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 | 韩流 | 影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 更新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努努书坊->于丹 孔健->《于丹论语力》->正文

万代一宗的天下第一家孔族渊源

  孔家的历史荣誉

  在古代宗法社会中有姓有氏,姓以纪起源,氏以纪其流。孔子先世原为子姓,自孔子六世祖孔父嘉起,因"五世亲尽,别为公族",乃以字为氏,是为孔氏之始。至孔子时,姓氏不再两存,以氏为姓,所以孔族尊孔子为一世祖。

  孔子有儿名孟皮,当然也姓孔。其子孔忠,字子蔑,也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但其后无传。孟皮有女,由孔子主婚,嫁给他的弟子南宫适,其子孙已非孔氏。所以后世孔姓基本上都是孔子的后裔。

  孔子生孔鲤,字伯鱼,是为二世祖;鲤子孔伋,字子思,是为三世祖。其后有白、求、箕、穿、谦等共8代都是单传。孔谦生了鲋、腾、树三子,可是孔鲋之后只传了8代即绝。孔树传了6代,亦绝。只有孔腾的子孙传了下来,世代繁衍,人丁兴旺,成为后世的孔族。这也是件巧事,历代都有独子。如果其中任何一代绝嗣,那也就没有孔族了。

  孔鲤所以名鲤,有个传说是因出生之日正巧鲁昭公赐给孔子一条鲤鱼,因以为名,可是孔子当年才20岁,不过在三卿之一季氏家里当个委吏,不大会因生子而受鲁君之赐。所以也有人说,可能是孔子事先参加了鲁君捕鱼为娱的活动,例可得赐,非因生子。两说不知谁是。然而,后世孔族为避二世祖名讳,

  习惯上把鲤鱼称为红鱼或福鱼。祭祀时也不用鲤鱼。

  孔鲤生平,无多事迹可述。宋徽宗追谥为"泗水侯"。

  孔伋上承曾子,下启孟子,后世尊为述圣,孟子受教于子思,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思想,被称为思孟学派。传子思为《中庸》作者,有人存疑,宋徽宗追谥之为"沂水侯"。元文宗又追谥为"沂国述圣公"。

  孔鲋是孔子九世孙,又名甲,字子鱼,秦末儒生,因抗拒秦始皇的焚书、不避危祸,将家藏儒学典籍如《论语》、《礼记》、《孝经》等偷藏于孔子故宅墙壁内,自己参加了陈胜起义的农民军。不久又因政见不合,辞退隐居。藏书的秘密也随他而终。

  直到100多年后,汉景帝封其子刘余为鲁公王,都于曲阜,为扩建宫室,拆去孔子故宅,不料在夹墙里发现了当年的竹简藏书。字为蝌蚪文,与当时习用经典的内容有所不同,被称为"孔壁古文"。秦皇焚书,孔鲋藏书,破坏与保存中国文化成为鲜明强烈的对比。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的地位日益尊崇,孔子学术被封为万世不易的经典和历朝历代的官方意识形态,孔子从一个没落贵族的子弟,到被称为"素王"——无冕之王。孔子个人也被一再追封加谥,在"褒成宣尼宫"到"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一直到"大成至圣先师",与先祖地位共同进阶的,是嫡传子孙的位阶。

  刘邦一统中原后,于公元前195年过鲁,"以太牢祀孔子"。同时封孔子九世孙孔腾为"奉祀君",令其主持孔子祀事。后来汉元帝诏以孔子第13代孙孔霸以所食邑托孔子,这是孔子后裔世袭爵位奉祀的开始。

  数十代间,孔子嫡传由"君"而"侯",至唐玄宗年间,改封孔子第35代孙孔之为文宣公,这一爵位一直沿袭到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当时仁宗赵祯认为:"追谥孔子为文宣王而遵以王爵,封其嗣褒圣为文宣公,孔氏子孙去国号而袭谥号,礼之失也。"因而,改封孔子第46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后来一度有改为"奉圣公",但旋即于崇宁三年(1104年)又改为衍圣公。

  从此,衍圣公这一爵位一直沿袭了长达八百余年。

  孔府、孔庙、孔林合称"三孔"

  孔子的家乡在中国的山东省曲阜市。从孔子开始算起到我这一代是第75代,经历了2500多年。祖先们世世代代都在这里生活。孔府也是孔子后裔们一直居住的府第,外观呈宫殿式,坐北朝南三启六扇镶红边的黑漆大门。门的上方悬挂着用金文字书写的"圣府"的匾额。这就是孔府在中国被称为"天下第一家"的孔子子孙们的家。

