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 | 韩流 | 影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 更新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位置:努努书坊->《尘世羁》->正文

下卷 第43——44章

  四十三:春寒

  什么侍侯笔墨,简直是在养心殿隐蔽处“垂帘听政”——这是几天下来我最大的感受。胤禛之所以需要待在养心殿,必定是因为忙得不可开交,总有络绎不绝的人要见,虽然大多数官员都由张廷玉、因受“托孤”宣读康熙遗诏而突然跃居上书房大臣的“皇舅舅”隆科多、两位理政王大臣也就是“皇八弟”和“皇十三弟”各自分头或一起先接见过,然后把各方事情的要点汇总到胤禛面前,就算这样,也往往要花上半天时间,又因为新朝初期,许多琐事百废待兴,怪不得胤禛总是忙到夜里还在处理政务。

  有人的时候,我最初还能在后面听,但听不到半个时辰下来,就已经头昏脑涨。全国天南海北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小事多半一言两语带过,重要的,经济方面就是盐、铜、粮、税赋等大宗帐目,政治方面则牵涉更多,说话间诸多隐晦,官员任免甚至生杀,一些职位的安置和取消,都是大有文章。特别叫人惊佩的,还有众人思维的即快又深,我对政局从没有过什么细节上的了解,一件事听不了几句就已经跟不上思路,坐不住的同时,真正对这几个人刮目相看起来。

  张廷玉谨慎持重,一心求稳,柔中带刚,发言和沉默的时机永远选得最恰当,说出的话也几乎无可挑剔,让我简直怀疑他已经成精了;隆科多是个公鸭嗓,事事喜欢出头显摆资格,但只要涉及自己利益,哪怕千回百转也能绕回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廉亲王圆滑老到,一件事能分析得八面玲珑滴水不露,却很难听出他自己真正的意见;怡亲王说话最少,但总是最有分量,且最有效,特别在有争议的时候,他通常是最后说服胤禛的关键因素。

  回来之后,见到的胤祥总觉得有了些不同,是一种无可形容的气质变化,只有听到了胤祥议政时的这一面,才发现我心中那个义气却莽撞、聪明但冲动,总是需要人担心的胤祥,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也已经拥有和他某些兄弟们一样深沉的心机。只是,这样的变化,来源于多少沉重的忧患,可想而知,我最担心的是,这对他的健康,绝不是一个福音。

  但这一切过分复杂的人和事,要了解、把握、掌控,最后不过衬托出胤禛一个人的杀伐决断,要事无巨细的牢牢把握这一切,胤禛钢铁般坚毅的意志实在是必不可少。也真亏得他,有时候一坐就是半天,全神贯注,茶也没有喝过一口,让人难以想象一个人能有多少精力这样长年累月的熬下来?

  坐不住的时候,我就在养心殿中四处乱走,前殿很大,王公大臣进来时都会有通报,离开时动静也不小,我可以很快回避。

  但也有些人是回避不了的。

  正月十五,胤禛下午见过人就起驾往慈宁宫陪太后过元宵节了,这次阿依朵不在,我无事可做,还在前殿看着收拾东暖阁的杯盏,打量都妥当了,才转身要回后殿去,宫女太监都已纷纷退出,一个人却鬼魅般不知怎样进的殿,已经坐在东暖阁一角椅子上看着我。

  乍一见他,我面上不形于色,心理反应却几如见鬼。

  皇帝前脚才走,他后脚就已经坐在这里;虽然最可靠的侍卫、宫监和李德全等人都随皇帝走了,但一路上禁军侍卫宫女太监仍多如牛毛,居然没有一个人出声儿提醒或通传;康熙“七七“已过,胤禛的布置也已初步稳定,被关了四十九天的宗室都已经放回了家,他出入宫禁却依然这般自由随意。

  这样出现,不得不让人警惕之意更甚。

  如此便愣在那里既不行礼也不说话。左右看看,养心殿的宫人很多,但大多是李德全为了应付胤禛登基以来住进这里后,人手不够的急需,从乾清宫和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调来的,背景混杂。胤禛和我提过一次,他登基以前在宫中收服的得用人手,虽个个精当,但数量不多,他也没打算一时就根本解决这个问题,“……诸多问题,根源只在一样,朕终有一日除了那根儿,这些都迎刃而解。”记得胤禛是这样说的。

  我踟躇这一阵,胤禟也不说话,微眯的眼角带笑,神色却没有笑意,目光只锁定在我脸上,被他这么毫不留情的盯着,我真要恼羞成怒了,一拂手就转身要走。

  “凌儿恼了,呵呵……别走,后宫妃嫔都去慈宁宫,一家子热热闹闹过元宵了,你怎么一个人留在这冷冰冰的地儿啊?”

  他说这个做什么?那还不简单,自然是因为名份,他想挑起我的不满?

  “九爷想说什么?可惜我对这后宫名份,即怕且畏,避之不及;又素来不喜过于热闹,如今这样,正好悠然自得……”

  “呵呵,这我自然知道,你是凌儿嘛。你都忘了?当年在八哥府上,我就说过,凌儿这么稀罕人,叫人想赏你也没得可赏……倒叫人想变着方儿疼你的……”

  说着就没正经了,我也不再勉强客套,脸上变色,回身就走。

  “凌儿别急,我说正经的,你既认定了四哥,终究要在这宫里过日子,没有像样儿的位份,日子长了,就是皇上,也没法子时时处处护着你。”

  脚步在东暖阁门外停了一停——他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其实我何尝没有试图想过一个“长久之计”?只是都无法可想而已。但这不关他的事,除非……除非他和他的“八爷党”要在这上面做文章。

  于是仍然没回头,反而加快了脚步。

  “你知道么?四哥要下手了,大行皇帝梓宫还停在乾清宫呢,他就等不得了,照这样儿,我和八哥的日子亦不久矣……凌儿,每次这么远远的看着你,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下次……你就这么恨我?连看也不肯让我多看一眼?”

  要下手了吗?我整天在这里,怎么也没有听说?冷不防想起他们兄弟可怖的结局,居然吓了自己一跳。

  还是回头了,他轻轻靠在东暖阁敞开的门框上,背后是熄过了灯的黑暗背景,修颀身形被外殿的灯光拉出一个长长影子,一直延伸到背景的幽暗里去,融为一体,连他的目光也是。

  狠狠扭回目光,这个人……这个人……

  终究只能一跺脚走掉。

  果然就在第二天,正月十六,皇帝下旨云:遣皇十弟敦郡王允誐、世子弘晟等,护送已故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龛座回喀尔喀蒙古。正如刚一继位就把他兄弟们名字中的“胤”改为“允”时一样,胤禛这个决定没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见,直接口授圣旨,不需要听任何评论,就直接下发了。

  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是什么人,我完全不清楚,但我知道策凌这次正好要回草原去,又负责“护送”这两位皇室至亲,策凌家族在喀尔喀蒙古的地位能否保住,就要看他的表现了。

  弘晟,是“皇三兄”诚亲王允祉之子,诚亲王允祉下午就急匆匆进宫来求情了。太监报“诚亲王觐见”时我正找李德全要热热的银耳羹去给胤禛润润嗓子,在偏殿一角能看到他满腹心事的样子,低头进门时还被门槛绊了个踉跄,宫人无不掩嘴窃笑。

  现在贵为诚亲王又如何?同样保不住自己的儿子,据说当年胤祉也曾参与过夺嫡之争,直到太子第二次被废,“八爷党”势力如日中天,才偃旗息鼓,退而求文著书。不知道他和胤禛有过什么龌龊,居然一开始就拿了他的儿子开刀?

  胤禛虽把他们兄弟的名字除胤祥之外都改掉了,但我心里一时却很难改过来,总觉得众人都是尊贵显耀一时的皇室至亲,堂堂男儿,这样把人家的名字说改就改,实在是很伤面子——但也确实是打击他们信心而显自己权威的绝妙办法,胤禛心思之细密,真叫人无话可说。联想到眼前的“允”祉,看上去也就是个干瘦清纶的老书生而已,特别是没有穿颜色辉煌的吉服,一身白棉孝衣下,又满脸愁云,简直像个生计窘迫的老乡塾教师,几近五十的人,又是为着自己儿子而来,被改一下名字,反倒不算什么了——那不过是个开始而已,想来令人心酸。

  求情的结果,自然是不成,胤禛不听任何人求情,但凡有人开口,一概笑道:“去转转也好,又不是不回来了!替朕走这么一趟也为难?”

