守,我便渡河北上,沿路召集义士,到河北、河东与金人打去!就算捣不了他的老巢,也要扰得他鸡犬不宁!”

  王彦、郦琼一听既佩服又振奋,都道:“王彦(郦琼)愿随曹先生北上!”

  周小昌将麒麟楼所藏的兵器搬出来分发下去,林翼则引城外一个马商入城,共得马匹五百。城内散藏在各处民家、属于汉部财产的马匹也有五六百匹。

  无人处,林翼问曹广弼道:“二将军,你这般安排,是真要在这里和金人决一死战么?我们这点人手,只怕影响不了整个战局。”

  “决一死战?当然不是。”曹广弼道:“我迟迟不走,只是为了等一个人。”

  林翼心中一惊,心道:“那温调羽的事情,二将军不会已知道了吧?”有些担心地问:“谁?”

  谁知道曹广弼的回答却让他大感意外:“种少保。”

  林翼奇道:“种少保?”

  “对。”曹广弼道:“种少保这次回汴梁后病是越来越重了,说句不吉利的话,我怕那个日子也快了。我总觉得他弥留之际应该会有要紧的话和我说,所以一直在等着。”

  种师道睁开眼睛,竟看见了一片兵火过后的废墟。这位大宋皇朝的末世元帅努力地眨了眨眼皮,才从幻觉中摆脱出来。

  “会是那样吗?会是那样吗?”

  他以文人身份入武职,打了一辈子的仗,临死还要用一把随时散架的老骨头去撑这个随时就要崩塌的大厦,可就是这样朝上的诸公还是不肯让他专心地打仗,而是把他一会罢免,一会起用,所有的军政要略没有超过三个月以上的延续性,让他如何打得来胜仗?

  “就是予我以军事上的专断之权,我也未必能赢得了金人啊……”

  更何况这专断之权他根本就不可能拥有。

  “叔叔,曹先生来了。”

  种师道转头看了看曹广弼,示意种洌出去。门阖上,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身躯有些模糊,但那双眼睛却还是那么亮。

  种师道忽然颤巍巍地抓起床边的拐杖,对着曹广弼就打,连打了三下,忽然手一软,拐杖跌在地上——他已经没力气了。

  “少保……”

  “不要叫我少保!”种师道喘息道:“你们……你们这群贼子!贼子!”

  “少保……”曹广弼道:“我是曹广弼。”

  “我知道你是曹广弼!”种师道道:“我知道你是汉部的曹广弼!我更知道你们汉部对我大宋心怀叵测,知道你这次来汴梁,不是要救大宋,而是要毁大宋!”

  曹广弼默然。

  种师道道:“这是我尽忠了一辈子的大宋,是我维护了一辈子的大宋,我不愿看着它倾颓,我不愿意。”

  曹广弼道:“我们没做对不起大宋的事情。”

  “没有?”种师道道:“那登州、沧州是怎么会事?那些被你们拐走的太学生是怎么会事?你真的当我老糊涂了,什么都不知道?”

  曹广弼黯然道:“既然少保知道,为什么不把登州、沧州的事奏禀朝廷?”

  “奏禀朝廷?”种师道惨然道:“且不说朝廷会否理会,便是朝廷理会这事,事情恐怕会变得更加棘手。先却金人,再驱汉部,这是根本的次序所在。金人未退就逐汉部,只会逼得你们情急跳墙,和金人联起手来分割大宋江山。”

  曹广弼道:“我们也不希望事情会发展成那样。”

  “你们当然不希望是这个格局!”种师道道:“你们希望的,是借金人之手灭了我大宋,利用大宋拖住金军的后腿,等金人陷入中原的泥潭不能自拔以后,你们再起兵袭击金人的根本,先吞金,然后再灭宋……”

  曹广弼抗声道:“没有!我来大宋时不是这么想的!”

  “你没有?”种师道道:“就算你没有,那个折彦冲,还有那个杨应麒一定是这样想的!”

  曹广弼又是默然,他知道种师道说的有可能是事实。

  种师道道:“现在大金的军力都已经暴露在两河了,你们汉部呢?你们的主力都还没出动吧?两河已经乱了,中原也要乱了,整个天下都要乱了……这一年来两河、山东逃入汉部的人怕不有上百万了吧,流入汉部的钱有多少?我可就不知道了。准备了这么久,你们汉部的兵力一定也比当初辽口之战时大大不同了吧?你们汉部也该出手了吧?”

  曹广弼黯然道:“大哥还在金人手里,我们还不敢动。”

  “哦,对,折彦冲还在金人手里。”种师道道:“那如果折彦冲有幸回到汉部呢?那时你们就要兴兵来解救中原百姓了,是吧?”