  孔子在世的时候,曲阜这个地方只不过是个远离市镇的小巷子。现在,孔府大门的旁边有了一个两扇的小门,据说那是孔子故居的门。据说孔子一生非常清贫,全家只有三间住房。

  我小的时候祖父带我去过几次"三孔",在孔子故居的旁边有一口古井,这个地方用石头栏杆围了起来,据说这是孔子母亲当年提水的地方。据说皇帝以前来此视察时,就说要大臣们经常喝这口古井的水。

  而且在古井的旁边有一台破旧的车子,传闻说那是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前403)孔子到中原一带被分割为鲁、宋、卫、陈、齐、楚等各国巡游时所乘坐的。

  孔子死后200年左右,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9-前87)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教的正统性,第一次宣布儒教成为国家正式的教义,孔子的典籍成为学者和政治家们的主要学习书籍。

  据史书记载,历代帝王中来到孔子庙巡游的有前汉的高祖刘邦、后汉的明帝刘庄、后汉的章帝刘坦、汉朝的安帝刘佑、魏朝的文帝曹丕、唐朝的高帝李治、后周的太祖郭威、宋朝的仁宗赵祯、清朝的圣祖玄烨(康熙帝)等历代皇帝。

  每每祭孔时这些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都对先祖孔子行叩拜大礼,这可是历史上任何一个贵族不曾享受过的礼遇。

  解放以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都来曲阜访问、拜过孔子。蒋介石、冯玉祥、孔祥熙等人也都先后来过。

  明清时代,孔子的子孙在皇宫内可以跟皇帝并行,并得到在北京的紫禁城(故宫)内骑马等的特别许可。后裔的代表衍圣公进京时,总是有颜回、孟子的后裔、儒教的老师们随行。每年祭孔时,皇帝巡游到此跟与孔子的后裔们一起拜谒孔子,此时,孔家与宫廷礼节一样鸣放十三响礼炮。

  自从我懂事开始就经常听祖父孔庆功说:"孔府不仅是公爵的宅邸,也是圣人的家啊。那可是"天下第一家"呀,是比皇帝家族还要了不起的家啊。"

  确实是这样的,皇帝仅仅是一朝一代的大贵族,而孔府家族却是二千年来世世代代的贵族。

  从汉高祖、唐玄宗到宋仁宗都把孔子的后裔奉若神明,特别在明代皇帝将"衍圣公"由三品官升为一品官,列为文臣之首,明清时还特准许衍圣公在皇宫御道上并行。在紫禁城骑马,还陪同皇帝"临雍"(视察学务),衍圣公每次来京,诸贤后裔,五经博士,四陪十二者百十多人也都随同前来。

  宋朝以前,孔子后裔在阙里的宅第称为"袭封宅"。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始建"衍圣公府",以后历代均有所扩建。孔府占地200多亩,有厅、堂、楼、殿四百六十多间,还有一些门坊、花园等。雕梁画栋、奇花异石、凉亭曲桥。称得上是中国最大、最豪华的贵族府第。整个布局是前衙后宅,分为中、东、西三路,与北京故宫相似。中路前为官衙后为内宅、花园,西面是衍圣公接待贵宾、学礼、读书的地方,东路有家庙、祠堂,还有亲属的住所。二门里有座"重光门",使在院中孤零零地盖起一座双层飞檐的门坊,斗栱建筑的屋顶,八个倒垂的木雕花蕾,门下有石鼓夹抱,左右无墙,平时关闭,从两侧通过,只有在皇帝出巡或祭孔时才能在十三声礼炮声中打开。这是一般官宦人家所没有的,只有烈士封侯的邦君才有资格建造。

  孔府的两侧,一墙之隔,便是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的孔庙。孔庙更大,有300多亩,古木参天,碑碣如林,厅、堂、殿、庑466间。在正殿大成殿前的平台上,围着曲曲折折的汉白玉栏杆。双层飞檐下有十根龙拄,每根都雕镌着石龙,以及明珠、云头,镂空雕刻,功力极深,在阳光照射下,只见云龙飞舞而不见石柱,连北京故宫龙拄也不能媲美。据说每当皇帝来此出巡,十根龙拄都要用黄绸包裹,以免引起皇帝忌讳。孔庙里还有我国是大名楼之一的藏书楼奎文阁,高耸入云,光彩夺目。我小时候背过赞美奎文阁的句子:

  "嵯峨俊阁入宫墙,上有云梯百尺长。"

