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 | 韩流 | 影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 更新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努努书坊->于丹->《于丹论语感悟》->正文

仁爱之道(1)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那么,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应该如何理解仁爱?于丹教授又会给我们哪些建议呢?

  今天我们来聊聊《论语》的仁爱之道。其实两万多字的《论语》翻下来,“仁”这一个字被提到前后有109处,可以说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那究竟什么是仁爱呢?说起来简单,学生问什么是仁?老师只回答两个字,爱人。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但就这两个字,体会起来有很深很深的道理。民间有个说法,叫做二人成仁。什么意思呢?就是仁爱,它从来不是一个单立人状态下自我的状态,孤独的、自我的、封闭的这个环境下,是谈不到仁爱的,仁爱一定是你旁边还有一个别人,俩人在一起的关系中,能看出来是否仁爱。仁爱,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这一思想,也贯穿于他的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诸多方面,尤其是在做人的问题上,在孔子看来,仁爱是做人的根本。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志士仁人?于丹教授认为,仁爱不仅是一种人格情怀,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具体的行为方式。这样的一种大气度、大智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修养,并逐渐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呢?请听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为我们讲《仁爱之道》。

  今天我们来聊聊《论语》里的仁爱之道,两万多字的《论语》里,仁这个字,被提到109次。

  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那么,究竟什么是仁爱呢?

  学生问什么是仁?老师只回答了两个字:爱人。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但这两个字,体会起来有很深的道理。

  民间有个说法,别看仁这个字只有四画,单立人一个二,叫二人成仁。就是说,仁爱,从来不是一个单立人状态下的自我状态。在孤独的,自我的,封闭的环境下,是谈不到仁爱的。仁爱一定是你旁边还有一个别人,俩人在一起时,才能看出是否仁爱。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盲人,这个盲人只要是夜里出门,他一定要打一盏灯笼。村里人夜里出来,唯一看见有灯笼的地方,就知道是这个盲人出来了。外地来的人看到这一点,就唏嘘感慨,说你们这儿瞎子的品德太好了,他自己是没有光明黑暗之分的,你看他深更半夜出来,总要操心别人能不能看见亮,为别人打一盏灯笼。就跟盲人说,你真了不起!瞎子淡淡地说了一句:因为我是瞎子,我不希望别人撞到我,我打灯笼也是为我自己。

  我们大家想想,其实,这就是人行走于这个世界上的道理。打一盏灯客观上是给别人照亮路,主观上也给自己规避了很多风险。在这个布满苍茫的世界上,我们都是明眼人吗?我们都能洞悉一切事项,规避一切风险吗?有时,为了让别人方便,打着灯笼为别人照亮,别人可以躲开你,你自己的风险,也就没有了。

  仁爱是什么?有时候,仁爱是一种身体力行,一种点点滴滴身边的行为。仁爱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这一思想,也贯穿了他的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诸多方面,尤其是在做人的问题上。在孔子看来,仁爱是做人的根本,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志士仁人呢?孔子有些解释很平实,他可以直截了当告诉你,怎样做到仁爱。

  子张问老师,怎么能做到仁?

  孔子说,有五者行于天下,有五点你要做到了,仁就算做到了。哪五点呢?

  老师说:恭,宽,信,敏,惠。

  第一个是恭敬的恭,恭则不侮,翻译出来就是,一个人对世界,对他人,保持必恭必敬的态度,那他的生命,就不会轻易招致侮辱。我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真正的恭,永远与敬相连,也就是说,能够对别人恭的人,他是一种松弛的,柔软的。

  比如你到弓箭店去买一把弓,有人会看到橱窗里那把最漂亮的良弓,那弓永远是拉开的,非常漂亮,撑在那儿。其他的都一把一把地挂在墙上,不拉开就不漂亮。老板,我一定要买橱窗里的那把展品。老板说,你别要那个展品,那张弓它天天绷着,你真要买回去一拉,顶多能射40米。墙上那些弓看上去很松弛,但你用同样大的力气,可以射出90米,因为它们不绷着。我们的生命也一样,有些人为标签活着,要别人的那种尊重,有时候表现为一种攻击性,老是绷出一副完美的恣态。这样的人,有时候反而会容易招致一些攻击,甚至是羞辱。

  因为我们过于挑剔,不用说在一个团队,就是你回家,比如你劳累了一天,晚上进家门,家人在厨房炒菜,看见你回来了,高高兴兴地端上一盘菜,让你尝尝。你可能是一个很挑剔的人,吃了一口,很不高兴,怎么这么咸,打死卖盐的了?家人会咯噔一下,人家忍一下,没说什么。端出第二盘菜,你又吃了一口,今天这个菜炒老了!以后等我进门再炒。又端上来第三盘菜,你还没拿筷子,这俩菜怎么搭配在一起,炒错了吧?如果你对每一盘菜都这么挑剔,脾气再好的人,再是你的亲人,最后,只有把围裙一甩,这顿饭你别吃了。这样绷着的人,一定会换来对自己的尊重吗?

