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嫡长女 > 正文 第166章 危险将起

嫡长女 正文 第166章 危险将起

所属书籍: 嫡长女

    第一百六十七章危险将起

    中秋过后,在定下了沈则熙婚事之后,沈开善就离开京兆前往岭南就职了。

    沈则熙对于父亲的离去,自然十分不舍,情绪也一度低落,此时他还不知道即将迎娶县主。

    中秋过后,沈宁的情绪也多有阑珊,不过和沈开善的离去无关,而是因为五皇子上官长治。这些日子以来,上官长治借着不同的名目上沈家拜访,还不断地给沈宁送来厚礼,让沈宁烦不胜烦。

    叶正纯致仕,尚书右仆射之位空缺,和之前所有空缺的高位一样,引起了京兆各方势力的轮番抢夺,尤其是在这个夺嫡的当口,这个位置显得更加重要。

    恰在此时,传来了长泰帝的心腹纯臣、前尚书右仆射甘明泉病逝的消息,长泰帝深感哀痛,以致尚书右仆射的接替人选迟迟未能确定。

    这一点,还曾有御史台官员上书:“不可因人废国事”,却被长泰帝接着别的由头训斥了一顿。因而所有官员便都知道了长泰帝这是要为下一代帝王留着这个位置了,由此位置引起的纷争这才平息。

    尚书右仆射之位暂时无法可想,上官长治便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沈家和沈宁了。因为种种事情拖延了那么久,他认为,五皇子府和沈家的亲事,也该提上日程了。

    沈宁不到两个月就及笄了,上官长治打算在沈宁及笄之后就想向长泰帝请求赐婚的旨意。

    虽然沈家因为种种顾虑迟迟未能表态,但是在上官长治的心目中,沈宁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了。只要他到时候娶了沈宁。沈家就是他的妻族,那么沈家无法割断和他之间的联系了,还怕沈家不全力支持他吗?

    不知道为什么,上官长治告诉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娶到沈宁。就算知道沈宁对他没有多少好感,甚至说得上厌恶,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念头。

    其实和沈家相当势力的家族和官员不是没有,可是当他的心腹幕僚提起联姻的时候,他总是兴趣缺缺,认为还是娶沈宁最合适。

    好像冥冥中有注定一样,他觉得自己和沈宁是有前世姻缘的,所以他才当作没有看见沈宁的厌恶,反而更加频繁地上沈家登门拜访。

    这一日。上官长治又在宫门外“偶遇”了进宫的沈宁和郑少宜两个人,这是上官长治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机会。

    没办法,沈宁平时足不出户,只有她应荣平县主之约进宫的时候,上官长治才能见到她,当然,如果没有一旁陪伴着的郑家姑娘,上官长治会觉得更好。

    “真巧,又遇到两位姑娘了。荣平县主又邀约两位姑娘了?”宫门外,上官长治笑意盈盈地和两人打招呼。可是眼光却饱含情意地落在沈宁身上。

    一旁的郑少宜看到他只专注在沈宁那里,不由得眼神黯淡了下,随即就掩饰下来,也笑意盈盈地给上官长治回了礼。

    沈宁看着上官长治明显爱慕的目光,心里只觉得可笑和悲凉。

    她从来都不知道,他深情地看着一个人的时候会是这个样子的,眼神发亮,嘴角有笑,自己前世。究竟有没有见过他这样的目光呢?

    她不记得了。她只记得长春冷宫里估计的岁月和宫女们憎恨的目光,也只记得。自己当初是怎样缱绻爱慕地看他的。

    没想到,隔了一世,她和他就角色颠倒了。当她这样看他的时候,他灭了她全族;当他这样看她的时候,她只想让他身败名裂,你说这可笑不可笑?

    一因一果,皆有定数啊!

    上官长治看着沈宁明显云游神外的表情,便知道她不想理会他了,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

    他自己在外面一直都很注意声名的,相信传出去的都是好名声,自己和沈家又从无交恶,相反为了得到沈家的支持,他对沈家一向是礼遇有加的,他实在不明白,她为什么这样厌恶他呢?

    真是想不明白啊,不过总有一天,沈宁会被他感动的,到时候她就会后悔的了!上官长治这样想道,暗自为自己打圆场。所以就算沈宁这样无礼,他也不生气,反而笑着和她们告辞,端的是翩翩君子好风度。

    郑少宜看着上官长治离去的背影,微微叹道:“怪不得书上说君子如玉,五殿下这样的人,才配得上这四个字啊。”

    一旁的沈宁,根本就没有理会上官长治离去的表现,也没有听清楚郑少宜在说什么,她在想着要怎么给容贵嫔回话呢。

    “禀娘娘,祖父请娘娘放心,荣平县主的婚事,沈家定会办得妥妥当当的。”趁着郑少宜如厕的空隙,沈宁向容贵嫔转达了沈华善的意思。

    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小叔父沈则熙要娶荣平县主了,当然她也知道,沈则熙娶荣平县主的消息一公布,就代表着沈家要表明倾向了。

    这个倾向,沈华善的意思是还不到表明的时候,最起码要到年底才公布这事,这就要靠容贵嫔居中调度了。

    “本宫知晓了。听说五皇子近日去沈家拜访的次数很多啊,你祖父对此有什么想法?”落实了妹妹的婚事之后,容贵嫔惬意地喝了口茶,开始询问她关心的事情。

    这沈家不会临阵反戈吧?毕竟,五皇子妃这个位置很诱人,沈家不会选择五皇子那向吧?虽然是沈家主动投诚的,但是容贵嫔还是很担忧,这沈家,不会是另有打算吧?

