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作家 | 港台海外 | 外国文学 | 青春校园 | 都市生活 | 韩 流 | 影 视 | 历史军事 | 古代文学 | 短 篇 | 读书评论 | 最新资讯
网络原创 | 言情 | 玄幻奇幻 | 科幻 | 恐怖灵异 | 仙侠修真 | 武侠 | 侦探推理 | 官场小说 | 鬼故事 | 盗墓小说 | 传记纪实 | 作家列表
  努努书坊->《吴淡如散文集》->正文
一年到头都有堕胎潮

    少男少女“偷尝禁果”。

    是每个社会的为人父母都不乐见的事。

    但确也是“势之所趋,势所难禁”的事。

    暑假刚开始,联考刚考完,性教育协会开了“九月堕胎潮”的记者会,说暑假情侣相处时间长,一起玩得高兴后很容易玩起身体游戏,暑假女生衣着单薄,更易使气氛一触即发……性之所至,而不做任何防护,过不了多久,就得到妇产科医院报到。

    妇产科医生们提出的“九月堕胎潮”让人触目惊心,但台湾街坊间大大小小的优生保健医院,一整年都有堕胎潮,却是不争的事实。

    “没有固定发情期”,确是人类与禽兽最大的不同点之一。(听说,只有猪跟人一样是没有发情期的。)

    堕胎,对当事人而言都是不得已,但堕胎的女学生有年轻化的趋势,实在让人质疑。我们的两性教育和性教育,到底教育了谁?少男少女“偷尝禁果”,是每一个社会的为人父母者都不乐见的事,但却也是“势之所趋,势所难禁”的事。

    X世代以前,在青春期时,根本没有人就性教育对我们“面授机宜”,用的都是恐吓性的说法:“万一……你的一生就完蛋了!”

    Y世代接受性教育的机会,显然比前人多得多,现在到处都可买到保险套和避孕药,但是“意外怀孕”显然也没有减少,为什么?性教育协会说,甚至有人把堕胎当避孕方式,来过之后,两三个月又再来一次——这种不愿自己做事先的小小预防,只愿由别人从事事后补救的心态,才是最可怕的。

    我就曾接过一个读者的callin,二十五岁的女子说,她与男友同居数年,拿过四个孩子,如今男友要离开她,她有罪恶感,怎么办?二十五岁,应该是“女人”,而非“女孩”了,竟也拿堕胎当避孕,实在匪夷所思。我问她,为什么你们不用保险套?她说,他不喜欢用。我又问她,为什么你不吃避孕药?她说,不是听说有很多副作用吗?像我妈,吃了就变胖……她以为只要他将来娶她,她这样为他“牺牲”没关系。

    自认为人牺牲的人,嘴里再讲“无怨无忧”,其实都是希望有个回馈的。

    我们的性教育,实在不该只是性生理的教育,“健康教育”课本是不够的,我们欠缺的是性心理的教育。我们应该告诉女孩不必指望每个男人都会想到责任问题(就像某个汽车广告说,我是在当了爸爸之后才学着做爸爸的,多数男人对于你身体内外会发生的变化,以及未来的所谓爱情,一向没什么深谋远虑)。万一两情相悦,势所难禁,你应该对他提示交通规则:“骑摩托车,请戴安全帽!”我们也该告诉男孩,事情会比你想像复杂,如果你不戴安全帽,没有更好的预防方法。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心里建设要做。如果八点或档连续剧的爱情观(比如:以孕逼婚、忍辱牺牲、顺从就是智慧……)继续主宰女性对爱情的看法,“九月堕胎潮”也会一直洪水滔滔。

    先“有”后婚

    如果把婚姻看成谈感情的目的,

    太快达到目的,

    也会太快进了感情的坟墓。

    让我们来谈谈先“有”后婚。

    这种“情不自禁”的故事在全世界,在我们周围天天都在发生。先有后婚,现在一点也不稀奇了,到处都是。有一回我看到一个调查报告,台湾区先“有”后婚——也就是结婚不到九个月,孩子便呱呱落地的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希望不是我看花了眼。

    先有后婚,大概有下列三种状况:

    一、一不小心有了,不得已结婚:不管性教育如何普及、保险套如何容易买到,忘了采取措施的人每天都有。男人一时情急忘了想以后的责任,女人一时害羞忘了提醒他“有危险”;或者各种准备都做了,但因一时不小心,还是中了奖(这是常见说辞,如果女方想要避孕,真实发生的机率大概和中统一发票一万元以上奖金一样少)。在动机论上,这是不得已,因为不得己而负责任,大学还算有责任感。

