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一纸千金 > 正文 第四十七章

一纸千金 正文 第四十七章

所属书籍: 一纸千金

    第四十七章

    一番争斗,尘埃落定。

    王萌胜出。她夺得了那个心心念念的座位,终于可以安全上淘宝了。

    大川请了三天假疗伤,在他看来,这个问题严重极了,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事,还涉及到番位,跟水浒传里英雄排座次一样,关乎他是第几把交椅。

    这日,林林让大川帮忙打包,大川忍不住抱怨。

    林林道:“算了,一个座位,绅士一点。”

    大川恨道:“姐,这不是一个座位的问题,得透过现象看本质,我跟那女的,”他不提王萌名字,他恨她,“一起进的编辑室,进来一般高,躺下一般长,她怎么就比我资历高?现在是抢一个座位,她资历高,她拿了,那将来要是抢一个花盆,抢一个主任的职位,抢一个社长,她永远比我资历高,永远胜出,我他妈还能有出头之日吗。”

    林林被他说法逗乐,“放心,没那天!”

    大川又说:“就跟你和志闯哥似的,谁比谁资历高?谁当分副社长?”

    林林道:“这个不愁,谁能带领大家往前走,谁当,跟红军长征一样,谁解决问题,谁上。”

    大川的话,不知怎么的,终究还是随风潜入夜,在林林心里过了一道弯儿,她和志闯的关系,连大川都叨咕,说明很多人都盯着呢。她不打算抢,志闯要当就让他当。如果吴冠因为这个对她有愧疚,她正好可以多做点选题,把未来几年的格局都定下。实际上,抢座位这件事上,林林感兴趣的是吴冠的态度。

    放任下属争斗,他居中调停,看似不偏不倚,实则坐山观虎斗,下属斗得越欢,他越开心。

    林林观察过吴冠的微表情,似笑非笑,眼角的肌肉出卖了他。人得意着呢。这几乎是吴冠惯用的驭人之术。从她和志闯开始,吴冠就采用这个法子,她敢断定,吴冠肯定也向志闯承诺过副职,否则,陈志闯哪来那么大干劲儿。反正,她李林林不管,她目标明确,做好书,积累资历,这个资历,不是说社里认可或者吴冠认可的资历,而必须是业内认可的资历。

    实话实说,如果不是她当初力排众议拿下顾青云的书,陆艳芬会来挖她么。都是聪明人,都知道好坏,林林必须给自己求个前途。

    眼下,除了文学小丛书,林林想再做做郑木的书。郑木写的小说,介于纯文学和通俗小说之间,在大社出过,小火过一把,但始终是书火人不火,这二年有点走下坡路。林林认为还有再做的空间。她打算把他的长篇小说刷一遍,旧作连带新作,出个文集,想必郑木会动心。这事儿,她还没跟吴冠提,她打算等副主任的事浮出水面,再见机行事。不过郑木本人,她已经在一个饭局上遇到,并建立了友好关系。

    最先冒出来的是项目部。

    主任姜艳玲,副主任刘念。跟着二分社也宣布了,分社长张红娇,分副社长葛文婷。

    这一回合刘念文婷算打了个平手。但葛文婷还兼任团委书记,用大川的话说就是,在“番位”上,还是胜刘念一筹。

    一分社,分社长孙雪梅。孙让编辑部小男生当分社长助理,暂不设分副社长。

    三分社,分社长吴冠,分副社长尚未敲定。坊间传说是陈志闯和李林林必居其一。但志闯暂时承担吴冠的一部分主持工作。无名有实。算半个领导。

    王萌悄悄跟林林说:“姐,你就替天行道,当它一回,不然我们就……”近来志闯干劲猛增,没当上官,却给小编辑们派了不少稿子,王萌看福尔摩斯全集看得直点眼药水。

    林林笑说:“我能管理好自己就不错了。”

    桃根搬过来了,坐在志闯旁边。很奇怪,来了之后,桃根跟林林的交流反倒少了,跟志闯却打得火热,两个人一起策划选题,一起讨论稿子,一起吃饭,一起上厕所,但主次外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桃根在志闯面前,是低伏着的。

    能理解。

    论在分社的资历,桃根自然不能跟志闯比,初来乍到,得拜个码头。但想起地库结盟,再对比桃根现在的表现,林林又感觉这男人变化太快。

    中午饭点之前,陈尔来了个电话,让林林留一下。不晓得什么事。到了指定饭店,看到耿双华、熊慧敏,林林才明白这是陈总跟耿主任办的告别宴。五编室没了,耿双华成了“末代主任”,翻个这个月,他就不用来了。过了一会儿,吕薇也到,进门就向熊慧敏道喜。熊总刚得了孙子。

    林林问:“您带么。”

    熊总直言,“我不带,头疼。”也是,做了一辈子女强人兼少女,她才不是带孩子的人。

    很有意思,这场饭局,吴冠没来,他陪着司社见人呢,姜艳玲也没来,部里实在忙。人情冷暖,不过是上升的上升,下降的下降,过去再好,未来两不相交。饭吃着,说说笑笑,熊慧敏忽然对耿双华,“不再干几年?”

