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没想到这些,听到程瑜瑾这样问也皱眉,摇头:“奴婢不知。”
程瑜瑾莫名觉得不安,宫城中皇帝身边的人过来宣召,谁不是得到消息马上就去了,哪里会细想其他。
程瑜瑾立刻叫来负责打探消息的太监,问:“今日有谁进宫?”
太监想了一会,说:“回太子妃的话,今日未时冲虚散人进宫。
哦对,寿王也来了。”
“冲虚散人,寿王……”程瑜瑾直觉不会是什么好事,最近寿王和冲虚散人走得很近,时常一同去给皇帝灌迷魂汤。
皇帝沉迷长生之道,本来就有些神志不清,如今被冲虚散人和寿王联手把控,越发不问世事,外人根本接触不到皇帝。
按照以前的经验,寿王和冲虚散人进宫后,总要在宫里待好几个时辰。
今日他们未时才进宫,现在不到酉时,寿王和冲虚散人多半还在宫内。
圣谕宣李承璟去乾清宫,当真是皇帝说的吗?
程瑜瑾问:“今日冲虚散人进宫,所为何事?”
太监挠挠头,不太确定:“似乎是为了长生丹一事。
十天前冲虚散人得了好大一笔赏赐,为皇上炼长生丹药,今日好像就是献丹的日子。
寿王随同进宫,多半也是为了进丹一事吧。”
“长生丹?”
这个丹药她从未听过,程瑜瑾追问,“长生丹是哪里来的丹方,以前可曾进献过?”
太监摇头:“不曾。
这是近来冲虚散人在梦中受仙人指点,偶然窥到的仙家法术。
今日是散人第一次给陛下呈丹。”
程瑜瑾坐了半晌,忽然猛地站起来:“不好!”
周围侍奉的人都被吓了一跳:“太子妃,怎么了?”
程瑜瑾哪里还有心思给下人解释,她连忙提着裙子往外跑,高声喊道:“备轿,去乾清宫。”
程瑜瑾心跳的极为激烈,如果她没猜错……皇帝现在,应该已经死了。
炼丹从来都是碰运气,道士将一堆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材料扔在丹炉里,谁能保证炼出来的是什么东西。
偏偏一个敢进献,一个敢吃,历史上因为丹毒而去世的君王,数不胜数。
这其中大部分是慢性毒发,所以炼丹士才安然无恙,但是皇帝今日吃的这个,保不准是即刻丧命。
所以李承璟才会被叫去乾清宫,而不是烟熏雾缭的英华殿。
如果程瑜瑾猜得没错,寿王和冲虚散人毒死了皇帝,他们害怕被追究责任,所以才把皇帝送到乾清宫,并且假借皇帝口谕召李承璟觐见。
李承璟毫无防备地被叫到乾清宫,若是紧接着被人撞见皇帝死亡,而李承璟正在现场,那他岂不是百口莫辩?
程瑜瑾简直不敢想下去,她坐在轿子里,紧张得手都在抖。
轿子比她自己走快,李承璟离开的时间还不长,她或许还赶得及。
李承璟此刻,已经走进了乾清宫。
乾清宫此刻安安静静的,往日恢弘肃穆的帝宫,此时安静的出奇,仿佛刻意压抑着什么。
自从皇帝亲信道士后,身边跟随的人都换成道士,曾经的内侍公公也以不得进去打扰皇帝清修为由,被冲虚散人拦在门外。
皇帝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冲虚散人的眼睛底下。
一朝天子一朝臣,曾经风光无二的乾清宫太监,也纷纷失了势,赶紧巴结冲虚散人。
冲虚散人狐假虎威,呼风唤雨,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乾清宫此刻,颇有些寥落之感。
李承璟依旧安安稳稳拾级而上,守在宫门口的太监见了,赶紧给李承璟推开殿门:“太子殿下,万岁已经在里面等着了,您且进去就是了。”
李承璟对着太监笑了笑,道:“有劳。”
李承璟掀袍迈入高高的门槛,守门太监悄悄松了口气,然而他还没收敛起脸上的神色,太子突然停下来了,转身问他:“殿中何故这样安静?”
