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生活 | 韩 流 | 影 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 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
努努书坊->《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正文 |
第十一讲 各领风骚 谋求变化——明中期青花 |
明朝中叶是由成化、弘治、正德三个皇帝统治的,这三个皇帝个人能力都非常有限,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大出息,他们短暂的一生都被后妃、母亲、宦官或大臣控制。三个皇帝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成年之前登基,就是不足18岁登基,不到40岁就死了。但由于皇权位置的至高无上,这三个皇帝对艺术品依然有很强的影响力。 这件事过去了很久,10年后我又碰到他了。我问:"你那小罐还在吗?"他问:"哪个小罐?"我说:"你那成化的小罐。"他说:"哎呀,让我贪图小利给卖了。""你卖了多少钱啊?""我卖了30万。"今天看,他就是贪图小利。如果那个小罐子搁到今天,大概能值2000万元。 成化人物纹 成化瓷器的人物纹非常有特点,过去有一种说法叫"成化一件衣",就是成化瓷器上画的人物,就光着脊梁穿一件衣服。不像后来的人物,画的衣服还有层次感。光着脊梁穿衣服,北方人叫"耍筒子"。过去北方人管骑马不搁鞍子,叫"骣(音产)骑";光着膀子穿衣服,叫"骣穿"。"成化一件衣"过去是个绝招,你一看就知道是成化的。问题是今天这绝招地球人都知道了,那就麻烦了,作伪的人也知道就画一件衣。 成化瓷器中出现大量婴戏纹碗,尤其到了成化后期。这种婴戏纹碗实际是宣德时期首创,但宣德不作为主要产品。到了成化时期,婴戏纹的碗变成一个非常主要的产品,显然跟成化求子心切有很大关系。成化自从认下弘治,立完太子以后,他又生了17个儿女,可见前面的控制有多严,10年一个不生。后来万贵妃为什么允许他生孩子了呢?估计她这么想:反正木已成舟,索性让他多生,让他们自己掐去。 鉴宝 有一年,我替一个拍卖行检视拍品,有一批他们认为不够上拍资格,要退掉的东西,让我帮忙看一下。我看了一天,最后剩下几个盒,有一个盒一打开我就愣了,问他们:"这个碗为什么要退掉?"他们说:"这个东西是康熙仿成化的,要价太高,4万块,估计拍不出去。"我说:"这东西是成化本朝的,我拿脑袋担保。"我为什么一眼就看出来了呢?因为我看得太多。成化瓷器表面有一种很腻的感觉,有点儿像人脸上的油擦多了。这种感觉对于我来说是熟能生巧。很多东西经过你千锤百炼式的锻炼之后,剩下的事情都是一下子。我当时一打开盖,真是在一瞬间,就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东西。后来这个成化碗拍了好几百万。 鉴定中要找到一个本质上的感觉,这种感觉需要在收藏当中慢慢地体会,我无法传达给你。成化瓷器有很腻的感觉,有一种脸上多涂了油的感觉,这是我在说;而你要自己感觉什么叫多涂了油,那油一定是涂上去的,不是自己分泌的,要准确找到这种感觉。 弘治青花 弘治皇帝跟他父亲是同龄即位,17岁,但他只活到35岁。成化与弘治在心理、体质上都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都比较弱。弘治是一个天生非常胆小的人,他长着明亮的眼睛和稀疏的胡须,这是有图为证的。刚才说了,弘治的母亲纪氏是少数民族,瑶族人。我们看明代皇帝的画像,到了弘治和正德,就是变成一种瘦小形,跟前后的皇帝都不一样,因为他们有少数民族的血缘。 西方人认为,这两个皇帝更像南方人,确实有道理,纪氏是从广西来的。这两朝皇帝因为血统关系,他们的性格特点也暗暗相传。比如一个彪悍的民族,他的子孙后代也会很彪悍;一个柔弱的民族,他的子孙后代也比较柔弱。这点大多数人改变不了。 