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常晶晶一番话垫底。林林又活过来了。接下来的活动,她都努力配合。撤展的时候,她找个闲空把去书店做活动的打算跟吴冠汇报。
吴冠二话没说,坚决支持。
然后就是准备物料、敲定地址、邀请嘉宾、招募读者以及邀约媒体。常晶晶够意思,帮了不少忙。地址选在天堂书馆,晶晶的老关系。嘉宾,一航没有候选,林林找学者帮他站台。因为出书,该学者欠过林林人情,现在是还的时候。读者是从豆瓣同城上招募的,报名的有三十个人。社里书友会渠道来的,大约十人。林林让老邱打下手,抓这一块。
林林跟晶晶商量,怕人太少。晶晶的意思是差不多了,书馆的会场不大,有三十人,就能制造出热火朝天的氛围,她还说到时候让发行部同仁多去几个,当当托儿,力保万无一失。
“就叫新书分享会。”常晶晶最后提点林林修改易拉宝。
活动当天,林林早早到了现场。布置、安排、招呼,像个女主人。大川被她叫过来帮忙,任务是,去接袁一航。既然是主人公,一定要有身价,林林在乎一航的感受,有人接,才算角儿。
是角儿,就得捧。
老邱也答应带一帮兄弟来。林林要求,每个人都必须真买。
老邱道:“这有点难为人。”
林林反驳,“这大好书,买到就是赚到,少撸俩串儿,什么都有了!”
书馆里轻音乐流淌,观众席已经坐满了人。嘉宾也到了,坐在沙发里,正在翻书。后场,袁一航神情略微紧张,“行么。”他打退堂鼓。林林连忙上前,帮他折了折衬衫领子,“没事儿,以后大场面多着呢,这算什么呀。”她现在就是他的保姆,他的精神按摩师,她是这本书的后妈,一切都必须她照顾打点。
“真有人来?”一航还是吃不准。
“黑压压一片。”林林鼓劲,“没问题,相信自己。”她伸出拳头,跟袁一航碰拳。林林对主持人点了点头。主持人——书馆女老板,便用悠扬的声音道:“下面有请我们的新锐作家,袁,一,航。”
刚开始紧张,说一会儿,一航就侃侃而谈了。林林站在台下,抱着两臂,好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毕业演讲似的。老邱到她旁边,胳膊搭在她肩上。
“恭喜你。”
林林有点不好意思,“公共场合,注意点……”
“我恭喜我老婆怎么了,”老邱反驳。
“认真听。”
“这书我都快能背了。”
“等会儿多买两本。”
“家里放不下了。”
“作者自己还买两百本呢。”
“今天?怎么拿回去。”
“不是今天,网上买。”林林说。林林再一抬头,耿双华竟然站在那儿。他也来了?林林诧异,怎么没提前打招呼?林林还没来得及多做思考。老邱便主动走过去跟耿主任打招呼。
林林知道,相比于吴冠,老邱更愿意跟耿双华接触。原因很简单,吴冠跟他们是同一种人。耿双华不同,他有根基。
活动还算成功,第二天就有三家媒体报了新闻,但仍旧没有深度采访。但在林林看来,好歹算有点动静了。新闻发的是她提供的通稿,一经推出,会有很多网站转载。
消息量是够了。
跟着就是在销量上冲一冲。林林找到常晶晶,想争取图书大厦的位置。她们投脾气,而且已经有了战斗友谊。天堂书馆的活动后,林林请晶晶吃了大餐。晶晶够意思,答应平摆,但进门的大柱子旁的位置,她实在无能为力。
《玛雅书》如日中天,光图书大厦一处,一天都能走三百本。
林林又问:“当当能给位置么。”
晶晶说这块不归她管,但根据经验,做大banner估计困难。
快递员进门,“常晶晶!他叫名字。”
晶晶答应,“放那吧!”
看着像两本书,透过白色的塑料包装,隐约能看到暗黑色的封面。秃山?林林突然反应过来,她看着晶晶,不说话。晶晶也明白林林的疑惑。
“是的。”晶晶主动承认。坦坦荡荡。《秃山》在网店买榜了。社里的安排。
“多少?”
“两千本。”
林林头皮发麻,是她预算的十倍!资源总是向大头倾斜!
