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曼作品集
作家简介:
托马斯·曼,德国作家。 1924年长篇小说《魔山》的发表,使作家誉满全球。30年代初,托马斯·曼预感到法西斯的威胁,发表了中篇佳作《马里奥与魔术师》(1930),对法西斯在意大利制造的恐怖气氛做了生动的描述。因《布登勃洛克一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目录 | |
《布登勃洛克一家》 《布登勃洛克一家》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1875—1955)早期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它通过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在经济、社会地位和道德等方面的衰落和瓦解,深刻地揭示了德国市民社会灭亡的必然趋势。作品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描写手法深微细致、丰富多姿,好像现实生活复现在我们眼前,却又比现实生活来得集中、来得完美。1929年,作者本人以这部篇幅极至浩瀚的小说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评委会曾赞誉此书为“德国首部格调高雅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
|
《魔山》 《魔山》问世于一九二四年,故事则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书中所描写的死神统治的山庄国际疗养院,实际上是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精神空虚、道德沦丧、危机四伏的资本主义欧洲的缩影。整个山庄都未能逃脱死亡的厄运,这意味着山庄所象征的世界已经衰败、没落,欧洲战前代表自由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整个在精神上已经衰败、没落。奠定托马斯·曼文坛地位的《布登勃洛克一家》有一个副标题,叫一个家族的没落;作为其后续之作的《魔山》,方方面面都前进了一大步,所反映的时代和社会生活更广、更深,所以也不妨给它加上一个副标题,名之为一个阶级的没落或一个时代的没落。 |
|
《威尼斯之死》 本书为“世界文学文库”之一,荟萃了托马斯·曼24篇精彩的中、短篇小说,从中可领略这位大文豪的整体创作。《死于威尼斯》是作家当时关于艺术家问题的思考和总结,所以在他全部作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在小说中利用了自己前不久的威尼斯之行中的亲身经历,许多细节描绘非常真实、生动,同时又加上了神话暗示和哲学对话,使作品的思想更为深刻,这个艺术家悲剧也更具有象征意义。已经攀上荣誉顶峰的新古典主义大师阿申巴赫在功成名就后,对成就产生怀疑和不满,感到自己的创作走入了死胡同,文思枯竭。 |
|
《堕落》 这是一间布置得别出心裁的工作室;富有怪僻的艺术趣味。这里既有埃特鲁利和日本花瓶,西班牙的扇子和短剑,中国屏风和意大利曼陀林,又有非洲的贝壳号角,古老的小雕像,五光十色的洛可可小摆设,蜡制的圣母像,铜版画,以及出自迈森柏尔格本人手笔的一些作品。这些东西在工作室内排列得十分显眼,而且井井有条,有的在桌上和墨架上,有的在托架上和墙壁上。墙上和地板上一样,都覆有一层厚厚的东方绒毯和褪色的刺绣丝织物—— |
|
托马斯·曼文集·中短篇小说选 本书荟萃了作者18篇精彩的中、短篇小说,从中可领略这位大文豪的整体创作。居首之篇《堕落》是曼处女作,它以女演员和大学生恋爱为材,小说一面世就被人们大为赞赏,这给作者增添了走文学创作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中篇小说《特里斯坦》是作者的成熟之作,它以一座疗养院为背景,通过对作家史平奈尔和一位温柔美丽的富商太太间的暧昧关系的描写,反映德国当时上层社会的病态生活。 |
|
托马斯·曼中篇小说四篇 《迷失威尼斯》集合了托马斯·曼早期杰出的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小说《迷失威尼斯》、《托尼奥·克律格》、《特里斯坦》、《菲利克斯·克鲁尔》四部中篇小说。追寻美,追求爱,期盼逃离现实的藩篱,渴求外在世界与内心的平衡等等都是艺术家们永恒求索的话题,在《迷失威尼斯》中,或许会有一些新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