守门太监没料到太子突然转身,一颗心吓得险些跳出来。
他努力压住脸色,低头道:“万岁宣了殿下之后,突感困乏,便去西殿小憩片刻。
万岁说了,等太子来后无须在外面通报,直接去西内见万岁就是。”
“原来如此。”
李承璟看着守门太监似笑非笑。
守门太监几乎以为太子发现了什么,可是下一刻,太子又干干脆脆往西殿走去,毫无犹豫。
守门太监看不见太子的背影后,终于敢将剩下半口气出完。
还好,只是虚惊一场,太子并没有发现。
李承璟一直走到西殿最里间,这是皇帝睡觉起居的地方,明黄色的龙床格外显眼。
此刻明黄色的帷幔已经放下来,隔着帷幔,隐隐约约能看到床上侧躺着一个人。
看衣服,正是皇帝。
此情此景,还真的很像皇帝小憩。
李承璟垂眸,两手交叠,缓慢躬身:“儿臣参见陛下。”
李承璟说完之后,里面许久都没有应答。
李承璟身姿不动,又朗声重复了一遍,还没有动静后,他才低声道了句“儿臣冒犯”,随后掀开帷幔往里走。
李承璟走到龙床边,正要掀开最后一层帷帐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道声音。
“殿下!”
李承璟手一顿,回头,看到来人不由皱眉:“你怎么来了?”
程瑜瑾顾不得将气喘匀,快步越过层层帷幔跑到李承璟身边,握住李承璟拿着床帐的那只手,用力摇头:“殿下,圣上正在休息,不可打扰。”
她的眼睛瞪的极大,其中光芒焦灼恳切,几乎教人疑心这双眼睛要开口说话。
李承璟覆住程瑜瑾的手背,坚定有力地握了握,还是一手掀开帷幔。
皇帝背对着他们,看不清脸庞。
程瑜瑾忍不住抓紧了李承璟的衣袖:“殿下……”“没事。”
李承璟侧身挡住她的眼睛,说,“你害怕的话,就不要看了。”
说完,李承璟伸直了手,缓慢将皇帝翻过来。
程瑜瑾想看又不敢看,十分纠结地躲在李承璟身后。
过了一会,她感觉到李承璟良久未动,慢慢睁开眼睛:“殿下?”
李承璟将手从皇帝鼻下收回来,仔细看,能感觉到他的手指在颤抖。
他没有说话,程瑜瑾已经明白了一切。
李承璟默不作声地掀衣跪在床榻边,程瑜瑾也跟着跪下。
这回程瑜瑾也看清楚了,皇帝平躺在龙床上,胸腔已经不再起伏。
他嘴唇发黑,脸色也极为苍白,看起来并不像自然死亡。
程瑜瑾隐约听到李承璟低低喊了句:“父亲。”
她想要再听,却已经微不可见,似乎只是程瑜瑾的幻觉。
“儿臣离您十四年,不能承欢膝下,已是不孝,即便这两年回来后,儿臣也时常忙于朝事,很少在您身边侍奉。
儿臣幼时承蒙您亲自照料三年,吃饭饮食日日问询,饮药也必亲眼看别人试过后,才肯让儿臣喝。
此身为父母所赐,此名为父母所造,儿臣却从未侍奉过生身父母。
儿臣不孝,请陛下恕罪。”
李承璟端端正正给皇帝稽首三次,程瑜瑾心中叹息,也跟着给皇帝行最肃穆的大礼。
即便父子猜忌,君臣相杀,可是皇帝,终究是李承璟的父亲啊。
李承璟拜到第二次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吵吵嚷嚷的声音,很明显一堆人进来了。
可是李承璟置若罔闻,依然给皇帝叩了第三拜。
李承钧带着人闯进来,发现李承璟正在给皇帝行稽首礼,顿时高声叫道:“太子,你在做什么!”
李承钧飞快地掀开最外一层帘子,远远地看了一眼,立刻露出不可置信之色:“你竟敢弑君!父皇已经死了!”
李承钧的话宛如一道惊雷,后面跟着的几位老臣被惊得狠狠一颤,声音都变了:“什么,陛下怎么了?”
