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锦衣行 > 正文 正传:战城南(四)

锦衣行 正文 正传:战城南(四)

所属书籍: 锦衣行

    离开枫林时,已是午后。

    回望那慢慢消散的浓雾,正在西斜的冬阳,孟剑卿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高度紧张后陡然放松、似乎有些失去平衡的心情重新镇静下来。

    然而那种登临绝顶、俯瞰众山的奇特感受,令他直到此刻,心情仍然久久难以平静。

    天下大势……大势一成,即便贵为帝王,也无力回天。而海上仙山这样的弄潮儿,也必得要追随着这大势才能推波助澜、建功立业。

    云燕娇在一旁策马缓缓而行,孟剑卿的手下与云家家仆都远远地跟在后面。

    孟剑卿此时定下心来,自然想到另一个问题。云燕娇不待他问,已开口解释道:“皇上知道你和道衍的三月之约后,担心其他将领有所不满,这边会出问题,就将我派出来稳定军心。”

    他们互相看看,只觉得啼笑皆非。他们这位皇上,说他心慈手软吧,还知道扣住保儿作人质;说他精明能干吧,又糊里糊涂地将云燕娇给放了出来。飞鸟投林,岂能再入罗网?

    但是这样一来,孟剑卿心中不免生出一种异样的感受。

    他知道远在普陀山的母亲,也没有受到打扰。换了燕王,即使不能公开扣押奉侍观音的普陀山女尼,也会想方设法控制住这样一个重要的人质。

    也许建文帝放出云燕娇,不去打扰他的母亲,只是简单地希望,自己如此厚待臣下,臣下也当知恩图报。

    孟剑卿认为,在枫林中,自己的选择,并没有错。

    说到底,朱家叔侄都打着洪武帝的旗号,谁输谁赢,又关他们什么事呢?

    但是心中却难免会觉得隐约的愧疚。

    云燕娇显然也觉得心中不安,转过话题说道:“我在广平城外遇到李师兄,他说要来阻止南军烧粮,我便告诉了他——”

    孟剑卿截住她的话:“我明白。”

    与其让李克己不明就里地派出石敢峰又或者云贵土人来刺杀主持烧粮的将领,不如告诉他真相,先谈判比较好。

    云燕娇定睛看着他,直到确认他的意思,才继续说道:“我本来可以先一步到你营中的,路上却接到大哥的传信,说明师叔应道衍之邀北上,要我截住明师叔,准备召开长老会。事态紧急,我手下的人都派了出去,所以来不及通知你了。”

    其实也不方便通知孟剑卿。就像明远说的,在他们眼中,孟剑卿毕竟还是外人。

    但当孟剑卿找到枫林之外时,云燕娇却毫不犹豫地将他引了进去。

    孟剑卿“哦”了一声,笑一笑,没有说话。

    云燕娇也微微一笑:“不过我后来也想到,夫妻本为一体,你我所做的事情,很难分清界线的,就譬如这鱼肠军,不论在圣上眼中还是在你的部属眼中,我都是可以接替你发号施令的人。所以呢,海上仙山这一头,你也是不可能置身事外的。”

    孟剑卿又是一笑,过一会说道:“你现在要去哪儿?”

    云燕娇道:“我不便住在军营中,不过会留在广平府。那六千石粮食,李师兄一个人可能照管不过来。既然要救人,就救彻底。而且,我留在这儿,也能让应天那边安心一些。”

    孟剑卿回头看看远处的李克己。李克己的骑术并不好,马也普通,因此落在后面。

    他转过头来说道:“胡进勇的营中也快断粮了。我想向李克己借个三百石粮食,帮胡进勇渡过眼前这一关,你以为如何?”

    云燕娇想一想,说道:“李师兄应该不会拒绝。只是,广平府周围有三支南军,你只帮胡进勇,其他人会怎么想?”

