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对的人 > 正文 第七十五章

对的人 正文 第七十五章

所属书籍: 对的人

    老妈孩子都不在家。天地是三元的。当然也是斯理的。

    是他们俩的。

    斯理回来了。三元看他哪儿哪儿都顺眼。眼睛顺眼,鼻子顺眼,嘴巴顺眼,笑容顺眼,连带稀疏了的头发,瘦削了的脸颊,黝黑了的皮肤,也都顺眼。

    这些都是她男人外出征战过的痕迹啊!

    是啊。斯理挣了钱了,拿命换的,怎么夸奖也不算过分。一到家,三元就给斯理放洗澡水。又煮酸梅汤,解酒。还把音乐放起来。是王斯理爱听的陈淑桦。斯理洗完澡出来,手里端着酸梅汤的时候,音箱里正播着“聪明糊涂心”。聪明看世界,糊涂一颗心。眼下三元就要糊涂。装糊涂。朦朦胧胧才有美。她的装扮也有点“糊涂”。化了妆,但又分不清派别。但美是美的。跟她本人风格一致,美得强词夺理。

    王斯理品一口汤,砸吧嘴,“我家庭地位上升哇。”

    三元笑着说:“那必须上升,显著提高。”

    斯理咯咯地。三元忽然缩着脖子,头却往前探,簇到斯理周围,跟地下党员接头似的,“到手了吗?”斯理一愣。没立刻回答。而是摸过手机,打开手机银行,进入,调出页面。再出示到三元眼前。那屏幕上的一串可爱数字,像是要直接冲入三元眼里一般。一、二、三。龚三元的心被点燃了。她抢过手机,仔细数着位数,数出声来。不行,眼花。再来一遍。要看得真真儿的。

    斯理道:“放心,没错,回头转给你,你慢慢数。”三元娇嗔:“有啥分别,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又说:“这钱留着还有大用。”

    斯理声调铿锵,“买房。”

    一个字一个钉儿。一言九鼎、一锤定音、一步到位。这也是三元的心声。他们也该在北京有个“窝”了。三元往周详了考虑,“先别急,等这边房子卖了再说。”

    斯理说卖了,默默去哪儿上学。又说:“这小破房也不占钱。就当个根据地。”三元鼓劲儿,“这一段,我也存了点儿,咱回头去看个向心的。”斯理表示同意。他说等他歇几天,去单位报个道,然后就开始看房子。

    三元雀跃,直接给了斯理一个吻。

    这吻,在三元看来,是序章。

    一吻下去,今晚的大戏就该拉开帷幕了。洗澡出来,龚三元特地穿了那件过去斯理特上头的粉色睡衣。上床,钻进被窝。手拿出来,放在斯理胳膊上。臂都是玉臂。虽然灯光之下,一小排细汗毛有点扫兴。三元自觉哪儿都漂亮,唯独汗毛重了点。她也懒得除。三元又把胳膊收回去,脖子探过去。颈项横着,假装天鹅——全美在脖子了。

    斯理正在刷手机,似乎并不懂三元的暗示。

    三元柔声道:“睡吧。”明显的暗示。

    可斯理只听字面意思。手机一撇,闭眼就睡。没两分钟,鼾声渐起,三元失落极了。她脑海中预言的节目是“饿虎扑食”。斯理当饿虎,她当食。就算是对他的犒劳。结果呢,人根本没那需求!

    三元忍不住反思,是不是自己吸引力不够,但这个念头只在脑海停留一秒就立刻被否定了。旅途劳顿,又加上聚会,王斯理太累了。她必须体谅。想到这儿,龚三元一颗不忿的心又重新安顿下来。她捧着手机看了一会儿二手房信息,心中大概有点数,然后才安然入睡。

    不过,等到正式看房子,三元顿时又不安然了。现实和理想差距太大,她喜欢的房子,踮起脚尖都够不上。即便是斯理出去挣命,他们手里的钱,也只能买得起五环外的那些“歪瓜裂枣”,不是户型不好,就是房子太小,或者年头太长、交通不便、没有电梯。