李承璟一眼都没朝李承钧看去,而是伸手,扶着程瑜瑾一起起身。
李承钧还在大声叫喊,最后突然跪地,恸哭道:“父皇,儿臣不孝,儿臣来晚了!”
现在的首辅,曾经的次辅颤巍巍上前,手指在皇帝鼻息前试了一下,失力跪倒在地:“陛下……宾天了。”
后面跟着的几个老臣面面相觑,一起跪倒在地,掩面而泣:“陛下!”
相比于李承钧外形于色的痛哭流涕,李承璟的感情就显得很内敛,这样的对比简直让李承璟格格不入。
几个老臣掩面哭了一会,再抬头时,一点都不影响他们眼睛中的精光。
“太子,寿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承钧突然站起身,指着李承璟大喊:“一定是他,他杀了父皇!之前一直是他和父皇独处,而且我们进殿之时,正好听到他说不孝,还给父皇行礼。
不是他动的手,还会是谁?”
李承钧此刻泪流满脸,情绪激动,颇有些崩溃之兆,看着并不像是装的。
听到李承钧的话,几位老臣相继站起来,各自远远保持着距离,在李承璟和李承钧之间来回端详,似乎是想找出什么细节。
冲虚散人跟在最后,此刻才慢慢走进乾清宫。
他看到众人僵持,装模作样比了几个手印,又掐指心算半晌,叹息着摇头:“陛下被人灌了见血封喉的剧毒,此刻魂魄已散,回天乏术。”
李承钧抬头问:“父皇竟然是死于剧毒?”
“没错,此毒一入口则发作,毒发只在顷刻间。
我们来晚了,陛下,就是刚刚被人毒死的。”
刚刚被人毒死?
可是刚才在皇帝身边的,只有李承璟。
众人的视线都朝李承璟看来,李承璟眉目不动,丝毫没有动容之意。
李承钧看到他这个表现,更加激动:“父皇尸身在前,你竟不哭不悲?
可见你心性麻木,大逆不道,来人,还不快将这个逆贼拿下!”
众臣面面相觑,首辅出列拱了拱手,问出众人心中的疑问:“太子殿下,您为什么会出现在此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承璟说:“我受陛下口谕而来,我进来的时候,陛下已经……宾天了。”
“果然是你!”
李承钧激动道,“父皇以口谕传你前来,可见当时父皇还好好的,但是我和诸位阁老进门时,父皇已经驾崩。
这中间不是你暗下杀手,还能是谁?
逆贼,不打自招。”
李承钧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首辅看向李承璟:“太子殿下,这一点,你如何解释?”
李承璟说:“我无可解释,我来时,陛下已然仙去。”
“呵,被我们抓了个正着,你是没法辩解了吧。”
李承钧咄咄逼人,怒道,“父皇传口谕时还好好的,在你来了之后就遇害。
之前大殿里只有你一人,而我们进来时,你还给父皇下跪,自言不孝。
铁证如山,你还有什么可狡辩的?”
程瑜瑾皱眉,她长这么大,还没有在吵架上吃过亏。
向来只有她诬陷别人的,如今二皇子竟想在他们身上泼脏水?
那得看她同意不同意。
程瑜瑾抬眸,轻声说:“寿王,你说的话本宫实在听不懂。
殿下口称不孝,乃是因为子欲养而亲不待,殿下还没来得及侍奉陛下,圣上便仙去了而已。
至于下跪行礼……圣上驾崩,本来就该立刻行大礼,寿王和诸位大人进来,不也下跪行礼了么。”
李承钧被噎住,茫然片刻,又说道:“父皇给你们传口谕后就遭遇不测,这还不够明显吗?”
“寿王如何知道那是圣上口谕。”
程瑜瑾看着李承钧,道,“而不是什么人假传圣旨呢?”