  此外还有孔子讲学的地方——杏坛,孔子教给儿子习礼的地方——诗礼堂,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寝殿,孔子手植桧树,十三碑亭,以及自鲁以来汉、魏、宋、元、明、清的大量珍贵石碑、门坊和其他古迹。

  孔府的北面,穿过三里多长古柏森森的神道,就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孔林。孔林内老柏古桧,青翠苍郁,四周林墙长达十五华里,占地3000多亩,是我最大的人造园林。60多座楼、亭、殿、堂隐现在密林深处,还有上千的古代碑碣和丰富的地下文物。

  孔府、孔庙、孔林合称为"三孔"。"三孔"古迹驰名中外,对于研究古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建筑、书法演变等,都有珍贵的价值,因此素有"东方文化宝库"之称。

  早就取好的孔子后裔的辈分

  如果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孔姓名字的前一个字多是"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十个字中的某一个字。这是因为孔族取名都要按照行辈用字的规定,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孔子的第若干代孙。

  孔族行辈用字旧称"吉字",共50个,是历代留下来的,起源于朱元璋的赐字。在此以前取名并无定规。

  明初朱元璋此孔氏八辈8个字供取名用。其后因在洪武元年袭封孔希学为第56代衍圣公、洪武17年又袭封孔讷第57代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成为十个字,即:希彦公彦承,弘文惠尚胤(清代为避雍正帝讳,改胤为衍)。

  明天启间,这10个字仍不够用,由第65代衍圣公孔胤(衍)植奏准后续上20个字,即: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依此,从56代的"希"到85代的"扬"都有固定用字。目前存世的孔姓,辈分最高的约为第71代的"昭",最低的是第80代"佑"。所以我在本章开始时说当前所见不出这十个字。

  民国后孔令贻又另立了20个字,于民国八年咨请北洋政府核准公布成为第81代至100代的用字。即:"建道敦安定、樊修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续昌"。次年,以孔德成"宗府布告"名义公布于孔庙诗礼堂,列出前后各20个字,规定"如果有人不依行辈者,必须改正,否则,不准入谱",这也是过去一贯的规定。

  在日本,天皇家族也是世代相传,但我认为在中国只有孔子家族能做到这样世代相传,从不乱辈,并传至110代。

  孔子子孙的特点是它的名字在出生之前其辈名就起好了。实际上我的本名叫孔祥林,这个"祥"字就决定了我是第75代。我的父亲叫孔繁宗,"繁"字也是早就确定了的。还有,我现在有了孩子,名字叫"令昊","令"字就是76代的人用的辈分字。这样,孔子的子孙直到105代都有了辈分名字。

  孔家的成长秘诀四岁开始读《论语》

  从孔子开始算起我是75代,幼年开始就在孔家的严格教育环境中长大。我四岁时开始读《论语》,由祖父孔庆功给我讲授。生在孔家如果没有学问被认为是不忠不孝、大逆不道的。

  所以我的兄弟姊妹们都是从四岁在私塾学习,教室就在庭院的西房。每天早晨起床后,祖母照顾我们漱口、洗脸,结束后马上去教室"早习",学习到8点半再吃早饭,早餐后继续学习到中午,午饭后再返回教室继续学习,下午五六点钟吃晚饭。如果是冬天完餐后还要"夜学",夏天就不用了。

  教师正面的正中央供奉着孔子的像,学习一开始我们先要面对排位行礼,然后再向祖父行礼,随后才开始一天的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祖父全部读了一遍之后,再断句让我复述,他几乎不做解释,只是让我们复述、背诵,不仅能从头背到尾,还可以倒过来一句一句地背诵,尽管书中内容的意思我们一点也不明白。

  "现在就是要背诵,不明白也没关系,以后反复学习,再反复读"四书五经",将来一定有用处。"祖父的话我一直铭记着。

  祖父是一个亲身实践"吾日三省吾身"的人,也让我们照着他的样子学习。我甚至还在梦中见到了孔子。

  除了学习"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加上《诗经》、《礼记》、《书经》、《易经》、《春秋》)的课程外,还有历史和地理,除学习这些课程外,我们每天还必须用大量的时间做习字练习。

  在孔家是非常重视书法的,学习书法是传统的课目,客人来访时,要在大桌子上摆上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必须写上几个字让客人看看,这成了招待客人时不可或缺的礼节。进入学校以后私塾的功课还要继续,我家的私塾持续到1967年。

上一页 《于丹论语力》 下一页
line
  书坊首页 努努书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