    孟剑卿似笑非笑地道:“就像李克己说的,他只能救眼前看得见的人。三支军队?我眼里可只看见这一支。”

    就像他被燕军围困之际,也只有胡进勇看见一样。

    云燕娇默然不语。

    在这兵荒马乱之中,他们能救的,也只有眼前看得见的人了。

    除了继续搜集情报,鱼肠军将近两个月没有其他实质性的动作,出人意料地沉寂下来,而不仅仅是停止了对燕军将领的刺杀,由此招来一连串的抱怨与责问。

    卫欢将沙盘上的小旗一面面取下来,望着空空如也的沙盘,探询地看着对面的孟剑卿:“大人——”

    孟剑卿只看了他一眼,没有回答。

    于是卫欢不再说什么,满心以为鱼肠军暂时停战休整必是皇上另有密旨,否则夫人怎么会离开应天来到广平府;天机不可泄漏,他们只需要听从孟剑卿的指挥便行。

    帐外卫士禀报道京中有信使来,孟剑卿略一沉吟,示意卫欢带着另两名卫士悄然退下。

    孟剑卿望着大步走入帐中的两名信使。两名信使都很年轻,穿的是普通军士的衣服,气质却都十分沉稳,一人呈上腰牌,一人呈上火漆封口的薄薄锦盒。

    孟剑卿没有伸手接,示意两人放到面前的几案上,不忙着拆看锦盒,先打量着两名信使,直看得他们垂下目光避开他的视线,这才说道:“皇上与我曾共同选定十二名信使,约定只有这十二名信使所携带的信件才能相信。你们究竟是哪一方面派来的?为什么会有皇上给的腰牌?”

    两人抬起头,怔了一怔,互相看看,年长一点的那名信使说道:“属下不知孟大人与皇上的这个约定,只是奉皇上之命前来送信。也许皇上在信中对此会有说明。”

    孟剑卿注视着他们,过一会,慢慢伸手取过锦盒,端详一会,又将信件放到了几案上,眼角余光扫过两名信使,略停一停,右手微垂,袖中小刀滑出,轻轻剔去锦盒上的火漆。

    帐中安静之极,似乎连呼吸声也静止了。

    锦盒终于要打开之际,孟剑卿忽地一翻右腕,小刀反转,将锦盒拍了出去。

    两名信使同时后翻,跃到帐中,本能地拔刀,记起这是何处,又略一犹豫;这一犹豫之间,落在地上的锦盒已被孟剑卿刀上的暗力拍得散了架,一股浓烟夹杂着无数细针激射出来,“哧哧”之声不绝。

    孟剑卿屏住呼吸的同时提起长案挡在了身前,数十枚细针射在几案上,犹自夺夺作响;两名信使却没有这样幸运,只不过犹豫一瞬,已被细针射中。

    孟剑卿反手抓起身后的虎皮坐垫掷了出去,将地上的锦盒盖住,以免还有什么机关。门外卫士听到了信使跌倒的声音,但是没有孟剑卿的命令,仍是守在帐外,不敢贸然进来。

    孟剑卿将用茶水打湿的布巾蒙住半个脸,等待浓烟慢慢消散。

    两名信使倒在地上,不敢置信地望着孟剑卿,只苦于针上剧毒见血即入,迅速向全身蔓延,已经说不出话来。

    孟剑卿微微冷笑:“在我面前弄这些手段!教你们的人是卞白河吧。卞白河只怕也不知道,这种杀人锦盒,还是我叫卫欢做出来的。卞白河非要自作主张加什么毒烟进去,鼻子灵一点的,早就闻出了气味;卫欢若知道有人这样改他的设计,还不得气个半死。”

    两名信使的身体开始僵硬,意识却无比清明,似乎很快就要变成一个活死人;这种可怕的感觉令得他们心中慷慨赴死的血气一冷,望着孟剑卿的眼神里,身不由己地带上了祈求的色彩。

    孟剑卿叹口气:“杀我的任务也敢接,当真是后生可畏啊。也不想想,不管你们成不成功,皇上不杀你们,卞白河也得杀了你们,免得传出去折损了皇上的威望。我只奇怪,为什么不派那些约定的信使来行刺,至少不会让我一见是你们来送信就觉得不对头。”

    他后来才知道,卞白河的确曾经下令叫那些信使来行刺,但是在两名信使因为不敢领命而被处死之后,其他十人都闻风而逃。

    孟剑卿不再看这两人的临死情状,召来卫士,宣称这两名信使是假冒的刺客,拖下去立刻处斩;锦盒与腰牌烧毁深埋。

    他在受命组建鱼肠军的时候,便与建文帝有过约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现在他不过是暂时停战休整而已,建文帝就这样忍耐不住了?还是别人忍耐不住了,一定要将这支他花了一年时间精心训练的军队拿到手,成就自己的功业?