李承钧一时接不上话来,这时冲虚散人说:“太子妃和太子果然鹣鲽情深,处处为太子说话。
然贫道可以作证,太子已对陛下积怨久矣,以致于频频针对贫道和座下弟子。
陛下仙去前和贫道谈及此事,还十分为太子惋惜。”
冲虚散人说起皇帝,程瑜瑾不好接了。
君臣猜忌就是东宫的致命伤,无论怎么说,东宫都讨不了好。
李承钧得到了冲虚指点,立刻斩钉截铁说道:“原来是你对父皇有怨,父皇将你禁足,还解了你的职权,你因此怀恨在心,所以才杀父弑君,意图取而代之。
此般乱臣贼子,怎堪当太子?
来人,还不快将这个逆贼拿下!”
李承钧话落,立刻有几个道士朝李承璟和程瑜瑾冲来。
程瑜瑾不由后退一步,正要反驳,忽的被李承璟揽住肩膀,以绝对的保护姿势将她送到自己身后。
此刻冲上来的几个道士,还没来得及靠近李承璟和程瑜瑾就被东宫的太监拦住,一脚踹到在地。
李承钧看到挑眉:“你疯了,居然赶在御前动武?
果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太子,你的狼子野心再也藏不住了吧。”
说完,李承钧对着几位阁老和众多宫人们大喝:“太子杀父弑君,意欲谋反,被发现后恼羞成怒,铤而走险。
尔等还不快将此等逆贼降服!”
对于任何一个太子,谋反几乎是致命伤,李承钧本来预料他喊完后李承璟会人人喊打,再不济场面也会陷入混战。
然而他说完很久,回音都消散了,也不见众人有反应。
李承钧不可置信,目光从首辅、阁老、太监、侍卫身上一一扫过:“你们包容反贼,想造反吗?”
被李承钧看到的人或低下头,或错开眼,但是除了倒在地上的那几个道士,无一人有动作。
李承璟轻轻笑了一声,缓慢走向李承钧:“二弟,难为你设了这样一个局,为了栽赃于我,还将内阁拉过来。
可惜,你忘了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人心向背,就是如今你看到的局面。”
李承钧皱眉,十分不服气,正要说些什么反驳,而李承璟已经失去了耐心,不想再听他废话,猛然高声道:“来人,将妖道和寿王拿下。”
他护着程瑜瑾时细致谨慎,和李承钧说话时理智从容,直到此刻突然沉下声音,明明神色没怎么变,可是身周的杀伐之气顿时横扫全场。
李承璟话音刚落,方才一直不见踪影的御林军铿锵而入。
为首的将军对着李承璟下跪,抱拳道:“卑职参见太子殿下。”
“妖道冲虚散人向圣上进献有毒的丹药,致圣上毒发,寿王为虎作伥,罪同合谋。
将这两人一齐押入天牢,等候发落。”
李承钧吓了一跳,对着一众披挂整齐、真刀实剑的御林军,大喝道:“荒谬,你们胆敢以下犯上?
分明他才是害死父皇的真凶,你们认贼作主,要造反不成?”
李承璟神色不变,道:“二弟,你为何一口咬定是我?
你进殿掀开帘子时,都没有走近,为何便敢断言陛下宾天了?
而且,你怎么知道陛下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人害死的?”
李承钧声音一顿,明显接不上话来。
而旁边几个老臣都微微点头,没错,二皇子进殿后,只是掀开最外面一道帘子,就开始跪地哭泣。
而首辅是冒着大不韪试了鼻息,才敢宣布皇上宾天。
相较于首辅的反应,二皇子哭的太急切了。
“我……我那是关心则乱,惊慌之下失去了主见。”
李承钧辩道。
“还不肯认罪?”
李承钧挥袖,朗声道,“将冲虚散人和寿王进献的长生丹呈上来。”
一听这句话李承钧脸就白了,阁老们看到这里,心里已经有了决断。
给帝王进献的东西,为了吉利,一般都是双数,长生丹也正好有两枚。
李承钧眼睁睁看到另一颗本该已经销毁了的长生丹送到李承璟手上,李承璟随便刮了一点,喂给从英华殿拉来的一只鹤,果然鹤扑扇翅膀哀鸣了一会,便垂颈死去。
李承璟看到鹤失去动静,冷冷道:“这只鹤只服用了刮下来的些许粉末便气绝身亡,陛下用了整整一粒丹药,可想而知该如何剧痛。
陛下意外身亡,俱是被你们二人所毒害!冲虚散人欺世盗名,祸乱朝纲,如今竟还毒害圣上;寿王身为人子,帮着妖道将丹药进献于陛下,亦是帮凶。
陛下宾天,你二人万死难辞其咎!”