    二、故意有了,然后要对方跟自己结婚:耍这种招数的,女多于男,但男方也有过失责任。“不该相信她说不是危险期的”,是目前流行的新婚前“单身汉派对”中,准新郎酒过三巡之后吐的真言。不管女性主义者如何声嘶力竭的嘶喊,女人拿身体换婚约的原始行为始终有增无减。有一次,我翻到本地女作家写有关感情过招的书籍,就看到有人还在光明正大的建议:骗他你有孩鬃,或先下手为强怀孕,叫他负责。事实上,现代也有男人用这种方式让“趾高气扬”的女友找到嫁他的理由,拿针在保险套上刺几个洞啦……别笑,真的还有人这么“天才”。从动机来看,这种逼婚方式就有点恶劣。

    而许多感情事件中的第三者,却仍不约而同地想到拿先有后婚而逼走情敌,不能不说是现代人谈感情中极不文明的举措。他们忘了,如果把婚姻看成谈感情的目的,太快达到目的,也会太快进了感情的坟墓。在一切都措手不及的时候,感情的屋梁还没开始建构的时候,小生命的来临,只会使旧问题未消、新问题来临,被“逼”退的人大可宽心看好戏,不必急着咒骂对方。

    我一直觉得,不论男女,利用下一代来得到“幸福”,都令人心寒。

    当然还有状况三:

    有了,但对方不肯跟自己结婚!

    你能受得了“成功”吗?

    虽说成功后会有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

    我们还是要成功。

    凡事都有负面,

    存有正面想法的人,

    才是健康宝宝!

    成名趁早,成名时不年轻就没有那么有美感、那么令人惊叹。

    年纪轻轻成名的偏偏像流星,比如历史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二十多岁就是“江东子弟多才俊”的代表,虽然四面楚歌、乌江自刎,太史公还是把他当皇帝看,在中国历史上光芒万丈。年纪轻轻就光芒灿烂的人,如同一颗夜明珠,他们能使世人都看到美丽的光芒,即使短暂。像莫扎特,他那么年轻就凋零,也仍是不朽的绝唱。他们都才华洋溢,但也因成名甚早,显得物以稀为贵。

    自从有了大众传播媒体,自从群众需要明星偶像,光芒焕发的人想要成名,固然是容易趁早了。对天纵英明且有资质成为偶像人物的媒体宠儿来说,成名靠长相、靠实力,也靠一点包装,还靠一点运气。时运济时,名利如潮涌来不可挡,但对他们而言,最困难的事业并不是如何成功,而是如何面对成功。很多人是因为不会面对成功而失败,成功常是最大挑战。

    去年安室奈美惠和小室家族们到台湾来,“这十九岁少女时而落落寡欢的表情,你就可以看出成功所带给她的副作用。她似乎没有不化妆的权利,因为媒体的镁光灯随时会闪;她随便说“现在好想谈恋爱”,马上被翻译传话成“没有谈恋爱活不下去!”(这个例子可以说明坯言或谣言散播的速度有多快);她没有办法自由自在地逛街,只能待在冷气房里看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她的保镖打人,观者免不了会把罪责放一半在她头上。

    太年轻就成功,要面对的心理调试非常大。网球名将阿格西决定娶布鲁克雪德丝时曾说,他们都是成名甚早,所以能够了解彼此经历的成长艰辛。能度过许多“低潮期”而继续成功的少年英雄,除了天纵英明,还要有超人意志。君不见,许多好莱坞童星,红了之后,昙花一现,靠吸毒酗酒,来强自镇定。名与利,其实不适合意志薄弱,太在乎外界毁誉的人。

    “虽说成功后会有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我还是要引德蕾莎修女的话作结:“我们还是要成功。”凡事都有负面,存有正面想法的人,才是健康宝宝!

    飞上枝头代价多

    名人的自由,

    在离婚后仍是奢求,

    全世界的大众传播仍然完全否认了她的隐私权。

    要选本世纪最坎坷的名女人,黛安娜王妃应该榜上有名。

    仍是花样少女年华时,她在全世界镁光灯的不断闪动中,由籍籍无名的邻家美少女,跻身为全世界最受注目的名贵妇。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出现在世界各大报上,她也曾陶醉于这种“飞上枝头做凤凰”的幸运。但是好日子没过了多久,痛苦就悄悄降临。几次自杀未遂后,她坚强地选择了离婚,但看来,她坎坷的一生还会有更多波折。

    离婚归离婚,全世界对她的称呼仍是“英国黛安娜王妃”,媒体也并未因她已是下堂妻而放过她的点点滴滴。只要有记者用长镜头拍摄到她的日光浴照片,或是任何疑似她新欢的人,就可以卖给八卦报纸,拿到一大笔赏金。她的自由,在离婚后仍是奢求,全世界的大众传播仍然完全否认了她的隐私权。