    要接管鱼肠军,只杀了他还不行,还得杀了云燕娇。

    云燕娇现在住在广平府李克己的学政衙门,帮着李克己的夫人用范福运来的粮食施粥赈灾。

    如果云燕娇也遇刺,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保儿已经被石敢峰救出,建文帝感到控制不住他们两人了,才会做出阵前换将的决定。

    鱼肠军是对外的利剑,卞白河是对内的利剑——只可惜他还不是自己的对手。

    真想不到,无论什么样的帝王,到头来都少不了锦衣卫,即使不叫锦衣卫这个名字。

    孟剑卿忽地一怔。

    还有一种可能让建文帝想要收回鱼肠军:石敢峰营救保儿失败,保儿现在已经死了,建文帝手中没有了人质。

    他霍地站了起来。

    在帐中来回踱了几步,深吸一口气,孟剑卿重新镇定下来。

    石敢峰的消息会首先送到云燕娇那儿,他还是在这儿等候为好,以免在路上错过。

    他对石敢峰应该有这个信心的;毕竟也打了十几年的交道了。

    云燕娇在掌灯时分悄然来到,孟剑卿正在巡视军营,通报的卫士将云燕娇领过来之后便躬身退下。

    四下无人,他们站在后营的一片小土坡上,云燕娇轻声说道:“保儿这会儿已经送到我哥哥那里了。”

    他们对视一眼。现在孟剑卿可以毫无牵挂地执掌这支鱼肠军了。

    仰望夜空,月寒风冷,斗转星移,明白无误地宣告又一个冬季到来。

    与道衍的三月之约将到之时,局势突然大变。

    建文四年正月,燕军进入山东,绕过守卫严密的济南,破东阿、汶上、邹县,直至沛县、徐州,向南直进。而燕军已过徐州,山东之军才反应过来,南下追截。

    很显然,燕王是要放弃在山东、河北一带的争城逐地,孤军深入,直取应天。

    初听到这个消息时,孟剑卿觉得很不可理解。

    燕王置山东于不顾,孤军南下,建文帝只需坚守金陵,坐待四方勤王之师会合,山东方面则截断燕军的补给线和退路,那样的话,燕王必定腹背受敌、处境极其危险。

    以燕王的能征善战,怎么会犯这种错误?

    孟剑臣和公孙义本来已经被调回塞北镇守,此时又随燕王南下,经过广平府时两人笑嘻嘻地跑去给云燕娇拜年,还将与他们已经混熟的李漠也带了去,似乎一点也不担心后路被切断的可能。广平知府明明知道这三个人是燕王爱将,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他们来来去去;也是,谁没有三亲六戚来着?他自己的两个兄弟,一个在南军,另一个就在燕军,私下里也不是不往来的。

    孟剑卿握着送上来的这份情报,望着夜空出神。

    孟剑臣将李漠带去见云燕娇,想必是别有用意吧。李漠跟着孟剑臣嫂子嫂子地叫,孟剑卿再想对付他的时候,心里多少会犹豫一下。朱家叔侄这一仗迟早会打完,亲友之间,总得留点情面,日后才好相见。

    究竟有多少人,也抱着这样的心思,觉得这是朱家叔侄的家务事,与自己无关?建文帝发出的勤王诏书,又有多少将领是真心奉诏、全力迎战?

    说到底,谁来坐那个位置,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他自己不也慢慢生出了这样的想法吗?燕王孤军南下,赌的不就是这一份人心?

    一旦燕王兵临城下,究竟会有多少人倒戈相向?

    他想起枫林浓雾中明远那蛇一般阴冷诡异的声音。是那个人所制定的方略吗?道衍与他订下三月之约,是因为对明远的运筹帷幄深具信心吗?