  磨蹭了一些日子,朝内官员间暗涌和诽谤层出不穷,但允誐和弘晟终于还是被蒙古铁骑“护送”走了。连不太明白就里的阿依朵都对胤禛另眼相看,现在不多机会见到我,也喜欢打听一些前因后果的事儿,让我不知道怎么开口才好。

  这样紧张的冬天居然也慢慢过去了,进入二月,从墙角砖缝瞧见探头的小草,才知道春天已经到了,永远不习惯北方干冷气候的我,感觉上仍严寒得一如隆冬,何况深宫之中,只能见到雪融得只剩薄薄一层,还有越来越多日子从方方的一圈儿红墙间看到的,遥不可及的蓝天。

  二月初十,胤禛召集众臣在养心殿会议。因暂时还不能使用乾清宫,这又已算得上正式的朝会,养心殿正殿就略微布置一下,作为朝会之所。朝会之际,我自然不能再去了,奉命在后殿“等待传召”,无聊之际,又想着人去看看阿依朵有没有空儿来陪我,不速之客却先找到了我。

  “顾嬷嬷吉祥,顾嬷嬷这会儿怎么有空来养心殿啊?太后她老人家……”

  容珍抢在门口迎接时,我就看见了这位苦着一张老脸的嬷嬷,她只拿耷拉的眼角瞟了一瞟深深行下礼去的容珍,微微点头,然后直接在室内扫视一遍,才盯上了我。我刚刚听见动静起身出去,还未及客套,见她目光冷冷的不太看我,更没有要向我行礼的打算,也站在了那里,静观其变。她上下打量我一眼之后,与容珍交换了一下确认的目光,望着旁边的朱漆大柱说:“太后老佛爷要见你,随我来罢。”转身又走了。

  该来的果然来了。早就听说在后宫之中,得力的宫人比一个不受宠的主子还要厉害,眼下这位嬷嬷显然就是了。

  见容珍在一边偷眼看我的反应,我倒有些好笑,到底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奴才,才见过皇帝几天就沉不住了……于是向她一笑:“你一个跟着就够了,咱们走吧。”

  从西面小门出了养心殿,仍要出隆宗门,再向西进一道宫门就在慈宁宫范围了,慈宁宫规制比乾清宫并不差,面积甚至更大,太后带着没有养育子嗣的有位份太妃们都住这里。一路上,顾嬷嬷并不搭理我,我也乐得轻松,她没有带我走慈宁门,而是从一些角门偏殿绕行,只见慈宁宫内都是花园,树木亭台比比皆是,连大殿的外形和装饰也不像乾清、太和那样严肃……

  进殿后往东边走,能听见不止一位年轻女子的谈笑声。“你等在这儿。”顾嬷嬷甩下一句进了门,谈笑声立止,很快,一个太监出来叫我:“老佛爷赏你进来磕头。”

  进门处设了紫檀木苏绣十二座围屏,煌煌生辉,屋子里面还设了两重帘子,挂起的素幕里是一间不大的暖阁,还有一重素白纱幕,太监却不让我再往前走了。

  这是在礼节上有意贬低,没让我在殿外望阶磕头已经很客气了,也不管那么多,下跪、磕三个头,恭颂千岁。

  有一阵子没有声音。沉默是最好的威慑,这位先任德妃娘娘,现任太后,原来也深谙此道。

  “帘子打起来,给我瞧瞧。”这把声音有些虚弱,明显底气不足,但听上去不算苍老,其间的冷峻之意尚可属“高贵”的冷漠。

  我只是跪直了身子,并没有抬头,突然听见顾嬷嬷说话:“抬起头来给老佛爷瞧瞧。”

  抬起头来,就能看到这位清朝最有福气的德妃娘娘,最没福气的太后。

  最有福气,因为康熙有大大超出了“编制”的近百位后妃,只有她最终成为太后;最没福气,是因为她做了太后,也没能避免晚景的凄凉,短短半年太后生涯都在为两个儿子烦恼自不必说,连死因都成谜。

  她端正的圆脸有些浮肿,连身材的臃肿也显病态,头上只有几件素色首饰,双鬓斑白,除了一双眼睛秀丽有神,脸上皮肤早已松弛出道道皱纹,这老去的容颜,实在叫人想象不出年轻时是何等风华,能受康熙多年宠幸,生育了二男三女五个子嗣?

  更想不到的是,她身边还侍立着当年的雍亲王福晋那拉氏,现在的皇后。她也胖,两腮都嘟嘟的鼓出来,越发珠圆玉润,活像年画儿上的大阿福——果然是福相。

  出于礼仪,我不好细看太后的脸,更不应和她目光对视,加上皇后那拉氏嘴角挂着轻蔑的笑俯视着我,我很快就仍低下了头。这么短短几秒就够了,已经看见白纱幕后,更多隐隐绰绰侍立的女子身影,联想到刚才听到的谈笑声,想必就是后宫众人了……。

  帘子又被放下,太后并不和我说话,也不叫我起来,好象是在接着她们之前闲聊的话头,徐徐说道:

  “所以我说你们小孩子家,出阁前又个个都是千金小姐,宝贝似的养在深闺里的,哪里见识过那有一等下作女人,专会做个狐媚样子,就是眼神儿这么一来一去,都是会勾人的。你们可知道那些乐户、贱民是做什么的?在家时,你们父母再不会教你听见这些个事儿的——只听听也怕污了耳朵!那些个卑污见不得人的手段,原也不是你们该知道的。”

  胤禛已经诏告天下,废除贱籍,并且为“贱民”正名,她们还提这话,显然是为着羞辱我而来。我最初的贱籍身份,到现在还有谁知道,并且敢告诉别人?自然是当年的福晋,现在的皇后。只可惜,“贱籍奴才”之类的话,胤禛原本就是最听不得:我的旗籍身份是胤禛亲自去办的,涉及到当时他违抗康熙旨意,在八爷党仍然存在的今天,依旧是不可泄露的机密。若胤禛知道了还有人在提这个说法,对太后自然是没什么好说的,只怕皇后很讨不了好去。

  何况,这样的羞辱完全不在点子上,我也完全不必和这样一群古代女人一般见识,于是好整以暇的跪直了身子,静听下文。

  “我知道,皇上自幼就是个冷人儿,你们都怕他,更从不敢劝着他什么,但现在皇上已经登基,家事也即国事,须得把后宫事务管起来,以分皇上国事繁忙之忧。那拉氏,虽然现在后宫妃嫔尚未正式册封,但你当年是圣祖爷指的,登了咱爱新觉罗家玉堞的福晋,现在自然是皇后了,皇上政务辛苦,没有妥帖的人照顾也不象样,我看……年氏也一道吧,你们两个搬到养心殿后殿去住,那边儿东西偏殿住着又近,正好服侍皇上。”

  “啊……?喳!”那拉氏大喜过望,连忙拉了一个女子给太后磕头。

  “只是……”磕完头,那拉氏又假意为难的低声道:“那西暖阁,现在住着人了……”

  “顾嬷嬷,你替我问着她,她怎么进的宫,进宫之后住在哪儿?”太后说。

  顾嬷嬷得了令,走到我面前,我不等她说话,平静的答道:“回太后话,臣妾赫舍里氏,是随十四爷,从西宁回京的,回京后,李公公在潞河驿将臣妾接进宫,一直住养心殿后殿西暖阁。”

  “那皇上呢?”太后立刻追问,怒气隐隐。

  “皇上……也住西暖阁。”

  “你听听,你们听听……”太后气喘起来,声音也微微发抖,身体不太好的样子。

  “老佛爷您别气,您刚才说的可不是?那般下作狐媚子,哪知道什么廉耻啊?老佛爷可犯不着为这个气坏身子。”那拉氏连忙端茶捶背,一边扬声道:“容珍,你来说。”

  “是,太后,皇后娘娘。”容珍一直随我跪在后面,听见叫她,口齿清脆的说道:“凌主子进宫之前,皇上就命奴才们收拾好了西暖阁,凌主子进宫以来,一直住在西暖阁……夜夜侍寝。”

  太后显然是气得说不出话来了,喝了一口茶才怒道:“什么主子?什么人都叫得主子的吗?你这奴才在宫里当差也这么没上没下?有我在呢,谁还是主子?!”

  “是!奴才也是不敢违皇上之命……”容珍连连磕头。

  那拉氏也“感叹”道:“这么不知羞的女子当真罕见,可怜十四爷,居然还念念不忘……”

  这下煽风点火了,太后把茶盏往炕桌上重重一放,茶盏都抖得叮当乱响。

  也不知会怎样处置我?正在等待,却“说曹操,曹操到”,十四爷胤禵,应该是“允”禵,突然怒气冲冲的直闯了进来,还在门外就叫道:

  “额娘!他又动手了!九哥也要被流放了!额娘!下一个就是我了!”

  纱幕后面的后宫女眷吓得一声惊呼,纷纷回避,只有那拉氏尴尬的行礼小声道:“十四叔。”然后也避之不及的躲到炕侧一道小门里面去了。

  允禵并不停下来向太后行礼,也没理睬皇后,更没注意到跪在一边的我,站在太后面前挥着手大声道:“您老人家看看,皇阿玛尸骨未寒,他就对我们兄弟下手了!十哥和三哥家的老大去了喀尔喀蒙古,他今天要九哥去西宁!接下来是谁?我、八哥!不但我们兄弟,连我们兄弟的门人都已经杀得杀,流放的流放!您出去听听,现在就是街头小民,说起他继位当夜突然锁拿数十官员,连家人数千都直接流放往打牲乌拉的惨状,是些什么好话儿?额娘!您还不说句公道话儿么?”

