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想把天下争到自己手里,按自己的意图打造天下,我看这实在够玄乎的,恐怕是做不成的。
天下是神意造就的,属于一种超人间的力量,不可以据为己有,不是哪一个人可以改变或制作的。你去以意为之,你一定达不到目的(或谓你是势所必然,身不由己,并非出自本意)。你想把它把握(抓)到自己手里,你早晚会丢掉天下。所以圣人是不去打造的,不去以意为之的,也就不会失败;不去把握它,不抓权,也就不会失去。
外物与众人是何等的不同!有的走在前头,有的随在后面。有的轻歔暖气,有的猛吹寒风。有的强劲有力,有的羸弱无用。有的平安稳重,有的岌岌可危。
(不管你们有多大区别)圣人总是注意不要太急躁、太极端、太夸张、太过分的。
这一章关于天下不可为不可执的观点有两重意义。一个是至少在当时,想掌控天下、打造天下的人(各国的君王、大臣谋士们)太多,成功的太少。兴之也忽、亡之也浡的太多,铁打的江山太少。老子想抑制这种合纵连横的斗争与霸权欲望。抑制不成,至少也奉劝侯王重臣们别太急躁、太夸张、太极端、太过分。这样的善良愿望,对于平抑野心,至少有言论上的参考价值。但至多也只是哲学观念、思想修养,有利清谈,有利自慰,有利调整心理平衡,却无益于取天下治天下。
关于“天下神器”的论断有点意思。神器者何?说不清楚。但是至少不要高估个人意志对于天下的作用。它并不属于个人,不能由个人意志主导打造。今天看来,神器之神,可以是历史规律,可以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可以是民心向背、载舟覆舟,可以是多种力量的合力,可以是多种因素的总和。而在老子的时代人们更加相信气数,相信天时,相信宿命。总之神器就是那个时候的人们还说不清楚用不明白,也是他们无法使之听人的话的、比人更加伟大和奇妙的、至少是部分来自非人间超人事的主导伟力所缔造的一切。
例如圣人——还不是凡人——认为唯有德者得天下,未必。很少有人认为秦始皇有德,或刘邦比项羽有德,但是他们在打天下坐天下的斗争中胜了。或者认为符合历史发展特别是生产力发展潮流与要求的势力会得天下,也未必。有时候恰恰是开倒车的、阻滞生产力发展进步的势力取得了胜利。有时候大国侵略小国压服小国不费吹灰之力,有时候小国战胜了大国,弱国战胜了强国,落后的武器战胜了先进的武装??
人就是这样的,没有把握也要干,也要冒险,也要赌一把。春秋战国时期,天下未定,
从秦始皇到齐桓公、晋灵公??从孟尝君到信陵君、平原君??从管仲到商鞅到韩非、孙武、白起??从武将到谋士,从刺客到说客,从孔子、孟子、墨子到屈原、冯谖,谁不倾心于取天下?
老子却告诉他们,那是神器,那非人力所能为,吾见其不得已,你干不成!这虽是当头棒喝,却少有因之却步者。
有什么办法呢?直到今天,仍然有执天下而为之的太多的野心与蛮干。多少大国的兴亡故事令我们深思,多少强人的命运令我们叹息:秦始皇、楚霸王、唐太宗、拿破仑、斯大林??同时,多少英雄故事历史风雷又令我们热血沸腾,心旌摇震??历史英雄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从来同在,参与的热情与旁观的沧桑感从来同在。孰能无过?孰能免祸?心如古井无波是做不到的,天下人总是要过问天下之事,乃至希望去有所作为,建功立业。
那么既然去不掉参与历史的冲动,至少,去甚、去奢、去泰,掌握分寸,反对极端主义、冒险主义、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再不要在中国在世界出现春秋战国这种群雄争霸、战祸连绵,如鲁迅所讥刺的小民欲作稳奴隶亦不可得的局面了!则是我们阅读老子时获得的应有启发了。
在去甚、去奢、去泰的忠告中,我们也看到了老子的妥协退让。老子的本来主张是无为与不言,无了为也不言了,还有什么甚、奢、泰?然而老子知道他的无为不言的主张是没有几个人接受的,他同时知道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叫做或行(走在前面)或随(跟在后面)、或歔(暖气)或吹(寒风)、或强(大)或羸(弱)、或载(稳若泰山)或隳(摇摇欲坠),老子是做不到统一它们的;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请你悠着点劲,别太偏激太过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