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种恨人 > 上部 090、别来无恙

种恨人 上部 090、别来无恙

所属书籍: 种恨人

    “既然已经做到这一步,便不要去后悔了,希望有朝一日天下太平,魏姑娘能理解公子的苦心,”游四方看我沉默不语,知到我心情沉重,于是有意扯开话题,从怀中取出来一封信,递给我道:“公子托我找的人我找到了,你的猜测没有错,他果然还活着,而且还同帝京的某个人有书信往来,只是没想到这书信被我们先拿到了。”

    我望着房梁呆了半晌,先在心中默默想了一个名字,再把书信接过来,打开一看,果不其然。

    “长风弟见信如晤。”本王念出这一句,几乎要笑出声。

    陈长风啊陈长风,原来如此啊原来如此。

    赵孟清生辰宴毕后同本王怎么说的来着?

    “且今日,兵部尚书陈长风也想跟我借《七国神战志异》下卷,我借口忘了放在哪里,他这个人性格耿直,万一跑到皇上面前参我丢了藏书楼的书,我受责罚事小,皇上看到下卷事大。”

    原来你同赵孟清借下卷不是无意也不是耿直,而是有心为之故意设计。

    赵大人的直觉还真准呐。

    却说本王也早有那么一丁点儿察觉,所以方才没打开信之前,便在脑袋里把这个名字拎了出来。

    我是从什么时候对他起疑的呢?

    大概也是赵孟清的生辰宴。

    陈长风其人位居兵部尚书以来,一直特立独行,奉行“恪本职,不同流”,于是多年以来,未曾同别的官员打过什么交道。甚至有个没有明说的规矩,就是不与奸佞一起出席宴席——于是,撇开群臣不得不都去的皇帝大婚,在本王同秦不羡的婚宴上,他是没有到场的,因为高蜀和李敬堂去了。

    便是这么一位视奸臣为仇敌的陈长风,却去了赵孟清的生辰宴,是因为赵大人风姿绰约左右逢源还是因为他陈大人想借此机会探听虚实?

    本王拿捏不准,好在是当天做给秦不羡看的局,做给他看也是可以的。

    毕竟,卫添大婚的时候,他曾拿着高济那本关于南国府奏章的仿品,把本王引到偏僻的墙角,在本王狐疑地问他是如何得到这奏章的时候,他这样回答——

    “既然殿下问了,那下官便一五一十地回答。下官昨夜有事出了一趟城,今日匆匆赶回来,却在城门不远处遇到了劫人却不劫财的匪徒,在我前头的高大人被从天而降的麻袋兜住,再出来的时候便成了方才文武百官们看到的模样。下官在后方山林隐藏许久,最后发现他们放高大人离去之后,脱下面巾,一个一个都是殿下军中的面孔,领头的那一个下官格外熟悉,近十五年,南国府唯一一个副将,徐光照。”

    当时的本王怕他拿捏住徐光照的把柄进而对本王做出要挟的举动,所以心中只顾慌张,暗自埋怨徐光照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这趟差事办得忒不像样,未曾去仔细琢磨陈长风那段话的真伪。

    可赵孟清生辰宴后,本王认真地想了一想,便明白过来他这段话里漏洞很多。

    第一,他昨夜出城,今日赶回来,怎么就这么巧,正好遇到了徐光照劫人?

    第二,徐光照出城前,本王告诉他从南国府到帝京皇宫的一路很长,动手的机会比比皆是,徐光照深知我意,所以不应该在“距离城门不远处”人流往来频繁的地方动手——所以,当初不是徐光照故意选了这个地方,就是陈长风撒了谎;

    第三,徐光照此行的目的便是拿到那封混蛋奏章,他在我身边多年,对一次行动的目标很清楚,不应该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顾揍高济而忘了拿奏章这种失误,更不可能不清理“战场”,任凭这胜利的西瓜让路人捡了去。