    容贵嫔的担心,沈宁清楚,沈华善和沈则敬也清楚,在沈宁进宫之前,沈华善就已经有说法了:“五皇子频繁上门,我们也不能明显拒绝,只能以宁儿尚未及笄来推搪一阵。不过我看五皇子不会轻易死心,沈家会想办法将宁儿的婚事迅速定下来,不过这需要一段时间;最好的办法就是皇上为五皇子另赐婚事。这点,娘娘可有法子?”

    沈宁一字不差表述着沈华善的话语,她这次进宫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让容贵嫔想办法在长泰帝那里使劲吹枕头风。

    最好是能为上官长治定下一门亲事。这门亲事还不能家世太显赫的,不然白白为上官长治增添了势力,将来十二皇子登位更有难度。

    “这事,本宫需要再想想,也需要时间。”容贵嫔说道,为五皇子定下亲事不难,可是定下家世不显赫又能相配的,就是万分艰难了。

    上官长治是堂堂的五皇子,在三皇子被圈之后。就只有他是成年未婚的,长泰帝怎么也不会亏待他的,为他选定的亲家不是勋贵就是权臣的。

    这事她需要时间来好好筹谋。

    “祖父还说,娘娘多多和慕妃娘娘走动走动为好。”这话,沈华善没有说过,是沈宁自行加上去的。

    慕妃救过长泰帝,有救驾之功,她在长泰帝心中是有一定分量的,容贵嫔和慕妃联手吹枕头风,长泰帝必定会十分受落的。

    沈宁比任何人都知道一个帝王宠妃的枕头风有厉害。想前世,那个女人的枕头风可是令上官长治亲手落了她的胎,也能上官长治灭了沈氏全族!

    春熙宫内,上官长治也在建议李贵嫔向长泰帝吹枕头风:“幕僚们都认为,父皇这个时候是在考虑孩儿的婚事了,只是不知道父皇心里是属意哪家。母妃要想办法从父皇那里探听到相关消息。并且最好能令父皇下旨将沈家姑娘赐给孩儿,这会孩儿会大有裨益。”

    李贵嫔点点头,表示会找机会询问长泰帝相关事宜,不过她认为这是急不来的。她在后宫这么多年得出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耐心等待。越是形势危急越是要有耐心。

    有什么法子可以令皇上为皇儿和沈家赐婚呢?李贵嫔一时也没有主意。

    “母妃。孩儿已经有办法了,还得母妃多费心。去坤宁宫找母后帮个忙才是。”上官长治说道,刚刚才宫门外见到沈宁时,他忽而有了个主意。

    现在不是秋风起、赏菊品蟹的时节吗?只要皇后出面设宴邀请京兆官员家的姑娘。沈宁一定会赴宴的,到时候他就有办法令沈宁非得嫁他不可!

    “皇后娘娘自从上次灵芝大闹坤宁宫之后,对我就冷淡很多了,我恐怕她不肯帮这个忙。”对于上官长治的话语,李贵嫔多有忧虑,不知道皇后肯不肯帮忙。

    “母妃请放心,母后一定会帮忙的,孩儿手中可是有蒋博文的亲笔信呢,说的正是谋嫡之事。母妃只需略略提及蒋家,母后为了自己和蒋家的尊荣,必定会答应帮忙的。”对这一点,上官长治倒是很有信心。

    上官长治出宫之后,马上召集许三思、李可安等幕僚来完善他的主意,他要找个计划万无一失,沈宁定是他囊中之物。当他说出自己的主意时,幕僚们的意见却有了分歧。

    “此计虽好,但是风险也大,处理得不好,恐对殿下声名有损。”这是许三思说的,他觉得有些冒险。最好是等沈家姑娘及笄,然后向皇上请旨赐婚,这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沈家迟迟未表态,恐怕打的是另外的主意。殿下此计甚好,只要我们小心谨慎,细加完善,必能如愿。”李可安认为这是个好主意,生米煮成熟饭,那沈宁还跑得了吗?和沈家的的婚事成了,殿下离那个位置就更近一步,不然,迟了恐生变故。

    “话虽这样说,但是这总归是内宅妇人的手段,恐难有大成效。就算沈宁清白已毁,只有沈家弃了沈宁,就像当初赵雨华一样!那么,就白费功夫了!”许三思认为此举还是不妥。

    “不管是内宅小道,还是妇人手段,只要有用的,我们就应该用一用!以沈家对沈宁的看重,必定不会出现赵家那样的情况!沈宁只不过是个名目,一个光明正大和沈家联系上的名目而已!”李可安还是坚持道。

    “执行这计划,本皇子要它万无一失!”对于幕僚们的分歧,上官长治没有兴趣调停,他已经想得很清楚的了,再也无法等下去。

    他坚决地下了命令,一定要按照计划行事,这一次在宫门外遇到沈宁,他发觉自己想要得到她的冲动更加强烈了,强烈到等不到她及笄了。

    当晚,上官长治反复想着那个计划,心情极其兴奋,继而有一种期待,他很想知道,当沈宁在他身下婉转承欢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想到这里,他感到一种奇异的躁动,血脉贲张起来,觉得下身肿胀不已。他连忙招来府中的侍婢,翻云覆雨了一番,而后等待设宴那天的到来。

回目录:《嫡长女》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