    他们都是身在局中的人,也许惟有明远那样冷眼看世道的人,才会清醒地看到这一盘争霸天下的棋局的关键在哪一处。

    那深远不可测的夜空,深远不可测的天意,一度离他似乎只隔着一层浓雾,伸手可及。

    然而至此,孟剑卿清楚地知道,天意高难问。

    功业与荣耀,才智与运道,总输它,翻云覆雨手。

    但是他也清楚地知道,无论它如何翻云覆雨,他总要牢牢握住手中的刀,握住这柄鱼肠剑,才能在这种种风云变幻中,握住自己的命运。

    六月初三,燕军自瓜洲渡江,镇江守将降城,燕王率军直趋金陵,发诏称“愿与天下共治之”,六部官员闻之默然。十三日燕师进抵金陵金川门,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和谷王为朱棣开门迎降。燕王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而燕师入京之际,宫中起火,据传建文帝在大火中不知去向,但对外只能定称建文帝葬身于火中。

    建文帝这样的结局,难免让孟剑卿对宁衡生出种种怀疑。

    永乐帝担心建文旧臣心怀叵测,重立锦衣卫以侦查镇抚,任命燕王府旧属纪纲为指挥使,前任锦衣卫千户高平与孟剑卿为同知。

    高平早在靖难之役初起之时便已效忠于燕王,功劳卓著,对他的任命,燕王旧臣并无异议,然而孟剑卿坐观成败之后又坐收渔利,难免让燕王旧臣与建文遗民都极其不满。

    印信是由永乐帝亲自交给他们三人的。纪纲与高平退出去之后,孟剑卿被单独留了下来。

    永乐帝打量着垂手肃立在面前的孟剑卿:“沈光礼原来交给你负责的是哪些事情?”

    孟剑卿答道:“卑职原来所办的案子,主要是与各地魔教余孽和地方叛逆有关;沈大人后来又将讲武堂与海上仙山的事情交待给了卑职的,除了这三件事情之外,并无专管。此后因为锦衣卫衙门裁撤,卑职无处交割,所以相关档案都还收在卑职前几年所管的库房中,暂时封存。”

    他交割库房时,给那批档案加了封条,接管库房的古百户还一直没敢去碰这些档案。

    永乐帝沉吟着,过了片刻才说道:“这三件事,你还是接着管下去。”

    沈光礼的安排,必有道理,还是不要轻易变动为好;而且,在他看来,孟剑卿也不是那种公私不分的人。

    追查建文帝真正下落的事情,并没有交给他。孟剑卿的心中,不由觉得略略一松。

    永乐帝又道:“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也交给你办。”

    他招一招手,一直低头守在阴暗处的两名小内监,快步走了上来。

    永乐帝道:“这两个小内监,人还算机灵,就交给你**。”

    孟剑卿转眼看那两名内监,约略猜到,这两人只怕正是当初从建文帝身边逃往北平、告知燕王应天城中虚实的那两名内监。

    洪武帝鉴于前代宦官专权之祸,曾在宫中立下铁牌,不许内监识字参政;建文帝禀承祖训,对宫中内监,也极是苛刻。不过这两名从未读书识字、外貌柔弱的小内监居然有胆色出逃北平、并用应天城防虚实作为投靠燕王的晋身之阶,倒真让孟剑卿暗自吃惊,当真是人不可貌相,在这样一个世人鄙视的阴暗角落里,竟然也会生长出如此强悍的心灵。

    永乐帝登基以来,论功行赏,连这两个胆色过人的小内监都没有落空。

    但是孟剑卿心中忽地一怔。

    永乐帝要奖赏这两名小内监,本是情理中事;但为什么偏偏要选择这样一种方式?要知道孟剑卿所走的道路,并非一条康庄大道,很多时候都有性命之险。

    他略略侧过头看一看永乐帝,永乐帝在微笑,看不出特别的表情。

    然而那微笑是对着那两名小内监的。

    于永乐帝而言,相对于带着太多洪武朝的印迹、不能自由出入禁宫的锦衣卫,这些效忠于他的、聪明能干的小内监是更熟悉更亲近也更值得信任和重用的人。

    孟剑卿已经嗅到了权力更替之际的微妙气息。

    他本应患得患失、忧虑不安。

    然而当他从那个浓雾弥漫的枫林中出来之际,在心底深处,已经有一些东西缓慢而不可挽回地片片剥落下去,也有一些东西隐秘而坚决地生长起来。

    孟剑卿微一低头:“卑职领命。”

    永乐帝注视着他:“你当如何**?”