  情势突然,连我都不禁抬头看着这一幕,允禵掀起了所有的帘子,太后原本就在生气,被这么突如其来的一嚷嚷,脸都白了,扶着炕桌,一手抚心,被小宫女在背后捶了一阵,才颤巍巍问一句:“这可当真么?”

  “这还有假?今儿朝会上所有官员都听见了的,现在不知道在下去怎么议论呢!他要九哥去西宁!还让年羹尧那个狗奴才看起来!要杀要刮,也不能这么折辱人哪!额娘!您如今是太后了,您说句话儿!我是不会由得他折辱的!要有那么一天,皇阿玛还在乾清宫呢,我钻进去随皇阿玛入地宫,找皇阿玛问个清楚!”

  太后毕竟年纪大了,哪经得起一个大男人在耳边这么吼?瞪着眼,苦着脸,手指捏紧了炕桌边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周围宫女太监显然也是看惯了这种场景,乖乖缩在各个角落里,大气也不敢出,我突然觉得有些看不过眼,头脑一热,忍不住说道:

  “十四爷,没瞧见太后老佛爷身子不适吗?这么嚷嚷惊吓了老佛爷,您就忍心好过?老佛爷要是有个病了痛了的,您还能找谁诉苦去啊?”

  我一开口,四周突然安静无比,后面传来后宫女眷倒抽一口冷气的声音,宫人们更是瞠目结舌的看着我,允禵转身发现是我,呆了眼看了几秒钟,像是一时不知该怒呢还是该把我怎么样。

  反正今天怎样都是逃不过的,豁出去了,我把心一横,也跪直了盯着他。

  允禵眼珠一转,背着太后的脸上飞快掠过一个冷笑,突然俯身抓我的脚,口中道:“凌儿!你怎么跪在这里?脚上的伤怎么办,还不快起来?”

  我本是跪着的,被他一拽脚,就坐在地上了,他也蹲下身一手扶着我,还真的演起戏来,惟妙惟肖:“凌儿!四哥连养心殿都不让我进,我知道你被他关在那里,却只能干着急!他有没有为难你?脚上的伤有人照料么?……”

  又是捏我的脚踝,又是上下打量我,真得不能再真了,那么几年也没看出来,他居然是个天才演员,我咬牙瞪着他,连反抗都忘了。

  “凌儿,我求过太后帮我带你出来,她老人家一直不答应我,现在老佛爷跟前,你说,在西宁时,是不是我每天亲手为你包扎脚上的伤,是不是我亲手为你搽药酒按摩接骨?你说呀!”

  “……是。”还能说什么呢?

  后宫女眷们突然有谁窃笑了一声,立刻引起一阵嗡嗡的议论。

  他越发得了理,又向太后说道:

  “额娘,四哥他今天又下令捉拿了一批官员,您知道谁也在里头吗?他要抄了江宁织造曹家,就是皇阿玛当年的孙嬷嬷家!曹寅曾随皇阿玛驰骋沙场,那是咱皇阿玛的老家奴了,咱们兄弟自幼是曹寅看着长大的呀!他说曹家亏欠库银,谁不知道那都是皇阿玛几次南巡花掉的?可怜曹家全族,自随咱大清祖龙入关以来,世代兢兢业业,辅佐咱大清江山,从未有过大的不是,就让他这么说抄就抄,全族倾覆了!老臣们人人自危,无不寒心哪!额娘您说说,皇阿玛在乾清宫他能睡得安稳吗?”

  他这又演起了悲情戏,但其中的实情不容忽视——曹家自不用说,那位康熙皇帝的孙嬷嬷,也不是一般的乳母,而是康熙幼时教礼仪规矩的嬷嬷,相当于幼儿园启蒙老师。由于皇阿哥一生下来就要抱离母亲身边,这种教引嬷嬷相当于半个母亲的角色,对康熙的影响和感情当然非同小可。康熙亲政以后,孙嬷嬷的丈夫曹玺在织造任上去世了,他就让孙嬷嬷的儿子曹寅继续担任这一美差,曹寅死后他又任命孙嬷嬷的孙子曹颙再任织造,曹颙死了,孙嬷嬷还在世,康熙竟又破例让她的一位侄孙过继到曹寅名下,还当织造!所谓赫赫扬扬上百载的望族,就是这样了。出于对红楼梦的兴趣,这段公案早就烂熟于心,今天乍一听到真的发生了,我也和殿内众人一样,暂时惊呆。

  一个这样的官职由一家人世袭四代,已属史上罕有,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曹家,更是盛极难继的繁华盛景,曹寅还在世时,连胤禛兄弟们见了都要恭敬执礼,所以从皇室宗亲、朝中官员到山野百姓,无不深知曹家的独特荣宠地位,在种种大事上唯其马首是瞻。只是,曹寅早在康熙四十几年时,就向康熙说过“八阿哥人品贵重,深肖皇上”,死前还着力推举“八阿哥堪为太子”……一言蔽之,是个不折不扣的“八爷党”。

  一眼扫去,殿内众人无不默然变色,显然,上至太后,下到小宫监,每个人心里都很明白这是为什么,以及,这意味着什么。

  允禵这出戏也算演到绝妙了,妙就妙在其中大半是真的,连悲愤之情,也确可感到出自肺腑,这样,夹杂其中的假话、假意,就完全无人怀疑。

  他自己显然也很满意这个效果,看看众人沉默的脸色,换了个悲戚的语气:

  “太后,他在做什么,您都看见了,您也知道,现在宫内宫外无不流言纷飞,说原本是……所以他一登基就全城戒严,所以他最后让他那个狗奴才叫狗儿的,只给我十万大军每次供应三天的粮草,十万雄兵困在关外,却被年羹尧带着三千人在后面逼着我独身连夜回京,连我身边这么一个说话的人儿都抢了去……额娘你想想你十四儿的处境,现在就算我再韬光养晦,外间流言却难止,他终会……除了我这个祸根的!”

  “不……禵儿你在说什么糊涂话呀?不会的!”太后之前脸色慢慢的有些发青,好象是呼吸不畅的样子,听到这里已经是老泪纵横。

  “额娘!我原本就不想做什么皇帝,西边又有叛乱了,只要让我带着凌儿,胤禵愿和九哥一起流放,仍回西宁去,浪迹天涯,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也比不明不白冤死在他手上强啊!”

  这些话要表达的意思是很在情在理的,不要说太后,连我这个旁人也听得悚然动容。只是,仍想通过太后施压,让他回去带兵,足见其复起的野心未泯。

  太后现在已经完全被她小儿子的一番言语揉搓成一个手足无措的母亲,抹了一阵泪,先示意后宫女眷们走。

  香风阵阵,从我身边踩着花盆底儿至少过了有十个女人,这夺夫之恨可恨得紧了,胤禛不多的后宫妃嫔居然应该来得这么齐——不要以为我不在意就是一点不放在心上,他的那拉氏、钮钴禄氏、年氏、马氏、齐氏……我可都已经能数上来了。

  她们走后,太后才想起我:“叫她外面跪着去。”

  被太监催着,脚却有些麻,险些没能站起来,允禵眼见太后被自己说服,态度松动了,一下又变成了一个孝子,跪在母亲面前执手轻唤,哪还想得起来刚才对我装的痴情形象?苦笑一下,软着膝盖移到外头接着罚跪去了。

  春寒料峭,黑心太监又指给我一个偏殿与正殿之间走道的地方,跪在冷硬光滑得冰一样的青砖地上,北方本来就风大,穿堂风一刮,跪也不容易跪稳,摇摇晃晃了一阵,只好悄悄把手藏在袖子里撑着些地,人很快就冻僵了。

  朝会已经结束了,但按照我多日“听政”的经验总结,胤禛应该还在忙着留几个上书房大臣下来写旨并敦促实施,不太可能指望他很快发现然后来解救我,但我还是满知足的,身在京城、皇宫,身处众人权力与爱憎的旋涡,没有过几天甚至几年才被人在什么井里发现尸体已经是很好的待遇了。

  胡思乱想抗着寒风,突然一个小太监踏出殿门左右看看,然后匆匆跑过来,从袖子里往我膝盖下塞个软垫,小声说:“秦主管已经去禀报皇上了,主子忍着点儿……”

  话音还没落人已经走了,鬼祟而伶俐,倒好笑的,虽然不知道哪里又有一个“秦主管”,但迅速把膝盖移动到软垫上,顿时又觉得可以忍受上一阵子了。

  没忍多久,允禵出来了,抬头正好看见他阴着脸想着心事,但嘴角是有一丝笑意的,他们母子的密谋显然做出了什么对他有利的决定。

  允禵站在门口想了一小会,又迈步似乎要走了,左右看看时才发现一旁还有个我,这下正常得不能再正常,踱着步子过来,慢慢说到:“哪个黑心宫人眼色也不会看,把个皇上眼前的大红人儿放在风口上冻着,你脚确实不好受冻的,起来罢。”

  “这跪,是奉了太后之命的,谢十四爷好意。”我不动。

  “哦?凌儿恼了?呵呵……走吧,别倔着了,你如今在深宫里头,四哥又不让我进,见也见不着的,难得瞧见一次,总不能放你在这跪着不管吧。”

  “这么说来,还真对不起十四爷一番好意了,连九爷都能不止一次的到养心殿来,进前后殿如入无人之境,十四爷真是费心了。”

  “哦?”他微微一愣,旋即笑道:“八哥九哥自然不同,只是他们也不提携一下我这个弟弟,倒真要去问着他们了。你还跪着说话?我可不敢当。再者,怎么说,你脚上的伤也是我亲手调理的,要是又冻坏了,不是糟蹋了我那么多日子的辛苦?”