    耿双华乜斜着眼,“干不动啦。”

    熊说:“红娇不照干。”

    “她不一样。”耿双华道。言下之意,张红娇是司社跟前的红人。

    吕薇补充,“向天再借五百年。”

    众人哄笑。

    熊慧敏又说:“老司一来,听说这出版社的工资,跟坐火箭似的,蹭蹭涨。”

    陈尔道:“确实有办法。”

    熊慧敏道:“听说在做四大名著。”又对林林,“给我留一套。”林林连忙说没问题。顺着名著,熊总又谈到吴冠,谈到吴冠刚来出版社时的窘态——这些她是掌握一手资料的,“那时候也是坐不住,来了两年就想走,还是我给他摁在这儿的,这人呐,就得磨,刚出社会,都是棱角分明,磨着磨着,就溜溜圆了。”耿双华附和几句。熊总怕又想起了姜艳玲,她对着耿双华道:“这将来,艳玲和吴冠必有一战。”

    没人接话。问题太敏感。

    陈尔还在职,必须说几句“公道话”,“能者上不能者下。”没人接下茬儿。

    听老吕说,姜艳玲早都在外面活动了,她人脉广,又有靠山,连司社也让她三分。从她意气风发的状态看,这个副总编辑的职位,是势在必得。但吴冠有吴冠的优势。首先,他已经算是司社的心腹,司社要用人,必然第一个想到吴冠;其次,吴冠群众基础好一点;再次,论业务水平和资历积累,吴冠要比姜艳玲强,他做的书,好歹拿过几个奖。年年社内评比,最优秀图书,吴冠也是要拿下的。眼下,吴冠和姜艳玲卯着劲儿,大干快上,努力表现,只为最后一搏。

    不成功就成仁。

    吴、姜年龄相仿,一个上去了,另一个恐怕这辈子再没机会。

    因此,林林更加能理解吴冠对志闯的看重。志闯真能帮他造码洋呀,她李林林能干什么,出几本高质量的书,勉强装点门面(关键司社还不喜欢),不是眼下最重要的加分项。吴冠的追求是,年终盘点的时候,三分社的财务数据必须好看,得赚钱。如此这么一分析,林林退出分副社长的竞争,就更加理所当然。

    她要躲进小楼成一统,只做自己的文学书。

    司社来了之后,吴冠投其所好,除了做中外名著,还增加了做政史类图书的力度。有个老干部要回忆录,吴冠带林林去了。整个交流下来,大概意思林林明白,老干部年纪大了,体力不济,手写困难,加之又不会电脑打字,因此,组稿流程希望是编辑来采访录音,然后整理出稿子,最后他审定。对人员配备,老干部的要求很高,必须是资深编辑。当着老革命的面,吴冠极力推荐林林,“冯老,这是我们社的李编辑,做过顾青云的书。”冯老皱眉头,顾青云他不喜欢。吴冠赶忙又说:“李编辑也出过书,文笔非常好,水平很高,很有经验。”

    林林心里咯噔一下。

    她在外面出书的事,从未跟吴冠提过。她以为他不知道。结果呢,人家掌握一手好情报。不过,听吴冠这么说,林林又有点自矜。主任真有意思,像个家长,在外人面前夸孩子。

    吴冠还是以她为骄傲的。

    回去的车上,林林坐副驾驶,吴冠在后排。他半闭着眼,靠在那儿,再没提林林出书的事儿。好像这点子事,只在论证她是个好编辑时才存在。突然一阵颠簸。车停了。“老张,怎么回事儿!”吴冠不高兴。张师傅下车查看,很遗憾地告诉他,车抛锚了。林林建议打车,吴冠坚持坐地铁,他苦出身,抠门惯了。不过等进了地铁车厢,两个人紧挨着站着,林林觉得时机恰好,她笑着说主任,我恐怕要让你失望了。

    吴冠理解错误,神色严肃,道:“不要怕麻烦,跟老革命多学习学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林林这才意识到头起得太急,缺少上下文,导致吴冠阅读理解错误,于是她从头说起,“主任,分副社长,还是应该志闯上。”

    吴冠依旧正色,“这个不能谦虚。”

    林林道:“不是谦虚,也不是论资排辈,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论专业,我自信不必志闯差,但论管理,志闯比我强,而且他有这个意愿,”顿一下,又说,“主任以前也说过,志闯家庭困难,往上走走总好些。我只要能做几本能为分社争光的书,就心满意足了。”说完还觉得不够,又补充,“反正,我永远是主任的兵。”

    吴冠看着林林,不说话,他表情内容丰富极了,左边嘴角微微动弹,右边纹丝不动,仿佛面瘫后遗症。林林明白,吴冠有点吃惊,但他必须镇定。他是分社长,统领着大局。

    他不需要别人告诉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吴冠道:“组织如果需要,你就必须上。”

    林林连忙说那肯定。

    吴冠最后说:“你跟志闯在我心里,一个手心一个手背。”林林说她心里有数。地铁谈话中,林林没提郑木的事儿。不能太急。怎么着也得缓一缓。否则显得好像在用放弃职位换选题似的。

回目录:《一纸千金》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