    三元窝火。凭什么,凭什么他们费尽全力,也才只能买到这样的房子。三元建议把省城的房子卖了。多凑点首付,一步到位。斯理问她:“我们买房的首要目标是什么?”三元保持清醒,“一,你上班方便,不需要租房子、住酒店,二,也是给我们在北京这么多年的一个说法。”

    斯理说:“那就按照个标准找,要我看,一居室都行,关键是位置。”三元坚决不同意。她的底线是两居,她觉得,首先,房地产是最保值的,把手里的钱投进去,买个地段还不错的两居,不会亏。其次,多出一间房来,别说将来孩子能住,目前看,家里来了客人也方便招待。

    斯理说:“我妈不会来住的。”

    三元一听不高兴,“那意思是,我妈会来住?而且你有意见?”斯理连忙说三元多想,双方老人来住没有任何问题。三元赌气地,“实话告诉你,一听说咱们要买房,我妈还来电话了呢。”

    “咋?”斯理惊。

    “要赞助我们,”三元道,“说大钱没有,小钱得意思意思,添点装修钱。”

    “二手房。又不打算装修,”斯理抢着说,“你可千万别要。”

    “已经要了。”

    “你这人……”

    “妈说这钱要不给出来,她睡不着。”

    “说是这么说。”斯理还是埋怨口吻。他这会儿成心理学专家了。

    三元反倒不高兴,“干吗?还是说妈的这点情,你就承不起了?还是被我说中了?你就怕妈来住?”

    罪名大大的。

    王斯理气弱,但又不得不挺直腰杆子,“我形象在你眼里就这样?龚三元我今儿我就告诉你,妈的养老,咱一包到底!”

    难得说句大话。听着舒坦。能不能实现两说。甚至真的假的都两说。他王斯理能把这话撂到桌面上,就是给她龚三元面子。

    呦呵,还是因为爱她。这么一思忖,三元满心都是暖意。斯理跟着说他打算去找斯文想想办法。三元道:“别跟你妈提。”斯理笑笑,“你放心,牛爱玲女士不会给,我的妈我知道,钱看得重。”三元揶揄,“那是,有你们这些不肖子孙,是得捏点钱在自己手里。不然以后生灾害病,手掌心朝上,那是奇耻大辱。”

    主意已定。三元和斯理的看房之旅继续。可是,即便他们“梭哈”,集众人之力,离理想的房子却总是一步之遥。

    三元问斯理,“你说这一千万元左右的房子,”停顿一下,“咱不说豪宅,就一千万元出头的这些个房,都什么人在买呀。”

    斯理想了想,说:“有有钱的,大厂那些中高层,还有地方上那些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来北京不都得落脚,那就得买房。”三元继续算账,“总价一千来万元,首付就得三百五十万元朝上,什么样的家庭能一把拿出三百五十万元现金。”再细算,“然后一年要还三十六万元,还三十年,我的老天!”三元仰天长叹。斯理跟着分析,说除了以上两类人,还有那种2012年之前上车的,享受到了房价上涨的福利。现在有换房需求,那就卖掉原来的房子,到手三五百万元,再买一千万元以上的。

    这类人整个北京算下来有几万人。“而且一个小区的房子,大部分是不流通的,买卖的只有百分之十,是这部分人把房价推高了。”

    三元哀叹,说一千道一万,怪就怪在他们2012年之前没上车。斯理找理由,“那时候哪有钱。”

    三元道:“硬凑还是有的。承认吧,咱们就是没那个胆识,这辈子没有发财的命。”

    斯理私下找斯文开口。斯文的反应很积极。她最大的爱好:房子。来北京之后加入了至少上百个各种房子的群,甚至连共有产权房的群都不放过。斯文常说,了解情况要全面,要一手消息。这样对决策有利。实际上,来京这短短的时日,王斯文和严尔夫已经积累了两套房。

    一套是单位分配的低价福利房。另一套为自购,面积不大,也是考虑蓓蓓上学。对于房产,王斯文是有执念的。这也是她的骄傲。妻凭夫贵,早个三五年,她也料不到人到中年还能走这么一拨大运。

