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了青春》的那一年。我刚和男友分手。写作不顺。独居在上海。住在虹桥一套阴冷的房间里。养了六只猫。爸爸到上海看我时,声称如果我坚持在那么小的房子里养六只猫,他将不踏进我的门。父亲担心我的孤僻。正如许多朋友所说,独居女人,养猫,是放大孤独。这种生活太接近文学描述中的变态。回想起来,确实是我的不对,让所有爱我的人那样担心。
但那些日子就是那样。一次次建立自信,又一次次瓦解。一次次介入世界,又一次次退缩。在这种怯懦无知且颠三倒四的生活中,我大病一场。最终,提起行李,离开了上海。那是我三年间,第四次决心在上海居住后又决定离开。
然后,我去过许多地方。短暂的停留。回到南京时,我决心建立最稳定的生活。那时候,我以为婚姻就意味着稳定。于是,我征婚,在一片沸沸扬扬以及责骂中,我清楚地发现,原来,真正的稳定并不是婚姻,而是内心的稳定。
于是。我再一次选择沉寂。犹豫了许久,在众多朋友的劝说下,来到了北京。并且,决定停留一段时间。认真地生活。
那些在青春期挣扎的日子,我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去愤怒,去欲望,去与所有的人斗争,对他人的靠近暴躁不安。这些年,我走得太远,对真正的生活没有一点点认识。
而在北京。我有份安静的工作。有一些可爱的同事。拒绝了没有善意的交际。远离人群。就这样一人生活。
生活是什么?也许是一场随机的散步,顺手带一把花回来。也许是泡杯好茶,躺在温暖的被窝里阅读。也许是突然路过一家小店,看见一种漂亮的面料,扯了回来当床单。也许是饿了的时候,有心情站起来为自己做点什么。也许是有积极的兴趣自己去逛家小店,一件件地试好看的衣服。也许是一个阳光正好的下午,穿过胡同,突然听见谁家的收音机里传来了京剧。也许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不再感觉到假想中的侵略。也许,只是在看这个世界时,眼光不再恐惧。
两年过去了,再去回想这两年的生活,清楚地看见了自己的任性、骄纵、妄为、迷信、自卑和软弱。也许是因为太过迷恋内心的感觉,而对世界以及他人缺乏感知。总结出这些来,我终于欣喜地确信,自己确实长大了。
有许多时候,我们太容易把某一样东西,某一个人当成信仰。有许多时候,我们因为信仰而变得躁狂不安,缺乏安全感。有许多时候,我们甚至连自己都不能信任。
可是。阳光完好。雨雪完好。空气完好。其实,无论我们失去什么,一切都仍然完好。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生活,不好好地爱所有像我们一样脆弱的人们呢。
感谢所有我爱的人。感谢那些这些年来读我书的人们。感谢你们陪我一起成长。那些未满的青春过往。让它滞留。我们继续前进吧。
|