与他父亲正相反,弘治在登基前就娶了太太,张氏。他一登基就宣布立张氏为皇后,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深受皇后的影响。他十分宠爱张皇后,两人一生中生下两男三女。弘治一生没有纳妾,除了皇后,没有再跟任何女人发生过关系。按正史记载,这是中华帝国史上惟一一夫一妻的皇帝。 弘治心理也有问题。他见到他父亲的时候是5岁,已经记事了,记得非常清楚。一个月后,他的生母就被毒死了,这使他心灵产生巨大的创伤。弘治登基后,马上宣布他不在人世的母亲为皇太后,而且非常怀念她,派官员到广西去找:我们祖上还有谁,一定要找到。后来跟皇上攀亲的人多了,都说自己就是,出现很多冒名顶替的,但被揭露了。弘治还命令广西和京师建造很多祠堂来纪念他的母亲,以特别虔诚的心态照顾这些祠堂。 弘治的官窑非常少见,与他勤俭有关。弘治非常勤俭,很不喜欢奢华的生活。弘治瓷器中最有名的是黄釉瓷器。喜欢瓷器的人都知道,一说黄釉的巅峰之作,首推弘治黄釉。弘治青花最大的特点是画面留白,画得不那么满,空间留得比较多。按照专业术语说,就是成弘不分,成化、弘治的瓷器不怎么区分,特征很相似。除了有款上写着"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弘治年制",这是可以分出来的,不写就不分。实际上是可以分的,还是分得很清楚的。 正德皇帝 青花瓷到了正德时期,开始发生转变,由清淡渐渐变得青翠起来。正德皇帝是中国明代皇帝里最富有风采的一个皇帝,故事太多了。正德14岁即位,30岁就死了。他是明代惟一不生孩子的皇帝,没有儿子,所以明朝皇帝的少数民族血统到此为止。后面即位的嘉靖是他堂弟,就属于另外一支了。 正德皇帝出生的时辰,按时、日、月、年这么排列,是申酉戌亥,命理特别好,叫"贯如连珠",据说明朝皇帝里只有朱元璋有这么好的命理,其他人都没有这么好,所以他特别高兴。但正德不守规矩,喜欢女色,喜欢习武。他在北京西华门外营造了豹房,然后在远离京城的宣化搞了个宣府,都是他寻欢作乐的场所。正德尚武,整天舞枪弄棒,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朱寿",不愿叫皇帝,非说自己是将军。朱寿,是他给自己起的名字,希望自己活得长,没想到活得那么短,30岁就死了。他还给自己封了个镇国公,发军饷。正德什么事儿都干,就是不干正事儿。 正德皇帝尚武,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他觉得明朝到他这会儿特别弱,跟北方就没打赢过,打胜仗都是洪武、永乐时的事情。于是,他要争口气,御驾亲征,在山西大同以南的地方与蒙古军队交战。那次赶上天时地利人和,也赶上皇帝亲自冲锋陷阵,所有的人也都跟着拼命,那次确实打赢了,史称"应州大捷"。整个16世纪,明朝就打赢过这么一回。 伊斯兰风格青花 正德上继成弘,下接嘉万,这个时期的变化是一个中心点。正德皇帝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所以装饰阿拉伯文字的青花瓷器在正德时期大量集中出现。伊斯兰文化对明代的整体影响是明初上层社会的喜爱,上行下效。比如开国元勋常遇春、沐英,宦官郑和等,这些高官都信奉回教。到了正德一朝,由于出口的需要,早期是东南亚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以及正德以后,青花大规模销往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国家在中世纪都受阿拉伯人的统治,所以对伊斯兰教特别感兴趣。 为什么独有正德一朝,阿拉伯文字是直接装饰到瓷器上呢?明朝其他时期把文字直接写到瓷器上并不多见,偶尔能见一两件,为什么到了这一朝特别多?基本上见到写阿拉伯文字的瓷器,就是正德一朝的?历史上还是提供了一些蛛丝马迹,解释它的成因。 正德十四年,皇帝写了一首御制诗,评论各种宗教,诗中特别推崇伊斯兰教。每个皇帝一即位,都要先处理前朝的烂事。嘉靖皇帝即位以后,诏书里有一条,就是说:"回回人于永,出入豹房,引诱蛊惑,情罪深重,锦衣卫拿送都察院,追问明白,议拟罪名,奏请处治。"