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就到了门厅,唐竞看见旁边小厅里坐着一个人,正是崔立新。他猜崔律师是来复命的,大约就是为了薛华立路巡捕房拘留所里的于亦珍,亲口告诉穆先生事情已经了了,顺便再为自己谋一份前程。
但当管家太太过来提醒,崔律师已经候了一阵,穆骁阳却仿佛视而不见,只是与唐竞握手,道:“再会就不讲了,希望这事过了之后,家人平安喜乐,你我也都还在吧。”说完,便反身进去了。
这一幕自然叫门厅里的崔立新意外。唐竞经过这么些事,却早已看得通透。穆先生是个有情怀的人,也是个实际的人,等他走了,自然就会把崔律师叫进去。不管值不值,在这座城中,在此时此刻,手里多一个人便多一条可能的出路。
“唐律师……”那边崔立新坐立不安,站起来招呼,显然是要探探口风的意思。
唐竞却只是笑问了一句:“崔律师来了,吃过饭了吗?”说完也不等那边回答,从管家太太手里接过礼帽,径自出去了。
留下崔立新在原地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至少有一阵上下无着。
唐竞知道自己是存心的,时至今日,他自觉也是可以任性一回了。
离开穆公管,又回到毕勋路。经过今日一战,租界里人人自危。到了晚上,各家都是门户紧闭,窗帘拉得严密。但只要细看便知道十七号吴家有人,是因为窗口缝隙里漏出的那一线亮光,不像隔壁自家的小房子,沉在一片绝对的黑暗里。
唐竞坐在车中,看着眼前并立的两座小楼。过去几个月里的一幕幕在眼前回闪,他忽然想,自己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怕是就这样过去了,虽然短暂,却也值得。
许久,他才收拾心情,下车去揿电铃。隔了一会儿,便听见脚步声传出来,铁门打开,里面是吴予培。
唐竞没想到吴律师自己出来开门,吴予培看见他也是一怔。几日之前的那场对话实在不算愉快,两人都还记忆犹新。
所幸隔窗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是娘姨抱了吴渊去洗澡,吴渊淘气,光着屁股又跑出来,弄了一地的水。
唐竞这才有了一句开场白,问:“沈医生呢?”
吴予培答:“她在医院里,还没有回来。”
唐竞又觉自己多此一问,这样的日子,沈应秋自然不会没事做闲在家里。
说完便无话了,要交待的事情那么多,却又不知如何开口。吴予培倒也不问,只是把他带进书房,又关上房门。
唐竞还是像从前一样,不客气地坐下,索性开宗明义:“你与沈医生准备一下,隔几日会有船票送过来,旅行证件也会一并替你们办好,带着吴渊一同去美国吧。”
这不是寻常小事,吴予培听见,果然一怔,而后摇头答道:“我们不走。”
“你别这样好不好?”唐竞只当他还在跟自己别扭,差点就要直接说出来,我没有多少时间了。
吴予培却是笑了,看着他道:“你我是什么交情?从前又不是没有吵过,我会跟你赌气吗?说真的,我与应秋都已经想好了,这里许多事等着我们做,我们不走。”
“都已经开仗了,还有律师做的事情吗?”唐竞质问。
“你怎么知道没有?”吴予培反问。
“什么事?”唐竞是跟他耗到底了。
吴予培却答得十分平和:“我已经受了聘书,任法租界高三法院刑事庭法官。”
这是唐竞完全没想到的,半晌才又开口:“你觉得淞沪能守住?”
