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真才实学(上)
访谈结束后,对方媒体那边带来的一个年轻的实习生,趁大家都在做收尾工作,掏出一本李千书前两年出的书,小心翼翼地凑到她面前,问她能不能给签个名。
“我特别喜欢你这本书。”小姑娘说,“我就是看了你的书之后申请了留学,今年实习完就要去伦敦了。”
李千书友好地笑了笑,给她签了名。
“哪个学校?”李千书问。
小姑娘就不好意思地笑着摇摇头,“也不是什么出名的学校。”
李千书擡头看了她一眼,“学校出不出名,和你自己学不学得成,也没有什么绝对的关系。不要迷信学历,信你自己就行了。”
小姑娘一个劲地点头。站在一边的韩俊骁莫名觉得脸上发烫。但李千书根本就没看她一眼,按部就班地回办公室做自己事情去了。
自从和李千书重逢之后,有一个问题就一直环绕在韩俊骁的脑子里没消失过。她清楚地记得李芊舒当年被学校开除了,后来她离家去念大学,就再也没有过李芊舒的消息。
从小只考第一名的韩俊骁,完全无法想象被学校开除的李芊舒,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样子。
网上能搜到的李千书的经历只能追溯到2013年。她在国外分别取得了文化艺术和工商管理双硕士学历,15年回国后就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韩俊骁对李芊舒的记忆停留在2003年,那一年李芊舒被学校开除,没能考上高中,而她成为高考状元,风风光光地离开家去了北京读大学。这中间十年的空白,李芊舒是怎样过来的?
在李千书家住的那两天,除了晚上临时叫她对对工作,李千书也不怎么跟她说话。韩俊骁寄人篱下,自然能不动就不动,能不问就不问。但她心里的问题却与日剧增。说不清是好奇还是怀疑,韩俊骁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就趴在床上用电脑查了李千书这几年来的履历和简介,竟还真的被她查到了些端倪。
李千书的简历里写她在英格兰的某所大学读的文化艺术硕士,但其实那所大学的艺术与人文学院并没有名目这么宽泛的“文化艺术硕士”,而是更加具体的语言类、文学类或是传媒类专业。她简历里另一个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在荷兰某个大学取得的,但那个大学根本就没有工商管理学院。不同网站和媒体给她写的个人简介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写欧洲某名牌大学博士,有的写旅欧作家,若是让一个完全不知道李千书的人来看,硬是没办法从这些林林总总的信息里拼凑出一个真实的人生轨迹来。
韩俊骁只出过一次国。读博士的第二年,她跟着陶教授去罗马开会。原本没想告诉家里父母,心想短短一周的时间,不过就是少打几次电话,应该没什么事。结果她爸给她打电话时她在飞机上没有接到,等到十几个小时后落地,整个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基本上已经被她爸电话狂轰滥炸了个遍,系里领导甚至直接给陶教授打电话,让她赶紧告诉韩俊骁打电话给她爸报平安。韩俊骁尴尬得无地自容,只好私下里跟老师和同学们挨个道歉。
那次从罗马回来之后,她还在学院里做了一个小讲座,讲了讲自己与会的论文和国外的见闻。讲座的照片被院里同学拍下来写成新闻放在了学院网站上。
原本以为那件事就那么过去了,时隔两个月后,她暑假放假回家,在家附近遇到以前初中时教过她的老师,也是她爸的同事。老爷子一看到韩俊骁,满脸欣慰,连连夸奖她,还说,“咱们老家也算是出了一个大人物了,韩老师没白费心血啊!你啊,将来一定要大力改革中小学基础教育,国家的未来,少年儿童的发展,就靠你了!”
韩俊骁被老爷子扯着挨了一大通夸,一头雾水。直到第二天,她蹬着家里的旧单车出门,路过五中门口,被光荣榜上贴得满满的硕大照片吓得差点没从单车上摔下来。
后来她才知道,她不在家的日子里,她爸每天都会看他们学院的网站,任何有韩俊骁名字的新闻,任何她写的论文,任何和学校有关的消息,他都让学生手把手地教他用电脑看,然后把有韩俊骁名字或照片的那一页打印下来。得知韩俊骁去国外开会之后,她爸更是把和会议有关的所有消息都查遍了,同事们问他在忙啥,他就说,韩俊骁去国外开会了。以讹传讹,一来二去,去国外开会变成了去国外教学,又变成了文化外交,到最后,连来五中开教研会的外校老师都听说了,当年的高考状元韩俊骁现在被国家教育部派到欧洲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说不定下一任教育部部长就是她了。
莫名被当上了教育部长候选人的韩俊骁,看着光荣榜上随风飘扬的自己的照片,欲哭无泪。她甚至都可以想象得到她爸是怎么力排众议把人家光荣榜上原本的字和海报盖掉,恬不知耻地贴上自己打印出来的既丑又模糊的照片,还会在走过路过的人驻足留意的时候再说一番教育部长候选人云云的美好蓝图。
她趔趄着从单车上下来,趁着学校放假,周围没有人,上前就去撕照片。无奈照片背后的胶水涂得太厚实,她怎么撕都撕不下来,越撕越着急,满头大汗,指甲都磨秃了,才好不容易撕得看不出来是自己了。
她爸还郑重其事地和她谈了一次,话题非常严肃,主要围绕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成就和创新。韩俊骁听得一愣一愣的,心里想,别人不知道她几斤几两,她爸还不知道她几斤几两吗?难不成还真把她当成教育部长候选人了?
