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秋,小区门口的板栗糕饼店开始做月饼了。路过时碰巧刚刚出炉,喷香扑鼻。忍不住十块钱买了三块,回家啃了三天。好大的块头!
关于月饼馅的热议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实在不能理解,这有什么好争的?这还用争吗?最好吃的月饼当然是五仁馅的!我认为,世界上,是先有五仁月饼,然后才有中秋节。其他什么豆沙月饼啊枣泥月饼啊椰蓉月饼啊统统是来蹭热度的。如果没有五仁月饼,还过什么中秋节啊。
以前生活在牧区,周围的哈萨克牧民们称月饼为“大饼干”。为此我妈曾努力普及过一段时间,为之取了个汉哈合璧的新名称:“阿依饼干”——“阿依”是哈萨克语“月亮”的意思。但大家不接受。好吧,大饼干就大饼干。
那时,我家杂货铺里的“大饼干”每块售价一块钱。牧民们都很喜欢吃。但大家都纳闷,其他的饼干一年四季都有得卖,为什么大饼干只有每年的秋天才能吃到?应该叫作“秋天饼干”才对。这个猜测很靠近事实了。不知我妈向大家普及过“中秋节”这个概念没有。
我猜那时大家心里一定都在想:汉族人的名堂真多。
那时的大饼干统统都是五仁馅的。原料易取,口味大众。没有那么多花哨的种类,也没人觉得单调。
大饼干出现在我家货架上时,游牧大军刚好从北方赶到了阿克哈拉小村。等卖完最后一块大饼干,牧人也赶着羊群继续南下,越走越远。得亏月饼只属于中秋节,若是元旦春节端午节之类,就和逐水草而居的牧羊人没啥交集了。
再说说小时候的月饼。忘了是两三岁还是三四岁,月饼第一次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最初体验一是香,二是硬——感觉就比鹅卵石稍软。
不过,也可能因为那时的自己年幼,牙还太软。
总之,童年记忆中,小小的自己捧着五仁月饼啃啊啃啊。啃一整天,顶多在月饼边缘留几只小牙印。但就是舍不得放弃,只为那一点点粮食和油脂的香甜。
月饼给我的最初印象是硬。以至于后来回到四川,第一次吃到酥松的月饼的时候惊呆了,继而怀疑其正宗性。
再后来,有一次在新疆博物馆参观吐鲁番干尸时,才突然明白过来……新疆为什么盛产木乃伊和葡萄干?干呗。
所以,小时候吃到的那种月饼,其实是月饼的干尸。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