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考试成绩下来,林林他们那批,除了刘桃根,全员通过。桃根被张红娇狠批一顿,她说他是给二编室丢人!这档子破事更古未有!作为惩罚,张主任分配给桃根更多任务,让他面壁思过、将功补过。
桃根无奈,一边做苦工,一边跟志闯抱怨,“活儿多得后年都干不完!咋个复习?!咋个能不挂?!”
志闯惆怅,“那稿子都咋算,你还不能独立署名。”
桃根的意思是,汉朝唐朝,志闯独立做,清朝他做,他跟张红娇一起署名。
志闯诧然,“这也分她?手真长嘴真大。”
桃根惨然,“不给黄世仁吃肉,杨白劳能有汤喝吗?我可不想成第二个陆姐。”副主任陆艳芬,已经不知道多久没发稿了。社里考虑把她调去校对科。发挥“余热”。一个失了势的副主任,连获得普通员工的尊重都难。在这个地方存活,就得识时务!
插图本通过后,林林手头有稿子做,暂时不急了。可心中忧患意识依旧强烈。用吴冠的话说,一个成熟的编辑,起码得有三摊子稿子:有稿子在卖着,有稿子在看着,有稿子在组着,这样才能运转流畅,不断档。反观自身,她有吗?有在卖的,可惜一天卖不了几本,有在做的,但是吴冠拉的稿子,所以必须跟吴冠一起署名。自己组的稿子呢,没有。肖老师那稿子,跟乔助理见面后,一直那么僵着,她打了几次电话,乔都不松口,咬定首印七万。气得熊慧敏私下嘀咕,“这个老肖,真缺这点钱吗。”至于版代那边就更不用说,她报价过去,人倒是过一阵就回复了,态度很礼貌,愿望很坚决:基本不考虑在他们这里出版,说有其他出版社报价更高,出版环境也更适合文学类图书。林林脸绿,好说歹说又争取了几次,还让马老师帮忙做工作。不行。只能作罢。
中级通过后,有独立署名权了,任务量也跟着上涨,一年内,她必须完成十本书,括弧,以上市售卖为准。她才有资格参与年终奖的核算。一年才不算白忙。
不行,必须组稿。
林林压力陡增。
当然,也不是没好事发生。老邱能干,把房子首付凑齐了,在老远的地方买了一户小两居,房产证上写林林的名字,房贷一起还。他们终于有自己的家了。只不过房子还要等,是期房,要装修。奇怪,老邱一直没求婚。林林只能矜持着。这种事儿,女人不能主动。他不说,她就等。她对自己有信心。
半上午,林林正在翻作家资料,就听到隔壁屋一阵吵嚷。志闯进来,林林问怎么了。志闯吐了一下舌头,“胡副主任被陈总批了。”林林大概猜到缘由,胡明月最近的出书比她还少。
“还是因为不出书?”她说。
“出了。”
“那为什么。”林林问。
志闯道:“刚开始书出不出来,现在马上要下印厂,作者不愿意了。”
林林追问。
志闯说就是那本写煤老板的书,作者是个老记者,根据多年的采访写的一个非虚构的稿子。“胡老师编了快两年,据说那稿子最后面目全非,连作者都认不出来是自己写的。”
“手痒。”林林呵呵。她早听说胡明月有这个毛病,改稿子改得厉害。只是让人不明白的是,既然有那么大的创作热情,为什么不直接自己写,干吗要重新装修别人的二手房。作品归根到底属于作者,编辑不能越俎代庖。这不有病么。想创作,自己写去呀。
志闯拿了个封面打样过来给林林看,“咋样。”林林知趣儿,都打样了,她能说不好吗,她也真佩服志闯,这不到仨月,《汉朝往事不如烟》这就出来了。什么速度。只是这个稿子是从里到外都是“山寨”,但林林严重怀疑这作者山寨不到当年明月的笔触,至于封面,虽然也是《明朝那些事儿》的路子,可总觉得哪里次一点儿。林林夸了句不错,志闯又让她看看封面有没有错字。虽然不耐烦,林林还是拿起笔,团结互助了一把。等她揪出俩错字,一段语句不通顺,刚把封面还给志闯的时候,QQ上弹出吕薇发来的一张图片。
是本书。作者,肖若华。书名“生命树”。看着有点像《生命河》的父母生了个二胎。出版方:某文艺出版社。林林看着心堵,她伸头看看,吴冠在办公室坐着,埋头工作。她不确定要不要第一时间告诉主任,可这事,瞒不住呀。
李林林只好鼓足勇气走入吴冠办公室。
“有事?”吴冠抬头。
“肖老师那书出了。”
吴冠愣了一下,“啥?”
“生命树,”林林道,“文艺社拿下。”
吴冠不做声。林林感觉他脸色有点变化,刚开始是惨白,现在微微泛红。稿子丢了,丢人!而且又是社里捧起来的作家。林林站在一旁,一言不发,此时此刻,她要陪伴在主任身旁。吴冠尴尬笑笑,努力挽尊,“这种稿子……”他说不下去了。这种稿子怎么样了呢,不值得花大价钱购买?还是不值得一出?事实就是,他们被甩了,肖和他的助理都再他们商量,林林怀疑,肖把这稿子给文艺社,根本不可能是七万册首印。她去培训的时候打听过,即便是线上的名家,在文艺社出书,首印量基本也不会超过三万。何况肖老师这种二三线作者。所以,人家就是图文艺社的牌子,复出头一炮,要面子,不愿意在星火社屈尊。
林林明白,这才是吴冠觉得受辱的深层原因。
“这书买一本。”吴冠给林林下令。
林林立刻表示马上去当当下单。
“熊总不问,就别提。”吴冠交代林林。林林才没那么傻,哪壶不开提哪壶么。只是眼下,因为肖老师的跳票,李林林存心要给吴冠争口气,她找稿子的动力更强了。稿子,好稿子,立刻,马上,必须找到!