    孟剑卿答道:“最首要的一件事,当然是读书识字。”

    永乐帝自然明白这件事的重要,这也是他心中早已拿定的主意。但是孟剑卿如此自然而然地将违背洪武帝训令的这句话说了出来,倒让他有些诧异。若要处置孟剑卿,这可是一个最好的理由。

    然而若是以这个理由处置了孟剑卿,又有谁敢再提起他心中的这件大事呢?

    永乐帝注视他良久,忽而微微笑了起来:“好,给你三年时间,希望你不会让朕失望。”

    孟剑卿能够用一年时间训练出鱼肠军,现在给他三年时间,应当是绰绰有余了吧。

    孟剑卿躬身答道:“卑职当尽力教导。”

    但是永乐帝是否知道,像他们这样走在刀尖上的人,三年下来,十不存一;十年之后,百不存一?

    永乐帝看着他,仿佛能看到他心中隐藏的迟疑,了然一笑:“这两个人是朕选的,你再在宫中选二十个十五岁以下的内监。三年之内,这些人都是你的属下。”

    如他所料,孟剑卿的目光闪亮了一下。

    两名小内监的脸色则隐隐变得苍白。锦衣卫训练方式的残酷,即使是深宫之中,也早有传闻。

    但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道路。

    孟剑卿接手训练内监,让已经升任大理寺卿、近来与他打交道比较多的宁衡很不满意,借了个查询档案的机会,与正在库房中监督手下整理旧档的孟剑卿偶遇了一次。

    宁衡打量着孟剑卿手下那些小内监。内监很清楚六部官员对他们这些人的鄙夷与轻视,又在孟剑卿眼底下干事,竟是大气也不敢喘,低着头,小步紧走,悄无声息地穿行在两人高的书架之间。

    宁衡翻着手上的一份旧档,低声说道:“这种人你也用?”

    孟剑卿坐在一旁,似是在监视他读档,也同样低声答道:“没有人是圣贤,肯守规矩、能办事就行。”

    内监固然有自私无知、贪婪阴狠之名,但是,即便是海上仙山,也不是清白无瑕、无欲无求的圣贤。端的看如何用这些人。

    宁衡自是明白这个道理,轻轻“哼”了一声:“这些人会一直守规矩?养虎为患!”

    孟剑卿不以为意:“既然皇爷心意已定,这头猛虎,与其由他人来养,还不如由我来养。”

    永乐帝在下诏“愿与天下共治之”,隐晦地表明愿将洪武帝当年收走的相权交还给六部官员之时,势必已经想好了用内廷来约束外朝这样的制衡之策;就如当初沈光礼、现在永乐帝一定会同时重用孟剑卿和高平这两个对手一样。

    既然大势已成,无可挽回,那么就让他来引领这大势吧。

    宁衡微微冷笑:“这些内监现在还是很敬畏你的。只不知这种不牢靠的敬畏还能够维持多长时间?”

    人心易变,所以宁衡向来不信任人心,而宁可选择那些冷冰冰的律令条文。

    孟剑卿也报以微笑:“真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时候,我自然会识时务。更何况,江山代有才人出,在我之后,未必就没有能够约束他们的人。”

    虽然连他自己也不能肯定,现在自己说的这番话是真心还是假意,但是他想他可以体会沈光礼当初撒手而去的心情了。

    宁衡默然良久,似笑非笑地说道:“现在我真后悔让你和我们搅到一起,这两年你可是变得更难对付了呢,不知道皇爷如今看到你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更头痛,很想找个理由将你拖下去痛打一顿。”

    他“啪”一声合起文档,站了起来,丢下一句“好自为之”,便飘然离去。

    孟剑卿背着手站在幽暗的库房中,含笑目送他远去。

回目录:《锦衣行》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