吴予培却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上面已经有决定,不管淞沪能否守住,租界内的法院都不会撤走。”
“倘若战败,你觉得租界还能坚持多久?”唐竞又问。在他看来,答案显而易见,吴予培不是蠢材,一定也是知道的。
但这一回吴律师却没说话,只是打开抽屉,拿出一张纸,摊开,放在他面前。
这也是一纸任命,却是不会公开的那一种,纸上分明写着:委任法学博士吴予培为高三法院刑事庭法官,战时继续留任上海,甚至包括在必要时接受敌方指派的职位。
唐竞看着,简直要笑出来。吴予培这样一个人去做这种事,未免有种羊入虎口的味道。但他也不得不承认,今日的吴律师早不是从前那个一根肚肠通到底的人了,否则也不至于在他眼皮底下瞒了他那么久。
“你有没有想过,官家为什么会想到用你?”许久,他还是开口问。
对比吴律师,唐竞自觉有资格也有责任做个悲观者,凡事都只看到最坏的一面。吴予培责付出狱过那么多赤色分子,又在救国会案中出力颇多,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总会有人记得。
而面前这位理想者却恰恰相反,认认真真地分析,为什么这个任命他责无旁贷,这件事只能由他去做。
身为名律师,又做过官,便会是日方想要争取的人。且辞去外交部的职位已有几年了,离开的时候又不太愉快,就算到时候落水为奸,也不会太过突兀。
唐竞无语,回忆过往,早知道自己说服不了这位仁兄,但总还得试一试。
“那仗打完了,你打算怎么办?”他问。
“有南京签发的任命,白纸黑字,都说得清楚。”吴予培回答,折起那一纸委任状放回抽屉里。
“这张纸你可千万藏好了,”唐竞冷笑,“否则到时候怕是跳进黄浦江里也说不清。”
“你放心,丢不了。我送回乡下去,叫我母亲搁在佛堂的观音像下面。”吴予培却还玩笑。
这在唐竞听来简直就是胡搅蛮缠,他几乎已经可以预见未来,这一纸秘密任命一定会意外灭失,烧了,撕了,叫水浸烂了,或者更简单的就是找不到了。这些念头在脑中一过而过,他不敢细想,更不曾说出口,直觉自己也变得胡搅蛮缠起来。
“如今船票难得,你就同周小姐走吧,不用担心我们,”吴律师却还在安慰他,自嘲笑道,“我留在这里要么是做法官,要么是做汉奸,日子总不会难过的。”
唐竞无语,只是看着,听着。
吴予培又继续说下去:“周小姐是好律师,有才华,也有心性,你别埋没了她。”
这话叫唐竞听着刺耳,是因为周小姐的称呼,更是因为话里的意思。
他何尝不知道周子兮是好律师,他见过她深夜伏案,见过她兴冲冲探访书店的样子,又或者埋头在书业公会那几万册图书里。那样的她叫他深爱,也叫他羡慕。如果可以,他当然愿意看到她上法庭,愿意让她做所有她想做的事,根本不用旁人来提醒。
吴予培浑然不觉他的不悦,语气却是变了,再也没有玩笑的意思,缓缓道:“等战胜了,你们回来,我跟应秋一定就好好地在这里。”
唐竞听见,只想说,我不会回来了,但终于还是没有说出来。
离开吴家,汽车又往虹口去。中途经过日本人设的路障,停下来搜身检查。唐竞服从,只当是一场预演。等过了那道岗哨,才又在棋盘格子一样的小路上飞驰。
不久,眼前便是私探照片里的那一处民宅了。他下车,敲门。夜已深了,等了一阵才听见里面传出脚步声,是软底绣花鞋踩在砖石地面上发出的极其轻微的悉嗦声。
门在他面前打开,里面是苏锦玲,身上到还是出客的衣服,看起来还未休息。两人长远不见,从前的默契倒还留着,她让他进去,关上了门。
“你收拾一下,不必带很多东西,过几日会有人来接你上船。”唐竞说得直截了当。
“去哪里?”她问。
“美国。”他回答。
“我去那里做什么?”她笑了笑,像是听见天方夜谭。
“那里有好医生,有好药,”他尽量解释,却已不剩多少耐心,“你去把病看好,再到南边暖和的地方修养。”
“我……”苏锦玲也开口跟他讲理由,只一个字,他就知道她要拒绝。
“没有什么可商量的。”他打断她的拒绝,直觉今夜每一个人都那么不可理喻。