“插图的合同签一下。”吴冠把话题跳到插图本。林林说已经搞定了。吴冠突然想起什么,歪着头,半晌才问:“是你找的包茅?”
林林道:“不是。他毛遂自荐的。我说得请示您。”
吴冠点了点头,挥挥手。他们的碰头会结束了。
回到工位,林林思来想去,还是气闷,她决定给肖老师以及他的助理各发一条短信,内容是一样的:恭喜肖老师新书出版。只不过,她考虑再三发过去,人家根本就没有回复。
志闯从林林工位旁走过,瞄了一眼,就看到显示屏上的当当页面。他故意读出来,“‘生命树’,肖若华。”
“能闭嘴么。”林林耷拉着脸,不客气。
志闯也意识到有点太刺激人,立刻帮着林林骂道:“喂不熟的白眼狼,对他再好有啥用呀。”
林林被逗笑了,揶揄,“成段背诵人家的小说,这是谁干的?”
“早忘了。”志闯抱着稿子跳开,他的《汉朝往事不如烟》初审完成,马上开始走复审,“你说,复审给谁比较合适,马老师戴老师还是姜老师。”
林林想说当然是马老师,但为了避免得罪其他两位老师,林林只能说,都挺好,你得看哪位老师有空。
接连几天,林林碰到熊总都会观察她的情绪。结果是:啥都看不出来。林林觉得或许是自己太过于敏感,对于熊总这种久经沙场的成名编辑来说,错过一本不是谈不上多优秀的书,也许还算一桩好事——不用赔钱了。林林买了《生命树》,行文慌张,跟《生命河》没法比。林林同情熊总,不是因为书没出成,而是因为她老人家真诚错付。在林林看来,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辑,既然行走江湖,总得讲点义气。
周四下午吴冠一向提前走。老婆错不开时间,他必须去幼儿园接儿子们。吴冠一走,志闯趁机也溜了。办公室只有林林一个人。
门虚掩着,空气静谧。
嘎吱一声,门张开了嘴,进来个半秃头。地中海型秃。“吴冠还在这吧。”那人问。他看上去有五十六岁,个子很高,手里拿着顶宽檐帽。
林林不知来的是何方神圣,怕是老干部老编辑,她不敢怠慢,一边说主任不在,一边问他名姓。那人问林林,“你是刚来的。”
“来了有一阵了。”
“吴冠溜了是吧。”
“主任下午去见个作者。”
“多少年了,还用这个套路。”那人笑笑。林林不晓得怎么答,一边说要给他倒水,一边去寻找纸杯。胡明月路过,探头看看,随即大叫,“老时!”那人看到胡明月,也亲得跟什么似的。两个人热火朝天一阵寒暄,问东问西,林林才大致明白,来者便是出版社的老前辈,出版圈的传奇人物,时高原。他出的书,特别有争议。后来也是因为责编的书有点问题,离开了编辑岗位。人不禁不红,他倒声名大噪。林林看过他的散文,网上传得到处都是,一起笔尽是大声疾呼,深情刻骨的调子。
“还编书么。”胡明月问。
“不编啦。”时高原的口气仿佛历尽沧桑。
“能闲得住?”
“不留点时间给自己呀!”时高原乜斜眼,“我现在就是写写字,练练气功,养生。”
“写小说还是散文。”胡明月追问。
“大字儿,毛笔字儿,离了文学,咱还得活!”时高原底气十足,“闭上眼,你要感受人体,从百会穴到涌泉穴,这个气要通。”胡明月真跟着练。林林站在一边,憋着气。神神叨叨了一会儿,时高原对林林说:“最近有什么好书,给我拿两本。”林林还没动弹,胡明月一听,赶忙去自己屋摸了本大字典来,拎兜儿递给老时,“就这,他们要处理,零点五折卖。”蹲一下,“造孽!”
林林从柜子里摸出一套三味文丛,是几个老作家的中短篇小说集,吴冠组的稿。
“还在出这种书。”时高原痛心疾首,“一点思想性、批判性没有,怎么引领文坛。”
林林不晓得怎么接话。
胡明月却很积极,“老时,不是我们这些老同志的时代啦!我现在是能不出书就不出书,宁可不出书,也不要出烂书。”
林林心里骇笑,面儿上不露出来。在她看来,胡明月是出了几本好书,但这也不是她不肯继续前进的理由。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是有其特点,新千年也不是王八蛋,出版业在变,机制在变,作为编辑,也必须求变。这很正常。可林林知道,这些话跟他们说不通,他们就像遗老遗少,还编辑着《忏悔?还是不忏悔?》这类书。也对,人家有老本可吃,她李林林不行。不过,这次时高原出现,倒是给了林林一点组稿线索。他说著名学者万秀云在写散文,跟张中行的风格有点类似,很具有出版价值。林林打算顺藤摸瓜,去联络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