  什么叫恭则不侮?这个世界上,凡人凡事,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尊重一点别人的辛苦,同样是一顿不完美的饭菜,如果你进门高高兴兴地招呼老人,招呼孩子洗手,说闻见香味了,大家赶紧上桌,其实可以吃得很快乐。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对世界的态度,也形成了世界对我们的态度。他人的面容永远是我们表情的一面镜子。你和颜悦色,别人就笑语春风,你怒目相向,别人就怨气冲冲。我们想得到世界什么待遇,就以恭敬之心去面对他人。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要以恭敬之心去面对他人。

  第二点叫宽则得众,恭敬之心自然会带来宽和的态度,宽可不容易啊,禅诗里有一句话,叫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眼睛要是被一点尘埃所蒙住,就是给你三界,你都觉得活得很郁闷,但心头要是没事,坐在自家的床上,觉得天宽地阔。宽与窄,跟你现在住的60平米,还是200平米,关系不太大,跟你怎么看这个生活,关系很大很大。

  在这个世界上,同样的生活,会有不同的解释。

  有一个小镇,德高望重的智者,坐在村口,看见来来往往的人,都在跟他打听,想寻找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居住地。先过来一个人说,我想问问你们小镇,适不适合我居住?我原来住的那个小镇不好,镇上的人都很自私,狭隘,每一个人都是飞短流长的,他们都不完美,人人都有缺点,我在那里有无数的磕磕碰碰,全都是仇人,我已经住得不耐烦了。所以,我一定要找一个特别美好,人人都是道德君子的地方。老人听了以后说,对不起,我们这个镇上住的人,跟你原来住的地方的人一样,请你往前面再去找吧!

  第二个人过来说,我也在找一个最好的小镇,因为我原来住的那个小镇特别好,不得已才已搬出来,我十分怀念原来那个镇上的人,温柔,善良,朴实,人际之间很温暖,互相来往,我在那儿人缘一直很好,我就想还找一个那样的地方。老人跟他说,你算找对了,我们这儿跟你原来的小镇一样,你就住这儿吧!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这个老人守着的是同一个镇子,对第一个人说,我们这儿的人全是有毛病的,他对第二个人说,我们这个镇上的人,就像你期待的那样,全是谦谦君子。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包含着优与劣的种种特点,看你用什么态度去解释它。一个心宽的人,他看世界一定与众不同。

  在一个女性杂志上,我看见过一篇标题特别好的文章,叫上帝开着一家美容店。女人怕衰老,希望自己漂亮,希望青春常驻。文章告诉你一个秘密,就看你去没去过上帝的美容店。那个美容店是管什么的呢?不管这个女人穿的衣服是不是昂贵,他会让你一定穿得非常得体。不管这个女人,长得是不是漂亮,他会让你脸上一定有微笑。他也不管这个女人身材是不是好看,他会要求这个女人待人一定是温和的,优雅的,谦恭的。这个美容店,既给人美容,又给人礼仪。如果你曾经去过这家上帝美容店,你去的次数多了,久而久之,你就会是一个青春不老的女人。

  这个说法印证了一个道理,就是你对别人宽和,就会换来世界给你的一个回馈。

  这个回馈是什么呢?你到处都会拥有朋友,人家就会喜欢你,这就叫做宽则得众。

  当你怀着一颗恭敬之心,抱着一种宽和态度,去对待他人的时候,你不仅可以得到对方的尊重,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的肯定。这就是孔子的仁爱思想,对于人的自身修养的提升。但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难得的,光有修养是不够竞争力的,那么,我们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呢?宽,意味着人的修养,仅仅有修养能够在世界上安身立命吗?我们还得有职业生涯,所以,第三点叫信。

  孔子说,信则人任焉,就是谁有信用,就会有更多的人,任用守信之人。用今天的话来说,你的职业生涯就宽广,老有人给你机遇。

  我在大学教书十几年,感受很深,经常有往届的学生回来跟老师聊天,说自己现在外面的发展。我惊讶地发现,发展最好的那些学生,后劲最大的学生,往往不是当年专业上的尖子,不是一直拿奖学金,排名第一第二的孩子。排名第一第二的孩子,一到单位就不融合,恃才傲物,觉得当年我是保送上研究生的,你凭什么分配我跟本科生干一样的活?你不重视我,我就跳槽。而有些专业资质平平的,为人笃诚守信,他到一个地方能做到,用他的名字守住他的信誉。给一件事就做好,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领导就不断地给他机会。一路走来,三年两年看不出,五年八年,十年二十年,你就会发现:诚信人品,永远比专业技术重要得多。因为这个社会,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有一部分专业知识已经过时了,专业是需要不断更新的,但是,人品和信誉,在一个公民社会里,永远是人格的基石。人品和信誉,永远是人格的基石。

  第四点,叫敏则有功。谁敏锐,谁敏捷,谁就能建功立业。我们人人都在做功,但有的人做的是无用功。谁敏锐,谁敏捷呢?你能不能从不经意处获得灵感的火花呢?

  美国有过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家,最贫困的时候,买油漆,买画布,买彩色颜料的钱都没有。他只好在街上给人画广告,后来流落到堪萨斯州,在一座教堂里给人家修修补补壁画。晚上惨到只能住在破败的车库里,身边唯一的生命只有一个小耗子,经常吱吱呀呀地在陪伴他。他觉得孤独,跟小耗子成了好朋友。一个偶然的机会,好莱坞要推出一部动画片,寻找主创设计师,他就画呀画呀,画了四五稿都不行,晚上他一个人坐在车库里,咬着画笔,盯着画纸,好像已经走到穷途末路。这时候,那只小老鼠就蹲在他画案上,两只小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他也看着这只小耗子,脑子里突然跳出一个造型,落在笔下的就是米老鼠。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迪斯尼先生,米老鼠灵光乍现,车库里一只小耗子,成就了一位大师,成就了一个卡通形象。

  敏是什么?敏就是抓住无所不在的机遇。敏不仅表现在这样一种敏锐,敏捷上,还表现在日常经常绷起来的神经上,表现在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自省,对环境的观察和防微杜渐。

上一页 《于丹论语感悟》 下一页
line
  书坊首页 努努书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