  曹广弼叹道:“胡马南侵,不是我汉部当时所能阻止的。中原的这场劫难因由已久,也非我大哥当时所能化解。”

  种师道哼了一声道:“你这样为他说话!难道所有事情你一开始就已经知道了?”

  曹广弼道:“没有,很多事情我是最近才想通的。”

  种师道闻言哈哈笑道:“这么说来,折彦冲还是欺瞒了你!”

  “或许吧。”曹广弼道:“不过以当前的形势看,他仍然是最有希望收拾这个残局的人。所以那些没有答案的事情,我就不想深究了。”

  种师道冷笑道:“不是没有答案,是你不想找到那个答案!”

  “怎么说都好,”曹广弼道:“从现在的大势看来,由汉部来收拾这个残局,对中原的百姓来说痛苦是最小的,少保你说是么?”

  种师道闭上了眼睛,甚至停住了呼吸,如果不是他的手指还在颤抖,曹广弼几乎便要以为他已经死去。过了好久,他才睁开眼睛来道:“你这么对我说话,难道还希望我帮你们不成?”

  曹广弼道:“其实少保已经帮了我们很多了。”

  种师道摇头道:“我没有帮你们,也不打算帮你们。如今我已无权无职,甚至连脑筋也不堪用了,已是废人一个,帮不了你们了,也害不了你们了……不过,我还是希望你明白一件事情:你们汉部现在也是很危险的。”

  曹广弼忙道:“请少保指点。”

  种师道道:“你们汉部现在头脑心腹虽然强,但四肢也不弱。小心尾大不掉之势一成,到时去了宋弊,却招了唐祸!”

  曹广弼道:“少保是怕我汉部有割据之忧?可是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却不当对能办事的人太过拘束。”

  种师道并没有过份深入地纠缠某一个问题,只是摇了摇头,叹道:“我这一生,本来只想规规矩矩为官为将,以此终老。不意却遇上这等时局!”顿了顿又道:“你们其实也不用太急躁,虽说攻城略地,先到者得,但汉部既然自承汉统,那么山东、两河的土地人口,吃得一分,便能消化一分。女真以外族入关,占得地方,未必能服人心,即便以威武压下了城池里的抵抗,城外的乡村他们也没法一一去平定。便是平定了,人心也必不深服。所以女真眼前虽然气势汹汹,但没有十年时间,他们是收拾不了两河的。”

  曹广弼道:“是。”

  种师道又道:“我看得出你与杨应麒有文武同心之势,若是如此,他对你必然会比对其他人更加信任。你要想有大作为,也不用回汉部去,只要有钱有粮,两河上下可以就地募兵。如今两河局势已乱,到处都是流寇——这些流寇最为可恶,却也最为可用!为何?若不是强悍坚韧之辈,如何能做得流寇?这些流寇都是从饥荒忍过来、从兵乱中杀出来的人,蛮野不让胡人,若能收之为兵,畜养之以兵粮,部勒之以军律,便能成为一支百战精兵!”

  曹广弼道:“是!”

  种师道又道:“东南出相,西北出将。两浙、福建百年未经大战,人不知兵。你们汉部如今福建子又极多。切记莫要理会这些南人对兵事的指手画脚,否则恐怕要误事。”

  曹广弼道:“是。”

  种师道叹道:“若汉道有大昌之日,记得将胡马尽数逐出四封之外!唐太宗兼爱胡汉,虽然因之建立起赫赫功业,但不防胡人以至纵容过甚,亦唐室一失。折彦冲既为女真之婿,恐将来亦难免优待胡人。有些事你可得争一争!”

  曹广弼道:“是!”

  种师道犹豫片刻,这才道:“我的后事,你就不用操心了。我这一生,所建功劳不少,料来大宋不至亏待我。但我种氏子孙,只怕宋室亦未必能加以羽翼……”

  曹广弼道:“此事少保不用担心。有曹姓一日,便有种氏一日。”

  种师道说到这里,以手掩面道:“去吧!去吧!不要再来了,我也不再见你。”

  曹广弼知道今日一去便是永诀,深深一拜,行了大礼,告辞而去。

  曹广弼走后,种师道指点种洌在房中找到一个珍藏的盒子,从里面取出一封烧了。在火光中种洌只来得及看到印泥,心道:“似乎是陈了翁寄给叔叔的书信。”

  从这一天开始种师道便不再开口说话,直到去世。

  华元一六七七年,金天会四年,宋靖康元年,冬,大宋检校少傅、镇洮军节度使种师道卒,享年七十六岁。

  十一月,金东西两路兵马先后抵达汴梁城下,宋军守战不利,次年春,宋帝出降,曹广弼以三千人趁乱突围,汴梁沦陷,北宋灭亡。

上一页 《边戎》 下一页
line
  书坊首页 努努书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