“哎呀,别想了。”晶晶劝林林。
“账号借我用。”林林杀红了眼。
“没问题。”晶晶微笑着送李林林走出发行部。
目标:新书热卖榜。
手段:买书。
友情支持:一百个评论。
目标是大家的。买书由林林操盘,一航收货、付款,这是在合同里写明的。友情支持,林林只能劳动老邱。
老邱抱着笔记本电脑靠在床上,叫苦连天,“亲爱的,我真不行了。”评到第三十个,老邱江郎才尽了。林林伸脖子,瞅一眼,“别都那么短,多说两句。”
老邱只好从命,没话找话,也得夸夸这书。
过了一会儿,林林又发现不对劲,严肃批评,“别都那么长,人一看就是托儿,插花着来。”
老邱埋怨,“你这工作,不做也罢!”说完,及时撤退了。留林林一个人在“战场”。林林不屑道:“知道什么叫忍辱负重玉汝于成么你。”
书嗖嗖地往一航那寄。快递送到一单,袁一航就跟李林林报备一单。这是属于他们的小秘密。
天知地知。
林林发现,一航收书的地址跟收合同的地址不一样。签合同的时候,他还在老家,偶尔上来一趟。等到收书,他似乎已经下定决心来大城市漂了。袁一航租住在市中心的一个“贫民窟”。红砖平房那种。林林曾经路过,知道那片的情况,她从没去看过一航。他也没邀请过她。他们也算是“识于微时”,所以,要更加小心地避开彼此的窘境。林林巴望着一航燃起雄心壮志。至少,对文学创作有好处。他们都必须面向未来。
但很快林林就发现,他们对现实的预估,过于美好。是,做了活动,买了两百本书,《菩萨蛮》冲进当当新书热卖榜了。可翻过一周,图书销量急速下降。《菩萨蛮》只能在两百多名徘徊。
一航每天都在关注数据。
有一天,他发来一张截图。是《菩萨蛮》的一条差评。读者给一星。林林只好让他别关注这些,多盯着好的评论。她还说,“成名就要经历这一切,你要习惯。”
“连载还有戏么。”一航在QQ上问。
“还在联系。”林林说。实际上,晚报的连载版面编辑已经回了邮件,告诉林林,选题她报了,但领导没通过。
“书评呢,要我联系周刊么。”一航又说。
“在联系,别急。”林林只能耐下性子。
“我朋友都说在书店找不到书。”一航又发来一条。林林头大,首印只有七千册,想要在每个书店都找到书不切实际,而且,也许书店里根本就有,只是他朋友没看到呢。“别着急,慢慢来,都在联系,都在安排。”林林只能说这些虚。
“马上就成旧书了。”一航又说。
他不是第一次出书,他太了解图书市场的规律,三个月内如果起不来,这书基本只能沉没书海。作者的逼问,让林林压力增大。事实上,这书经过两轮宣传,出版快两个月了,发行并没有提交过加印单。
林林还没放弃。周末,老邱陪她去逛商店,中午吃了饭,林林拉着老邱去图书大厦溜达。老邱怕林林受刺激,“要不别去了,休息时间,不加班。”可林林执意要去。进了大厦,周末,人山人海,林林到进门柱子旁边看看,都是经管励志书,没有《菩萨蛮》的影子。上楼,去三个文学类的书堆看看,依旧没有踪影。林林去侧面展示的书架上找。《菩萨蛮》跟人参果钻地里似的,压根不露面。无奈之下,林林只好去当代文学陈列架扫架,一层一层看。
终于在倒数第二层看到《菩萨蛮》,竖插在那儿,跟所有书挤在一块,仿佛像乘船逃难的难民。
林林鼻子发酸,但她告诉自己不能哭,她小心地抽出那书,装作真正的读者。然后一路带着它到最繁华的区块,林林极力表现自然,把《菩萨蛮》轻轻摆在展示架上。神不知鬼不觉。俺们需要曝光!
身边飘过一名工作人员,是个胖大姐。她指了指《菩萨蛮》,“这书你要么?”林林无措,不晓得该答要还是不要。她是特务,被抓了个现行。
“哪儿拿的放哪儿去!”大姐不客气。
林林窘得浑身汗毛倒立,刚准备退缩,老邱走过来,林林忽然又有了无限勇气,她直面大姐道:“什么态度!我买!”