其实,他也猜得到她的顾虑。他的妻子也会在船上吗?那她又该以怎样的身份与他们同行?他很想告诉她,不需要有那样的顾虑。他不会在那艘船上,她跟周子兮之间根本没有见面的必要。就算见了,当作不认得也可以。这是他拿命换来的机会,也就是他最后拿得出来的一点东西,谁都不能拒绝。
“记着,准备好。”他再次提醒,在她有机会提出异议之前转身走了。
门在他身后合上,苏锦玲走到窗边,对外面黑暗中的那个人讲:“他走了,你进来吧?”轻叹似的。
消息是帮中的老人传过去的。唐竞什么不必做,只需等着,等着张帅听到那个存心走漏的秘密,等锦枫里的人来找他。
随后的两天,淞沪战事正酣,他换了一家饭店住下,每日还是去事务所,按照惯常的套路做每一件事。
凌空落下的三颗炸弹破灭了此地安全的神话,以及对所谓国际观瞻的希冀。轰炸中各家洋行损失不小,各国西侨亦有死伤,汽车顶篷随便漆上哪国国旗都不顶用。但不管出了什么事,除去报纸电台的一时喧沸,并没有哪一国真的站出来讲话。
于是,租界里的人接受现实,照样过着原来日子,甚至更加变本加厉地纵情欢乐。舞厅照常营业,电影院依旧上映新片,被毁坏的饭店、商店也正加紧修复,赶着开张做生意。
当然,不这样还能怎么办呢?时势如此,能走的终归会走,不能走的也只好留下来。
在那两天当中,唐竞一直记着周子兮最后看向他的目光,是他离开汇中饭店那间客房之前回首的一望。
她彼时的目光一直留在他脑海中,那种看陌生人的目光,仿佛八年的离别没能分开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几个月却把这八年轻易地抹去了。
这是最叫他耿耿于怀的细节,他们之间竟然连一次像样的告别都没有。
这遗憾,唯有在短暂梦里才会短暂地忘却。
那两夜,他不出意外地失眠。凌晨入梦,总是回到他们在香港的时候,还有后来一直通信的三年。其实,那才是他们之间最好的时光,虽然稍纵即逝,虽然远隔重洋。但在那个岛上,在那些信里,她是真正的她,他也可以只做他自己。
某一秒的梦中,他又回到浅水湾,在月色下对她道:“你已经变得更好,我却没有,甚至比从前还要坏。”
“我哪里变了?”她走过来,离他很近很近。
“是个大人了。”他看着她,伸手拨开她的额发,仿佛忽然洞悉未来,只想告诉她——走吧,不要再回来,你已经不需要我了。
“大人?”她却浑然不觉这是一场告别,踮脚上来在他耳畔道,“我怎么记得,老早就跟你做过许多大人才能做的事情?”
梦醒,便再无遗憾。一切都是命定的,他舍不得早一点放弃她,在一起的每一秒都过得万分值得。走到今日,也只需做完眼前这件事就可以了。
第三天,该来的终于来了。
那时已是深夜,宵禁就要开始,街上不见行人,远处有骑警经过,只听见马蹄踏在铁藜木砖上发出的声音,却又不知是从哪里传来的。原本并不算太宽阔的十字路口显得旷荡一片,有如猎场。
唐竞慢慢踱出哈同大楼,汽车就停街对面。路灯早已经停用,他在月色下走,而后穿过马路,停下来点烟,身后传来微不可闻的脚步声。他没有回头,由着脚步渐近,一管枪口抵在脑后。
“听说唐律师有话要讲?”枪主人开口。
唐竞认得那声音,吐出一口烟,笑道:“得胜,这几年你也是高升了啊。”
“有话就讲,”赵得胜打断他,无意寒暄,“都是老相识,不会叫你走得太难看。”
唐竞却还是抽着烟,缓缓道:“我这话只对张帅一个人说,要不要听,就请他老人家随意吧。”
赵得胜抬手,一记枪托砸下。唐竞倒下去,只觉重击,无有痛感。继而血模糊了视线,他隐约看到另外两张的面孔,认得的,不认得的,随后便没了知觉。
再醒来,已是在汽车后备箱中,双手剪缚在身后。他头上剧痛,脑中却分外清明,忽地想起许多事来,过去的,现在的。
远到不满二十岁的时候,有人教他如何将拇指脱臼,从绳索中挣出双手。他忍不住呼痛,被那人笑,管叫他孱仔花靓倞。
又或者近到几日之前,虹口那间石库门房子里,苏锦玲带他进去,身后的桌上放着两副碗筷。
汽车停下颠簸,箱盖打开,外面已是天光大亮。他被拖出来,跪倒在地上,却还要蜷身下去躲避刺目的阳光,是从来没有的狼狈。
又有人走近,长衫下面露出一双皮鞋,仅看走路的姿态,他便知道这是谁。
“唐竞,”张林海开口,“你有什么话跟我讲?”