    不只拍下王妃与新欢的照片可以卖钱,连她新欢的前女友费雪(或仍是现任女友)也可以借她赚钱。她最新出炉的情人多迪·法耶德的女友,只是把她和法耶德交往的故事及照片、录像带,卖给英国的星期天周报,就可以拿到二十万英镑(约台币九百万元)的高价。也许费雪在大闹一场后必和这位花花公子翻脸,但无论如何,钱已经人袋了。“吃食名人”到底还是可以撑满口袋。

    英国人相当注重隐私权,平日也有礼有仪,但英国媒体和英国人的偷窥欲,恐怕也无其他国家出其右,这是不是国为压抑过度而产生的反动呢?

    到底还要多少年,“王妃”黛安娜才可以逃开摄影机的追逐?说不定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任何新欢都会广为世人所知。更悲哀的是,她会不会自问,她的新欢爱上的是黛安娜,还是黛安娜“王妃”呢?她的所有情人,谁能抵挡九百万台币或其以上的诱惑,不把秘密情事卖给英国报纸?即使有钱也不为所惑如富商法耶德,也难保不会有眼红的情人们来卖新闻……

    总之,她的每一次红鸾星动,都会变成举世知名的新闻祸丑闻。不管是威信中外,社会大众对名男人比对名女人宽容得多,是不争的事实。名女人的“下堂夫”有新欢是理所当然,名男人的“下堂妻”则似乎总是扛着一个她已经不要的“头衔”过日子。

    我深深同情其实并不笨的黛安娜。

    为了躲狗仔队,黛安娜走了,她的日子总算平静了,如果你是黛安娜,如果能重来一次,你会做什么样的人生规划?

    希望来得及做自己

    人付出代价,

    认了就是达观。

    “认了”说来容易,

    但之中的人生智慧何其奥秘!

    听到黛安娜出车祸的消息时,我正在纽约,友人告诉我这件事时,还以为他在对我开玩笑。然后,电视的新闻开始被黛安娜巧笑情兮的各种纪录短片所盘据,几天来早晚不息,重播又重播。多年来似乎没有任何一个女人,有这么理直气壮的“哀荣”,连现代圣母德雷莎修女的逝世,都被隐没在黛安娜噩耗的余波荡漾之中。

    当然这样的哀荣,在活人看来或者有一定的份量,但对逝者而言,应该没什么意义。英国皇室好不容易“网开一面”地延长出殡队伍的“游行”时间,以表示对黛妃追思。听来又教人觉得是一种讽刺,常理推断,女皇和皇太子大概是在心中鼓掌叫好,说:死得好啊妖孽,不要再为我们丢人现眼了!他们不会想到,历史上,黛安娜大概是世界皇室史上最后一抹灿烂的夕阳余晖。所有盎格鲁撒克逊的帝王面容,在绝大多数现代人的心中,被黛安娜羞赦的笑容一比,都成为飘忽模糊而无意义的影子,除了看莎士比亚剧之外,无人再记起他们当年的风云。

    年轻、美丽又传奇的女子撒手不及的离世,余波总是最为浩荡而绵长,和玛丽莲梦露一样,黛安娜在数十年后应仍是美丽的传奇。我惋惜的是,她曲折的一生在开始决定“做自己”时,顿然画上休止符;就在她羞怯的笑容转成自信的微笑不久以后,就在她开始感觉到自己会获得爱情幸福的不久以后,上天所给的时间何其吝啬。

    从未满二十岁即披凤凰衣一夕成名的黛安娜身上,我们看见了代价,她成了世界焦点,却必须独自应付着不快乐的代价——随处都有跟拍的摄影机,拍不到也会有捏造的照片出炉,年轻的她如何无奈而不自得呢?而世上却没有任何一种“得”不需付出代价的。即使世上再也没有摄影机跟着她,我想她也还是会因被冷落而怅然有所失——这是许多红极一时的媒体人物都付出过的代价。没有经历过镁光灯追逐的人,很难体会这种矛盾。黛安娜对媒体,何尝不是爱恨交织。选择所爱,多少需要一点傻劲和勇气。

    不过这话说回来,成名或成功或成“财”代价虽高,却没有理白因此让自己畏缩一角,不让自己的光芒散发出来。因为一生灰灰土土,对于美丽又有足够成功条件的人而言,又必须付出更难堪的代价。

    人生处处都要付出代价,认了就是达观。“认了”说来容易,但之中的人生智慧何其奥秘!

上一页 《吴淡如散文集》 下一页
line
  书坊首页 努努书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