    是,她过去跟三元较着劲。现在不用了。两套房子在手,稳若泰山,胜负已分。龚三元这辈子都未见得能赶得上她。连带默默也被蓓蓓甩在身后。

    那么,既然弟弟弟媳已经向她低头,她就理所应当要展现自己的大度,伸一把手。

    钱很快就打过来了。三元要打借条。斯文坚决不要。她的话也很大气,“这笔钱,不着急还,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再给我。”三元奉承,“姐,亲的就是亲的,就是不一样。”斯文道:“一个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她身边的人都能好。”得。还是给自己贴金。说白了,他们沾她光呗。行,有钱的王八大三倍。现在斯文说什么,三元都说好,都鼓掌。还是起立鼓掌那种。

    兰芝的钱也给过来了。果然就是意思意思。连带着,八斗也来关心三元。不用说,是兰芝告诉他的。三元坚壁清野,“你们不用管,你自己还有房贷呢。”

    八斗道:“不是我要给,是笑笑要给。”说着,点开语音条,放了原声原话。是对八斗说的。大致意思是要支持姐姐,钱已经转给八斗。八斗笑对三元,“不给不行了。”

    三元感动得差点落泪,五官都颤抖了,跟着赞道:“笑笑这丫头,别的不说,是真大气!”再补充,“要不怎么人家能创业呢。”

    连带着,三元又跟弟弟分享了一个新商机。这也是她在回收二手衣服的过程中得知的。她觉得现在做临期食品,也有市场。八斗诧异,这个名词他第一次听说。三元解释说就是临近过期的食品,“现在消费降级,尤其年轻人,特别喜欢买这种快过期。”

    八斗觉得倒是个思路,但主要是货源问题。三元说这个就要摸索了。小攀在探路子。她让八斗如果有线索,也随时告诉她。

    看准了就下手。三元和斯理很快锁定了丰台西的一处“老公房”。五十六平,两居。实用面积更小一些。但权衡再三,这一地块应该是当下性价比最高的了。离斯理工作单位近,也能稍微满足三元的虚荣需要。

    丰台,终归还是城区,总比郊县要好。当然更重要的是流通。龚三元觉得,这房子是不会砸手里的。

    定下房子,刚开始办贷款。斯文就嚷嚷着要帮三元庆祝。老严不在家。前一阵,牛爱玲也搬出去了。老赵在京有住房,人家这就算同居了。蓓蓓处于叛逆期,不大听话,斯文这一阵过得不算如意。因此,三元也觉得应该借此机会热闹热闹。

    “庆功宴”就在斯文家摆。牛爱玲把老赵也带来了。老赵倒肯巴结,凑在三元、斯理跟前分析了半天这房子的行情。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得好。冯一笑在亳州,来不了。但三元跟她通了视频,一番热聊、感谢。

    一笑当众恭喜了三元。八斗在旁边看着,满足。他对一笑就这点要求。只要能顾大场面,那就算是个好老婆。遗憾的是,姜兰芝不在北京。牛爱玲问八斗,八斗只好据实相告,说老妈去东北了。

    爱玲问:“去那干吗?”

    八斗说:“旅游。”

    三元补充:“去了好几回了,辽宁、吉林的,跟我那宫明月姑姑,上次带的松子你忘了。”

    牛爱玲到了自然少不了史慧慧。慧慧已经答了辨,准备毕业了。斯文问她找工作没有。史慧慧说:“跟您一样,当中学老师。”斯文又问学校,慧慧报了名称。

    斯文抚掌叫好,“哎呦,这是个好学校,以后找对象不愁了。”牛爱玲翻着眼睛觑女儿,“本来也不愁,人都处上了。”不晓得斯文是没听说还是忘了,她表情足够八卦,追问。慧慧简单说了点情况。八斗在旁边听,大概猜到,慧慧跟尤高畅,八成已经算好上了。牛爱玲在旁边点评,对八斗三元,“这么找就对了,要能有个好去处,我也对得起你大姨奶。”八斗斜着眼看慧慧。史慧慧小脸红扑扑的,也不晓得是化了妆,还是浑然天成,总而言之,浓妆淡抹总相宜。她这朵女人花,正处在盛开的季节。

回目录:《对的人》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