“您知道的。”他笑,仍旧低着头。
“颂尧在哪里?”对方并没有太多的耐性。
“找错了地方,自然是找不到的。”他还是笑,疯了一样。
旁边又有家伙招呼过来,他没有躲避,瘫倒下去。
“颂尧在哪里?”张林海又问。
“淳园,”他回答,面孔贴着地上的砺石,“我亲手埋的……”
又一记重击打断了他的这句话。这一回,是张帅亲自动手。唐竞只觉口中似有什么东西碎裂,血来不及咽下,便从嘴角涌出来,一时间是窒息的感觉。
等缓过那一阵,他才又抬头,看着张林海道:“只有我知道在哪里,我带您去挖啊。”
汽车一路向南,停在那座荒芜已久的园子外面。
他又被拖出来,脚步蹒跚,却已经看清总共三辆车,六个手下,留了三个在外面望风,还有三个跟着进来。
一行人随着他指的方向,穿过垂花门与回廊,一路到了里面一座偏园。
唐竞踏上台阶,走进房中,走得有些艰难,是因为旧伤,也是因为被打得厉害了。
房子是中国式,木门已经塌下来,室内大块石板铺就地面,隔了这许多年没有修缮,野草从缝隙中钻出来,墙上爬满枫藤,葱葱茏茏围着一张满是绿锈的大铜床。这样的地方,夜里许是有些骇人的,但此刻阳光正好,从破败的窗口照进来,斑驳地落在地上,看起来倒像是个化外之境似的。
张林海自然认得这是哪里,声声冷笑起来:“当年的事你已经知道了?准是穆骁阳那个册老告诉你的。其实他晓得什么,你母亲是自己情愿的,我根本没有逼过她!”
唐竞听着,仿佛又是张颂尧在他面前讲话——其实这件事怪不得我,她非说要跟我一起死了算了,都是她自己愿意的。
他只觉好笑,眼前的张帅也不复从前,头发白了,背驼了,一只手拄杖,另一只垂在那里,微微抖着,只有野心和脾气不输当年。
一时间,脑中又是多年的那一幕,近在咫尺的一粒子弹,只低了那么一点点。曾经以为那是手下留情,或者一时心软。其实,只是有些人老了,失手而已。
“要你今天死,就不会拖到明天,”张帅又开口,“说吧,颂尧在哪里?”
“从头到尾……”唐竞回答,声音含糊在口中,是因为方才的落齿。
“你再说一遍!”张林海走近,一脚踢得他跪下,赵得胜也跟着进来。
“从头到尾,”唐竞重复,“颂尧他,就没出过饭店的大门。”
“什么?”张林海切齿。
唐竞抬头起来,看着他,脸上带着些笑:“饭店几百间客房,您寿宴那天全部客满,每间都要用热水,地下室里有多少架锅炉,您知道吗?”
