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的英文版《狼图腾》在北京故宫首发。在接受记者连线采访时,这个被视为“中国现当代小说首席翻译家”的古稀老人,面对中国小说所受质疑感叹:“中文小说应更多走向世界,而翻译人才则太少。”
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
回应:翻译高手太少
在过去30年里,葛浩文将贾平凹、莫言、苏童等数十位中国最知名作家的40余部力作译介到美国,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推手”,他对中国文坛如数家珍:莫言和苏童的作品很精彩;贾平凹的《秦腔》有点乡土,不好翻;女作家风格明显,看过池莉的《细腰》,也期待翻译方方的作品。
葛浩文驳斥德国汉学家顾彬有关“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言论,认为缺憾之一是缺少翻译人才,无法更多展示中国文学实力:“我为自己的工作自豪,可我一年最多也就翻译一两部小说。”
葛浩文说,中文小说一直致力走向世界,可中文译作在美国不太吃得开。美国人不热衷读翻译作品,而且口味生猛,喜欢一开始就被精彩情节扣住心弦,中国作家的小说让对历史不敏感的美国读者觉得“啰嗦”。
得不到诺贝尔奖罪在翻译?
回应:别全赖咱的水平
翻译家常常要面临这样的质疑:中国不缺好小说,可屡屡无缘诺贝尔奖,是翻译水平差吧?葛浩文有些无奈:不能全赖翻译家。
“诺贝尔奖的评奖规则也是障碍。”葛浩文抱怨,参评作品很多都必须译成瑞典文,评委中能把中文译成瑞典文的,也只有汉学家马悦然而已,“好作品翻不过去,再好也是白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