老邱不懂林林的愤怒,他看到老婆手里拿着的书,愣在那儿。
云层压低了,发黑。林林和老邱刚钻进地铁,雨点就落下来。迅猛地,很重。老邱带了伞,不怕。车厢内人挤人,好不容易有个座位,老邱帮林林占着。
“过来坐。”他帮她背包。
林林颓然堆在那儿,手里还拿着本《菩萨蛮》。旁边的乘客好奇,偷偷看书名。林林索性翻到正面。那人又立刻调转目光,不好意思看了。
往郊区去,乘客慢慢少了。老邱在林林旁边坐下,把她手抓牢了。
“尽力了,咱问心无愧。”他轻轻在她耳边说。不安慰不要紧,这一劝导,林林心中的郁闷突然爆发,瞬间化作眼泪,喷涌。她顾不上面子,反正没人认识她。哭吧!哭!老邱只能搂住她的头,任由她发泄。可谁又知道,她正在哭一本书呢。荒谬!可笑!
出地铁,雨停了。街道成水乡泽国。
手机响。是短消息。一航发来的。林林顾不上失落,连忙拉着老邱,叫了辆车,一路往一航的住处去。
大杂院的水还没下去。林林站在院门口,她打心底里为一航难受。他就住在这儿,贫民窟。
更难受的还在后头。很不幸,一航住一楼。暴风骤雨,雨水漫贯,他屋里水涨到一米多高,刚退下去。
林林和老邱站在当门口。一航正弯着腰,那个茶缸往脸盆舀水。“让一下。”一航端着盆走出来。他得把水泼出去。林林和老邱挽起袖子,加入帮忙。一个单间,纵深很长,林林拿着水缸往里走,才发现床上对着不知道多少本《菩萨蛮》。
再往左看,有的还泡在水里。
基本溺亡。
林林胸腔里那股气又顶上来。很不争气地,她又哭了。她李林林就不明白了,难道这就是写作者的命运,这就是严肃对待文学,不跟风不媚俗的文学编辑的命运?!凭什么?!尽管一航还有乐观精神,都打扫完,他一个劲儿跟林林举例子,说沈从文过去也这样,住“霉而小”书斋,可李林林腔子里的忧愤,依旧难以消解。她甚至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了怀疑,她为什么……为什么要进出版社呀!
心累!找罪受!
到家已经快十一点。洗了澡,林林和老邱并排躺在床上。跟一航比。她应该庆幸。庆幸有个家,庆幸身边有个人。林林又哭了。老邱是救火队员,“没事的!这本不行!下本再来!”
可惜她不是刘欢,唱不出那首歌。
呵呵,还能有下本么。不用说,短期内,袁一航在她这儿的出版生涯基本结束了。她都能想象朱主任的嘴脸——假如她胆敢跟他提任何要求的话。“这种书,就这样,这种作者,顶天了,就这个量!”又或者说,“行业规矩就这样,欺生,有能耐先把自己整出名了!那就是爷!咱伺候!”
还有玛雅书。
可恶!该杀!林林太知道那本书烂成什么样。狗屁不通!是她硬给捋顺了的!可没办法,读者喜欢。畅销!林林发了个身,抽了张纸巾,狠狠地擤鼻涕,然后倒回床上,仰面朝天,一声长叹。
老邱没办法,只好祭出肉身,趴到林林身上。
“孩子。”黑暗里突然蹦出俩字儿。跟孙悟空出世似的。
老邱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
“孩子,”林林说,“我想要个孩子。”老邱这才准确接收了信息,立刻如狼似虎操作起来。
老邱一起一伏了。
林林感觉自己像漂在海里。
家庭事业两朵花。事业这朵花,短时间内是开不了,编辑这一行,凭的是经验,靠的是资源,年轻编辑想打开局面,太难!要么就跟吕薇那玛雅书似的,多少有点运气成份。只是,那种畅销,又不是林林想要的。她要的是做出中国的原创文学呀!也许,在这个时代里,想做既畅销又有品格的原创文学,根本就是个悖论?!时代不同了,现在还可能有当年《白鹿原》《平凡的世界》那样的畅销神话吗。要么就是郭敬明。只是,人家还不稀罕跟你合作。
毫无疑问,时代在变,规则在变。
过去林林跟很多人想的一样,编辑就是安安静静地,看稿子,改稿子,风不吹头,雨不打脸,很适合社交恐惧症的人做。实际呢,没有一个成功的编辑不是八面玲珑的社交家!
人脉!人脉!人脉!尤其文学编辑。林林反思,她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根本就不在文学圈内。
算了,让家庭这朵花先开。趁着生孩子,沉潜,养精蓄锐,日后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