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生活 | 韩 流 | 影 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 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努努书坊->《官规则》->正文
第四章 紧慢之术 第3节 一张一弛

    为官要一张一弛,有所作为后更要无所作为。无为就要磨平心中的锐气。一个为官者不再桀骜,没有个人的是非观点,抛开了对事物表面的印象,转而投入到因循事物发展规律的道路上。然而,一个人要抛弃已经根深蒂固的观点是很难的,也许生活中那些普通的事情和习惯,以及大家司空见惯都不以为然的东西,正是阻碍你寻求事物背后规律的绊脚石。可见,一件事情最可怕的是大家都认为应该那样去做,没有人提出异议,这就很难有所发展。

    这可以通过老子的学说来解释。大家都知道器皿是中空的,房子中间也是空的,已经司空见惯,不会再产生怀疑,不会有人问为什么会这样,也不会再思考真正起作用的是哪些部分。

    为官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可以人云亦云,追随别人的行为思想而没有了自己的主见。看到事情表面的现象,要思考背后支配它发展的规律,因循规律就能"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汉朝人丙吉是宣帝时期的宰相。他能够做到见微知著,透过现象而抓住背后的规律,从而采取措施,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

    一年春天,丙吉乘车路过街头,突然看到前面有一群人在斗殴,身为宰相,随从数员,他有能力制止这件事情。然而,他却没有理这些人,任他们打破脑袋、死伤惨重。他假装看不到,车子过去的时候他连头都没有回一下。

    丙吉在车上神态自若,表情冷淡,但是围观的人们很愤怒,都在痛骂这样的官员。他的随从们也都很不明白,一向精明能干的大人今天是怎么了?但是慑于他的威力,大家没人敢过问。

    就这样走了一段路,突然前面迎来一辆牛车,一头老黄牛正长伸着舌头,"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鼻侧唇角满是白沫,显得很吃力的样子。宰相丙吉看到这一切,突然命令停车。侍从们不知何事,赶忙停下车子,问大人有何吩咐?宰相丙吉伸手指着那牛道:"你们看,那头牛伸舌狂喘,不知何故,你们去问问牛的主人,它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终于有一个随从忍不住问道:"大人,刚才路过街头,有一群人在斗殴,头破血流,还出了人命,大人都没有过问一声,这只不过是一头老黄牛,拉车的牲口,喘了几口气大人就看在了眼里,大人重畜牲而轻百姓是为了什么呢?"

    宰相丙吉见状,环视了一下众人,微微一笑,说道:"这取缔斗殴之事本属长安令或京兆尹大人的职责,本官没有必要去查管。如果我连这些琐碎小事都要管,那么当官岂不是要累死了?我身为宰相,要掌管全国经济,要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要做到别人所做不到的,这才是根本的道理所在。现在正是初春时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复苏,是一年收成的开始,人们开始犁地、播种。庄稼能够生长全仰赖天气时令,那头牛却值此时吐着长舌喘气不止。我担心是阴阳不调造成的,而这关系到国计民生,事关百姓一年的生计。本官又岂能不理不问?这才是一个宰相的职责所在,故此才派你们去问牛气喘的原因,绝非本官不爱惜民众。"

    众人听到这个解释才不得不佩服宰相丙吉的才能。在一般人眼中,都认为斗殴死伤人命是大事,而他却偏偏认为是小事;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牛的喘气的,即使看到了也很难联想到农耕,而他却由此联想到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国计民生。相比之下,宰相丙吉自然是有远见卓识。

    曹参本是刘邦手下的第一员猛将。他曾经攻陷诸侯国两个,郡县多达一百二十余个,因此他是最早封爵、食邑在万户的官员,比萧何八千食邑还要多。虽然后来刘邦根据全面贡献考察认定是萧何的功绩第一,但是萧曹之间还是产生了一些罅隙。

    后来曹参被任命为齐王的宰相。他一改打仗时豪迈、狂放的性格,而变得内敛、沉静,并且拜深蕴黄老之术的盖公为幕僚,时刻请教治国之道。不久,萧何病逝,按照刘邦的遗诏,曹参接掌相国位。此时掌权者是皇帝刘盈。