“我,我……”李承钧张口无言,再说不出辩驳的话来。
冲虚散人见势不妙,想悄悄溜出去,结果被守在外面的御林军捉了个正着。
宫外响起冲虚散人铺天盖地的求饶声,李承钧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连连后退,嘴里还在不住喃喃:“不是我,不是我……”然而御林军可不管二皇子在进行什么样的挣扎,已经有人将李承钧押着跪倒在地,首辅眼睛扫过周围的御林军,上前毕恭毕敬给李承璟叩首:“先帝宾天,实乃天下大悲。
然国不可一日无君,老臣恳请太子殿下顺应民心,早日登基,以主持大局!”
殿内殿下顿时一片下跪的声音,程瑜瑾看到,也后退一步行礼:“请太子殿下登基。”
乾清宫此刻的衣服非常杂乱,有绣着飞禽的内阁文官,有全幅铠甲的御林军武官,有红衣太监,有青衣宫女,也有一身流光的程瑜瑾。
然而此刻,这些五花八门的衣服都恭恭敬敬贴着地面,身份各异、尊卑各异的人齐齐跪拜在李承璟脚下,齐声道:“请太子殿下登基。”
众人皆跪,唯独李承璟一人站着,越发显得他长身玉立,挺拔如松。
李承璟目光扫过众多跪伏着的头颅,最后弯腰,亲手将程瑜瑾扶起来。
程瑜瑾在李承璟的搀扶下站直,等程瑜瑾站好后,李承璟一手拉着她,同自己比肩而立,另一手缓慢抬起:“免礼,平身。”
众人却更深地拜倒下去:“恭喜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明帝,孝宗嫡长子,少流落民间,建武二十三年回归。
帝五岁封太子,同年因病去清玄观静养,为时首辅杨甫成所害,重伤失踪,幸得民妇薛氏所救。
帝少而聪慧,虽寄养民间,仍敏而好学,于建武十九年高中进士,为官期间功绩斐然。
后被孝宗认回,重居皇太子之位。
帝一生勤政明德,广开言路,创元熹盛世,万国来朝。
帝仅娶后一人,帝于登基大典言,高祖遗命男子四十无子方可纳妾,朕二十二而有长子,故日后不再纳妃,众臣不得再提后宫选秀诸事。
终帝一生,始终未立嫔妃,与后举案齐眉,感情和美,乃传世佳话。”
——《齐书·明帝本纪》。
而历代正史,无论主编者为何人,都在不遗余力地打压一种小道谣言,那就是英明神武、一生未有污点的齐明帝,居然娶了在民间的侄女。
甚至还有野史称,帝后二人于闺房无人之处时,明嘉皇后会笑称帝为九叔。
谣言,都是谣言。
后来,在元熹十三年,已经到了怀春年纪的大公主李明月问母亲如何找到如意郎君。
美丽端方、姿容宛如皓月的皇后想了想,笑着说:“你要先找一个叔叔,然后,让他帮你介绍身边的青年才俊。”
清俊完美、气度雍容,让所有史官都拼了命为皇帝陛下的清名作斗争的李承璟,此刻,唯有无奈地看了自己的皇后一眼。
他们如此相似,以至于他们的人生轨迹也本该是相似而不相交的。
要怪只能怪建武二十二年早春的那场雪,乱雪迷人眼,李承璟隔着风雪看到一个漂亮的少女毫不犹豫打了前未婚夫一巴掌,突然心生好奇。
她是谁?
紧接着李承璟就觉得奇怪,他并非程家人,这个少女是谁,眼前这对年轻男女有什么恩怨,与他何干?
然后,他就看到那个少女回头,看到他似是评估了一下,然后施施然行礼:“九叔万福。”
最终李承璟还是知道了,她是宜春侯府大小姐,勉强也算是他的侄女。
亦是他此生之妻,程瑜瑾。
——《九叔万福》,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