    意识到了这些漏洞,那剩下的事情便可以顺水推舟地想清楚了。

    本王曾以为陈长风是看到那奏章中写的,“让南国府儿郎入闺阁暖帐、楼阙画舫赚银两;送南国府女子入异国以交好诸国将相王侯,联合而抗南境之莽莽贼寇”,一怒之下要投奔本王,于是说出“我早已看不惯陛下对南国府的诸多的做派和行径,若殿下有意称帝,长风第一个参与”这种最不应该在皇宫中出现的话,哪怕是皇宫一个偏僻的角落。

    于是,出于保护他的目的,当初我拿走那封奏章的仿品,否认了自己想称帝的想法,并劝他安心做官,不要轻举妄动:“称帝从不是我本意,这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罢了,我只要南国府有个可以期盼的好前程。况且这条路道阻且长,不可回头,你万不要站队卷入不必要的皇权争斗,更不要因此丧命。帝位更替乱得很呐,谁晓得最后死的是谁,你且保重自己。你这样的官啊,好生活着便是南国府的前程。”

    但是现在,本王已经完全明白他当初那样说、那样做是为了什么。

    他是一个引子——是幕后主人确定本王是否忠诚、了解本王何时出手,并借高济对南国府的奏章来刺激本王尽快行动的引子。

    其实,今日看到这封送往帝京给陈长风的密信之前,本王还残存一丝信任,觉得陈长风幕后的主人一定不是那一个,现在本王只想打自己的脸,原来,这些人都是一伙的。

    那么年初之时,本王班师回朝,他站出来替本王说话,其实不一定是真的觉得本王的将士在南境杀敌如何奋勇,也并不一定觉得宁贼进犯之忧解除对我大锦是可喜可贺可夸奖的事,甚至,连后来那句“我大锦称霸中原五十载,好儿郎风华正茂,外抵贼寇入侵,内护妻儿无恙”也不一定真的是站在大锦的立场。

    他应该是同他们一样,并不在乎我大锦如何如何,而是在乎南国府——能不能再变成南国。

    至于那些为本王说过的话、或者说给本王听的话,应当都是看在本王是他们同盟的份上才说的。

    我慢条斯理地看完那封密信,信中所述与我心中推测得差不了多少,于是心中油然生出一种可以拿捏住一切的感觉,不自觉地心情大好,眉梢一挑,对游四方道:“准备热水和干净衣物,我要沐浴更衣,去见那位故友。”

    游四方露出一个精明又可爱的笑容:“看来公子十分有把握。”

    我眯眼笑道:“对,本公子十分有把握能吓到他心惊胆战。”

    戌时初刻,白日方歇,月色本就清清淡淡,恰逢无根水又落,淅淅沥沥地织成雨幕,直把那月光给挡没了影儿。

    风雨清新。

    本王撑着一把竹伞,提着一壶桂花酒,从溪园一路悠悠然到了这故友的门前,期间穿过一大片精心栽培用以遮门蔽户的竹林,心情舒畅万千,只觉得这清寒的秋景变成了清朗的春色,脑海浮出苏东坡那首《定风波》,恨不能当场诵读一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手中的酒是同梁秋谷讨来的,不多不少正好是十年陈酿,与当初本王珍藏府中的一个样儿,可本王如今的心境却同当初判若云泥。

    现今,本王好似踩在仙云上俯瞰这荒唐人世的神仙,再不是当初那个抱着酒坛去西溪境,跪坐在泥地里徒手挖坟,埋桂花酒,做故人冢的多愁王爷了。

    穿过竹林,走了几百步便到了那用竹子搭建的不大不小的宅院门前。准备敲门的时候顿了顿,脑海里生出许多往日情景,我本想挑一桩旧事出来同他叙叙旧,可最后还是作罢了。

    顺其自然,就应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于是放下旧情,敲门三下。

    宅子里传来熟悉备至的声音:“是谁?”

    我没答话,又敲了三下。

    脚步声便从屋内一路到了门口。

    门开了一条缝。

    我自雨中递上一坛桂花酒,举起原本遮住脸的伞,对他微微一笑,道:“别来无恙啊,吕公公。”

回目录:《种恨人》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