  一想起那大半年时间里,他每天不嫌药膏之脏污,换包扎之麻烦,直到治好伤为止,我立刻心软了,当时那伤若不是落在他手里,后果堪虞。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他对我有过很大的帮助,的确是有恩于我的。

  “十四爷,说起我受伤那些日子,若没有你照料和疗伤,真是不堪设想,感激之意,长存于心。眼下这些事情,凌儿都瞧在眼里,我以双脚发誓,真心奉劝十四爷一句:不要让人给利用了。”

  允禵低头看看我:“你是说八哥九哥?”

  “不管是谁,对皇上的登基不满和意外的,绝不止您一个人,但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把你十四爷推出来做那个与皇上直接对立的人,为什么?这不是您策划的吧?您只知道被这些人的传言煽动起愤怒,有没有想过这些话头为什么流传这么快?宫内秘闻竟为街头巷尾所熟知,说得好象那些小民都曾亲眼得见一样真?”

  “哼……那是因为这都是真的,如此骇人听闻,自然传得快。”

  “十四爷,在西宁我就曾笑过你,总想着一件事,快要走火入魔了,现在一看,可不是的?你已经被心里头的恨蒙了眼。且不说别的,你三天两头这么来闹着太后,眼看太后身体也不好,为着你,自然要与皇上怄气,皇上更是个刚毅的性子,想定了的事情,软硬不吃,这么下去,太后还不早晚会气坏?正如刚才我在里头说的:要是太后有个什么,你还能找谁去?”

  他背着手往远处看了一阵,才说:“这么说来,我就该对他俯首称臣,从此拼命韬光养晦,做个逍遥王爷?……你还是在为四哥做说客。”

  “不,十四爷,凌儿十年前就这么对您说过:愿策马仗剑,优游山河,我敬十四爷是君子,不愿见到十四爷……歧路穷途。”

  “歧路?……穷途?……呵……这十年看下来来,你还不知道?就我们兄弟,生来就没个回头路,连四哥也是。就算我肯罢手,四哥能罢得了手吗?”

  看着他好整以暇的偏头看看我,重又挂上那种仿佛与生俱来的,明知了自己的高贵身份才越显得低调亲切的笑容,似乎在问我还有什么好说的,我无言以对。

  “但你说的也是,太后有年纪了,身子也不好,只是,就算我不来,太后又能多安宁呢?……倒是你这件事儿,算我想岔了,连累你没意思的,我去向额娘收回就是,你放心,今后我不会再提。”

  现在才说这个,还有什么用?关于胤禛的谣言中,好色、连兄弟的女人都不放过这一条已成众口铄金,而我,永远都不可能幻想在后宫中拥有什么清白的声誉了。这于事无补的安慰,他也许只是为了对得起我给他的“君子”之称。

  允禵示意他的随身太监扶我起来,颇费了一点时间才扶我走到柱子边站稳,容珍那奴才早就不知哪去了。

  刚站定,允禵已经慢慢走到正殿前第一道仪门处,就响起“皇上驾到”的通禀声,他的背影立刻僵硬了,双脚站定,却丝毫不移动占着正中间大道的位置,那姿态警惕敏感,让人联想起野兽在即将对敌时毛发竖起、蓄势待发的样子。

  胤禛很快就出现在视线中,神色疲乏,身后只跟了李德全,看见他的十四弟挡在路中间也没有停下匆匆的脚步。兄弟二人眼神各自正视前方,胤禛从允禵身边擦肩而过的瞬间,气氛紧张如白刃相见,仿佛他们之间的空气里有看不见的火花迸闪。

  胤禛直接去见太后了,允禵走了,我回到养心殿,几个老女人居然在那里“视察”,商量着如何“收拾”后殿,以便过两天就让皇后和年妃搬进来住,领着她们的正是容珍。

  既然她们视我为透明,我也不用跟她们客气,自己坐了下来倒杯茶喝,一边想着,没想到胤禛和允禵兄弟两个关系居然已经紧张到这样子,就是和最大仇恨的“皇八弟”,表面上也是和和睦睦的兄弟友爱景象呢。还有这一去见太后,正撞上太后被允禵软硬兼施煽动起的气头上,怎么能好好说话呢?

  那几个老嬷嬷大概是宫里有些年份资格的,容珍对她们之恭敬,比对我这个主子更甚,看到我不动声色,她们几个偏偏就往我西暖阁来转。正在聒噪,小太监又报“秦公公”到了,一见之下,果然是胤禛带着见过一次的敬事房总管秦顺儿,听说在胤禛登基之前就很“忠心称手”的。

  宫内奴才,最得势的说起来是离皇帝最近的六宫都太监,人称的总管太监,李德全现在的官职。但官差两品的敬事房总管太监,却是在势利的后宫中更炙手可热的位置,不但后宫起居饮食都由他们经手,还可执掌宫女太监的生杀,甚至一些不得宠的妃嫔的处置,也是由敬事房直接负责。比如主子说打五十大板,剩下的也就不太在意了,这时若敬事房太监愿意,不到五十大板就直接将人打死,还是被打完五十大板的人却起身还能直接去做事,时常是全凭敬事房太监的意思。

  这下热闹了,秦顺儿隔帘向我磕头请安,这边却几个奴才在我身边对我视若无物。毕竟是老人儿了,尴尬一阵,几位嬷嬷笑嘻嘻的出去和秦顺儿客气起来,向他解释起了来意,反倒没了我什么事。秦顺儿和她们也很客气,执礼甚恭,但一说到“收拾西暖阁”,就公事公办的向她们交代道,这里是皇上钦点的居所,布置都是按皇上意思,连一根线也是皇上看了才能进来的,若“收拾坏了”,恐怕皇上不会高兴。

  慢慢的气氛有些僵持,说到底她们代表的是太后的意思,放不下架子,最后妥协的结果是,秦顺儿亲自陪着她们“先看看”,再回去向主子讨主意定夺。

  宫女打起帘子,我微笑目视秦顺儿微微点头,感谢他刚才在慈宁宫的照顾,此时也不便说话,他又恭垂双手一躬身,才随嬷嬷们进来。

  随便转了一圈以示完成任务后,她们由秦顺儿送着往外走,客套间还不甘心的说着:“咱们回去禀报太后老佛爷,看她老人家的意思,不过这几天罢,皇后娘娘必定是要搬过来的……”

  “朕还没册封皇后呢,哪儿来的皇后娘娘啊?”

  还是他平平淡淡的一句话有用,众人如闻晴天霹雳,立刻噤声跪下,参差不齐的磕头呼“万岁”。

  我也连忙迎出去,胤禛脸色比刚去慈宁宫时更差,险峰峻崖后黑沉沉的孕育着一场暴风雨是什么情景?相信众人都感受到了这平静语气下的“低气压”。

  结结巴巴的嬷嬷们说不清楚,秦顺儿帮着简单的解释了一下,胤禛似听非听的,踱到我刚才坐的西暖阁外间窗下,拿起茶杯就着我喝剩的茶要喝,我连忙伸手捂了一下,水已经温了,于是轻轻把杯子从他手上取下来,示意身后的容珍去换热茶。

  “哐啷”一声,胤禛把手边的杯盏往地上一扫,全殿人连我在内无不吓得浑身一震。

  “朕忙了半天下来,连口热茶也没得喝!倒有一群奴才在朕住得好好的西暖阁指指点点?嗯?谁给你们的胆儿?!你们也想让朕在紫禁城住不安稳?”

  胤禛在太后那一定碰了不小的钉子,此时生硬阴冷的语气里有隐忍的怒火未消,几个嬷嬷吓得呆了,伏在地上只知道磕头求饶,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容珍双膝一软也跪了下去,干脆抖抖的趴在地上去拣碎瓷片。

  胤禛气得无话可说,又腾的站起来在室内来回踱步,因为嬷嬷们刚看过,几进内室的帘子都还没有放下来,他随步边走边看着,好象还在想什么,站在大座镜旁边,突然停住了,朝里面指着:“谁把朕嘱咐挂上去的画儿弄坏了?”

  里面只有一副画,就是邬先生所作,那副踏雪赏梅的,我也过去一看,只是画挂得歪了、画纸有些细小的褶皱而已,可能是打扫清洁的宫人疏忽也不一定,他这是心情不好拿事情发作吗?我还从没见过他这样子,一时也不知该怎么办好,他已经朝身后一挥手:“跟你们怎么交代的?掌嘴!”