到最后,她实在如坐针毡听不下去了,鼓起勇气打断了她爸的滔滔不绝。
“爸,”韩俊骁说,“我真的跟教育部没有关系。去开会也只是因为陶老师参会的论文带了我的名字。”
她的话让她爸激昂的神情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瞬间清醒了起来。“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似乎有些不可置信地问,“但是你们学院新闻里都写了。”
“那是教育部的交流政策,跟我们的会议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会议就是学科上的,讲的都是史学研究的论文。”韩俊骁说。
“……哦。”她爸应了一声,仿佛还有点不甘心,“那,你们以前的那个院长,他不是后来当了你们副校长吗?”
“……是啊。”韩俊骁回答,并不明白她爸这句话的意思。
“你们校长不是当过教育部的副部长吗?”
“是啊。”韩俊骁想,这些她都搞不清楚,她爸是怎么知道的?他每天要刷学校网站刷多少遍?
“那就是了,”她爸点了点头,根本不像是在开玩笑。“你以后就当你们学院教授,然后当院长,当校长,当教育部长也不是没可能。”
虽然韩俊骁从小就听她爸说一些漫无边际的理论,但那一刻韩俊骁是真的觉得她爸的脑筋可能出问题了。
或许那也是她博士毕业后没能成功留校,反而决定要结婚的时候,她爸为什么那样震怒吧。但三十年了,他早该发现,韩俊骁根本就长不成他期望的那个样子。他以为自己能培养出一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而结果毫不意外地背道而驰,韩俊骁长成了一个一无所长的懦夫。
不要迷信学历,信你自己。李千书跟小姑娘说的话,让韩俊骁含沙射影地觉得是在讥讽自己。她查着李千书以前的介绍和访谈文章,突然脑子里冒出一个念头。
李千书的学历,就一定是真的吗?她这样虚与委蛇地隐藏自己的人生轨迹,会不会是因为她原本就是一个半路出家没有资本的人?
被好奇心驱使的韩俊骁,又去查了李千书履历所写的学校的校友名录,找到了他们的留学生校友会,甚至还找了一个同在欧洲读书的同学,问她要了学位证书的图片。
在李千书家借宿了两天之后,韩俊骁顺利找到了房子,和另一个做互联网的女生合租,离公司比之前还近。
搬出去那天晚上,韩俊骁说想请李千书吃饭,为了表达感谢。李千书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你省省吧,自己还得吃饭呢。”她不留情面地说。
韩俊骁就也没坚持。
“对了。”她说,“我想问你一个事。”
“什么”
“你那天给那个小姑娘签名的时候,她问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来着。”
“对啊。怎么了?”
“我想知道,荷兰的学位证书,上面是英文还是荷兰语啊?”
李千书不解地看了她一眼,“你想问什么?”
韩俊骁立刻心虚起来,“没,我就是好奇一下。我没在国外读过书,没见过。之前跟佳欣聊起来,她说法国的大学学位证书都是法语的。”
“你是想看我的证书?”李千书犹疑地看了她一眼,“怎么,你是教育部的还是查户口的啊?”
韩俊骁连忙摇手,“不不不是,算了,当我没问。”
李千书径自进了书房,在一摞文件夹里翻翻找找,还真找出一张证书来,甩到韩俊骁面前。
“喏,”她说,“就这个。”
韩俊骁看着手里的证书,跟她同学那里拿到的看起来一模一样。
“跟打假的似的。”李千书说,“证书有什么好看的?能当饭吃还是能当钱花?”
韩俊骁像烫手一样把证书还给她。
“你是觉得我的学历是假的吗?”李千书看着韩俊骁,“你自己的学历镶着金边,就觉得别人的全是山寨的?”
韩俊骁被她说中了,一下子脸通红。
李千书脸上露出让人捉摸不定的表情,似笑非笑,“那我告诉你,这是我花五百块钱买的。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