这句话说出口,便眼见着张林海变了面色,几乎扭曲成了一张陌生人的脸,手杖劈面打下来,唐竞没有躲闪,结结实实挨了一下。他倒下去,就倒在那张铜床边上。
张林海回身去拿赵得胜手里的枪,而唐竞已从绳索中争出手来,摸到那把固定在床框下面的勃朗宁。他把枪抽出来,惊异于此刻的冷静,仿佛这辈子就等着这一秒了。
回身便是两支枪口的对峙,张林海一怔,唐竞先一步扣了扳机,子弹从张帅的左颊穿入,又从后脑迸出,带着喷溅的血雾、脑浆以及碎骨。
直等到张林海倒下去,赵得胜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俯身下去拾那死人手中的枪。唐竞再扣扳机,但赵得胜闪避到房门外面,子弹仅打中手臂。天井里另一个保镖也已经冲过来,对着唐竞举枪。
余下的第三个人更快了一步,已经触发了扳机。
两声枪响,两人倒地。
隔着那道破败的房门,唐竞看见谢力的眼睛,是许久不见了,但却仍旧熟悉。他开口要说什么,谢力却只是转身往外面走去。
“不要出去!”唐竞来不及呼喊,外面便又有枪声响起,是乔士京的人。
“他不是!停下来,他不是!”他爬起来,蹒跚地奔出去,可已经迟了。
外一进院子已经有警察冲进来,谢力中枪倒下去,血液倒流到喉咙,无法呼吸。唐竞扑过去,托起他的头。他总算换过一口气,看着唐竞道:“我不是为你。”
这是星洲旅社二楼的一间小屋,窗帘只拉开一条缝,房内半明半昧,气味浑浊。谢力已经穿好衣服,将手枪掖在右侧裤腰后面,再用外套盖住。虽然,他今天所要做的只是望风,但对他来说,配枪早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还记得昨夜在隔壁房间里商议,灯光昏暗,梁上吊下来一只电灯泡不时闪烁一下。派给他望风的任务,他点头,心中多少有些庆幸。但转念又觉得这份庆幸来得毫无理由,如果叫他做别的,他会拒绝吗?
他才回来不久,好不容易找到这个事情。他着急要挣一笔钱,根本没有挑选的余地。
在北方,他给人做警卫。中国人,美国人,还有国籍不明的犹太人,在这些雇主当中,有做官的,也有做生意的,或黑,或白,唯一的一个共同点便是有钱,连带着那条命也矜贵起来,在这乱世中分外惹人垂涎。
他生意不错,信誉保证。他甚至在哈尔滨安过一个家,或者更准确地说,一个类似于家的地方。他在那个家里养了一个女人,为她置办全套家私,供给她家用,叫她穿小凤仙领子短袄与平底绣花缎鞋。
那时,他的雇主是一个犹太人,几乎拥有当地所有最好的地皮。而他的工作是每夜护送富商的儿子出去演出。那是个二十出头的犹太青年,才刚从法国的音乐学院毕业回来,弹一手他听不懂却也知道难得的好钢琴。他站在后台听过许多首曲子,背地里叫人家钢琴家。甚至有一次,两人聊天,他说起自己的往事,钢琴家在琴键上敲出一段旋律来,说是送给他的。他听不懂,却也知道是好曲子。
他们俩是一起被日本人抓起来的,关了一阵再放出来,他听说钢琴家已经死了,也许是因为富商支付赎金不够爽气,也有可能是钢琴家没能熬过去。报纸上写着,找回来的尸首瘦得好似一具骷髅,手指都被切完了,早就一根根寄到富商家里去。
他看着那些描述,只庆幸自己没有被人这样折腾的价值,左右也不会有谁替他付赎金。
辗转回到家中,才发现那栋小楼早就换了主人,女人也已经不见踪影。向左右打听,人家只答一句不知,在这样的年月,似乎也是很平常的事情。
他一无所有,便去赌钱,小赢了一些,吃一餐饱饭,而后在街上兜兜转转又走到马叠尔戏院门前。只要人在哈尔滨,他便总上这里来,虽然已许久没有看到苏锦玲的电影。他猜她大约已经嫁了人,不再出来演戏了,仔细算一算也是应该如此,她是该有个家,生几个孩子。至于嫁给谁,他不愿去想。
那时,夜幕早已经将临,三月份的哈尔滨还是冷得很,他在戏院外看到一张巨幅电影海报。海报上是上海新近蹿红的女明星,一张面孔画的有两层楼那么高,他一时辨不出那女明星是谁,也没有看到苏锦玲的名字出现在下面小字里。