  众人还在发愣,他转身又指着秦顺儿:“你在敬事房就是这么当差的?掌刑太监呢?还不给朕把这几个眼里没王法的刁奴拖下去掌嘴?”

  这才反应过来的几个老嬷嬷立时哀叫连天,求饶一片,隐隐听见有人在说“太后”的字样。

  “有多叫一声的,既多掌十下!还敢在朕跟前称太后?朕倒要问问你们怎么服侍的?竟让闲杂人等天天闹得太后寝食不安!太后要是有个什么,朕拿你们殉葬!”

  秦顺儿看看胤禛脸色,往身后一挥手,几个太监进来把老嬷嬷们往外拖时,胤禛手指往地下一点:“还有她。”

  四个老嬷嬷连容珍被拖了出去,“一、二、三……”唱刑太监扬着尖细的嗓子开始唱数,夹杂噼里啪啦的掌嘴声就在外面响起。宫内女眷通常不施杖刑也就是“打板子”——因杖刑中为避免作弊,都要扒去衣服,亮出脊背和下身直接受刑,清朝极其封建,自然不能这样“有伤风化”,所以宫女和嬷嬷会受到正式由敬事房掌刑并记录的唯一刑罚就是掌嘴,皮肉之苦自然厉害,更是极大的羞辱,这几个老嬷嬷本来年纪就大,看样子平时又是有些地位的,这样一闹今后还怎么在宫内处事?

  胤禛丝毫没有就此喝止的意思,没说要打多少,就只能一直打下去,我又无法忍受了,小声试探:“皇上?”

  “唔?”胤禛还在板着脸想心事,见我叫,看看我又看看外面,先抬手示意我不要说话,自己回头吩咐道:“走走走,都给朕弄远点,这么闹着养心殿还办不办事了?从现在起,每个人再掌嘴五十,秦顺儿要亲自瞧着。”

  只是把她们拉到这里听不见的地方去受刑?众人走后,我连忙向他说:“那几位嬷嬷上了年纪,再打下去怎么好呢?皇上饶了她们吧?”

  “哼,朕最看不得多当了几年差就自比主子的刁奴,有她们的样子在,奴才不象奴才,连你都敢欺负了,不杀两个,满宫里的奴才还认得朕是皇上?”他目光扫过之处,殿中剩下的宫女太监无不像被冰冻住似的,长跪于地,瑟瑟发抖。

  胤禛渐渐倦下来,意兴阑珊的赶走了一屋子人,把我抱到腿上,低声道:“凌儿,你还记得当年我雍亲王府后那片湖吗?”

  “当然记得。”虽然还为刚才他的一怒有些心惊肉跳,但想起那湖,湖中映着星光灿烂的夜空,那时候傻头傻脑的自己,我忍不住微笑。

  “后来圣祖皇帝又把那后面一块地给了我,连整个湖在里头,围了个园子,房舍器物都是请江浙一带有名的匠人来造的,原想着闲时去散散心,”他苦笑一下,“谁知竟没个闲的时候,放着到现在也没住过。那园子地方好,又清净,就用我圆明居士的号,叫做圆明园。”

  “圆明园?”

  “嗯……凌儿……你先住到圆明园住一阵子,好吗?”

  胤禛是低头说的,话音微涩,无不歉疚之意。

  见我迟迟不说话,他终于抬头看我,目光紧张的探询我的视线。

  “凌儿?朕……朕三月就要护送圣祖皇帝灵柩至遵化皇陵,你一个人留在宫里,朕不放心,但朕一回京,就会去接你回宫的!”

  本来是在暗自偷笑的:我居然可以离开这个不是人住的地方了,还会成为史上第一个住进圆明园的人?圆明园呢!

  但是胤禛的话又把我拉回现实:他的敌人就在庙堂之上,宫闱之间,让人不得不为他忧心。而让我出宫这样一件小事,更是不值得他愧疚的,宫内的一切,对我来说毫无意义,只是,他可能还是不能理解,他总是对自己要求很多……

  “没关系的,皇上,若不是因为你,我真的很不喜欢住在宫里,能出去透透气,真是求之不得呢。”

  胤禛没有说话,只是抱紧了我。

  随后秦顺儿还领着四个人回来谢恩,按规矩,领罚和领赏是一样需要谢恩的,只是其中一个老嬷嬷永远没机会了。“皇后”晚上还想领着年妃过来“请安”,胤禛没有见,同时李德全也很晚才带着太医回来,详细报告了太后诊治的情况,同时,允禵听说太后犯病,折回慈宁宫去看望,被胤禛特意嘱咐的侍卫赶走,又闹到深夜。

  这一夜,因为多了对圆明园的期待,更觉这宫中乌烟瘴气,一天都不想再多待。第二天,我就搬去了圆明园,胤禛对于我的急切只好苦笑,也无法一时安排出时间与我一道,只能帮我叫上阿依朵。

  圆明园已经算在京郊了,当马车停下,如意扶我出来时,我还以为他们走错了地方。眼前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不是那种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或刻意种植的,而是……很像草原上自然生长的、健康的草,绿波中居然还夹杂着一朵朵小花蕾。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隐约可见湖泊如镜面映着蓝天,抬头,天空訇然晴朗,薄云悠闲的舒展开来……

  阿依朵显然也有与我一样的观感,在身边吹了一声清脆的口哨。

  更完美的是,树林中回应了一声清脆的口哨,有人手牵一团红云从湖畔走出来,青衫翩然,一边向我们走来一边笑道:“这阵子忙得头都昏了,好容易向皇上讨到这个美差,还没弄好呢,你就急着要过来。”

  “就你会享福不成?要是可以选,谁会弃这里而选皇宫?”

  “这话你可说错了,天下有多少人眼巴巴的望着那金銮殿……”

  胤祥的话还没说完,我惊喜的打断了他:“这是一匹马儿?”

  “当然,不然你以为是什么?”他回头看看手中牵的那团红云,“又进了一批上好的滇马,我好不容易求四哥让我来挑挑,皇上说顺便选几匹给你看看。怎么样?就知道你喜欢。”

  火红的鬃毛在风里起伏如烈焰,但它的目光却是深沉稳重的,一看就与踏云的性格大不一样,简直是王者风范,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好,一把抱住它的脖子:“哎呀!太好了!就是它了,我要这匹马儿!”

  “没问你这个,我挑的马儿,还有什么好说的?我是说这园子。”

  “这园子嘛……你发现了吗?这里的风是软的。”

  “风也有软的硬的?”阿依朵笑我。

  “当然,在宫里,我一直奇怪,怎么二月底了,冬天还没过去呢?风也刮得又冷又硬。到了圆明园才知道,原来春天都被关在了宫门外。”

  胤祥点头,了然微笑,身后,是雍正元年难得的和煦春色。

  四十四:蒹葭

  胤祥说要向我引见一个人,领着我们往湖对面绿树掩映的秀丽楼阁走去。玉带似的拱桥从湖面最窄处穿过,走近了就能发现,这里的房舍建筑错落高低,毫无京城大宅的死板阴沉之气,布局如同江南园林,站在每一个地方看去,都是一副绝妙的画面,但它又不像时下江南园林那样过于追求繁华,伤于纤巧,因为拥有了足够多的天地来摆放,它便兼具了北方的高天阔地和南方的别致幽雅。

  一路看,一路赞叹,可怜胤祥根本没有闲心欣赏,边走边跟我详细解释这里的关防。原来京郊西北现在都是“皇十七弟”允礼旗下亲兵直接驻防的,再往西北去不远就是大营,圆明园内的侍卫一时没有足够人手,更无法从宫内抽调,现在是由胤祥分出自己手下可靠的亲兵充当,园外就是由封了果郡王的允礼亲自负责派兵设岗巡防。

  “有必要吗?这里面现在就住我一个人而已,加上身边服侍的人也不过十来个,倒要这么多人来守?”

  “你说的,要是可以选,谁还会想住宫里?何况还多了个你,皇上自然也要来的。再说,有些人在宫里都是来去自如,难道这里也让他当自家园子不成?”

  “……你说九贝勒?皇上不是下旨让他去西宁了吗?”

  “哼……老十走的时候不也闹了一阵吗?秋后的蛤蟆叫不久,你别担心,他在京城待不了多久了。”

  阿依朵这段时间对他们兄弟间和我的过去有关的恩怨特别好奇,听到这个,立刻兴致勃勃的走到我们之间,正要向胤祥发问,我们已走进一处以花草篱笆为墙的庭院,楼台之间草地上两人正在打斗,几个侍卫在一旁观看,阿依朵一见那熟悉的大个子,立刻用藏语喝道:“多吉!”