就是说:有一个回族人,这个人叫于永,当时能够在大内里随意乱走。这个人对皇帝蛊惑,让皇帝天天不干正事。所以他觉得这也是对皇帝有所影响的人。 正德的爱情 正德皇帝对很多民间的妇女很感兴趣。正德十四年,他去大同,在一个叫偏头关的地方停留,晚上都是歌舞招待,载歌载舞。他一下就看上一个歌女,歌唱得好,舞跳得好。他就跟随从说:"你给我打听打听她是谁,想办法弄来。"随从一会儿告诉他:"那是一个乐工的老婆。"正德不忌讳,说:"是别人的老婆也没事儿,你把她给我弄来。"然后,他的亲信就把这个歌女找来了,送到皇帝跟前。正德喜欢得不行。这个歌女叫什么,哪儿的人,都不清楚。史书上就一个字:刘。她姓刘,宦官们都把她称为"娘娘"。过去是把皇后称为娘娘,可见她的地位之高。正德就带着这个刘娘娘到处走,觉得她有意思。史书上没有关于她的记载,我猜测她可能是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百无禁忌,跟汉族妇女的三从四德截然不同,所以把皇上迷住了。 正德十六年,皇上带着刘娘娘到了南京。到了以后,他下了一道中国历史上最古怪的诏令:禁止养猪,禁止屠宰猪。要知道,猪肉是南方人的主要肉食,北方都是牛羊肉。国家的政令一下,禁止饲养,禁止屠宰,南方人吃肉的问题怎么解决呢?有人就猜测:皇帝早不下诏,晚不下诏,怎么带着刘娘娘到这儿,就突然下了一个诏令呢?所以,估计刘娘娘是回族人。 野史上记载,正德有一个伊斯兰宠妃,视若掌上明珠,但这个妃子是谁,不知道。查遍与他关系比较亲密的人,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刘娘娘。 书上记载刘娘娘陪伴正德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只不过正德后来不争气,钓鱼掉到水里了,受了凉。过去我们小时候总说:嗝屁着凉大海棠。一着凉,皇上就走了。正德皇帝一生就对两件事感兴趣,一个打仗,一个女人。他所创造的很多写有阿拉伯文字的艺术品,很可能就是千金买一笑。 2005年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有个正德青花阿拉伯文方瓶出现了,类似的东西历史上从来没有拍卖过,结果拍了169.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是1374万元。这件正德青花小瓶是非常罕见的一种陈设瓷,它是方的。正德瓷器中有大量方形物,这种造型可能是皇帝个人的偏爱,影响到瓷器的烧造。皇帝的偏爱跟一般人不一样,一般人的偏爱往往影响到自己,皇帝的偏爱会影响到全局,导致所有人都跟着去学。 明中期青花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正处在明朝中叶,宫廷内部的所有问题都困扰着皇帝。三个人的经历有所不同,性格也迥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短命。皇帝短命对朝廷的统治非常不利,刚上台还没调整好就死了,每个人都统治十多年。明朝中叶,国家不够强大,也没有能力去打仗,不能像永乐皇帝六次御驾亲征,直接跟北元抗争。永乐皇帝每次出征都特别高兴,一定要打赢了再回来,最后死在出征回来的路上。但到明朝中叶时,边患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这一时期瓷器的变化,明显地反映出从强势到弱势的变化。以后讲到清朝康乾的时候,瓷器上也能看出国势的变化。瓷器上有大的作为,一定是政治上先要有大的作为。当国家处于强势之时,艺术品也一定处于强势。但当政治处于弱势时,艺术品也可以形成独特的风格,不一定说弱势就没有艺术风格,依然可以形成。就像成化的这种很柔弱的青花,也是一种风格,这在艺术史上极为重要。 下一讲讲晚明时期的青花。 |
|
书坊首页 | 努努书坊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