他只是觉得冷,还是买了票入场,坐在黑暗里看陌生人演电影。那部片子叫他越看越气,这角色分明就该是她的。他甚至可以想象她代替银幕上的女明星,念出一样的台词,那样唱,那样笑,那样哭泣。
他发现自己竟然还清楚地记得她从前的样子,记得她出现在雪芳的天井里,脸庞被室内透出的灯光照亮,微微低着头安安静静地走过去,记得陪她坐一辆黄包车,去明星公司在虹口的片场拍她的第一部电影,以及后来恩派亚戏院的那场首映。
那一夜,在戏院大厅里,他们看到唐竞与周子兮。她望了他一眼,有些仓皇的样子。他这样一个破马张飞般的人竟然即刻会意,对她说:“你可要吃什么?我这就去买。”
等买了饮品回来,远远地隔着人群,他看到她对唐竞的一望,回想起那时心头的感觉,竟然还像昨天一样清晰。
回到此刻,银幕上又似是她的双眼对着虚空处的谁人含笑。他看着那目光,便知道她过得不好,却不知自己应该惋惜还是庆幸,只是举目望着,忽然想,也是该回去了。
只可惜上海不是哈尔滨,此地有此地的规则,最受欢迎的警卫是外国巡捕,其次是帮派人士。他这样一个无姓名的人,做不了这样的事情。更何况人家问他要一个引荐,他只能告诉他们,他的最后一个雇主死在日本人的监狱里。
他于是又去赌钱,在这里打麻将,去那里推牌九。他十分注意分寸,总是有输有赢,赢的稍微比输的多一点,又不至于多到引起怀疑。但他需要钱,更多的钱。
直到那一夜,他去虹口一家俱乐部里的地下赌场玩德州扑克,最后收手,到账房换了筹码,准备离开的时候,却被两个打手拦住。
“你们做什么?”他问。
其中一人对他笑道:“你不要怕,我们老板请你聊几句。”
他辨不出那笑的真假,在记忆中搜寻,亦确定自己方才并无破绽,赢的也不算太多。他不知道为什么此地的老板要见他,直到被那两个人带进后面一间房内。因是地下室,靠墙只有一扇假窗,里面挂着画,看起来当真像是一扇窗的样子。旁边摆着一张烟榻,榻上歪着一个女人。听到声音,面孔转过来,才知是张颂婷。
“谢力,真是长远没见了。”张颂婷坐起来,对他笑了笑,穿一身宽袍大袖的裤褂,脚上那么巧,亦是一双平底绣花缎鞋。
“大小姐。”谢力开口,低头看着那双鞋子。
“坐吧。”颂婷挥挥袖子指向自己身旁。
谢力不动。
“都是麻将桌上的朋友,拘束什么?我又不会把你怎么样,”张颂婷仰头看着他,“有件事我到现在还没弄清楚,那时究竟是你作假,还是世上真有牌技好这么回事?”
谢力听她这么说方才笑出来,答:“就好像变戏法的都有个规矩,有些事是不好说出去的。”
“你如今就靠变戏法过日子啊?”张颂婷便也顺着他说下去,笑得有几分魅惑。
谢力这才挨着她坐下,叹一声道:“日子是过不了,糊口罢了,还想请大小姐指一条发财的路。”
今日,他之所以会在此地,便是因为这句话。张颂婷听见他要找事情做,就提起星洲旅社。
“大小姐要什么样的人?做些什么事?”谢力记得自己这样问过。
“什么人?什么事?”颂婷却带着几分调笑回答,“当然都是没有身份的人,谁付得出酬金,便为谁做事咯。”
没有身份的人,这句话倒是撞在谢力心上,他不禁觉得自己正合适。
———————————
穆先生终究还是说到做到了。唐竞从医院出来的时候,周子兮已经上了那艘去往美国的邮轮。那是一个傍晚,船在阿斯托雷航道之外的那片抛锚地上等待再次启航的信号,他被一艘小艇送到船上。
吴予培自然是没有来,苏锦玲也没有。唐竞意外,却又好像早就料到了。不为别的,只因为谢力还在医院里躺着,尚未苏醒,生死未卜。
乔士京只给他带来一封短信,落款是苏锦玲,上面写的是他们最后一通电话里未尽的言语。
“唐竞”——她这样开头,第一次用连名带姓地称呼他,而不是叫他唐律师。
“那天,你看到我去会乐里,是从前雪芳的一个姐妹过世,我去送送她。”
唐竞读着,想起她当时穿一身滚黑边的白旗袍,确是戴着孝的样子。