    然而,曹参坐上相国位后,并不是像萧何那样勤谨持政,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相反,他整天什么也不做,一切都按照萧何当时制定的规矩来办。不仅如此,他还经常积压公文,把所有大小之事一概推压。更有甚者他日夜饮酒,公文堆积如山,落满尘土。

    最后,朝中的许多大臣实在看不过去,有些人就去劝谏。然而还没等开口,曹参已经把他们拉到桌案前,开始推杯换盏地劝酒。往往是他们要说的话一句也没有说,就已经喝得酩酊大醉了。

    不久,吕后加紧了夺权的斗争,吕氏人马要充斥到各级官层,许多事物需要相国处理。曹参不理正事,终日饮酒,反而成了一件好事,从一方面来说延缓了吕后夺权的进程。这是他无为的一种表现,看似无关紧要,但是里面的意义却很深。

    曹参荒废政事,而对那些急功近利、急于表现自己的官员大力排挤和打压,以此来怠慢为官者。这样所有的官员都知道相国是个不理朝政的人,那些急于作出功绩的人反而放松了。对于衙门里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为官者就不会向上面报告,有法规的依照法规办理,对于一些小事情能过去就过去了。

    对于选拔官员,曹参也依照这样的原则,只任用那些德行高尚、人品厚道、个性稳重而且有耐心的人。他们做官木讷,不会无事生非,而且能够宽以待民;对民间的纷争能够从轻处罚,能够体恤民间的疾苦,而且这些人很少会剥削百姓,因而能够天下太平;同时对那些有野心有阴谋的人绝不任用,以避免朝廷纷争。

    作为相国如此办理朝政,确实令许多人百思不解。有些官员虽然是敢怒不敢言,但是免不了还是要向皇上禀奏。此时皇帝刘盈同样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但是他是为了向吕后示威。有萧何在的时候,他可以放心地把朝政交给萧何,自然能够不出差漏。曹参刚刚接掌的时候,他也能够安心。但是终于有一天,刘盈知道了曹参荒废朝政的事情,开始有些焦虑。

    此时,曹参的儿子曹窋也在朝中任职。皇帝刘盈不好当面指斥曹参,于是叫曹窋回去后劝说父亲,能够多关心朝政。

    回家后,曹窋找机会劝说父亲,说皇帝对他的做法不满意。这一说非同小可,曹参恼羞成怒,恢复了他以前做将军时的暴躁脾气,破口大骂道:"你个毛孩子懂什么?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哪里轮得到你来挑我的毛病。我是相国,管理天下的事情,你居然敢如此多嘴,今天一定要让你长点记性。"

    于是吩咐家人,准备家法,当场打了曹窋二百棍。第二天,曹窋瘸着腿去上朝,被皇帝追问,不得已说出了实话。刘盈大怒,这分明是在向皇帝示威,于是命太监马上召见相国,想要当面向曹参问罪。

    刘盈忍住怒火问道:"听说你荒废朝政,可有此事?"

    曹参早有准备,不紧不慢地说道:"皇上有所不知,这其中大有隐情。"

    "好,你马上说来听听,如果没有道理,可要依法治罪。"刘盈想听听他如何解释。

    曹参没有马上解释,而是问了皇帝一个问题:"陛下自认在圣明英武方面,比先皇如何?"

    "朕当然没有办法和高祖皇帝比!"

    "那么您认为臣和萧相国,谁更贤能?"

    "老实讲,萧相国要胜你一筹。"

    曹参紧接着说:"那就是了,既然陛下认为我们都不如他们,那么,如今我们只要遵照高祖皇帝和萧相国制定的法令,一切照此行事,不就可以了吗?而且他们制定的法令已经很清楚明白了。"

    刘盈立即参悟,从此不再妄加猜度曹参的行为,甚至有时候还会君臣同乐。曹参正是在实行无为而治。就当时的历史环境来分析,由于刚刚经历秦时的暴政和长年累月的战争,百姓已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亟需宽松的政策来恢复生产,而此时曹参正是适应这一需要实行德治为民的政策,从而为汉朝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作出了贡献。

    司马迁评价道:"百姓在经历秦朝繁苛严酷的政治后,曹参以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故天下俱称其美焉!"

    为官要一张一弛,最重要的还是在弛上。清静无为是当官者的一种标准。

上一页 《官规则》 下一页
line
  书坊首页 努努书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