  多吉反应不慢,听见声音立刻回头,一看见我们,丢了架势就“嗬嗬”的跑来,正跟他缠斗的青年不肯放,从后面要追,阿依朵却指着他哈哈大笑起来。

  多吉激动起来语无伦次,但听不清也能知道他要表达什么,自从带着他一路颠簸,我还真惦记这个可爱的小巨人,见到他好好的穿着一身特制超大侍卫服,像以前一样跑到面前,震得地面直抖,还真是亲切,欣慰的拉着他那一个指头就有我手腕粗的大手轻拍。

  “三婶,我还真没见过您端端正正像个福晋的样子,没错儿,大家都知道多吉是您的手下败将,我是还没打赢过他,可您也不用笑成这样子吧?”

  那青年才二十岁的样子,由着侍卫们理理衣裳掸掸身上的灰,笑着向我们走来,看样子和阿依朵也很熟。

  “凌儿,这就是……”胤祥说。

  “不必介绍了,老远就瞧见腰上的黄带子,这身手气度,必定就是果郡王了。”我笑道,福了一福,“给果郡王见礼了。”

  “呵呵,不敢不敢,允礼也不知从多少哥哥们那里有幸听闻过这大名了——还不能轻易提起,那是要先焚香祝拜、香汤漱口,才能恭恭敬敬叫上一声的,不然,惟恐玷污了。如今得见真神,敢不膜拜?允礼这厢有礼了……”

  这年轻人看上去心情很好,退后一步唱戏似的长揖作礼,说着话还笑哈哈的看看胤祥的反应——胤祥脸上微微泛红,狠狠瞪了他一眼。

  躲过了斗争最激烈的那十几年,他才刚刚长成大人,幸运的成为一个比他的哥哥们都轻松自在的贵公子,他的这种调侃戏谑,因为符合自身气质,也并不显得轻浮突兀。当然,也许是因为我早已知道,他在胤禛登基的过程中和胤祥一道对京城和附近地区的军事进行控制,是“一家人”,所以可以暂时放松在宫里时时警惕的情绪,回以嘲笑:“当年在王府书房见到果郡王,才十岁的小孩子,比弘时他们还顽皮,打碎了茶盏就溜走的可是你?害弘时他们罚跪半天呢。”

  “啊?这都记得?千万别告诉他们,他们到现在还不知道呢。不过说起这个我就奇怪了,方才远远瞧见,我还不敢认,怎么我小时候你就是这个样子,十年后还是这个样子呢?莫非这十年你都躲在那张画儿里了?”

  “胤礼,你还做过这种丑事啊?早知道叫四哥把你的跪也罚回来,替侄儿们出气。”胤祥嗤笑。

  “怪不得把多吉交给你这么久还没教好,就知道和他玩儿了吧?”阿依朵也笑。

  “哼,不跟你们两个漠北蛮子废话,有本事,咱到西北战场上见真功!”

  允礼嬉皮笑脸的说着,发一声唿哨,远远小丘下树林里跑出几匹马儿,后面跟着的驯马小太监大概措手不及,跑得手忙脚乱。

  “什么西北战场?你要去?”我很吃惊。

  “十三哥要去,我当然也得去!咱满人马上得的天下,谁还不能跃马弯弓射大雕?就十四哥能打胜仗不成?”

  这简直是小孩子赌气嘛,我愕然回顾胤祥。

  “呵……”胤祥尴尬的笑,“别听他的,他是文人,哪见过什么大漠孤烟,跃马弯弓?他当是李太白仗剑游江湖呢,你不知道,咱们这个十七弟早已从学沈德潜,工书法,善诗词,好游历,名山大川倒是走了不少,起了个号叫春和主人,现在我们兄弟里书画最了得的就数他,连三哥也夸他笔下有仙气,不是读迂了程朱理学的所谓‘大儒’能及……”

  “怡亲王,先别忙着夸,你想去西北打仗?一则朝中事务繁忙离不得你,二则你的身体也不能再抗风沙严寒,皇上怎么会准?”我打断他,质疑道。

  “别以为夸我书画就能贬我的骑射功夫,皇阿玛在的时候还夸我马上有他老人家当年遗风呢!不信咱比试比试!”

  马儿们跑近了,允礼嚷嚷着拍拍其中一匹马的脖子,拉住缰绳跃身上马,双腿轻轻一夹马腹,飞奔出去。

  胤祥回避着我的目光,趁机翻身上马,骑着一团红云迅速飞走。

  “你们两个要是连我也比不过,就谁也别去丢人现眼了,哈哈……”阿依朵也飞快的纵马而去,“放肆”的笑声随风四散。

  “喂!你们!”

  我急得一跺脚,连忙骑上一匹离我最近的青花骢,打马苦追。

  回京之后,从没有过这样的愉悦,回京之前……就更不可能了。抬头看蓝天清澈荫凉,俯首见凡花含苞而有情,仿佛穷尽半生挣扎苦熬,不过换来这短短数年、半时轻快,值或不值?但已经没时间去思想感慨,因为哪怕这一点点快乐光阴,不及时享受,也很快就会溜走了。

  马术上谁能胜过阿依朵?在草原上早已见惯不怪了,她就像生在马背上似的,腾挪纵跃灵活得像变戏法,速度、花样都无人能及,胤祥兄弟两个最后很有默契的不再和她比试,而是在一旁为她吹起口哨来。

  玩得兴起,午膳时间已过,他们兄弟还不肯走,一定要再比箭术,传过简单的午膳,湖边空地上已准备好十根木桩,每两根之间相距二十步,都有一人高,上端紧紧裹扎着稻草,这是马场都有的简单箭靶。

  胤祥兄弟两个和阿依朵各自的箭梢分别以蓝、白、红漆做了标记,每人二十支,驱马一百步的距离拉起红绳,绳外可自由跑动,谁的箭中靶多就为胜,且可以箭打箭。

  听说有这样的比试,谁不凑热闹?园内有事没事的人都跑了来看,杂役老太监和宫女老妈子偷偷躲在院子里张望,马厩的太监们在山丘上找高处,侍卫小厮们更是纷纷为自家主人忙前忙后磨箭牵马。

  但他们三个的准备工作却出奇的一致,就是把我往远处赶:“刀箭无眼,打箭时若偏了出来会伤到人,你去那边儿看吧。”

  最后,我只好带着多吉站到湖心桥上,这里背对他们,又是高处,视线正好全无阻挡。

  慢慢跑动起来,他们先后射出了第一箭,三箭都稳稳扎在不同的靶上,赢来侍卫们轰然喝彩。

  第二箭,第三箭……无一不中,他们看似信马由缰,由马蹄轻快小跑踏在湖边草地上随意来回,拈弓搭箭之前还不忘互相嘲笑,这才是满洲贵族当年谈笑间俘虏天下的豪杰遗风吧?

  我渐渐看进去了,随着他们的身形移动目不暇接,每一箭的射出都紧张得捏起拳头,直到耳边响起轻松的低语:“这不算什么,小时候咱们兄弟谁没这个准头,圣祖爷要罚跪的,在众人眼里也抬不起头来。要紧的是后头,每张弓一次都需膂力,连发二十箭后,谁还能力道不减,才是好汉。”

  静静听完,才舍得移开目光,回眸间尽是湖光山色潋滟,笑意也自然轻盈起来。

  “皇上怎么来了?还一点动静都没有,可是侍卫们失职?”

  “十三弟和十七弟一来就忘记回宫,自然得来看看是什么把朕这两个弟弟都留住了,又碰上这么一场好比试,当然不能坏了大家兴致,赢了的,朕还有赏呢,呵呵……凌儿,你往这里一站,朕才看出,这园子原来有这般景致……”

  他的唇近得碰到我鬓角被风吹乱的发丝,李德全总算见惯不怪了,理直气壮的假装看着那边精彩的比赛。

  比赛已近末声,虽一时不能细数,但大致看去三人战绩持平,他们放慢了发箭的频率,谨慎起来,连四周的人也看出了神,竟没一个注意到皇帝的悄然到来。

  “对了,十三爷和十七爷说他们要去西边战场?皇上可千万别准啊,戈壁黄沙,十三爷的身体现在恐怕受不起……”我问道,眼睛却时时关注着场上动静。

  “好箭!裕亲王福晋在草原上的名声绝非虚得啊……”允礼刚刚一箭中的,阿依朵的红箭紧随而至,差不多和允礼的白箭扎在一处,允礼大概已经力有不足,那支箭摇摇晃晃,被挤落在地,围观的众人嘘声、喝彩声顿时响成一片,胤禛也忍不住赞了一声。

  “朝中事务怎么离得了他?就是十七弟,京畿防务也少不得的,隆科多兼了上书房大臣,又是九门提督,整天忙得脚不沾地,长此以往不是办法……结党余孽未清,朝中多少官员可用?打仗是打粮草,与葛尔丹一战才毕,如今国库空虚,朕让李卫去做江苏巡抚,不就是为了在江南筹粮备战么?要用到十三弟的地方多了去了,比战场也不差啊……”

  允礼不服气了,又连发两箭,箭箭中的,阿依朵和胤祥也不慌不忙,无一落空,他们的箭匣眼看就要空了。

  “不去就好,无论怎么说,他去都不妥当。可怜十三爷总觉得自己是不受重视、被人遗弃的孩子,又浪费了之前十年的时光,他总是想证明自己……”

  “唔?”胤禛仿佛在低头看我,我却无法移开目光。

  只剩他的最后一箭了,连允礼和阿依朵都看着他。众人屏息等待中,胤祥好整以暇搭箭拉弓,将胳膊与弓箭抡成一轮满月,马上侧身,姿势标准得像一尊骑士铜像,仿佛全身的每块肌肉都在蕴势等待——不远处的几个宫女咬着手指看得目光发直,很有意思,引得我分神多瞄了几下。

  破空而出,箭的去向是最拥挤的那个草垛,上面已有五支红箭,二支白箭,三支蓝箭,胤祥似乎是有意的。

  箭羽在空气中震动,尚铮然有余音,已被扎成箭猪似的草垛应声而散,二支红箭、一支白箭飘落在地,剩下三支红箭、一支白箭、四支蓝箭,都是深深没入木桩才得以存留。

  胤祥随意扔出单弓,昂然下马,几名随侍伸手接过那弓,突然一人激动大呼:“弓裂了!弓裂了!”