“她跟我同岁,在外面还算是年轻,可在堂子里就是年纪很大了。要不是你,我现在大概也是那个样子。”苏锦玲继续写下去,就像是面对面温婉地诉说。
唐竞甚至可以想象她脸上的表情,这些话她都是笑着写下的,但还是叫他读出深深的悲哀来。那一刻,他又想到唐慧如,死的时候也只有二十多岁,这大概就是堂子里女人们的命数。
“谢谢你替我做的一切,”锦玲最后道,“我不能跟你走,是因为欠了另一个人莫大的人情。此生怕是无缘再见,但好在我们之间清清爽爽的。”
信就这样结尾了,唐竞自然知道那“另一个人”是谁,却猜不到她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才让那个人决定在最后的一刻出手相助。若真的此生无缘,他怕是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夕阳就要落下去,小艇终于靠上邮轮尾舷,水手放升降篮下来,带唐竞上船。
那个时候,身后的城市战事正酣,硝烟在上空密集不散,时而被火光照亮,像是雷暴中的彤云,一束束探照灯光从下照上去,又像是破云而出的闪电。
十几个留学生正站在船尾宣誓,许多旁观的人亦在落泪。
唐竞听他们口中念的,便知道是清末第一批留美学生的临别词:“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三声汽笛之后,船又启航,驶向前方平静无波的海面。更多的人哭起来,甚至包括船上的西侨。
唐竞自惭只有劫后余生的麻木,直到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拨开人群向他跑来。他在她撞进他怀抱的那一刻抱紧了她,只听见她反复说着:“我以为你不会来了,船已经开了,我以为……”
他忽然落泪,无法言语,像是用尽了浑身所有的力气,只能将她按在自己胸口,用这个动作告诉她:我来了,以后再也不会分开了。
邮轮在海上一个月,满载,甚至超员,处处拥挤,每日用餐都得分好几批。
唐竞却觉得这样很好,只是他们两个人,在舱房里相对,就好像一方游离在时空之外的天地。在此地,他可以告诉她所有的一切,他的愧疚,他的不甘,他的负罪感,甚至比从前那些信里更加坦白。
唯一不好的是她晕船晕得厉害,时常吐得胃里什么都不剩。但这一路并没有太大的风浪,而且她以前也坐过船,从来没有这样吐过。
一连吐了几日,她终于被他逼着去看医生。
船上的大夫是个美国人,听过他们的叙述,便带着她进了诊室里间,拉上帘子检查。
唐竞等在外面,听到里面轻微的交谈声,但辨不清在说什么。
等医生走出来,他还在问:“她从前得过胃病,会不会跟这个有关?”
医生却已经笑起来,对他道:“算起来应该有七周半了,晨吐来得有些早,但也不会有什么大碍。”
唐竞怔在那里,许久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周子兮在里面穿衣服,也是穿了很久很久,才低着头出来。
离开医务室,两人又回到舱房,一路无语。关了门,她便躺到床上去,蜷身睡在那里。
唐竞在她身边坐下,不知该说些什么,终于开口也只是一句:“你不要怕,有我在这里。”话说出来,又觉词不达意,他猜她是害怕,但世上唯有这件事他不可能替她扛过去。
话说得蠢笨,可她听见,还是回身抱住了他。她真的只是怕,但更怕他那时候不在了。只要有他,一切便都完满了。
那一夜,他们在床上,看着舷窗外的一小片星空。他从身后抱着她,手覆着她的手,放在她的小腹上。那里还是平坦的一片,以至于两个人都有种近乎惶惑的怀疑。但有一点他们都已经确信,这一程航行之后,一切坏的都会结束。在彼岸,他们会有一个全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