  最后那支箭岂止力贯千钧?居然将角弓也震裂。

  允礼抢过弓来细看一遍,仍不死心的打马上前数起箭来,随着众人的跺脚、叫好、议论声,我从胤祥拉弓就开始屏息的那口气,才得以无限赞慕的长舒。

  “何需上西疆战场才能证明呢?难道,谁还敢说朕的十三弟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男儿?”

  深有同感,回首向胤禛认真的点头,才发现他仍只低头看着我,幽深的眼眸里捕捉不到一丝目光曾移动过的痕迹。

  闲置多年的圆明园突然人气高涨,每个来的人都不想走了。

  我选中了一栋湖畔小楼住下,楼下有临湖水榭,杨柳依依,这一片庭院最可喜的是没有让人压抑的朱红高墙,四处只有竹篱爬满香草藤蔓以示隔断,青葱绿意伸手可得。

  当天下午,胤禛干脆吩咐将湖边一处轩敞抱厦整理出来,把上书房大臣都叫到了圆明园来办公议事。当夜,他也没有回宫。

  这几天正好满康熙的百日之期。国丧服孝,百日缟素,人人都不能戴有顶戴和喜色的帽子,还只能穿孝服,偏又是颜色惨淡的冬天,日子久了,只觉满目荒夷,加以百日之内,不得剃发,一个个毛发蓬乱,特别是宫人们就那么一件白孝衣,没得替换浆洗,穿上那件灰暗破旧的白布褂子,不象个囚犯,也象个乞儿,看着好不丧气。

  好容易百日磨过,宫内立刻忙起来,换去素色帷幕帘栊,摆上日常用的喜色器皿用具,王公大臣们也回家剃头刮须,重新穿回朝珠补褂,翎顶辉煌,容颜焕发。

  “嗯,这才像个新朝的样子。”胤禛要我陪他回宫一趟,他指点着从大内藏珍里取合用的器物去圆明园装饰我的新住所,看宫人们换上新装,精神利落的翻箱开柜、布置宫房,点点头道,“这几日你们把宫里好好打点出来,朕先去圆明园躲几天闲,待从遵化回来,乾清宫要立时就能用得上。”

  北方真正的春天到了,“阳春三月”这四个字的含义在这园子算是体现到了极致,草长莺飞,天光水色,绿意像用画笔饱蘸了浓墨染上去的,润得要滴出来。

  我喜欢动物,胤禛也有个“怪癖”,大概因为对人对事太过于严苛挑剔,人生殊少乐趣,他对小猫小狗都很好,偶尔还能逗趣,于是圆明园中很快补齐了有趣的生物:温驯的梅花鹿很容易受惊吓、神采奕奕的猎犬紧随人后,波斯猫对人爱理不理、梅花苑中的仙鹤姿态却更显高贵优雅、湖中锦鲤颜色喜人、鸳鸯总是一对对相依相偎、同样是羽毛绚丽的孔雀还不如总喜欢停在篱笆上的雉鸡可爱……人不多,园子却真正鲜活起来,耳边时时鸟鸣啾啭,走在其间,人心也不得不轻快几分……

  可惜朝局的气氛与之正好相反,胤禛却还把这气氛带进了圆明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只要胤禛一怒,以李德全为首的宫人们不约而同的缩到一边,只偷望着我,若没有外人,只有他们兄弟,我少不得要端茶送水,稍稍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但这些日子,胤禛脾气一次比一次发作得大,并不是每次都有朝臣在场,但我只能静静坐听,全不理会战战兢兢踮着脚尖做事的宫人们投来“哀怨”的目光。

  “外间匪类捏造流言,妄生议论,令朕即位以来,施政受阻,被议者多,谓朕钟爱十六阿哥,令其承袭庄亲王王爵,承受其家产。且如发遣一人,即谓朕报复旧怨;擢用一人,又谓朕恩出于私。”

  “苏努、勒什亨父子朋比为奸,摇惑人心,扰乱国是,结党营私,庇护允禟,代为支吾巧饰,将朕所交之事,颠倒错谬,以至诸事掣肘!”

  “将勒什亨革职,发往西宁,跟随允禟效力。其弟乌尔陈因同情其兄,一并发往。”

  “允禟奉命往西宁,而怠慢不肯启程,屡次推诿,耽延时日。惩治其一二‘奸恶太监’,而遂谓朕凌逼弟辈,扬言无忌,悖乱极矣!”

  “朕即位以来,对诸弟兄及大臣等一切过犯无不宽宥,但众人并不知感,百日之内,淆乱朕心者百端。伊等其谓朕宽仁,不嗜杀人故任意侮慢乎?此启朕杀人之端也!!”①

  ……

  取中湖边这座抱厦,正是因为它轩敞明亮,坦坦荡荡三大间直接打通,没有筑墙分出房间,布置时也特意只取多重座屏隔断,胤禛震怒的每一言一语都在这里面激起轻微的回音而被放大,声威骇人。

  杀人之端……杀人之端……此时正值盛年的张廷玉躬着背匆匆离去,捧着的圣旨去“明发天下”的双手也在摇摇发颤。我何苦在这种时候出现在胤禛眼前,令他多想起一桩新仇旧恨呢?

  摇惑人心,扰乱国是,结党营私,对皇帝之命推诿支吾以致诸事掣肘,“淆乱朕心者百端”……这样的罪,胤禛也只能打发两个罪首去西宁而已;允禟原来还没有走,可想而知,朝野上下都在看着胤禛到底能拿他怎么办,他却只能杀了允禟身边的两个太监出气。

  原本,皇帝应该在圣祖宾天百日之后,就带着所有王公亲贵和大部分重臣护送康熙灵柩去遵化皇陵“入土为安”的,却一拖再拖,三月下旬了还无法成行。

  主要原因就是允禟还在京城。他是康熙的九皇子,这样的大礼若不带他一道,从礼、义、仁、孝任何方面都说不过去;但只要一带上他,等于皇帝默认了自己之前下的旨意全废,让所有人意识到皇帝的施政被“八爷党”左右,这皇帝还有什么好做?

  这算是雍正登基以来与“八爷党”的第一次正式交手吧?

  胤禛,不,他们兄弟应该都是,如此骄傲,怎能容忍他人对自己……用胤禛的话说,“任意侮慢”?

  红眼相斗多年,不胜,既死,没有别的梯子好下台,这一局怎么结束?所有人都在等待。

  三月下旬,春雨绵绵,雨丝细密得雾似的,风一吹就四处飘散。这样的雨下过两天,晨雾也越积越重,一日早上起床梳妆时,窗外只有白雾茫茫,连湖面也看不见了。

  已近巳牌时分,换算成二十四小时制,就是快早上十点了,听说皇上卯时就走了,在前头领着上书房大臣和两位理政王大臣见人办事。我应在胤禛办事时悄悄陪侍一旁,已成惯例,他早起时却又总不叫醒我……匆匆梳洗了,早饭也不及吃,只带着如意出门赶去。

  竹篱上两朵不知名的鲜花刚刚盛开,花瓣上聚集了一粒粒小水珠,晶莹剔透。雾太浓,抬头不见天日,前后难辨东西,还好从这里到议事的地方,只需沿着湖岸走,穿过玉带桥,到湖对岸便是。

  随着圆明园地位提升而升做总管的太监高喜儿见我出门,连忙跟了上来:“主子,这天儿瞧不见路,您扶着点儿,当心草上水气打湿鞋子……”

  扶着他慢慢边走边闲话,鹅卵石的一段小路走到尽头,径直穿过一片浅草地,前面应该是桥头的八角亭。高喜儿为人柔媚细心,莆得提升,一心要好好买力讨赏——皇帝身边已经有了李德全,他对我的饮食起居就分外用心。我还真没见过这样小意儿的太监,也觉得十分有趣,他爱讲些趣事笑话逗闷,正好我平时没什么话,有这么个人唠叨着也怪好玩的。一路小心看着脚下,听他絮絮叨叨些衣饰上的闲话,数着新进的衣料应该打些什么样子的春装,没甚留意时,他突然止步,还拉拉我的衣角。我脚下正踏着湿漉漉的草,步子收不住,险些一个踉跄撞上眼前的人。

  又见鬼了。

  “凌儿,别瞪我,原本没指望的,还真把你给找着了。”

  似乎空气中湿重的水气都凝结在他眉眼间,他的神色和以前很不一样。记得他总是笑着的,一种高傲的、轻扯嘴角的嘲笑,少年时是轻狂,十年后是不羁。但现在他居然没有笑,微扬的剑眉和低垂的睫毛上还挂着一点一点很小、很小的水滴……

  “雾这么重,也不拿伞遮遮,头发都濡湿了……”他用手背轻碰我鬓角,语气里尽是忧郁。

  完全糊涂了,后退三步,左右看看:他身后,八角亭和亭内两名亲兵服色的随从都只能看见一个大致轮廓,我身边是神色紧张的如意和高喜儿,现在所处位置离湖面很近,隐约得见水面雾霭蒸腾,恍如幻境,除此之外我们之间就只有缭绕的水气。

  “呵……最喜欢看你这般模样,顾盼之间,魂为之销……”胤禟勉强轻笑一下,负手侧身,望着白茫茫空无一物的湖面,语气幽沉如梦呓,“十年了,你还是这副神情……听说你这些年再没拨过琴弦?”

  我正趁机示意高喜儿去报信,他突然又看向我,还走近两步:“凌儿,就算是为着恨,你还是时时记得我的,对不对?”

  距离太近,吓了一跳,浑身骤然紧张,悄悄侧身挪了两步的高喜儿也站在原地不敢再动。

  呼吸,深呼吸,还是有些恼怒了:“我不再弹琴,是因为随我琴声歌唱起舞,使我平庸的琴艺为之生色的锦书不在了,没有她,我的琴声干涸如沙漠,再无可听之处。教我弹琴的邬先生和锦书都已各随天命而去,知音不再,瑶琴何堪?”

  他眼中突然闪过一抹喜色,伸手抢过我捏起的拳头:

  “是吗?凌儿,这么说,四哥也不是你的知音?若不是我当年一时气盛铸下大错……”

  没想到他居然还抓住这么个字眼儿,我啼笑皆非,甩开他的手,回头就走,迈了两步,又踟躇停下。

  “九爷,浮生不过一梦中,谁能明辨因果?我不过是一名再平凡不过的女子,试想,若你当年轻易得了去,或许能新鲜上一年半载,十年之后呢?九爷府上姬妾如云,年年花开,我不过是湮没于其中的一个。凌儿不明白,你是为了愧疚或是为了别的什么,定要执著于此呢?”

  “你不明白?”胤禟抢几步站到我眼前挡住去路,“你说天命,你说因果,我也不明白,年年夏夜,飞蛾为何扑身灯烛,蹈火不绝?大清开国之初,多尔衮以身家性命保孝庄太后,赢得孝庄太后委身下嫁,扶了才六岁的世族爷登上大宝,最后不过换得身败名裂,掘坟罪尸,为什么?就是皇阿玛,孝诚仁皇后故去多年,他老人家为何既不立长,也不立贤,伤透了心也要保咱们那个扶不起的二哥?不就因为他是孝诚仁皇后遗下的吗?”

  胤禟平日也是个不多话的人,他急了。

  被他困惑、凄伤、咄咄逼人的目光所慑,我居然动弹不得。这算什么?谈情说爱还是清算旧帐?

  “凌儿,我知道,遇上你的时候,我就是个不成器的东西,什么也不懂,但你被赐死的那夜,我好象也死了……”

  他犹豫着抬起手臂,十指空空的伸出又捏紧,双手终于互相克制的握紧,没有靠近我:

  “……在左家庄化人场外头坐了一夜,还是八哥找到我的…………我才明白了皇阿玛为何要那样教我们,‘情’之为物……白白活了那么二十载,原来不过是个蠢物。就像做了场梦,多年后回首,恍如隔世……”

  他的情绪仿佛能随萦绕的白雾四下弥漫,那种绝望的气息甚至一瞬间触碰了我,这感觉很奇怪,迷惑的摇摇头,喃喃道:“但现在再怎样悔不当初也已经晚了,就如你们兄弟多年的争斗,其实一切都并不值得,我不明白你还想怎样……”

  “我也不知道我想怎样……凌儿,或许我只想这样瞧着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十七爷!十七爷!”“您这是怎么的啦?哈什图好好的,怎么就惹了爷了?”“后头是凌主子住的地方儿,您这样儿……”

  太监和侍卫惊慌的声音从桥上传来,大概时近中午,雾变稀薄了些,八角亭后现出人们身形,一群人张皇的跟着果郡王胤礼小跑而来。

  “你在这里做什么!离她远点儿!”胤礼直接冲向胤禟,怒喝,手中横握一柄染血的出鞘长剑,剑尖兀自滴血。

  胤禟早已闻声回头,见胤礼这番举动也并不甚理睬,冷冷立在原地不动,只看了那剑尖两眼,问道:“十七弟,你杀了哈什图?”

  “皇上有旨,无论何人不奉诏不得进园子,他还敢私自带你进来,这等奴才要他何用?”

  “唉,十七弟,你可冤了人了,哈什图是你镶黄旗下的,又是老侍卫,对皇上是忠心耿耿啊,他确向我实情报呈了,因我有急事要上奏皇上和各位上书房大臣,他才想带了我去找你问个章程的。啧啧……可惜了,我定当厚葬他。”

  “不必操心了,那你为何又到了这里?”

  “你也见了,这雾大的,我又没进过这园子,不认识路,不知怎么的,就走失了,摸索着还在找哈什图呢,可巧遇见凌儿……”胤禟随意笑说着,又看我一看,“就闲话了几句。”

  “凌儿会跟你这等人闲话?——呸!别以为那时候我年岁小就不知道你干了什么下作事儿!真是龙生九子子子有别,我竟摊上你这么个兄弟!专使那些黑心污烂的卑鄙手段害人,皇天有眼,你就不怕现世报!”

  胤禟脸上微微变色,收起笑容:“十七弟,你还年轻,说的是气话,做哥哥的不跟你计较,但你可不能总是这么冤枉人哪,九哥知道你恼我,也一直没得机会向你解释,但勤嫔娘娘……”

  “你再敢提我额娘名号半个字!”胤礼额上青筋迸现,被血染得殷红的剑尖转眼就直逼到胤禟前胸。

  我正诧异,胤礼怎会失态至此,原来是内有隐情——这兄弟两人显然还另有一段极大的仇怨。平日的胤礼,丰神俊郎、文采风流,人称“小八爷”,眼下却怒发冲冠、七窍生烟,那样子恨不得立刻生吞了眼前的“九哥”。

  原本躲在一旁的侍卫和太监眼看事态恶化,忙一哄而上阻拦胤礼,胤禟低头一笑,不再理睬他们,重新转身看着我:

  “我要去西宁了,凌儿……节度使府后花园对吗?四哥总不能连你住过的屋子都不准我住吧?”

  “什么?”就算已经知道了历史的走向,这个消息还是很突然,这场较量是怎样分出了高下的?

  “你还在这里做什么?敢随我到皇上面前说理去?!”胤礼手中的剑被一个侍卫抢了下来,被太监架着胳膊仍瞪红了眼向他九哥怒吼。

  胤禟很慢很慢的后退,终于微微一笑拂袖转身,看也不看胤礼,从他身边大步走过。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不知什么时候起,雾已稀薄,胤禟悠悠吟唱,步上桥头,一个身影立于桥上,在他前方凝立睨视。

  胤礼也跟了上去:“十三哥!他……”

  胤祥目光微动,胤礼不再说话,一跺脚追着胤禟而去。

  “凌儿。”

  宫人侍卫如鸟兽散,胤祥在身边轻声唤我。

  茫然看看他,他神色认真得像在对我进行科学研究。

  “我……没事,只是,有点……迷惑?……”

  相对无言,耳边重又响起树梢婆娑风声,鸟儿在枝头啾啭鸣啼。

  “雾清了,日头要晒起来了,回去罢。”

  ……这就是他的结论?

  一抬头,胤祥也走了,侍卫和宫监正簇拥着他上桥而去。

  雾果然都没了,春日温煦的阳光重又淡淡穿过树枝,洒在身上,圆明园的景色魔术般清晰的浮现回来,远处的湖岸,脚下随风轻摆的草,身后觑眼观望我的如意和高喜儿。

  那白雾氤氲的混沌呢?一切褪去得太过迅速,我简直无法分辨那到底是不是一场幻觉。

  *****

  注①这些都来自于前章注过的《雍正朝编年》,史料原载。这一部分,无论雍正还是乾隆都没有必要改动,应该是比较可信的。这已经是非常文言化的官方语言了,可见当时雍正被八爷党势力掣肘,无法施展拳脚的程度,和他的极度愤怒。

上一页 《尘世羁》 下一页
line
  书坊首页 努努书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